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
1.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
2.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实例主要突出的是水的跨膜运输方式---渗透。
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含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由“问题探讨”引入,可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
回忆细胞膜制备的实验,分析教材给出的“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认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就不困难了。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重在做好引导。
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应该相近吗?如果相近,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呢?这就需要探究活动来解决了。
探究活动顺利,得出结论也就不难。
要通过实验认识到水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膜,并且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为第3节作铺垫。
资料分析提供的素材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讨论题试图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点:一是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不一定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为第3节作铺垫);二是细胞吸收物质是有选择性的,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对于突出整节重点并突破难点非常关键。
可以先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帮助引导和归纳。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三)教学重点
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渗透作用;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证明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4.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四)教学难点
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尝试提出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
(五)教具准备
1.渗透演示实验。
2.渗透原理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六)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观察、讨论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七)建议课时
2课时
第二课时水分及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实验室内完成)
⑵如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总结: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课堂反馈
例1. 家庭养花,一次施肥过浓,引起花卉萎蔫,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加强光照②改善空气流通③适当浇灌清水④更换盆中泥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例2.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的生物膜特征是 ( ) A.选择透过性 B.全透性
C.大分子不能通过,小分子可以通过 D.逆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
例3 如图,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红色的细胞色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的蛋白质)的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
A.a、b 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Array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
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
例4某同学在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做了这样
一个实验,将生鸡蛋大头的蛋壳去掉,保留壳膜
完好,将小头打破,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如图所
示。
然后,在蛋内灌上清水,把它放在O.3 g/
mL的蔗糖溶液中,并且用铅笔在鸡蛋壳上标上
最初的吃水线,半小时后,他发现鸡蛋上浮,原吃水线高出水面。
请分析:
(1)鸡蛋壳上浮的原因是。
(2)如果里面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蛋壳将会。
(3)本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还可用作半透膜的材料有。
答案:1.D 2.A 3.D 4.(1)因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 (2)下沉 (3)壳膜动物膀胱,鸡嗉子等
课后记
科学并非一些概念、规律的堆砌,对科学的正确认识应当懂得科学的原动力、科学精神和态度。
科学的教育应当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求知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材将“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以图片形式呈现,我认为更好的设计是转化为学生主动体验实验过程,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等一些优秀的学习理论,都含括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重视“体验”。
通过体验,让学生融入其中,才能真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也为更好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奠定基础。
若课时限制,可以先由兴趣小组实验,并拍摄实验过程,上课播放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录像,并由其中一同学作代表汇报实验情况,其他同学边观看边听汇报。
这节课时间相当紧,有些问题未能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建议学生课前预习,有些问题课前讨论,并互相评价,写出评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