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不良原因和分析2010.3.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前的准备
一.丝印前的准备
1.丝印网版:按照图纸检查网版,必须是图案,线条清晰,尺寸无误,符合工艺要求,网
版平整,张力符合检验要求。

封闭不需要漏墨处。

并保护好网框与丝网的粘接处。

2.油墨:油墨根据承印物的要求选择正确,色相符合要求,粘度调整恰当。

3.承印物已经过印前处理,放置到位,无灰尘脏物。

4.其它方面:如环境,晾架,干燥设备等。

二.装机及调试:
注意事项:
1.网版与台板必须水平,二者之间的距离必需四边一致,不得有高有低,否则会因为
刮胶胶压力不均,下墨量不等,造成图纹再现颜色有深有浅,甚至图纹变形。

2.定位:为保障印刷品的一致性,定位是十分重要。

(1)垂直边定位:以与承印物高度一致(可低0,1-0,3MM)的物件紧靠承印物,紧
贴于台板上定位。

(适用于直边形状,精度不高的印刷)。

(2)销定位;对于套印次数多,尺寸要求高,需要模具加工的印刷品,最好采用销
定位. 适用于片材印刷。

(3)模夹具定位:有些异形承物,无法固定边角,尺寸要求高,可制作模夹具,将
承印物置于模夹具中,进行定位。

3.网距的调整:即网版与承印物之间的距离。

网距过大,油墨无法被挤压到承印物上,
形成固定图纹。

网距过小,丝网在刮胶向前运动后,无法迅速回弹,脱离与承物的接触,造成蹭墨,印刷效果不佳。

(1)网版面积大,间距应放大,印刷精度高,网距应放大少。

受网版张力的影响,以刮胶移位后,丝网能迅速回弹为准。

(2)网距会影响印刷尺寸的变化,精密印刷要求网版张力大而稳定。

(3)大的网距会因超过丝网的极限强度造成丝网弹性破坏,损失,直至崩裂。

也会造成网版的感光胶与丝网剥离,网版不耐用。

三.印刷中影响墨层的因素
1.网版因素:一般丝网厚度加感光膜厚度的1/2,1/3为印刷厚度。

根据产品的要求选
择丝网,制作网版感光膜的厚度。

2.印刷速度的因素:速度快,膜层薄。

速度慢,膜层厚。

3.刮胶的因素:刀口锐利墨层薄,刀口钝圆墨层厚;胶刮角度大墨层薄;胶刮角度小
墨层厚。

胶刮硬度高墨层薄;胶刮硬度小墨层厚。

4.油墨性能因素:油墨的粘度,触变性,固体含量也影响到墨层的厚薄。

四.印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试印:一开始时,肯定会有几件不满意,这是正常的。

在没有异常情况下,三,四件后即会正常。

(2)擦版:因丝网不通或有灰尘粘附在网版上时,可用无尘布(纸),干擦或沾开油水擦拭网版。

①尽量少擦印刷面,②要待开油水彻底干燥后,才能覆墨印刷。

(3)回墨:回墨的多少,厚薄,均匀度都影响到图纹的再现质量。

而且须及时回墨,既可以避免堵网,又可以保障印刷的质量。

(4)油墨稀释:油墨按要求稀释后,在印刷过程中,尤其是溶剂型油墨,随着时间的延长,油墨的粘度会发生变化,需要调整。

切忌:将稀释剂直接倒入网版。

因为:
①容易造成色差,②容易损伤网版。

最好的方法是及时添加调整好的油墨。

(5)洗版:印刷结束后,必须立即清洗网版。

撕去网版上的保护胶带,使用适宜的洗网水将网版上的油墨彻底清洗干净。

(6)检验:印刷过程中要随时检验工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套色印刷的要求:高精度的套色印刷对以下方面均有较高要求:
(1)底片菲林的要求:制作精确,菲林伸缩比例小,保证尺寸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网版的要求为:网框的大小,绷网角度,网版张力,图纹位置,必需保持一致性。

(3)印刷参数的要求:网距,印刷压力,刮胶的硬度,印刷行程一,油墨粘度,保持一致性。

(4)套色顺序:①正面印刷:除四色网点印刷外,先印底色,后印面色。

先印大尺寸,后印小尺寸。

先印深色,后印浅色。

如重叠套色,先印浅色,后印深色。

②反面印刷:透明物件反面印刷比较麻烦,尤其是重叠色。

一般来讲先深后浅,
考虑到深色覆盖亮彩色,会产生色差,一般采取阴图制版,深底色印后,在留出位
置处,再印刷亮彩色。

丝网印刷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一.承印物表面局部没有油墨(漏墨不均)其原因是:
1.丝网目数过高,油墨通透性差。

2.感光膜太厚,油墨渗透性差。

3.刮胶刃口有伤痕。

4.刮胶印刷压力不够,或印刷压力不均匀。

5.丝网印版和承印物的之间间隙过大。

6.油墨粘度过高,渗透力低。

7.油墨返回刮胶送墨不均匀。

8.印刷速度过快,使供墨不均匀。

9.网版上油墨过少。

10.承印台不平。

二.印刷后油墨渗油,产生边影或虚影,图纹模糊原因:
1.刮胶刃口棱角磨损,刮印中油墨断丝效果差。

2.刮胶刮印角度过小,致使供墨量过大。

3.油墨粘度太低,印刷后延流渗流。

4.油墨和溶剂搅拌不匀,印刷后溶剂多的油墨产生渗透现象。

5.丝印版清洗后,残留有溶剂。

6.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套印规矩发生错动。

7.油墨与丝网目数选择不当,油墨细度细而丝网目数太低。

8.丝印中中途停顿或重复印刷。

9.回墨时刮胶用力,未刮印时,少量印料已挤出网孔。

三.糊版(堵网)现象原因:
1.承印物不光滑或强度低,掉粉。

掉毛造成糊版。

2.油墨中的颜料及其它固体颗粒大,丝印时容易堵住网孔。

3.温度高,湿度低,油墨中溶剂挥发快,粘度变高,引起堵网,或停机时间过长,也易
造成堵网。

温度低,油墨流动性差,也易造成堵网。

4.丝网印版放置日久,印前未清洗,粘附灰尘,造成堵网。

5.刮印时压力过大,刮胶弯曲度大,造成刮印时的面接触,每次刮印油墨都未被刮胶刮
净,印版上留下残余油墨,一定时间造成结膜而堵网。

6.网距小,刮印后丝印网版不能脱离承印物,抬起时印版印刷面粘附油墨,易造成堵网。

7.制版时图案部分有鬼影。

四.图纹边缘产生毛刺和锯齿,其原因是:
1.感光胶分辨力不高,致使精细线条出现断线或残缺。

2.丝网印版曝光不足或过长,显影时就会出现毛刺(锯齿)。

3.丝网印版印刷面不平整,有间隙,刮胶时油墨溢出,造成毛刺。

4.原底片不良。

5.绷网角度不当。

6.使用网目太低,制版时就出现了毛刺。

五.丝网印刷后油墨与承印物粘接不牢,造成的原因是:
1.承印物表面有油污,灰尘等不清洁,或塑料制品在印刷前处理不充分。

2.油墨本身粘接力不强,遇此情况应更换其它种类油墨。

3.稀释溶剂选用不当。

4.油墨过期变质。

5.网距过大。

6.助剂添加不当.
7.溶剂加入太少。

8.油墨与承印物不匹配。

9.干燥不彻底。

六.丝印成品墨迹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
1.刮胶刮印速度太快或干燥过快。

2.油墨本身有气泡或搅拌不均匀。

3.丝网被污染。

4.承印物表面不洁或有油污。

七.丝网油墨层太厚的原因:
1.丝网目数太低。

2.刮胶太软或刃口太圆。

3.刮胶刮印角度太小。

4.网上印刷油墨放置太多。

5.刮胶的推动压力大小。

6.丝网印版膜厚太厚。

7.刮刀速度太慢。

八.丝印产品图纹尺寸扩大的原因:
1.油墨的粘度太低。

2.油墨的流动性大。

3.丝网张力太低。

4.刮胶压力太大。

九.印迹上出现网痕的原因是:油墨流动性低,干燥得太快。

1.选用流动性大一些的油墨,
2.使用干燥速度慢一些的油墨,也可以在油墨中加一些高效慢干剂。

3.在制丝网版时,尽量使用丝径较细的单丝丝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