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鱼鳖.(biē)数.罟(shǔ)庠.序(yǎng)王好.战(hào)
B.曳.兵(yè)颁白(bān)鸡豚.(tún) 涂.有饿莩(tú)
C.洿.池(wū)狗彘.(zhì)衣.帛(yī)养生丧.死无憾(sàng)
D.饿莩.(fú)孝悌.(tì)胜.食(shèng)然而不王.者(wàng)
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鳖不可胜.食也胜:尽
B.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斧斤以.时入山林⑥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③⑤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树.之以桑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谨.庠序之教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自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2)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3)老吾老,_________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4),____________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5)民为贵,_________,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6)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告子下》)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时:农时、季节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负:背着东西
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D.非我也,兵.也兵:士兵
11.下列对文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坚决反对“霸道”,反对实行暴政。

B.孟子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C.第二段中孟子采用类比的手法,表达了孟子对统治者推卸责任行为的强烈不满。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孟子教民的主张。

孟子认为只有人民丰衣足食才能谈到教育,所以先“治民”,后“治产”。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自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渤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13.下列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问曰卒:终于
B.吾对曰:“定于一.”一:统一
C.孰能与.之与:归从、跟从
D.今夫天下之人牧
..人牧:治理人民的人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如施仁政于.民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C.沛然.下雨
輮使之然.也
D.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5.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对梁惠王直截了当的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张。

在物质生产方面,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省刑罚,二是薄赋税,三是深耕易耨。

B.孟子的仁政主张还包括教育问题,所以孟子在这里依然强调的是“孝、悌、忠、信”。

C.孟子给梁惠王指出,天下统一才能够安定。

因为天下不统一,四分五裂,战争不断,怎么可能安定呢?
D.对于谁能统一天下的问题,孟子说得非常简单:“不嗜杀人者”能够统一天下。

孟子所说的“不嗜杀人者”是指执掌人的生死大权的国君。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A项中“数”应读cù,“庠”读xiáng;C项中“衣”应读yì,“丧”读sāng;D 项中“莩”应读piǎo,“胜”应读shēng。


2、B(A、“无”通“毋”,C、“颁”通“斑”,D、“涂”通“途”)
3、C(检:约束)
4、B(①介词“用”,②介词“拿”,③介词“把”,④介词“把”,⑤介词“按照,⑥动词“认为”)。

5、C(C项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树:种植,衣:穿衣,王:为王。


6、B(B项宾语前置,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


7、D
8、(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2)(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9、(1)不以规矩(2)(富贵不能淫3)以及人之老(4)爱人者人恒爱之(5)社稷次之(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D(兵:兵器)
11、D。

(应是:先“治产”,后“治民”。


12、(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2)(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13、A(卒:通“猝”,突然)
14、A(A、于:均为介词“对”;B、以:表目的连词“来”/ 因为;C、然:形容词词尾/代词“这样”;D、而:表修饰连词/表递进连词)
15、C(C项是孟子给梁襄王指出,不是孟子给梁惠王指出。

因为先是孟子见梁惠王,不久梁惠王死去,惠王的儿子襄王继位,还是召见了一次孟子。

是孟子见了梁襄王后谈话的内容。


16、(1)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2)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

(3)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

【译文】
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

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

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

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

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

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大王请不要疑虑!”
孟子见了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

’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有谁愿意跟随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

大王知道禾苗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禾苗就干枯了。

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

这样的情况,谁能够阻挡的住呢?如今各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

真象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象雨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谁能阻挡的住呢?’”
电话:
电子邮箱: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

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

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

麻花辫。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

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而坚毅。

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
成为最美丽的语言。

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

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

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

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

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

孤独与忙碌迥异,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

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

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