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考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机械本体
动力单元
传感检测单元
执行单元
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举例说明一个系统中包含这五个要素。
例:根据机电一体化构成的功能要素,电脑刺绣机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针杆位置传感器(传感检测单元),x,y,z三个方向的传动机构及刺料机构,移框步进电动机及主轴电动机(执行单元),220V单相交流电源(动力单元)以及机架(机械本体)几个部分组成。
2
3
4
5
6、(如
7
第二章
1
2
3
4
5
6
第三章
1
2
3、位移测量传感器是线性位移和角位移测量的总称。
直线位移测量传感器有: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感应同步器、光栅传感器等。
角位移传感器有:电容传感器、光电编码盘等。
4、简述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感应同步带的原理与应用。
电容式传感器:
工作原理:电容是由两个金属电极和中间的一层电介质构成的。
当两极板间加上电压时,电极上就会贮存有效电荷,当两极板间的距离、极板的有效面积、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三个变量中任意一个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即电磁感应原理)
应用: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介质变化型三类。
极距变化型一般用来测量微小的线位移或由于力、压力、振动等引起的极距变化。
面积变化型一般用于测量角位移或较大的线位移。
介质变化型常用于物位测量和各种介质的温度、密度、湿度的测定。
电感式传感器:
工作原理:由铁心和线圈构成的电磁铁将直线或角位移的变化转换为线圈电感量变化,当把线圈接入测量电路并接通激励电源时,就可获得正比于位移输入量的电压或电流输出。
应用:电感式传感器主要用于位移测量和可以转换成位移变化的机械量(如力、张力、压力、压差、加速度、振动、应变、流量、厚度、液位、比重、转矩等)的测量。
感应同步带
工作原理:应用电磁感应原理把两个平面绕组间的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
应用:感应同步带有直线式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5、位置传感器:
接触式位置传感器:获取两个物体是否已接触的信息。
接近式位置传感器:判别在某一范围内是否有某一物体。
6
第四章
1
2
3
4
5
6
原理
应用
7
8
9、伺服系统惯量匹配原则
①对于采用惯量较小的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伺服系统,其比值通常推荐为
②对于采用惯量较小的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伺服系统,其比值通常推荐为
第五章
1、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分类及其应用特点
分类:①可编程控制器②总线型工业控制计算机③单片机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取代传统的继电接触器顺序控制
特点:a控制顺序可变、具有良好的柔性
b可靠性强,适用于工业环境
c编程简单,适用方便
d功能完善
e体积小,质量轻,易于装入机器内部
2、变频器的分类
根据用途和效果可分为①通用变频器②纺织专用变频器③矢量控制变频器
④机床专用变频器⑤电梯专用矢量变换控制变频器
⑥高速变频器
3、变频器的选择
电动机的容量及负载特性是变频器选择的基本依据。
在选择变频器之前,首先要控制对象的负载特性并选择
4
5
①
6、PLC
7、P114
第六章
1
①
2
3、P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