关于“南国奇葩”潮剧传承问题的调查报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南国奇葩”潮剧传承问题的调查报告研究
一、研究背景
潮剧又名潮洲戏,潮音戏,潮洲白字戏,用潮洲方言演唱,是形成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的古老地方剧种之一。

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

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潮剧已有400多年历史,曾经辉煌一时,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它为许许多多人提供了观赏及娱乐的舞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应着地域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潮汕文化的载体。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素有“南国奇葩”的美誉的潮剧也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由于网络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潮剧受到更多青年的冷落。

二、研究目的
在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这种必然趋势的推动下,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潮剧这种带着浓烈地方特色的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

潮剧还有没有观众,当代潮人对于潮剧的了解又有多少?潮剧发展路在何方呢?面对种种问题,潮剧该如何应对才得以源远流长的传承呢,我将对此进行探究调查,意在了解潮剧的传承情况,从而提出良好的建议保护潮汕文化,使潮剧能过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

三、研究过程
1、查找资料,了解潮剧的发展历程及现在所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进行有关调查,了解当代人对潮汕文化尤其是潮剧的兴趣程度及对其今后发展趋势的看法。

四、研究方法
1、网上查找资料
2、问卷调查
3、个体访谈
4、文字整理、数据处理、总结分析。

五、调研项目
(一)潮剧的现状分析
1、潮剧在不同年龄阶层中了解程度及受欢迎度。

2、喜欢或不喜欢潮剧的原因。

3、生活中人们接触潮剧的途径。

4、通过哪些形式使潮剧更好地传承。

调查结果如下:
关于“南国奇葩”潮剧的调查问卷
作者:枫追迹时间:2010年9月2日调查背景:参考资料
调查方法:
开始时间:2010-8-29 结束时间:2010-9-2
样本总数:103 份
原始数据来源:/report/378029.aspx
数据与分析:
第1题您的性别:[单选题]
第2题你是否潮汕人? [单选题]
第3题您的年龄段:[单选题]
第4题您是否听过潮剧?[单选题]
第5题您会主动去看潮剧吗?[单选题]
第6题您能随口说出几部潮剧曲目?[单选题]
第7题通常您会在什么情况下看潮剧?[单选题]
第8题你认为有必要将潮剧纳入中小学生音乐教学课程吗?[单选题]
第9题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形式使潮剧更好地传承?[多选题]
通过样本分析,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潮剧在当代娱乐生活中的地位已不如往日,情况不容乐观。

1.从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103人来看,有90.3%是青少年,其中来自
潮汕本土的占了74.8%。

2.在这次调查中大部份青年人表示不喜欢潮剧,有77.7%的人表示不
会主动去看潮剧,78.7%的人有听过潮剧,但是表示喜欢的只有17.5%。

3.能够随口讲出1~3部潮剧的有79.6%,3~6部的有12.6%,7~10
部的有2.9%,10部以上的只有4.9%。

4.在调查中有6.8%的人表示电视有播放潮剧都会看,38.8%的人表示
看潮剧时是陪家里老人一起看,23.3%的人则表示在过节有戏班演的时候会凑下热闹,有22.3%的表示从不看潮剧,另外有8.7%的人表示偶尔会看看。

5.在调查过程中,有59.2%的人认为有必要将潮剧纳入中小学生音乐
教学课程,有利于潮汕文化的传承;20.4%认为没必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还有少数人认为无所谓。

在个体访谈的时候,我也了解到大部分青年不喜欢看潮剧,他们表示看不懂,与其看潮剧,他们宁可选择看电视剧或听音乐。

但是也有一些青年表示自己很喜欢看潮剧,特别是唱,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学习如何唱潮剧。

只是要找专门的培训机构很难。

而大多数的老一辈则很喜欢看潮剧,很多人都会哼上几句,他们对于青年一代不懂欣赏潮剧、不愿意看表示理解。

因为现在的娱乐影视业太发达了,面对形形色色的影视娱乐,潮剧难免被冷落。

同时,通过网上资料查询,我们也发现了,青少年对潮剧反应冷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潮剧节奏慢、唱词冗长,没有吸引力。

潮剧界人士指出其中症结还是为认识不足,欣赏的水平跟不上。

当然潮剧本身的改革创新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潮州潮剧团团长陈潮钦指出,在保持原来特有艺术形式基础上,应该吸收其他好剧种的艺术及其表演形式,其编辑应打破原剧本老、旧、假的形式和程式老化,要积极吸引青年观众的加入,戏才有生命力。

虽然潮剧逐渐被青年一代冷漠,但作为潮汕的一种文化传统它仍存在着继承与发扬的价值。

对于潮剧前景,大多数人认为与其本身以及时代发展潮流息息相关,即在一定程度上,潮剧有必要作改革,以适应当代潮流,当然这必须建立在保留文化特色及历史的范畴上。

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青年人接触潮剧途径不广,对其了解不多,以至认识不够,这可以说是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因此发展潮剧,在对拓宽推广青少年接触潮剧之路上有必要做改善。

(二)潮剧市场投资
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它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作为潮州人,我们有义务去
保护本土传统文化,因为,那是体现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

潮剧浓缩了潮汕文化的精华,有其值得发扬与继承的价值。

如何解决观众流失,扩大市场是潮剧目前面临的又一大道难题。

潮汕是著名的侨乡,潮人出国,同时也将潮剧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因此不时有潮剧团出国演出,从而创造了潮剧向外传播的机会。

潮剧国外有市场,相比于内地一些地方戏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将潮剧推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潮剧。

(三)潮剧振兴,路在何方?
2006年3月7日在汕头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对作为汕头文化的品牌,潮剧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打响品牌,为文化强市,为潮汕文化增添光彩的问题,陈学希说,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03年到2010年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文艺界感到迎来又一个春天,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振奋人心。

同时,《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扶持有代表性,示范性和保护性的艺术门类,积极推动潮剧等名剧体的继承和创新,汕头国际潮剧艺术节也被归入打造文艺品牌的行列,给予了潮剧以明确地位,是吹向潮剧领域的一股春风。

政府部门的重视是潮剧能够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保证。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潮剧界有识之士就在不断努力寻找潮剧保护与振兴之路。

艺术传承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剧团成员青黄不接亦是令潮剧衰落的原因之一。

潮剧要振兴,离不开一代代优秀人才的付出。

尽管多数青年人不喜欢潮剧,但是我们也并不因此就失去信心。

由政府部门的重视与各潮剧团的努力,我们有信心相信潮剧的消亡未有时,它一定会得到发展,永远传播潮汕古老文化习俗。

(四)建议
通过研究调查,我们了解认识了潮剧的许多内容,感受到了潮剧这一潮汕特色文化濒临绝种的危机了,关于潮剧的传承问题不容忽视。

不过在担忧的同时也看到了在各界人士努力下潮剧振兴的希望。

而作为潮汕青年,我也想为其振兴出谋献策,鉴于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该借助网络多媒体,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看到潮剧。

2.希望在下一代,青年是一支主力军,应增加更多途径让他们接触潮剧,了解潮剧,从而培养对潮剧的兴趣。

酝酿“潮剧进校园”的活动,可以将潮剧纳入中小学生音乐教学课程,从小接触,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欣赏潮剧。

3.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可以通过创造符合这个时代人们审美观的新的戏曲等多种手段使潮剧流行。

在保持潮剧艺术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创新。

解决前面提到的剧本陈旧问题,增加新颖故事情节,例如网络上很流行的动漫配潮剧。

4.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更多的人学习潮剧,潮剧团应不断发掘
适合的人才,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开拓创新,创作新的作品。

以确保剧种不断层,后继有人。

5.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种传统活动,如演潮剧。

在一些文化节日里也可以开展“潮剧大家唱”比赛等等。

让潮剧走进每家每户,让每个潮人都能看懂潮剧,热爱潮剧。

6。

.有关的政府部门要不断地关注重视潮剧的发展,确实打开潮剧对外的市场,使其走出潮汕地区、走出国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