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城市发展的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城市发展的概况
世界城市发展总的来说,经过了四个时期:(1)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2)中世纪阶段,也即前工业化阶段(3)工业化阶段(4)当代或后工业化阶段。

下面就各个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特点、表现作些说明: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公元前3500到3000年间,先是在尼罗河流域,然后在两河流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最早一批城市。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定都在提尼斯,以后又建都孟斐斯。

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开始了最初国家的形成过程。

出现了很多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等。

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共同影响下,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的赫梯和地中海东部沿岸的腓尼基也开始出现了城市。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发源地。

大约在公元前2500—1500年,也有说法可推至公元前3500年,也出现了哈拉帕文化的城市,城市居民从事农业,但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发达,城市占地面积大,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城市进入了繁荣期,人口有2万左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约在公元前2500—2000年,出现了城市的雏形,在公元前2000—1600年间出现了城市。

在美洲公元前300年出现了玛雅人的城市,非洲至少在公元前1世纪也出现了城市。

纵上,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的产生的主要时期。

城市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农业活动和商业贸易活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王权力量的推动。

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至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为止,欧洲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罗马文化,相伴随的是城市的发展。

其中铁矿的开采、贸易的发展促成了希腊城市的发展,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雅典的城市人口超过了40万,其贸易往来远达埃及、南俄罗斯、利比亚、意大利、和法国的南部沿海地区。

罗马城市是在希腊文明衰弱后强大的,罗马帝国对外军事征服,使得欧洲内陆伦敦、巴黎、科隆、维也纳在这一时期兴起,罗马帝国在顶峰时人口达80万到100万,占地206平方公里。

其城市建设也达到很高的成就,但其帝王却奢侈糜烂。

在当时的亚洲内陆地带,波斯帝国十分强盛。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是罗马帝国的消亡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

传统的观点认为,这一时期是城市文明消失时期,但是,约在11世纪以后,城市在整个欧洲再次出现。

早在公元9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一些新的城市中心,巴黎有2.5万,西班牙的科尔瓦多有16万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口更高达30万人。

在意大利,罗马有5万人,9世纪时,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城市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复苏,也重新开辟了通过威尼斯、那不勒斯、热那亚的贸易渠道。

10世纪末起,欧洲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农业生产也开始恢复。

农奴、手工业者成批逃离封建邻主的庄园,到便于销售产品的关隘、渡口、交通要道、寺庙附近及罗马旧城等地方去,其聚集地就逐渐成了城市。

还要指出的是,一些封建邻主给予前来城市的工匠与商人以永久定居的各种特权和利益,从而保护新兴的商人阶级,使得中世纪的城市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环境。

这一时期的城市缘起于军事、政治需要,随着商人阶级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城市中“自治市”出现了,也称“自由城市”、“帝国城市”实际上以城市为中心,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

但是,自治市的权力并不能导致实现完全的地方自治,因此,一些自治市结成同盟以保护自己的政治与商业利益。

以城市为单元,结成政治性同盟,以及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城市国家、自由城市、帝国城市等政治客体,都说明了城市在地区经济政治结构中的地位,也是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欧洲城市的发达,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和自产阶级革命的重要舞台。

从总体上说,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

据统计,1400年,仅巴黎的人口达27.5万,步鲁日、威尼斯人口超过10万,伦敦、罗马、那不勒斯、科隆、佛罗伦萨等人口在4万到5万之间。

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的北京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埃及的开罗的人口达30万到40万,形式了更高的城市发展水平。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中世纪末期,即15—17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发展起来。

当时欧洲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件,一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另一件是新航线的开辟。

新航线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等国。

在那里逐步兴起了很多的新兴工商业城市。

17世纪后,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很快就达到了中世纪从未达到的规
模。

17世纪初。

伦敦、米兰,巴黎的人口达到20万,罗马、里斯本的人口达到10万,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发展也很快。

19世纪初,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有莫斯科、维也纳、圣彼得堡、里斯本,人口达10万的有华沙、柏林、哥本哈根。

巴黎的人口达54.7万,那不勒斯有43万,而伦敦达到86.1万,成为欧洲有史以来继古罗马之后的最大的城市。

但是,当时一些工商业城市规模仍较小,如:象利兹、曼彻斯特这样的工业城市人口不足5万。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发展之快、变化之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城市中经济活动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更大范围的发展。

工厂企业为寻求协作利益和增强竞争能力,在地域上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倾向。

这种倾向直接影响近代城市内部的扩展形式和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

在城市内部,蒸汽机的发明导致城市中铁路和火车的出现,中世纪紧凑的城市出现了向郊区发展的倾向,成片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也开始出现。

在区域范围内,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某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集中、密度高,工业,特别是在煤田和沿海地区,如英国的兰开夏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美国的大西洋和五大湖沿岸,都在工业革命中城市密集地区,导致城市空间分布严重不平衡。

总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城市近代化的国家,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一大批如:曼彻斯特、伯明翰迅速发展起来。

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达到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

19世纪起,法、德、美、荷兰、比利时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城市化的进程在西方国家大幅度铺开。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19世纪开始的以欧洲向南北美洲大规模的移民是美洲城市进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这些移民在沿海港口登陆,然后向内地推进,故在沿海形成了很多著名的港口城市,如:纽约、费城、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墨尔本、悉尼等。

在进行工业革命的同时,英、法、葡、德、美等国开始向海外实行殖民主义扩张,以此同时,使一些亚非被侵略的国家产生发展了畸形城市,如:非洲的金沙萨、内罗毕等,南亚的孟买、加尔各答等,东南亚的新加坡、雅加达、曼谷、西贡、马尼拉等,我国的香港、上海、天津、大连、青岛等,一方面这些殖民者带来了殖民化,另一方面,冲击了封建经济,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速了社会分工和社会变革的步伐。

由于这些城市的兴起,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

这是近代世界城市化的又一特点。

随着资本的扩张。

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城市体系也逐渐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处于垄断中心地位。

1900年,伦敦、巴黎、纽约、柏林、阿姆斯特丹是国际的商业、金融的中心,也是政治经济决策的重要中心,近代世界城市的出现是近代世界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世界上最大城市的规模分布变化。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本世纪的上半期的城市化还是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进行,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兴起,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后,都开始了城市进程。

在50年代后,在美、英等少数几个国家,出现了城市人口向城市外扩散的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但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是以城市人口集中形式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有下面四个特点。

(1)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速
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29.2%,1980年上升到39.6%,增加了10.4个百分点。

预计2010年达到51.8%,即在世界范围内,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过居住在乡村中的人口。

但是在1950年以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就达到了50%,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处在后期阶段,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

城市化的水平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其内部都存在着差异,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市化差异大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内部差异。

(1)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其后果不仅使人口、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市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演变为主要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向市郊和外围地带迁移的现象,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以住宅郊区化为先导,引发了市区各类职能部门纷纷郊区化的连锁反应,首先迁往郊区的是商业服务部门,其次是事务部门向外迁移,在商业服务部门外迁的同时,工厂也向郊区迁移。

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其结果是整个大都市带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这一现象叫逆城市化。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加上国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域内出现了人口增长,这就是再城市化。

(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这种城市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婴儿死亡率降低,加上农村经济增长赶不上农村人口的增长,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甚至饥饿,这一切推动了大量饥饿的失业农民进城希望寻找工作机会和较佳的生存条件。

这种人口迁移现象叫生计城市化。

当前,发展中国家不仅出现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而且由于大城市,特别是首位城市的吸引力,导致了大城市数激增。

首位城市人口膨胀,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的现象。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例哪项不是内科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
体质情志行为时间
2.首先出现感冒之名的医著是:
《内经》《丹溪心法.伤风》《仁斋直指方.诸风》《诸病源候论》3.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困重而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浮缓。

最佳选方是:
荆防败毒散藿香正气散补中益气丸 D. 新加香薷饮
4.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是:()
热邪暑邪六淫或疫毒之邪湿热之邪
5.湿阻的病位主要在:
肝胆脾肝脾胃肺肾
6.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痢疾的主症?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泻下粪便如米泔水
7.疟疾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于人体?
消化道途径臭虫叮咬蚊虫叮咬人体接触
8.外感咳嗽常以下列那种病邪为先导?
寒邪燥邪风邪湿邪
9.哮病发作的诱因下列哪一项最主要?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气候因素劳倦过度
10.喘证的病位主要在:
肝肺心肺脾肺肺肾
11.患者时时振寒,壮热不寒,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则加重,转侧不利,咳吐浊痰量多,有腥味,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

属肺痈那一期?
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12.下列病症除那一项外均可出现咳喘症状?
喘证哮病肺胀感冒
13.肺胀的病性多属:
本虚标实证实证虚证上实下虚证
14.心悸的基本治法是:
养心安神宁心安神益气安神安神定悸
15.“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出自:
《金匮要略》《素问.藏气法时论》《素问.厥论》《灵枢.五邪》
16.最早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医著是:
《灵枢.海论》《灵枢.口问篇》《素问.至真要大论》《金匮要略》
17..将中风病中脏腑分为闭、脱二证的医家是:
李中梓叶天士王清任张景岳
18..郑某,女,42岁,不寐多梦,性情急躁易怒,伴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脉弦数。

辨证为:
痰热扰心肝火扰心心肾不交阴虚火旺
19.突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沬,四肢抽搐,诊断为:
中风厥证癎病癲病
20.胃痛突发,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此乃属胃病之:
肝胃郁热湿热中阻寒邪客胃脾胃虚寒
21.腹痛暴作,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形寒肢冷,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苔白腻,脉沉紧。

此乃属腹痛之:中虚脏寒证饮食停滞证寒邪内阻证湿热积滞证
22.呕吐的基本病机是: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脾胃虚寒,胃中无火痰湿中阻,浊气上逆脾胃阳虚,虚气上逆
23.黄疸的发生,主要责之于:
湿热寒风
24.鼓胀治疗的基本治则是:
祛邪治标补虚固本先攻后补攻补兼施
25.水肿的主要病变脏腑是:
肝脾胃肺肝肾肺脾肾肺肝脾
26.淋证的病因以下列何项为主:
湿热火湿热
27.尿血与血淋的主要鉴别点是:
尿中血量的多少日排尿总量正常与否小便时痛与不痛小便数与不数
28.便血脾胃虚寒证之治疗,首选方是:
地榆散归脾汤黄土汤无比山药丸
29.消渴的病变主要脏腑是:
肺肝肾心肝肾脾胃肾肺胃肾
30.外感头痛的病因以何邪为主?
风寒湿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将他们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1.肺胀发作的常见诱因有:
A.寒邪B.劳累C.暴怒D.炎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