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源流和迁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江西傅氏源流和迁徙
江西傅氏来自中原,有族谱明确记载最早到江西扎根的是在三国后期。
江西傅氏迁入后枝繁叶茂的有三大支。
钦公、署公和尧俞公。
公元265年,钦公任东吴柴桑(今九江)别驾。
后携子宝、定两府君,卜居南康军(今星子县)之赤渡桥,为江西傅氏始祖。
至唐朝时,后代已繁衍16-17代,鸿丁数千人,遍布于赣中、赣北、赣东城乡广大地区。
钦公第11世孙广公,生子开公、闰公。
开公,806-820年期间任荆襄都督,生子德广公,为临川、进贤祖。
闰公,821-824年期间任潭州剌史,生子秦公、泰公。
秦公,字尧臣,闰公长子。
唐朝授德安县主簿,兵变徙居洪州附近之吴皋曲豆镇(今江西省丰城市),为丰城祖。
泰公,字尧用,居临江府潇滩驿,守祖陇,为清江、吉安祖。
公元554年,祖公(字常德,咸公8世孙、昭公之子,灵州傅氏迁江西始祖)任江西洪州豫章太守司袁州军,首迁居江西许真人观铁柱前(即南昌市万寿宫),后迁沙墩,号曰义门。
为江西南昌义门第1世。
江西南昌义门第十世傅浚公,生有4子:经(后迁浙江)、千(后迁福建)、卜、翼(后迁江西进贤县凤凰村)。
卜公生有2子(毅、太初)。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毅公任临江府(辖清江、新干、新余、峡江4县)太守时,因乱(黄巢农民起义)携子弃官隐居(江西)清江县(现为樟树市)潇滩驿(镇)。
澄公与父毅公在清江县潇滩驿生活四十余年后,唐庄宗同光甲申年(公元924年)伯父之子潞公因进士擢授(湖南)岳州府太守,澄公到岳阳协助兄潞公为政周祥吏民安之。
澄、潞同为迁巴陵之始迁祖。
其后裔于明清时又分迁湘潭、长沙、湘阴等地。
这一支傅氏为官宦门第,后代肯定昌盛。
南昌义门傅氏在南昌城内繁衍十一代,除迁湖南、浙江、福建者外,在南昌地区肯定还有众多后裔,我们正在积极寻找之中。
公元880年,署公(四府君)避黄巢乱,自湘潭白水湾徙家来袁州新喻县思贤乡石头里,逝后葬月角山。
经12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至宋朝时,本支傅氏已有后裔千人,分布于赣中、赣西各地。
其中,珠湖分支(棻公,署公第三13世孙)繁衍最盛,为名门望族。
棻公任高安县宰,后卜居珠湖,清朝时孟春公任刑部右侍郎。
当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为该支后裔。
公元825年,德广公(九江教授),归隐抚州临川。
主修《傅氏族谱》并作序,为江西傅氏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历史资料,使江西傅氏有谱牒可考的详尽史料,可上溯到三国时期。
宋代尧俞公(1024-1092),为北宋名相。
有三房妻妾,生有八子(任、佶、傣、侃、儦、仲、伸、佐)。
因金兵南侵,子孙散布于鲁、苏、浙、赣、闵等地。
尧俞公三子宣公,号守正,任庐州司户参军,迁隆兴路司户参军,遂安家于隆兴钟陵之洪桥,为进贤洪桥祖。
尧俞曾孙太郎公(伸公孙,大洵子)生于1134年。
1168年任洪都参政至1176年,秩满荣归,途经都昌宝泉,卜居之。
为都昌傅氏始祖,现后裔数十支分布于江西都昌、彭泽及湖北安徽
边界地区。
尧俞曾孙当勋公,随长子思崇公至广东任职,滞留信丰潭庆堡,留居落根,为信丰祖,现有子孙60于多支,七千余人,分布于赣南和广东等地。
宋明时期,江西地区战乱影响较小,经济和文化繁荣,傅氏家族也兴旺发达,已有鸿丁约五万人,占全国傅氏人口的20%,为全国各省之首。
傅氏中进士任高官者众多,如高安棻公、武宁云仍公,都昌太郎公等。
元末明初,战祸频繁。
鄂、湘、川、渝地区人口骤减。
江西傅氏也随之开始第一次向湖广和巴蜀地区强制性迁移。
如岳阳华容地区。
江西本地由于迁出人口不均衡,省内也在分迁填补。
如丰城傅氏联修族谱记载,钦公后29-30代时,有许多分支向周边各地(包括邻县)分迁。
明末清初,江西人口第二次向川渝强制性迁移。
现川、渝、黔各地傅氏分支有许多来自江西。
后数百年间,随着西南地区社会安定,江西自发性向西南地区移民也增多。
特别是做官和经商者,往全国各地的都有,由于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优越,后裔繁衍很快。
如四川宜宾大塔傅氏等。
这种傅氏从北方到江西,再从江西向南、向西迁徙是大的趋势。
但也有一些傅氏家庭和家族反向迁徙的,如从四川迁来江西的。
特别是江西周边地区,从邻省迁入的有不少。
在赣东地区,有的傅氏分支从安徽和浙江迁入。
在赣南地区从福建迁入,从广东回迁的分支也不少。
2.綦江傅氏源流和迁徙
巴渝綦江傅氏,我始迁祖明德公,生于元顺帝至正18年戊戌岁(1358年),祖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珠湖塘,迁吉安府永丰县,迁吉安府泰和县,明武进士,知江西新淦县事,朱明洪武帝矫诏:“皇恩钦命,征湖扶王,穿隙至蜀,蜀都后代,迭留西土重庆府,巴江分拆:綦、南、桐、水、简、泸,惟世代子孙……。
明德公先任开河总督,后晋封光禄大夫,赐爵国公。
后代嫡留西蜀重庆府,巴江分拆:綦(江)、南(川)、桐(梓)、(赤、习)水(城、江)简(州)、泸(州、合江)。
居江津西城里白市驿走马岗。
公殁于明永乐22年甲辰岁(1424年),享年66岁,墓葬白市驿走马岗(今傅家岗)。
祖妣张氏赠孺人诰封夫人、简氏晋封安人。
子二:长子宪章、次子怀章。
以传之三世有必荣公、必华公、必显公、必达公、必然公、必胜公、必谦公、必来公。
共计八房。
綦江天台寺余家沟始祖必荣公,宪章公长子,生于明成祖永乐8年庚寅岁(1410年),原籍江西吉安府永丰县,迁吉安府泰和县,。
明宣宗宣德10年乙卯岁(1435年)与弟必华同会武进士,是年奉旨征剿贵州乌罗蛮及广西宜山蛮之叛乱,升为湖广荆州府镇台,后又奉旨靖边剿平蜀川之乱党,官明茂州五马太守。
妣邵氏,诰封夫人。
子:成金,迁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傅家村,传以源、以清、以渐、以豪。
以渐传一元字思惠。
思惠传礼、义、仁、智、孝、弟、忠、信八大房。
其后裔散居綦江、巴县、忠州、南川、桐梓、万盛、等县市。
桐梓回龙坝必然公,字百川,庠生官,公宦游至蜀。
官居黔省桐梓(播川驿)知事迁居贵州桐梓县(播川驿)南门外三里许地名花岩九坝沟锡村坝,晋封中宪大夫。
尊之桐梓傅氏始祖。
祖妣王氏、李氏、姜氏。
传:咸飞、彬飞、禄飞三祖。
东乡必胜公字巨川,娶黄氏、续戴氏。
原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珠湖塘。
迁南昌武陵。
明景泰初年南昌武陵举人,明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岁,历任四川新繁、荣昌等县知县。
时值瓦剌也先犯境,明英宗北狩,土木堡战役,英宗被瓦剌所俘。
公兴勤王师,平贼有功,公元1457年,英宗复位,封公万户侯,赠光禄大夫,妻黄氏特赐一品夫人,荫子食邑。
公遂舍洪都,而居南川东乡坝荣懿镇万寿场。
尊之南川始祖。
传:魁、旭、鼎三祖。
綦江始祖必谦公,字济川。
原籍江西吉安府永丰县,生于明宣宗宣德元年丙午岁(1426年)。
明景泰进士,宦贵州遵义府(播州)知事,后以宦游各迁酉黔长垫,致仕归家綦江高青乡狮子崖下傅家土台,娶妣王氏。
墓葬傅家土台原术坪与鸡公嘴大路边。
与傅家湾相隔约壹华里路。
墓前对轿子山,左侧文笔峰、帐幕山,右侧红岩,坐南朝北,后裔尊之为綦江傅姓始祖和贵州遵义傅氏始祖。
传:高、亨、亮三祖。
其与别支别派,同宗异祖,一脉相传,孪生十余省,历时数千年。
伟哉傅氏!真可谓之神明胄也。
考黄帝轩辕氏由北方帕米尔高原地游牧为生,至黄河附近逐苗人而居。
子玄嚣传子螭极传子帝喾逮及陶唐氏,其子丹朱封唐侯;丹朱子大繇食采于傅岩遂居以为姓。
[地名:今山西平陆县属]传狸沩,狸沩传陶虞,陶虞传窬滨。
越七世而传至辛庚,辛庚传皇浑,妻有娇氏;传尊连朱,妻颜氏,传正考甫,娶蜀山氏,传帝局。
^,乃帝局之次子也。
生于殷历四月初八日,娶张氏、姜氏。
递说祖隐于版筑,高宗求之为相,子孙留居傅岩者号傅余氏,为复姓,傅氏之姓始着。
故佥尊^为始祖。
于是傅氏之宗派源流从兹可考也。
由^公子伯微传至尚逵公[侍帝乙为辅驾,迁侍中尉]商末始迁清河,族聚于斯,而清河郡名亦有自来也。
越周、历秦及汉,迁居阳陵则有宽公。
[事汉高祖有功,封阳陵侯。
传精公,精公传则公、则公传偃公、偃公传执中公。
自说祖四十四世至执中公后轶。
]
迁居北地泥阳则有介子公。
[汉昭帝时以骏马监出使大宛,斩楼兰王,封义阳侯,传厂公、厂公传育公、育公传长公,长公传睿公、睿公传选公,克公、克公传嘏公、嘏公传祗公,祗公传宣公,畅公、畅公传洪公。
迁居江右详见下。
迁居颖川襄城则有俊公[登云台二十八将,列昆阳侯。
传昌公、昌公传铁公、铁公三世传燮公、燮公传干公,干公传玄公、玄公传咸公、咸公传敷公字颖根。
迁居江右详见下]。
迁居河内温则有崇祖侯[次弟子孟公、三弟中叔公、四弟子元公、五弟幼君公。
孟公传喜公、叔公传晏公、元公传嘉公,君公传商公。
]
迁居茂陵则有毅公[建初中辟为兰台令史,与班固、贾达共典校书,文章冠于朝,封明进侯后轶。
]
迁居北地义渠则有彤公[仕昭烈帝为将军,从征吴,奋力死战,亡于阵,传佥公后见巴蜀仁寿家谱。
]然皆在黄河西北,未逮乎东南也。
至晋五胡之乱、中原不可复居,衣冠之裔盖多南迁者。
于是傅氏过江有洪公[避石氏之乱,渡江曾为交河刺史。
传韶公、韶公传弘之公后轶。
]
颖根公[避永嘉之乱则徙会稽,传瑗公、瑗公传迪公、亮公、亮公传演公,湛公,悝公,都公。
演公传和之公、和之公传淡公、淡公传昭公,映公、昭公传谞公,肱公。
谞公传^公。
去会稽而迁湘潭后轶。
]同时有钦公[仕晋为柴桑别驾致仕。
偕宝、定二子卜居南康军之赤渡桥,肇赤渡桥丕基。
传宝公、定公。
以下世次轶。
]
至唐天宝年间,晔公乃钦公裔孙,领兵击叛逆有功,食将军俸。
传瓒公、瓒公传嵩公、嵩公传嘉公、嘉公传广公,昶公,宗公,东公。
广公传开公、闰公。
昶公传国信公、国器公。
宗公传国温公、国瑞公。
东公传国望公、国珍公。
派别传衍俱详下。
]此为傅氏子姓播布乎大江沿岸之起点也。
越隋唐及宋、元、明间。
融公[由清河南徙渡河家盘阳,传灵根公、灵庆公、灵越公。
灵越公传竖眼公、竖眼公传敬和公,敬绍公,敬仲公后轶。
咸公传篡公(於晋武帝初因宦自北地泥阳迁清河,始为清河开基祖)、篡公传弘毅公[晋武帝时为湘潭廷尉,自河南陕州泥阳县过江则家居湖南湘潭曲巷,卒于官,为曲巷祖。
传绍明公、绍芳公传浑公[襄邑令江革颂之云:乃冰其清,乃玉其洁。
风扶其高,云垂其泽。
君有遗爱,民有遗思。
]浑公传宏仁公,宏仁公[先世北地灵州人,宗武帝时官至太师]。
传邵公、邵公传僧绰公.僧绰公传琰公,琰公传翙公,与琰公作续世传,诸傅有谱相传不失实始于此。
翙公传歧公。
歧公传元兴、元伟。
元兴传奕公[邺县人仕,隋为仪曹椽,徙扶风。
]元兴公[泰安人仕,传伏公、伏公传世宽公。
后轶。
]]仁均公[元伟公子。
滑州人仕,唐为太史令,后轶。
]奕公传维光,维光传交勤。
世宽公领南阳郡传交益、交益传元淑、元仁、游艺。
元淑传伯玉、仲玉,伯玉传同叔,同叔传良弼、良聘。
良聘传春公字长发、相公字长佐。
长发传子惠。
子惠传枢(署)。
次第迁徙始末均可考矣。
迁居江西则有枢(署)公[字秉衡号伯玑,弘毅公裔,湖南湘潭曲巷白水滩人。
时任江西临江府教授,因唐熹宗广明元年庚子岁(880年)黄巢乱,故不归湘潭而居江西新喻县思贤乡清江石头里,遂为江西石头里傅氏始祖。
与赤渡桥骠公、联公同修家谱,梦龙公为之作序,传令章公、宪章公。
令章公官益州置制使传邦公、颙公、祈公、嗣公、胤公。
邦公居灵塘,颙公居石舍,祈公居石歧。
祈公传君宪公,嗣公传君颜公,君熹公。
为石头东房祖。
君忠公为石头北房祖。
君总公为石头南房祖。
君敬公为石头西房祖。
君惠公为石头中房祖。
君颜公传玄公、玄公传珍公、珍公传奇公、奇公传泗公,滂公,浛公。
滂公传玠公、玠公传蕃公、蕃公传任公、任公传震公、霓公、寰公、云公、霖公、雱公。
震公居瑞州府新昌县敖桥,继筑白泽湖,为白泽湖祖。
霓公居吉安府泰和县、授分宜知县迁大庾县知县。
寰公居高安县宏石横塘、霎公居新淦县清水河、霖公卜居渝川内城、雱公居清江石头里,崇宁乙酉举人,政和戊戌进士。
霓公传棻公,迁瑞州府高安县,遂卜居珠湖为珠湖祖。
嵩公后详本支世系图不赘。
]
迁居临川则有开公[钦公裔,广公长子。
元和时任荆襄都督,为临川进贤祖。
传广德公,唐时任九江教授,归隐抚临。
五世孙梦龙公序家谱。
]
迁居丰城则有闰公[广公次子,穆宗时任潭洲刺史,归隐临江潇潭。
为丰城吉安祖。
传秦公,任德安主簿,归隐丰镇,泰公居潇潭守父墓。
秦公孙天旺公擢晋邑令,寻隐后以其居地置丰城县,乃迁前岭。
传延嵩公、延峰公为岭前祖。
延岑公为石坑前北岭祖。
延嵩公传杰公,居甘棠
为甘棠祖。
琮公居匀溪为匀溪祖。
仁公居湓塘,为湓塘祖。
延峰公传瑄公居前岭,延岑公嗣子
伉公居石坑前北岭。
]
迁居锱峰则有国器公[钦公裔,昶公子。
任福建建宁归经钟陵。
隐锱峰后轶。
]迁居南岗则有国温公[钦公裔,宗公长子,为奉新尹。
居南岗湖下后轶。
]迁居盱江则有国瑞公[宗公次子,仕唐为刺史。
归历沙溪,遂居南城荷塘厚坪为盱江祖。
传亮公,亮公传恭公,居南城。
宽公居荷塘、信公迁泸溪、敏公居新城、惠公居南城。
宽公传寿公、寿公传继和公、继和公传怿公、怿公传玖公、玖公传文公、文公传深公、深公传汪公、汪公传鲁公、鲁公传宣公、宣公传楫公、楫公传敬可公。
徙居南丰锺巷,为锺巷一世祖。
后详本支世系图不赘。
]
迁居东昌石坡则有国望公同第珍公[俱钦公裔,东公子,后轶。
]及兰公[传继善公、继善公传仁益公。
居德安新港,仁弼公迁居湓塘。
五世孙遵公避黄巢徙衡州,属湖南。
传禹公,复迁饶州德兴泸田。
传椿公迁梅岭,秫公迁横溪傅家墩。
松公迁信州,柏公居泸田。
仁杰公五世孙。
志公居武陵球场,湖南县属。
山东须城尧俞公[传宣公居锺陵之洪祖桥,为洪祖桥祖。
传察公,仲公。
察公传自得公,自强公,自修公。
自得公传伯寿公、伯城公后轶。
]
高安县四十二都二图皂里长埇堡延芳公[枢公裔,元初出赘邓氏,落业高安县四十二都二图皂里长埇堡,为长埇祖。
传启政公,启林公,启胜公。
后详本支世系图不赘。
]是皆或宦游、或经商及他故。
傅氏子姓由江之西而东,由江之南而北,辗转迁徙。
以至大江沿岸随时随地、莫不星列棋布。
此湖南、江西、巴蜀、黔阳等处之蕃衍所由而来者也。
洎及元末明初,傅氏子姓又迁居四川、贵州、云南等处。
迁居垫江则有文达公[枢公裔,为垫江祖。
后详本支世系图不赘。
老谱语]
迁居巴县则有文通公[枢公裔,洪武初任四川巴县职,卜居县西城里白市驿走马岗卒葬,于是为巴县太上祖。
迁居云南则有文运公[枢公裔,为云南祖。
见老谱叙。
]
迁居垫江有^公,迁居长邑有良桀公、良弼公。
迁居涪州有良元公、良纪公、乾纲公。
迁居乐兴有良相公。
迁居龙凤有良凤公。
迁居江北有天相公。
迁居号房有天荣公。
迁居绥阳则有德言公[枢公裔,自江西临江府新喻县由宦入黔,任平越太守后致仕卜居绥阳,为绥阳祖。
后裔又有迁居巴县虎溪、龙凤者。
迁居遵义则有朝礼公[必胜公裔,避乱远遁。
居贵州遵义府遵义县东偶里又四甲马村,筑室廷训,为遵义祖。
后裔迁巴县西城里梁滩、凤凰场、夔州府。
迁居綦邑有九汤公[自湖广桂阳州入籍綦邑天台山余家沟]。
迁居巴邑有太清公[自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鹅掌大丘入籍江津笋溪池坝]。
迁居桐梓则有崇节公[枢公裔,字万义。
明正德间自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珠湖塘宦游入黔,寄
迹贵州桐梓魁岩站,为桐梓祖传希宣、希化。
迁居綦邑傅家大园有子爵公、暹忠公。
后裔有迁黔阳仁怀、清镇、兴义、湄潭。
以上所述,可知傅氏子姓始而黄河两岸,继而大江南北,终于珠江之边,漂移列国,遂蔓延于天下,其由来远矣。
虽世远年湮,谱帙散失,但公之前代历历可考;其源于傅岩者则亦无不同也。
源流略考如此,虽不能详俾世世子孙,既以免数典而忘之。
诮亦以兴继祖而宗之,思后之来者,能考诸典籍,搜诸文宪,以弥其阙,则更幸甚。
焞焞天策,皓皓箕尾,日月同光矣!
序三续修綦江傅氏族谱源流序
尝思木有本也,水有源也,而人本乎祖,亦欲是也。
故古人过墓思哀,过庙思敬,沐先祖之泽,必抒后嗣之诚矣。
盖墓乃祖宗形骸所在,庙乃祖宗灵爽所依,谱乃记叙吾先人之史,以启后辈之智矣。
倘不修吾傅氏族谱,是非有以抒其诚,仰祖宗虽远,开基创业之难,后人不可不追,后人虽愚,而前人报本睦族之念又不可体,倘不追不体,亦非有以抒其诚。
如我傅氏,原籍山西平陆古虞傅岩起源,继迁湘赣湖广,家世槐里。
自我入川始祖明德公,于元末明初,洪武帝矫诏:皇恩钦命,征湖扶王,大军穿隙。
始入西蜀川渝,托迹巴江西城里走马冈居焉,娶祖妣简氏。
传宪章、怀章二祖。
宪章娶妣周氏留江津,传子四:必荣公为湖广荆州府镇台后官茂州太守迁江西泰和县傅家村,传成金公,为九门提督大将军,传以源、以清、以渐。
以渐传思惠字一元为状元公,以传之九世九汤公迁綦江天台山余家沟落业世居;九宵公落于川东重庆府忠县;九元、九成、九禹、九皋不详。
必华公为湖广永州府镇台,遂家焉于永州府其地东安县铺宣里上乡磨子塘易名傅家岭世居。
必显公居江津守祖茔。
怀章娶妣曾氏因宦迁居古南州綦江县城中街春和厢籍居,为綦江傅氏始祖。
传子四:必然公为贵州桐梓傅氏始祖、必胜公为南川东乡(今万盛)傅氏始祖、必谦公为贵州遵义(播州)傅氏始祖、必来公不详。
吾祖必谦公,宦游川黔巴渝各地,官播州遵义知事,致仕后迁綦江县高青乡狮子崖下塬术坪,取地名傅家土台世居。
传高、亨、亮三祖。
高公官柳州府同知,以传之七世孙天相公字维尧,迁渝州府(重庆)江北县石坪场义里五甲插栈为业,传元俊、元杰、元惠、元任、元伸;为五大房,至今已传十八世,子孙昌茂盛焉。
亨公官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因故谪贬湖广武昌府同知,后裔遂家湖广武昌其地居焉。
亮公庠生官,任南川邑(綦江)教谕。
亮公传之四世进忠公,随母方氏迁綦邑七甲地名楼坊,置产数亩。
德配冯孺人,早有内助之贤,传之启先启华二公,启先传金铨、金音;启华传金熔。
金熔传元亨、元仁、元第金音传元举;公置膏腴之田,修安居之室,即今傅家大园,遂世居焉,讫今已逾十六代。
亮公传之四世举公,举公传应廉公,应廉传嘉选公,嘉选传天禹公,天禹传良相公,迁
綦邑新盛乡地名洞子上居住,传芝荣、芝华公,芝荣公传应宣、应试居綦邑烟坡子小碾盘,芝华公传应文,迁綦邑天台寺乐兴乡世居,今已传十八代。
亮公之四世孙登科公因宦迁綦江县城北门外营盘山下地名老鹳窝,历再迁本邑万兴乡地名青龙嘴卷洞门居住,传应试、应选,应试传嘉伸、嘉琬。
嘉琬传正雄、正伦、正朝、正锡。
,正朝传厚公、盛公。
正锡传美公、足公、荣公。
足公传文琦公。
美公字联臣,传文琳、文瑛迁贵州省小河边芭蕉坝世居。
亮公之四世孙云公,任明教谕,致仕后举家迁往綦江县城北门外营盘山下地名老鹳窝(今綦江开发区新车站和新体育馆一带)居住,营盘山乃是傅家大坟山矣。
传之五世孙由正国公自老鹳窝迁居本邑太公山置李家碥,传举公、誉公、舆公,舆公于皇清乾隆十八年将家谱续而加详之,授于长侄文琼公流传后世。
舆公传文珊公,文珊传尚廉公、尚书公。
尚廉公迁本邑九龙村棉花屋基世居,传天梁、天鹏。
时遇洪杨反太平军石达开部攻陷綦城,天鹏公因拒交钱粮库而被匪割头遇害。
传能明公。
能明公传应潼公。
后裔现居綦江开发区九龙村马耳井、舂老上一带。
迄今为止已有十六代。
能明公号洪顺,热心于家谱,于清咸丰十年庚申岁(1860年)徒步重返高青乡傅家台寻宗觅祖,仔细的考证查核先祖坟墓及碑文,编绘祖墓分布图,续修家谱,留传后世,乃綦江诸傅不失所传,今所明先祖之源流世系矣!
綦邑太公山下号房傅氏,始迁祖天荣公,据云乃桐梓崇节公(万义)之孙,希宣公字高祥之第七子是也。
于明末由播因置购田地产而入籍綦邑号房村遂居焉,子孙繁衍,已历十四代。
前人后辈,皆劳劳力,难以枚举,但各尽乃心,由今思之,是所谓忠厚开基,而祖宗擅美于前,清白世守,而子孙扬徽于后也。
噫,前人之有所望于后人者,宗祠香灯,春秋祭祀。
而后人之复有望于后人者,宗规世守,宗训凛承。
庶几祖孙一气,百世其昌,闾阎之室可为阀阅之家,而忠臣之选,则出于孝子之门也耶,谨序。
3.湖南傅氏源流和迁徙
岳阳傅氏(潞,澄二公后裔合谱)
始祖卜公,世居南昌府,为江西义门第十一世。
子毅,唐末因避黄巢之乱,偕子澄隐居清河县之潇滩驿。
毅次子潞,后唐庄宗朝为岳州太守,迎其兄澄来岳州,居城南琴田落担塅,后迁松冈龙过岭。
澄、潞同为迁巴陵之始迁祖。
其后裔于明清时又分迁湘潭、长沙、湘阴等地。
1948年澄、潞二裔合修通谱,堂号帝赉。
岳阳傅氏(潞公后裔谱)
先世居南昌许真观铁树前,后迁沙墩,号义门,传至潞公,授岳州府太守,卒葬巴陵曹公渡暖水湖。
子坦公,居守暖水湖,生圣用,圣用生汝霖、汝梅、汝楫,霖居清塘,梅居官塘,楫居断塘。
岳阳田塘傅氏(澄公后裔谱)始祖潞公,原籍南昌,唐授岳州郡,兄澄公宾绩宦中。
潞公终
于官,澄公不忍弃归,偕子侄居于岳州之田塘。
清乾隆6年(1741)始修族谱。
堂号版筑。
华容县城傅氏
江西始祖承公,字恩生,唐元和进士,官居江西。
传至余峰,元至正14年(1354)因兵灾,由江西进贤县迁居华容。
余峰三子,长子岩孙官荆州府,落籍监利,为北支;次子鼎孙官石首,为中支;三子承孙仍居华容,为南支。
南支旧派:千承元人远,言尚水良世,成如之梦信,三星作德昌。
续派:治本为堂鉴,洪材志待钧,清荣焙远锡,泽树炳先铭。
再续派:泰履乾坤复,咸观巽豫临,师颐丰益萃,震鼎晋升恒。
中支派,江西老派:雱光节,清孙汝,启系嗣,山世水。
续派:以善承天引,际铭文如上,志在传家惟孝友,谋能定国乃贤良。
华容注滋口傅氏
始迁祖荣扬公,居沔阳昌家湾傅家台,因水灾,清宣统2年(1910)迁居华容注滋口,住洲土,以渔樵为生。
后裔分居注滋口、幸福、插旗和株洲等地。
派语:文人蔚起,世代荣华,继承前烈,祖述宪章。
巡回新百派:远祖起商朝,系祉克永世,言学开先端,治国昭宏计,平陆初显扬,广衍多俊睿,大德焕光辉,高贤赞统绪,持家本由朴,作事必须勤,存心以养性,载道重斯文,集善有余庆,慈惠方能群,公正识真理,宁静奏奇勋,圣修安天命,谨守叙彝伦,敬宗知行恕,尊亲与仁民。
湘阴傅氏(澄公后裔伯高公谱)
始迁祖伯高公,明永乐2年(1404)由巴陵琴田隐居湘阴长乐乡白茅滩。
伯高十子,惟二子友梧、五子友桂仍居白茅滩。
长子友椿、七子友椆、八子友槐、九子友榆四房子孙先后析居傅家山、六塘铺、矿公桥、七眼塘,遂别为四门。
1923年四门合修宗谱。
1932年梧、桂二房续修族谱,堂号清河。
湘阴仁和团傅氏
始迁祖维壁公,清康熙中自福建上杭迁湘阴。
平江南门官岑傅氏(伯高公之子友楠后裔)
始迁祖友楠(伯高第4子)公,元延佑2年(1315)自岳阳迁此。
至1994年,全族人口3431人。
名人有解放军上将傅秋涛.
桃源岩桥坪傅氏
始迁祖安朝公,原籍丰城,宦游至常德,明洪武年间携其四子迁于桃源县北上七里村。
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约200余人,分布于高东、温泉、莫溪等处。
清道光17年(1837)建宗祠于岩桥坪。
族谱创修于1920年。
桃源陬市傅氏始迁祖春阳公,原籍侯官(福州),清雍正2年(1724)官骠骑将军,后落业于桃源县东陬市上街。
至1948年,已传11代,全族人口约500余人,分布于县城、漆家河、傅家峪及常德等地。
宗祠在县城西街。
族谱创修于清光绪24年(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