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市中考物理名校模拟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南京市中考物理名校模拟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公园平静的湖水中,经常能看到从湖底产生的气泡向上升.则气泡在水中向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
B.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
C.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小
D.气泡所受的浮力不变
2.如图所示,均匀木棒AB长为1m,水平放置在O、O'两个支点上。
已知AO、O'B长度均为 0.25m。
若把B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20N;若把B端竖直向下稍微压下一点距离,则至少需要用力................................................................................. ()A.20N; B.40N; C.60N; D.8ON.
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4.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后退。
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5.如图所示,电磁铁P和Q通电后:()
A.P的右端是N极,Q的左端是S极,它们相互吸引;
B.P的右端是S极,Q的左端是N极,它们相互吸引;
C.P的右端是N极,Q的左端是N极,它们相互排斥;
D.P的右端是S极,Q的左端是S极,它们相互排斥.
6.如图是三线插头的照片。
留心观察发现,与地线连接的那个插头比另外两个插头要稍长一些。
插头在长度设计上的这种差异,主要是考虑下列哪一因素..........................()
A.使插头的造型更美观B.有利于识别火线和零线插头
C.插入插座中更稳固D.操作时,可确保接地插头先接地
7.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比较a、b、c、d四处电流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I a=I c B.I a=I b C.I b=I c D.I d>I b
8.工人师傅在熔化铝锭时常常采用铜锅,但在熔化铜锭时却不采用铝锅,其中的原因是
()
A.铜的传热能力比铝强B.铜的硬度比铝大
C.铜的熔点比铝高D.铜的颜色比铝深.
9.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的像( )
A.先放大后缩小B.先缩小后放大
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
二、多选题
10.洒水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中不断洒水,在此过程中洒水车 ............. ()A.动能不变B.动能减小C.机械能减小D.机械能不变
11.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B.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
C.磁场中的磁感线是确实存在的
D.磁感线是由铁屑构成的
三、填空题
12.右图展示的是四川大凉山深处彝寨同学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在攀登上升过程中,如果以为参照物,可以判定其中一位同学是运动的;他的重力势能会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3.如图所示是一个同学家里的电能表,电能表上所显示的数值反映了他家5月初的用电情况,这时电能表的示数为 kW·h从电能表上可以看出,这个同学家接入用电器的电功率最多允许达到 W。
14.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380V,线圈电阻为2Ω,通过线圈的电流为
10A,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1s内消耗的电能为 J,线圈产生的热量为 J。
15.雷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剧烈现象。
发生雷电时,在云层和大地之间雷电的路径上有强大的电流通过,会给人们带来危险。
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突起的部分。
如:树木、高大建筑物、室外天线等,所以室外天线要装设装置,特别是在比周围建筑物高的情况下,一定要装设。
雷雨天也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16.周六晚上,小红一家人去吃一种叫“鸳鸯锅”的火锅,回来后,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鸳鸯锅”原理图。
但当物理老师的爸爸看后却说她的设计存在缺陷。
聪明的你能否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校园中,悦耳的歌声、笑声、读书声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这是声传递的例子。
18.小王在探究通过某个电阻元件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数据如下表所示:
⑴小王根据表中数据,得出通过电阻元件的电流I与它两端的电压U的关系是电流I与电压U,因此可将I与U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表达为I=k(k为某一常数)
⑵上式中的常数k为。
19.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在珠峰成功登顶。
现场画面信号是利用___________传到电视台的,我们听到电视机里主持人解说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__传播的。
四、简答题
20.某简易喷雾器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当快速推活塞时,水就从喷雾筒中喷出。
请解释这个现象。
五、作图题
21.芜湖临江桥是安徽首座独塔单索面斜拉桥(如图甲所示)。
将大桥的结构简化,可抽象成图乙所示的杠杆模型,若将其中O点视为支点,请在图乙中作出拉索对桥面拉力F的力臂T.(保留作图痕迹)。
六、实验探究
22.王芳同学捡到一块不知何种材料的金属块,将它放在水中可以沉没,她想测定这一金属块的密度。
她身边可利用的器材有:一支弹簧测力计、一个烧杯、细线及足量的水,请你帮她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结果。
2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测量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帮他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顺序号排列出来._______
A .将m 、V 代入ρ=m V
中,算出铁块密度 B .将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 2
C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 1
D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V1 V2数据算出铁块的体积V
七、论述计算题
2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8Ω,R 2=12Ω。
(1)当开关S 1、S 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A ,求:电源电压为多大?
(2)当开关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2.5A ,通电时间1分钟。
求:R 3的阻值为多大?电流对R 1做的功为多少?
八、综合题
25.某学校科技小组设计了一台“电子秤”,实际上是压力测量仪,用它来称量物体的重量,其结构原理如图所示,P 为金属滑片固定在安放托盘的轻弹簧上,并能随轻弹簧一起自由滑动,当托盘中不放物体时,P 位于R 的最上端,已知R 0=10Ω,R 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源电压为6V 不变,问:
(1)图中的重量表应该用什么电表改装?
(2)当开关S 闭合,不称量物体的时候,通电1min 电阻R 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当称量物体重量达到最大值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B
2.
C
3.
C
4.
A
5.
B
6.
D
7.
D
8.
C
9.
D
二、多选题
10.
BC
11.
AB
三、填空题
12.
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增大
13.
31.6 2200
14.
3800200
15.
放电避雷
16.
小锅内的水不能沸腾
17.
信息
18.
成正比U0.25Ω-1
19.
电磁波空气
四、简答题
20.
(3分)快速推活塞时,吸管上端管口处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吸管中气体就进入喷筒中,吸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吸管内气体对液面的压强小于管外液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强,水就上升到喷筒里,被气流推到筒外。
五、作图题
21.
六、实验探究
22.
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重力G;
(2)用细线系好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
(3)根据有关公式和以上数据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计算结果:
23.
DCBEA
七、论述计算题
24.
(1)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R1与R2串联。
∴R总= R1+R2=20Ω
U=IR总=0.6A×20Ω=12V
(2)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R1与R3并联
∴U1=U3=U=12V
I1 1.5A
∴I3=I总-I1=2.5A-1.5A=1A
R312Ω
电流对R1做的功为 W1=UI1t=12V×1.5A×60S=1080J
八、综合题
25.
(1)电流表
(2)I=U
R+R0=
6V
10Ω+50Ω
=0.1A
W=I2Rt=(0.1A)2×50Ω×60s=30J
(3)I=U
R0=6V
10Ω=0.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