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民健康系统介绍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
项目背景:
2006年底,科技部公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课题承担单位,其中,由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等机构牵头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也相继展开,旨在通过搭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医疗协同服务,促进以社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疗会诊、数字医学影像、数字医学检验等为重点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优质卫生资源下基层。

解放军总医院牵头的“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项目在北京、厦门、大连三个城市建立了四个示范区。

项目最基本的要求是信息共享、数字联网,要有很好的信息处理配套技术,在技术上、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

比如,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现代医疗保障模式(第三方)、全民健康管理模式、政府卫生监管模式、区域妇幼保健模式和军民协同医疗服务模式。

从2005年起,“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开始分期建设,2006年底该项目被纳入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2008年,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这个系统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能够进入实际运行的区域协同医疗项目。

目前,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市民健康档案已全面结构化存储,并参照国际和国家的规范定义了厦门市市民健康档案标准规范,该规范覆盖门诊、住院、体检、妇幼、社区公卫、计划免疫等多个方面;针对结构化健康档案进行了初步的检索和数据挖掘。

完成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与厦门市36家医疗卫生机构的连接并投入运行。

实现功能: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了:1、可供患者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及专家门诊预约信息服务的市民健康信息网公众服务平台;2、在各医疗机构间架起互通的网络,为患者诊疗和医生工作提供诊疗信息共享、既往信息查阅、合理用药提醒、远程会诊、转诊等的协同医疗服务平台;3、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预防保健管理平台;4、为政府部门提供监管、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服务的决策支持平台;5、还可提供代理检验、药品配送等面向第三方的统一服务平台;6、支持存储患者临床就诊电子病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妇幼保健信息、患者自我信息等统一、强大的中央数据库。

7、功能上实现了基本诊疗信息的共享(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是否医保、就诊科室、诊断结果、门诊与住院费用明细、用药记录、部分检查检验报告、入院记录、出院小结、住院病案首页、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体检结果、产前检查、居民健康登记等信息共享);实现了基本的决策支持功能(诊疗费用排名、诊断结果排名、门诊诊疗日报-详细表、门诊诊疗日报-对比表、门诊费用日报-详细表、门诊费用日报-对比表、住院诊疗日报-对比表、住院费用日报-对比表、住院诊疗日报-详细表、住院费用日报-详细表、市民健康档案统计、市民健康卡发卡统计);实现了在网上基本查询(市民输入自己的健康卡或社会保障卡卡号和相应密码可查阅自己的就诊记录,并能进行简单隐私设置)。

初步成果与产生的效益:
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打破了以往各医疗单位间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有效决策。

1、截止到2009年3月,信息系统为厦门市民建立了正式健康档案100多万份。

2、在厦门市主要综合医院、中医院、区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全厦门市80%以上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用,形成了区域协同医疗集成平台,实现了联网内医院就诊信息的共享。

3、定义了门急诊、住院、体检、妇幼保健、社区公卫以及疾控等6大类档案标准。

4、详细定义了电子病历、检查检验报告、出生信息、孕产妇保健、慢病档案等32个明细健康信息描述规范,是国内最为详细的健康档案标准规范。

5、截至到2009年1月底,全市建立慢病档案38,410份。

截至2009年3月,项目累计投入2600余万元,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8年仅诊疗结果共享一项节约重复检查、拍片、冲洗、打印等费用约2100万元。

系统的运作降低了患者就诊成本,提高了就诊效率,医疗机构则减少了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提高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推广价值和可移植能力: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奠定了“五个统一”基础:统一的数字化工作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的“市民健康卡”(一卡通);实现了“四个共享”:全市的医疗资源、患者的医疗信息、市民的健康信息、政府的管理信息共享;提供了“三化服务”:为病人、市民和政府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决策服务和医学保障服务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意义在于,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破了依照行政关系形成的区域和部门条块分割的格局,打破了长期以来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医疗卫生单位之间以本单位为中心形成的业务壁垒,打破了以往城乡之间因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发展造成的医疗卫生信息交互的二元结构,为每一位市民构建从人生起点到终点的完整的终身健康管理信息链,构建患者从健康到疾病,再到康复的全息化诊疗康复管理信息链,构建从市—省—国家—国际的符合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的网络医疗协同信息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协同医疗、终身健康管理和一体化网络医疗。

商务模式:
厦门市民健康系统从2005年开始建设,采用卫生部专项资金与市财政信息化资金支持,分期、分项目、分软件、分硬件进行政府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建设:
相关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