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让学生体验小古文学习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03
文|杜
娟
小古文,属于文言文,是古人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记录与感悟。
学习小古文,能在小学生的心中播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知语言的美妙、生活的志趣、思想的深邃。
让学习小古文成为学生重拾童心、再忆幼时的一段美好体验。
一、玩中问,疑中生趣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无限的向往,这是小学生的特点,也是他们学习小古文的优势。
小古文大多短浅又妙趣横生,容易吸引学生,又容易引起他们的思考,学生在玩中会产生各种问题,让知识的习得变得更加有趣。
在教学《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让学生看与之有关的视频,教师让学生对“精卫”的长相进行提问,学生刚才看了一遍视频,将目光聚焦在填海上,没关注“精卫”的形象。
于是他们就开始了一边问一边猜的模式。
一个小组问,另外一个小组猜,看哪个组问得多。
“精卫”的头是什么颜色,猜各种颜色的都有。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易的鸟,在头部画上花纹,学生立即说道,头部有花纹,教师展示出“文首”。
有学生问,“文”应该写成“纹”,因为这儿是
“花纹”的意思。
在玩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什么都可以问。
教师解释这是一个常见的文言现象,即通假字,“文”通“纹”。
学生还可以相互问答,或一个问另一个边说边画。
问中玩,玩中问,小古文给学生以启迪。
二、玩中学,演中激趣学习小古文,大多让学生“知”,如果能让学生“行”,他们会更感兴趣。
“行”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演一把古人的生活,感知文本呈现出来的美好。
以《岁寒三友》为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从学校课外活动处借来古人的服装,让每个学生都穿上。
然后再借来一株梅花的装饰品放在教室里。
他们第一次穿上古人的服装,第一次模仿古人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这是玩,但这又是学习,甚至是深度学习。
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一个演父亲,另一个演儿子。
教师先让他们将“儿侍父,立庭前”这句话表演出来。
他们可能不能单独解读每个字的意思,但能从“侍”“立”中知道大概的意思。
教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没有先去解读,也没让学生看视频。
一组在表演的时候,另外一组还会去加“指导”。
“儿子”笔直地站着,“父亲”弓着身子抚摸着“儿子”的头。
这样的画面,让他们开怀大笑,让
他们直接进入文本。
有学生为了让表演逼真,让“儿子”站在讲台下面,“父亲”站在讲台上面,从身高上就将彼此的身份展示出来。
在玩中,学生感知着古人的礼仪。
三、玩中讲,悟中促趣大多小古文都以精练的语言,简短地叙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有些人和事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也成为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
让古人的故事走进他们的日常,成为“玩”的一部分。
教师可每天早上让学生到前面来讲古人的故事,每周一个系列。
有勤奋好学系列,有英勇救人系列,有诚实守信系列。
学生讲的时候,要让他们尽量用文言文表达,可以夹杂一些日常用语。
他们讲的时候很随意,可以加一些内容,可以带一些道具,可以变换场所。
在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解中,能够感知他们对故事的喜爱。
这种玩的方式,让他们收获了更多快乐,也能体验更多古人的智慧。
小古文里有许多充满童趣、充满智慧、充满生活气息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学生如果能带着“玩性”去阅读,就能在阅读中收获一份乐趣,那整个小古文
学习就会趣味盎然。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4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