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生儿育女——说“育”(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说汉字生儿育女——说“育”(毓)
朱英贵
“生儿育女”是民间的常用说法,意谓生育子女,繁衍后代。
今天说的“育”通常侧重于培育或教育,而“育”字的初文含义本是生育。
其实,“生”本是指植物出生,“育”才是指人出生,跟“育”同源的还有一个“毓”字,本文一并来谈谈“育”和“毓”的构字理据及其字义演变。
一、“育”(毓)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育”和“毓”是两个不同形体的汉字,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其实,这两个字的初文本是同一个字。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育”(毓)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育”(毓)字的甲骨文构字理据至少有三种表现方式:其一如上图第一个甲骨文字形,只画一个倒“子”表示生育产子时头朝下产出的状貌,周边的几个小点表示分娩时流出的羊水与血水;其二如上图第二个甲骨文字形,在第一个字形的上方又增加了一个头部多了一条横线的“女”字,表示生育产子的女人,使得表意更加准确;其三如上图第三个甲骨文字形,在第二个字形的女人胸部又增加了两点使之成为“母”字,使得表意更加完善。
“育”(毓)字的金文字形是对后两个甲骨文形体的直接继承,并且省去了“女”或“母”上方的一条短横线,使得表意更加清楚完备。
“育”(毓)字的小篆字形有两种:笔画较多的一种在楷化以后演变为“毓”字,它是对含有“女”或“母”的甲骨文、金文字形的承继发展;笔画较少的一种在楷化以后演变为“育”字,它是对不含
有“女”或“母”的初文形体的加工改造,将倒“子”周边的几个小点讹变为“肉”(月),可能是为了表示“育”字在生育的意义之外还有养育的意义吧。
总之,“育”(毓)字的构字理据就是妇女(母亲)生育产子,它的造字本义当为生育。
后来“育”字又滋生出来养育的直接引申义,于是便分化为两个字形:其中“毓”字侧重表示其生育繁殖的造字本义,而“育”字侧重表示其抚养培育等引申义。
当然,在生育产子这一初文意义上,“育”和“毓”这两个字还是通用的。
《説文解字》卷十四 部:“育,養子使作善也。
从 ,肉声。
《虞書》曰:教育子。
毓,育或从 。
”
上面许慎对“育”字的解释大致意思是:“育”,养育孩子使之从善。
它的字形采用“ ”作为表意偏旁,采用“肉”作为标音的声旁。
《虞书》上说,“要教导培育孩子。
”“毓”,这是“育”的另一种写法,它的字形采用“ ”作为表意偏旁。
许慎在《说文》中对“毓”字的解释则十分简单:
《说文解字》卷十四 部:“毓,育或从 。
”
可见“毓”字不过是“育”字的一个异体字而已,但是,现在使用“毓”字一般仅限于表示生育繁殖等意义,而“育”字的一些抚养教育等引申义是不便用“毓”字来替代的。
二、“育”(毓)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1、“育”字的字义演变:
“育”字的造字本义当为生育。
例如:“妇孕不育,失其道也。
”(《易·渐》)再如:“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
”(《后汉书·张禹传》)又如:“供奉官郭垣,在母胎余年不育。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
“育”字由此生育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或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抚养。
例如:“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诗·小雅·蓼莪》)郑玄笺:“育,覆育也。
”再如:“育翩翾之陋体兮,无玄黄以自贵。
”(《文选·张华〈鹪鹩赋〉》)刘良注:“育,养也。
”又如:“母夫人既终,育幼弟与归宗之妹。
”(唐·韩愈《处士卢君墓志铭》)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几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培养,教育。
例如:“君子以振民育德。
”(《易·蛊》)再如:“菁菁者莪,乐育材也。
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诗·小雅·菁菁者莪序》)又如:“古之育才者不求其多才,而惟养其气,培之以道德,而使之纯。
”(明·方孝孺《送李生序》)二是表示生长,成长。
例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朱熹集注:“育者,逆共生也。
”再如:“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孟子·滕文公上》)又如:“于是阴阳交和,庶物时育。
”(汉·张衡《东京赋》)
三是表示饲养,种植。
例如:“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书·旅獒》)再如:“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
”(《管子·度地》)又如:“岁且尽矣,稻不可以复种,而蚕不可以复育也。
”(唐·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
其二,表示顺遂,如意。
例如:“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国语·晋语七》)韦昭注:“育,遂也。
”
其三,指古代的一种茶具。
例如:“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
贮糠煨火,令熅熅然。
”(唐·陆羽《茶经·具》)
2、“毓”字的常用字义:
“毓”字的基本意思是表示繁殖,养育。
例如:“以蕃鸟兽,以毓草木。
”(《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毓,古育字。
”再如:“发苹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
”(汉·班固《东都赋》)又如:“立廪以周食,圃畦以毓蔬。
”(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由此又可引申表示孕育,产生的意思。
例如:“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
”(《国语·晋语四》)韦昭注:“毓,生也。
”再如:“异术而同材,异用而同方,非毓其源而疏之,曷至是!”(宋·叶适《夫人钱氏墓志铭》)又如:“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清·曹雪芹《红楼梦》三六回)
根据上面对“育”(毓)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育”(毓)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育”(毓)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毓”字的相关成语,几乎没有,有一个“钟灵毓秀”也还算不上成语;含有“育”字的相关成语也很少,常说的“生儿育女”自然也算不上成语,其他常见的只有如下几个:
仰事俯育——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
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其中的“育”有抚养、哺育之意)
果行育德——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语见《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其中的“育”有培养、教育之意)作育人材——培育人才。
源自《诗经·大雅·域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其中的“育”有培养、教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