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解剖讲座,精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看到版块内对于神经解剖学的学习有很多帖子,多数是提问,感慨神经系统的难学。

其实在我看来,神经系统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是否理解,以及要掌握的深度。

因此决定在此开个单贴,和大家一起讨论神经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ps:因知识所限,这里的讨论以普通的系统解剖学中的神经解剖学部分为主,欢迎大家讨论)
---------------------------------------------------------------------------------------------------------------在我看来,要想学好神经系统,只能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

那么,对于神经系统,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如果你理解了什么是神经系统,那么恭喜你,神经系统你已经学好一半了。

要想理解神经系统,首先我们要再次回顾一下什么是大体解剖学,即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以及要研究这个对象的那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是下一步理解神经系统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细胞构成组织,组织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系统组成人体。

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 组成神经系统的器官包括什么(要说准,条例要清楚)?(我们知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是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什么?
根据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情况有针对行的进行第二讲。

第二讲开始:
(这一讲,还有下一讲可能都比较啰嗦,也就是重复的话语很多,但是就是这些重复的话语在提醒着我们什么是神经系统,之所以反复强调,就是因为这些反复啰嗦的内容太过于简单而被学生忽略,而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知识,却往往是理解神经系统的关键)
这一讲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神经系统的学习对象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他们。

首先来谈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又叫做神经胶质),这两种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而对于这两种细胞,就目前我们的学习来讲,主要集中在神经元的学习上,而对于胶质细胞,它的数量是神经元的10-50倍,但是并不是我们
学习的重点,但是我们说什么都不是绝对的,可能再过50年,再讲神经系统的时候,焦点就是胶质细胞,而不是神经元了,所以有人把胶质细胞叫做沉睡的雄狮,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醒来而已,可以想象,一旦醒来,必将掀起神经系统的惊涛骇浪(本来想说血雨腥风的,哈哈)。

但是,此时此刻,我们要说,胶质细胞不是我们的重点,为了减少学习的负担,我们干脆说,胶质细胞,我们不学习了。

所以,我们这样说:我们说,神经系统就是神经元组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把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两种细胞组成,简化为了由神经元,这样一种单一的细胞组成。

而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为了给初学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神经系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搭起一个框架。

好,那么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神经系统学习的第一步,得出一个结论: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那么神经元的构造就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了,只要你理解了神经元,那么你就学会了神经系统的一半了。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三个字总结神经系统-----神经元,一个字总结神经系统——neuron。

呵呵
为什么这样说,想想你所知道的神经系统的知识,也就是下面的9个名词,除此之外,没有了。

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网状结构,一共9个名词。

(想想看,还有没有,如果还真是想出来了的话,欢迎你贴出来,大家讨论,你会发现最终都会归属于这9个名词的范畴。

让我们来深刻剖析一下这9个名词,你会发现,它们最后都会归结于这样一种模式,都是神经元的什么什么,也就是说万变不离神经元。

对于神经元,我们已经知道的基础知识应该是,按形态,就是按它长的样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胞体和突起,而突起有分为树突和轴突,其中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出信息;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由突触相连。

--这一段要成为常识,是下面讲解的铺垫。

有了这一点知识,我们再来看这9个名词:
灰质:脑和脊髓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的聚集部位。

白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的聚集部位。

神经纤维是什么,是神经元的长突起包被髓鞘形成的,别管髓鞘是什么,你只要知道是胶质细胞就可以了,胶质细胞是什么,是构成神经系统的两种细胞之一,数量虽多,但是我们不学习。

所以,神经纤维就可以简化为是神经元的长突起组成。

白质的概念就变成了“脑和脊髓内,神经元的长突起聚集的部位”。

白质:脑和脊髓内,神经元的长突起的聚集部位;
网状结构:脑和脊髓中,灰质和白质的交界区。

网状结构: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的交界区。

皮质:在脑(大脑和小脑)的表面的灰质。

而灰质又是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聚集。

所以
皮质:脑的表面,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部位。

髓质:皮质深面的白质,什么是白质,最后扩展开以后也归结到神经元的长突起聚集。

所以
髓质:脑的深面,神经元的长突起聚集
神经核,灰质中,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的聚集。

扩展开来看:
神经核:脑和脊髓中,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部位,那些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的聚集-----这是对灰质的进一步局限。

纤维束:白质中,起止、走形、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聚。

扩展开来看:
纤维束:脑和脊髓中,在神经元的长突起聚集的部位,那些起止、走形、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长突起的聚集。

-----------也就是说,这是对白质的进一步局限。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胞体的聚集部位。

-------------可以看出神经节和神经核在本质上是同一个结构,都是神经元的胞体的聚集,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在中枢(脑和脊髓),一个在周围。

至于到底什么是周围神经系统,看看下面神经的定义就知道了。

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的聚集成束。

-------可以看出纤维束和神经在本质上是同一个结构,都是神经元的长突起的聚集,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在中枢(脑和脊髓),
一个在周围。

而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说的详细点,周围神经系统是由与脑相连的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神经组成。

再简单点,周围神经系统就是由神经组成。

神经是什么,看看定义,神经是神经纤维的聚集,是神经元的长突起的聚集,也就是说,周围神经系统就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构成的,本质还是神经元。

好,抛开周围神经系统我们不谈,我们只表中枢:根据定义,中枢神经系统就是脑和脊髓。

而神经系统又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所以我们就说脑和脊髓就是由神经元构成的,是由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组成的。

(这一点比较绕口,要仔细理解,其实很简单的)。

这个时候,闭上你的眼睛,想想你的脑子和脊髓,你看到的,不是脑子,不是脊髓,而是一个个神经元有序的排列在那里,一个个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有序的排列在那里。

一个神经元,你肉眼看不见,但是千千万万个神经元堆积起来,就成了一个脑子的形状,就成为了一个脊髓的形状。

脑和脊髓的本质是神经元,是胞体和突起。

所以,神经系统就是由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系统的器官就是由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组成的。

好,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的问题,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是什么?
神经系统的器官是脑和脊髓;
神经系统的器官是灰质和白质;
神经系统的器官是神经核和纤维束。

神经系统的器官是胞体和突起。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胞体和突起组成神经元,而神经元千千万万个,我们不可能一个个学习。

所以我们随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进行定义:第一次定义,胞体聚集叫做灰质,突起聚集叫做白质。

但是这个定义太宽泛了。

于是又进一步灰质和白质进一步局限:神经核和纤维束。

所以,我们最后总结的话,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是神经核和纤维束,它们的本质是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

再来看一个问题:系统解剖学是的定义是什么:它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器官的名称,形态位置,作用。

我们把这个定义套到神经系统。

就说系统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研究的就是神经核和纤维束(神经系统的器官)的名称,位置,作用,说的再俗一点,是探索一个已知器官在人体内的什么位置,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要是没有名字你可以给它起一个,我们目前研究的都是被别人起过名字的),以及有什么作用。

所以说,中枢神经系统,现在来看,我们要学习的对象是什么?
我们学习的对象是脑和脊髓里面的神经核和纤维束。

学习他们的什么呢?学习他们的名称,位置,形态,作用!因为他们就是一个个神经系统的器官。

总结一下:这一讲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神经系统的学习对象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他们。

通过前面的一讲,我们已经知道: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是神经核和纤维束,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对象。

接下来的第三讲,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要学习与神经核、纤维束有关的哪些知识。

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把解剖学的定义套进去就可以了。

我们要学习的是神经核和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把这个问题暂且放一放,先来讨论一下反射。

看看她跟神经元有什么关系,能不能用神经元的****来解释。

我们给反射的定义是给出一个刺激,发生一个反应。

按照这个反应是否正常来分类:如果这个反应是正常的,就叫做生理反射(没病时候的反应),如果这个反应不正常,就叫病理反射(有病了以后产生的反应);
用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如果这个刺激的部位是皮肤或者粘膜,位置比较表浅,就叫做浅反射,如果刺激的是肌腱等深部的结构,就叫做深反射(腱反射),顾名思义是很好的学习解剖,尤其是神经解剖学的方法(大家随着讨论会马上感受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感觉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感受器,顾名思义是感受刺激的器官,作用有二,一是接受刺激,二是将刺激转化为能在神经传导中的神经冲动,是进入神经系统的媒介。

(思考:刺激有哪些,换句话说,人有哪些感觉??)
效应器,顾名思义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具体指什么呢?很简单,能动的都是效应器,为什么?我觉得最简单的解释是这样的,因为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有什么作用,是支配的对象运动吗,所以答案就是能动的都是效应器,也就是肌肉和腺体(肌肉又可以分为随意肌(骨骼肌)和不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我喜欢叫做控制肌和不可控制肌,因为学生总是喜欢问,老师,立毛肌是骨骼肌还是平滑肌啊,答案很简单,你要是能控制你的汗毛竖起来,那就是骨骼肌,是随意肌,你尅控制;反之就是平滑肌了).(思考:如果将人体的运动分成两类,该如何划分呢,以及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不属于神经系统,虽然有些课本上把感受器也归属于神经系统。

那么反射弧中剩下的就是感觉神经,中枢,运动神经了。

感觉神经,管理感觉的神经,主语是神经,是管理感觉的神经元的长突起(神经纤维)的聚集!(再思考:如果将人的感觉分成两类,该如何划分,为什么?)
运动神经,管理运动的神经,是管理运动的神经元的长突起(神经纤维)的聚集!(再思考:人体的两类运动,有答案了吗?)
中枢,就是脑和脊髓,前面已经讲了,脑和脊髓就是神经元构成的,是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聚集在一起构成的,器官是神经核和纤维束。

所以,一分析,就可以看出,反射和神经元的关系了。

言归正传,我们说神经系统的器官是神经核和脊髓,套用解剖学的概念,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要学习的是神经核和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以及我们要掌握的程度或者深度。

我们先不说名称,位置,我们首先谈作用。

这一点万分重要,是理解神经系统的关键之一。

跟着我的思路走:
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就是神经核和纤维束的作用,就是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的作用,而胞体和突起又组成了神经元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认为的把神经元分割开来学习呢,学习一个整体多好,我们说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认为是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或者说更好的学习的方便才这样分类的),所以说神经系统的作用就是神经元的作用。

神经元有什么作用呢?神经元按作用可分为3类,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我们的重点放在感觉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上。

感觉神经元:管理感觉的神经元,那么感觉该怎么样分类呢?(要一网打尽,完全概括的哦)
运动神经元:管理运动的神经元,那么运动又该如何分类呢?(要一网打尽,完全概括的哦)
深吸一口气,把下面的话认真的,慢慢的看:
按照部位:感觉和运动可以分为头颈部的和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注意:头颈部+躯干四肢=人)
觉得少点啥?
是头颈部的什么的感觉和运动呢?是咬肌,舌头,泪腺还是眼球……(这得说多少名词啊?);
同样的疑问,是躯干和四肢的什么的运动和感觉呢?是心肝脾肺肾,还是血管,尿道和膀胱呢?
能不能一网打尽,完全概括呢??
可以的。

感觉可以分为躯体的感觉和内脏的感觉;
运动可以分为躯体的运动和内脏的运动;
问题:什么是躯体,什么是内脏?
答案:躯体指的是皮肤,骨,关节和骨骼肌=皮肤+运动系统;内脏指的是内脏(呼吸消化泌尿生殖4系统的器官)、心血管和腺体=人-(减去)皮肤-(再减去)运动系统-(再减去)神经系统-(再减去)感受器。

原因:神经系统的作用是管理全身的器官,通过什么来管理,通过周围的神经来管理,周围的神经有哪些?
按与中枢链接的部位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
按照支配的器官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按照作用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所以才会有以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组合:躯体感觉神经(核),躯体运动神经(核),内脏感觉神经(核),内脏运动神经(核)。

还是没有回答问题,到底什么是躯体和内脏。

参见人卫社系统解剖学6版的教材314页: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正是这一句话,解开了我们一直困惑的谜团。

躯体神经,我们可以理解为分布到躯体的神经,也就是分布到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神经。

换句话说:躯体就是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

同理,内脏就是普通内脏学的器官和心血管和平滑肌和腺体。

上面的这段话一定要理解,不理解,神经系统就永远也不理解,学不好!
上面的这段话一定要理解,不理解,神经系统就永远也不理解,学不好!
上面的这段话一定要理解,不理解,神经系统就永远也不理解,学不好!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是内脏,什么是躯体。

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躯体不是躯干,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神经系统的内脏,也比我们一般要讲的普通内脏范围要大,要再加上心血管和平滑肌和腺体。

想想阻碍我们理解神经系统的那些名词吧:一般躯体感觉核(纤维),一般躯体运动核(纤维),特殊躯体感觉核(纤维),一般内脏感觉核(纤维),一般内脏运动核(纤维),特殊内脏感觉核(纤维),特殊内脏运动核(纤维)。

什么是一般?什么是特殊?什么是躯体?什么是内脏?什么是感觉?什么是运
动?什么是核?什么是纤维?
到目前为止,我们就剩下一般和特殊这两个概念没有讲了,而这两个概念要到脑干的时候才提出来的。

这就是科普!或者说是神经系统的总论的一部分!看看,总论重要吧!
这还没有完呢?请继续听,内容多,很罗嗦,但是确确实实是我们忽略的基础知识。

感觉可以分为躯体和内脏的感觉,运动可以分为躯体和内脏的运动;
对象是有了,但是躯体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呢?躯体的运动究竟是什么呢?内脏的感觉酒精是什么呢?内脏的运动又是什么?
不要急,再看看躯体和内脏的定义吧!
躯体的感觉可以分为两类:浅感觉和深感觉,浅感觉是痛温触压觉,主要是皮肤上的感受器来感受的;深感觉是运动觉和位置觉,又叫做本体感觉,是由骨,关节和肌腱和肌肉上的感受器(本体觉感受器)来感受的;相信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对这两个概念非常的熟悉。

不再赘述,知识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粗触觉和精细触觉,很简单,摸麻将,你一摸是麻将,好,这就是粗触觉,你一摸是5筒,好,这就是精细触觉.
躯体的运动就更简单的:看看定义,躯体中唯一能运动的就是骨骼肌(你说什么,骨也能运动?你对实验室的骨架说一声:你动一下我看看?)。

所以,躯体的运动就是骨骼肌的运动,就是你能够控制的肌肉的运动,你不能控制的,统统都是内脏的运动。

呵呵,一不小心,内脏的运动也有了,就是你不能控制的那些可以运动的东西(内脏、心血管、平滑肌、腺体的分泌运动)。

那么内脏的感觉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主要是痛觉,也有深感觉,但是研究的不清楚,干脆我就只知道这个内脏感觉的名词就可以了。

这里就引出了神经学习的重点,那就是:与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有关的神经核和纤维束。

不要小看上面的一行字,指引了你以后学习的方向,呵呵
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才是重点啊,内脏难道不学吗?
答案很简单:老师的作用就是告诉你哪里是重点,你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则原因之一仅供参考:内脏的神经管理目前研究的还不是很清楚。

-----------------------------------------------------------------
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的这一讲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学习的是神经核和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以及我们要掌握的程度或者深度。

呵呵,看来是没有时间写了,等下一讲吧!
10贴后第4讲!欢迎大家讨论!!
第4讲:
开始之前,先来解释一下神经系统的器官是什么的问题,有很多战友已经看出问题了,呵呵。

“器官”,确实,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我想说神经系统的器官就是神经核和纤维束,只是前面已经说过系统解剖学研究的是肉眼能看见的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作用。

然而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就是脑和脊髓,但是这个范围太笼统了,而是又简化为了神经系统的器官是灰质和白质,这个范围还是太大,所以才进一步简化为神经系统的器官是神经核和纤维束,而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体会神经系统的本质是神经元,所以又添了一下足:说神经系统的器官是胞体和突起,就是这一句,用器官是不恰当的,不过我也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表达方法。

但是,我想大家已经应该可以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对我来说这就达到目的了。

欢迎大家讨论更好的解决办法!
好,正式开讲:
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可以得到3点理解:
第一,神经系统是依然属于解剖学的范畴,我们对于神经系统,要学习的是这个系统的器官的名称,形态,位置,作用。

第二,神经系统的器官是神经核和纤维束,继续限制的话就是重要的神经核和重要的纤维束,它们在脑和在脊髓内有序的排列着,等待着我们去学习;
第三,神经系统的作用是管理感觉和运动,这个要细化一下,细化之后很绕口,但是慢慢来,仔细体会,跟着我的思路,再次把上一讲中神经系统的作用细化一下:
按照部位我们把人体分为两部分:头面部是一部分,躯干和四肢是一部分;
按照支配对象,我们把人体也分成了两部分:躯体和内脏(想想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的定义),躯体指的是皮肤,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指的是内脏学的器官(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和腺体,根据系统解剖学的系统分类,躯体指的就是皮肤和运动系统,内脏指的是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和腺体。

所以,在头面部这个部位,有躯体也有内脏(比如泪腺,腮腺是内脏;比如面部皮肤,面肌,咀嚼肌等是躯体)
同理,在躯干和四肢这个部位,也是有躯体也有内脏,这里大家好理解,比如四肢的皮肤,骨骼肌等属于躯体,比如消化道,心肺等属于内脏。

所以,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
第1个作用.管理躯干和四肢这个部位的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和运动-------这一句可以分解为四句
管理躯干和四肢的躯体感觉-----这一句又可以分解为两句,就是把躯体感觉分解为浅感觉(痛温触压觉)和深感觉(又叫本体感觉,指的是位置觉和运动觉,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一直在重复啊,或者是啰嗦,呵呵,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回忆起这些基础知识)
管理躯干和四肢的躯体运动----骨骼肌的运动
管理躯干和四肢的内脏感觉
管理躯干和四肢的内脏运动----心肌、平滑肌、腺体的运动
第2个作用,管理头面部这个部位的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和运动------这一句跟上面一样,也可以分为4句。

管理头面部的躯体感觉-----这一句又可以分解为两句,就是把躯体感觉分解为浅感觉(痛温触压觉)和深感觉(又叫本体感觉,指的是位置觉和运动觉,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一直在重复啊,或者是啰嗦,呵呵,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回忆起这些基础知识)
管理头面部的躯体运动--骨骼肌的运动
管理头面部的内脏感觉
管理头面部的内脏运动--平滑肌,腺体的运动(注意这里没有心肌了,因为头面部没有心脏,呵呵)
总结一下,就是8个作用,按部位分为2组,每组再分4个作用
其实和第一个作用就是把躯干和四肢换成了头面部。

之所以这样分,大家也可以猜到,是因为躯干和四肢是脊髓-脊神经管理的,而头面部是脑干-脑神经管理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
脑和脊髓中,与上面8个作用有关的神经核和纤维束,学习他们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作用。

学习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作用;
学习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作用;
而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神经核和纤维束的8个作用。

下面就来分析他们的名称,位置,形态:
对于神经核,我们要学习它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作用,这个很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后角固有核——名称:后角固有核;位置:脊髓后角,贯穿脊髓全长;形态,像核一样,作用:8个作用;
对于纤维束,比较复杂。

为什么,因为理解纤维束的一个关键点,容易被很多人忽略,就是纤维束的命名原则----纤维束的命名是以起止来命名的,这一点要把握好,是学习纤维束的关键。

或许有同学也看到这一点了,也知道纤维束是以起止命名的。

但是我问一个问题:纤维束既然是以起止命名,它的起止点是什么,起点,止点分别和纤维束本身之间存在有什么关系。

理解了这一点,神经系统就理解了3/4还多了。

------------------------------------------------------------------------ 很关键的问题,纤维束的起止点是什么,和纤维束本身质检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再问一遍:假设这个纤维束叫做AB束,那么A作为起点是什么,B作为止点又是什么,它们和这个纤维束本身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思考
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