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现状研究报告(通用9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现状研究报告(通用9篇)
春节现状讨论报告篇1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欢快的歌儿唱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如约而至的到来了。

下面,让我们去作个春节社会调查吧!Let us go!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

大部分人走访亲戚,相互送礼也是不行少的。

当今社会,春节送礼,很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了。

那多少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行少的一个内容呢?调查显示:68.5%的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行少的内容,仅有8.9%表示"送礼"并非春节必不行少的内容,有22.6%的被访者表示不好推断。

从我们调查的状况看,既然大部分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行少的一个内容,那么今年春节送什么礼物好呢?其中,50%的人认为送食品合适;35%认为送保健品高雅;10%认为送烟酒茶类时尚;5%认为送什么也无所谓。

在与被访着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到,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县一个中等家庭月收入大约为800元左右,而在调查中,受访者的春节消费额度,在400元以下的占19.5%;400—600元占
35.8%;600—700元占21.5%;700—800元占12.2%,800—1000元占9%;在1000元以上的占2%。

调查表明,23.2%的家庭,春节期间大约将消费一个月的家庭收入。

过春节,当然也少不了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如今社会,孩子们的压岁钱在600元以上的占40%,在500元左右的占50%,在300元以下的仅占10%。

“春节黄金周”期间,少部分人会借着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去一些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地方去过这一年一度的春节,当然,这也少不了人民币的支持,旅游消费额在1000元左右的占20%,在3000元左右的占45%,在5000元左右的占35%,看来,春节旅游这也是一笔大消费啊!
看,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处处百艺杂陈,喧闹非凡,听,鞭炮声,嬉笑
声,共同编织着春节的欢快歌!
春节现状讨论报告篇2
时间:
班级:高一(17)班
调查成员:
春节年关将至,喧闹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欢快的时间陪伴着每一刻。

小年夜的喜庆,除夕晚的欢快,春节的气息扑面袭来。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人们共享着彼此的幸福和喜悦.
春节年关将至,喧闹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欢快的时间陪伴着每一刻。

小年夜的喜庆,除夕晚的欢快,春节的气息扑面袭来。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人们共享着彼此的幸福和喜悦,收获着美妙生活的点点滴滴。

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才彰显了民族的特色,也代表了民族的传统信仰。

此外,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都是地域文化的详细体现。

经过寒假的认真调查以及走访,我渐渐地把我所在地的节日习俗整理在一起。

在整个过程里我既体会到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性,也发觉了其中的一些特别含义。

以下就是我整理出来的过年时的节日习俗。

1、小年夜
小年夜是个喜庆的日子,也是欢快过大年的冲锋号。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乐呵呵地围桌吃饭、谈天,共享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

在我们这里小年夜是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号。

在这一天我们一般都会到祠堂(我们当地的话叫做“厅屋”)祭祖,这个仪式是要整个族人都参与。

2、扫屋
过年的时候,什么都需要有个新面貌,所以连屋子也不例外。

“扫屋”也称“扫尘”,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知道是打扫卫生。

一般状况下“扫屋”是定在二十四号。

由于现在的人都不太讲究以前的法规,只要在大年夜前做完就可以了。

“扫屋”在当地寓意为扫去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
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基本上全家人都要参加进来。

3、做年糕
民以食为天,吃才是最实在的事情。

所以过年的时候确定少不了吃的东西——年糕。

我们当地的年糕都是手工制造的,自给自足的。

现在还保持着相当传统的制作工艺,都是比较古老的制作方法。

我们使用的工具也是近“石器时代”的工具——石磨。

首先制作年糕的第一步就是将一般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粉状,这个过程完全是靠力气来完成的。

有了“米粉”这个原材料就可以开头制作年糕了。

经过一系列简单的工序最终得出图片中的成品。

它的寓意为步步高升。

这种年糕的味道甜甜的,嚼起来很有韧劲,是不错的过年佳品。

4、贴春联
这是过年重要的习俗,在许多地区都很流行这样的传统。

除旧换新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每家都盼望新年有新气象,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头,春联也不例外。

春联的贴法在我们当地还是保留着古老的传统。

比如哪个贴左边,哪个贴右边都是有讲究的,还有就是许多春联都是那些老一辈的人自主创作的,完全手工制作。

这样的春联既有特色,又能精确的表达仆人家的新一年的期望与祝愿。

春节现状讨论报告篇3
从各方面统计和估算的数字分析,广东人过春节花钱越来越大方。

在广州一高校做老师的小彭称,由于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学,所以一家人春节花费还是比较节约,但即便如此,置办年货加上亲戚、伴侣、同学人情走动,还是花去7000元。

在白领阶层中,小彭的钱花得还不算多。

今年天冷,又为逛商场多吃多穿多花费再添一把火,几乎全部的消费场所全面火爆,春节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消费时段。

广州市的天贸南大、广百集团等百货公司,今年春节期间投放市场的商品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而销售增幅也同样超过20%。

其中,广百初一至初七销售额达3365万元,增幅达45.5%,这说明虽然供应量大了,但需求量也在增大。

而友情百货1月前28天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王府井这28天的销售额已达到去年一二月的销售总和,相当于去年全年销售额的1/3。


经贸委市场流通处罗房枢说,今年春节来得早,从元旦开头市场已开头启动。

在前后持续约一个月的春节消费月里,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总额上涨约30%,达到600亿元。

分摊到全省近8000万常驻人口粗略估算,意味着平均每人花费近800元。

这还是一个较保守的测算数字。

横看竖看春节地位有变
消费虽然依旧火爆,但年味好像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

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经常会出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阖家团聚,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

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

然而年复一年,这样的简洁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暨南高校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花钱更多,但品尝年味更难的缘由许多:
其一,将春节的过去与现在纵向相比,过去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

假如划曲线图,过去的曲线更陡峭,现在则平缓得多。

其二,将春节放在全年中横一直看,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春节地位高企,现在东方西方文化沟通,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

特殊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该买的总是要买!和其它日子一样,春节只是给了自己一个花钱的理由而已。

"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换上新衣裳,餐桌每天都能摆上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时候希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极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没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有什么特殊。

别样消费冲淡年味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很多传统过年习俗,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和标签。

在新兴消费观念的支撑下,日益兴起的别样消费正在逐日冲淡年味。

当然,过年办年货,全家老少买新鞋新衣等传统消费需求仍旧存在,且还
在增长。

以广州酒家集团为例,其年宵品市场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应求;传统年货一条街也是各商场、超市的保留"节目"。

但是年货制作的社会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饭的酒店化,极大地冲淡了传统年味。

或者说,这过年味"不地道"了。

春节现状讨论报告篇4
一、实践目的:
为了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详细要求,激发学习爱好,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我们组成员于20xx年1月15日至20xx年2月6日期间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在辽宁朝阳,盘锦等地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春节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内容:
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调查了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化消遣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的文化习俗时,通过在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看,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进行调查。

实行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觉我们的过年讲究喧闹、喜庆,年俗也特殊多。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头。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有贴春联、贴挂钱儿、放鞭炮、守岁、吃饺子、给压岁钱、跑黄河、闹花灯等等。

有民谣道出了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但是不同的地区过年的习俗也不同。

(1)小年祭灶:在辽宁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要祭灶。

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这样做就是盼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很粘牙。

(2)扫尘: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人们会将房间打扫洁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
大扫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洁净迎接新年。

(3)春节前的预备:
置办年货:在农村,人们会热喧闹闹的赶大集,选购春节用品,会在集市上给孩子买新衣服,买鞭炮,买菜等。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喧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卖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而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的,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炸食品。

(4)贴春联、挂钱儿:在朝阳的农村,不仅要贴春联,也要贴挂钱儿,其含义是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谐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蜜美的新春佳节,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盼,盼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盛。

(5)贴窗花、挂年画、贴福字: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在窗户上贴上窗花,贴窗花显示出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贴福字代表“幸福”、“福气”、“福运”的到来。

(6)祭神祭祖:在朝阳的农村,春节时,祭祖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富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的家谱的。

(7)年午饭与年夜饭:在朝阳市建平县一些偏远的农村,年午饭是很重要的一顿饭,年午饭的菜数和菜式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年午饭会很丰富但必需有鸡和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和大吉大利。

吃完年午饭之后就会换上新衣服,等家族的长辈请完年之后就会预备年夜饭,年夜饭主要是肉馅的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一个一角钱的硬币,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会财源广进,其实谁吃到了都
是一家人的福气。

一般年夜饭是等在零点之后,放完鞭炮才开头吃的。

(8)守岁与放鞭炮:守岁是在预备年夜饭开头的,始终到零点吃完饺子才可以睡觉,在这期间可以看春晚,还可以吃一些代表平安的苹果,糖果,瓜子等。

在零时的钟声敲响时,就预备放鞭炮了,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了,放鞭炮制造了一种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带来了欢愉和吉利。

(9)拜年: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预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愿老人长寿、健康。

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头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许多天。

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

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10)“破五”:“破五”要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早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是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11)扭秧歌、看大戏:在辽宁建平县朱碌科镇,初六开头就有秧歌可看了,有高跷,打花棍,跄驴等形式,秧歌队欢愉快泼的唢呐声、锣鼓声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回荡,有扮演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年画上常见的公子和丫鬟等,此外还有舞龙舞狮。

等到晚上就有皮影戏可看了,皮影戏是用灯光照耀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白色幕布后操纵影人,配以戏曲及对话形式。

由于评剧是辽宁建平县的特色,多半都是用评剧唱出来的。

(12)元宵节: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围在一起吃元宵或者汤圆,在朝阳建平县喀喇沁镇会有撒路灯的习俗,而朱碌科镇会有跑黄河等习俗,这一天,大街小巷都会非常炎热闹,在城市会有闹花灯,猜灯谜,赏月,燃灯放焰等活动,在辽宁盘锦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都举办为期三天的大型灯展,每个单位会出至少一个声色光俱全的大型灯盏,今年在辽宁盘锦市大洼县展出了一座冰灯,正月十五,人们通过喧闹的方式期冀了美妙的祝福。

三、实践结果:
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颜色。


些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辩不少。

有人认为应当移风易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但反对者认为,假如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进展。

有人提出,假如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由于如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喜好不一样,遇到详细事物时,个人会有个人的选择和推断。

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实行包涵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随着社会的进展,当绝大多数人的熟悉趋于一般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

假如不顾现实与民众心理,单凭抱负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

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转变,但不管怎样都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幸福团聚的好日子的期盼。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这次社会实践是我们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化社会,了解春节而绽开形式多样的活动。

通过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我们组成员经过自己的调查讨论,有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这方面的学问收获很大,在实践的同时体验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氛,也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不简单。

不过,乐观参与社会实践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进展现状的熟悉,实现书本学问和实践学问的更好的结合,乐观投身社会实践,深化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能使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供应了一个走出校内,踏上社会,呈现自我的绚丽舞台,这也为我们走向社会积累了珍贵的社会阅历。

春节现状讨论报告篇5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

20xx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殊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化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夫精神风貌的大改观。

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状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状况
(一)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处处都是平房,90年月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
(二)群众生活状况
“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进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每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便利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
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亲密。

其次,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爱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学问还比较缺乏。

其次,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非常好,电压不够,平常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第三,懂得心存感恩、心存孝老,心存行善,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第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聚万人心”活动,通过走访慰问、思想引导等措施,关心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足度。

第五,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反映剧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梳理,仔细答复,落实责任加以解决,切实把冲突解决在基层、解
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冲突排查调处。

春节现状讨论报告篇6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街里小摊上有摆花灯,卖鞭炮春联的,有卖老母鸡大肥鸭的,行人熙熙攘攘,脸上都挂着一副笑容,整条街喧闹非凡。

过年的气氛是越来越浓了。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也象征着团结、兴盛,对将来寄予新的盼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今,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当然也有具有奇妙颜色的传奇,传奇有个叫“年”的怪兽,特别凶狠厉害,年一来则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但是“年”怕红色,于是人们贴红春联,挂红灯笼,放红鞭炮把“年”赶走。

其次天人们处处庆贺“年”被赶走,好运到来。

也叫做“贺新春”。

过年的习俗始终流传至今,现在对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也成为了人们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以前说起过年,大家都非常愉快,尤其是小孩子。

过年就能穿新衣服、吃好多好菜、买好多零食、还可以放鞭炮烟花、和小伙伴三三两两处处玩,当然还有一件值得兴奋的事那就是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会给压岁钱,小伴侣就会拿这些钱去买零食、玩具、漫画书等。

现在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每天都可以像过年一样生活。

穿新衣服、吃好东西早已不足为奇。

那么现在的人们还会认为传统节日春节有现实意义吗?
经过调查,大约有56%的人认为春节是有现实意义的。

32%的人认为春节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人们不再需要过春节。

而另外12%的人则表示无所谓,过也行不过也未尝不行。

赞成的人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才智和结晶,分散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予,传承着中国人的家
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而且我国的春节也形成了特色的春节风俗文化。

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红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即喜庆又图个吉利。

而且年轻人一年忙到头,春节也是个休息消遣的机会,走走亲戚、打打牌、睡觉、观看电视,好好地过几天悠闲日子。

老人也兴奋,平常儿女在外工作,家里孤孤独单,而到过年儿女都回家了,全家团聚其乐融融。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嘛!图个团聚喧闹,尽尽孝心。

小孩子也兴奋,吃好喝好穿好玩好,轻松不用做作业,还可以处处走人家拿压岁钱。

除此之外过年电视节目较平常也很精彩。

富有特色的春晚自是不用说,还有各个电视台的精彩节目大放送,在你空闲的时候让你给你看个够!
不赞同的人则表示如今的春节早已失去了现实意义。

以前的春节寄予了人们美妙的愿望、和对来年的祈盼。

而现在的春节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并且让人不满足。

比如在消费金额方面大大提高。

尤其是春节送礼这一方面支出相当大。

春节期间商家趁机赚钱,商品快速涨价。

说起春节送礼,有50%的人基本上会送烟酒茶类,时尚大方拿得出手;30%的人会送食品、补品、保健品高雅实惠;还有20%的人说干脆送钱,不知买什么合别人的心愿,所以不如直接给钱,简洁便利。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一般给人拜年都会送礼,所以这让商家发现了商机,提高商品价格,趁机赚钱。

除此之外正月里家里来人,首先买菜、烟酒、饮料就要花上好几百,其次烧菜做饭也比较累、麻烦。

所以有的人直接给请到饭店去吃一顿,花销更是大。

还有压岁钱,有一个小孩给100元的,有200元的还有更大方的给500元。

可想而知春节的消费额度的确是让人承受不起。

经调查显示:15%的人消费较少只有几百元,40%的人消费中等达上千元,25%的人干脆在外地不回家,还有20%的人消费竟达上万元。

这样的春节完全是钱办出来的,的确是失去了原始的意义。

令人不满足的还有春运买票,坐车。

在外地的打工者、上学的高校生等都急着赶回家过年还有春节期间出远门走亲戚,这不仅造成了春运期间人流量、车流量增加使得交通拥挤,而且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其中醉驾状况也较严峻。

人一多就混乱,什么不良现象都有可能消失。

春运期间买票也令人头疼。

汽车票提价就不说了,关键是人多,排队既伤神又费劲还耽搁时间。

惹得人们满口埋怨。

整个春节是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