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倒序本配例的改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倒序本配例的改进作者:杜翔李志江
来源:《辞书研究》2020年第04期
摘要文章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倒序本配例改进的实例,分析总结了语文辞书配例编写和修改中应注意的问题:配例注意典型性、思想性、时代性,整句配例注意完整简明、词语配例注意词义系联。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倒序本配例修改
语文辞书配例指为了揭示被释词的意义和用法而配备的例证,在形式上包括词、短语和句子,是辞书微观结构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

兹古斯塔(1983)指出:“词典编纂者不能将词条内的例子作为某种补充材料来处理,而应当作为整个词条不可分割的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油印本)(以下简称《细则》)第116条说:“举例的作用是补释义之不足。

具体说来是:(A)用例句衬托词语的意义,阐明词语的用法;(B)用合成词和词组作为构词和组合的实例。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的条目,不仅在注释上字斟句酌,精益求精,配例上也是用心良苦,力求贴切。

吴昌恒(1993)、张妍(2007)、冯海霞等(2013)、陈玉庆(2017)等学者曾就《现汉》各版本配例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讨论,积累了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

《现汉》第7版倒序本(以下简称“倒序本”)是根据《现汉》第7版内容改排的,即将出版。

改排过程中,我们按照辞书配例的作用和要求,对原有配例中未尽妥善的地方做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本文结合倒序本配例改进的实例,谈谈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以就教于业内方家和广大读者。

一、整句配例注意完整简明
辞书配例包括词语配例和整句配例两种。

卢润祥(1992)认为:“例证要全面完整。

要注意所用的例句不能过于简单,以致不足以说明词头的意义。

”整句配例应在尽量简洁凝练的经济原则下,贴切地阐明词语语义和用法。

(一)增补逻辑内容,推导语义
《细则》第121条说:“例句要求简短,但是必须意思完整。

像这样的例句是不合适的:〔必要〕……:有研究的必要│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东西有研究的必要?批评什么?什么样的批评?)”配例为阐明被释词语义,应交代其发生原因及相关逻辑关系,倒序本为此给少数配例增补了内容。

如:
榜尾榜上公布的名单中的末位,泛指最后一名:在这次邀请赛上,该队一场没胜,只能名列~。

(增加内容标下画线表示,注音和词类标注省略,下同)
大修指对房屋、机器、车船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检修:这辆车到年头儿了,该~了。

糊涂③〈方〉模糊:焦距没对好,照片很~。

毛糙粗糙;不细致:他没用心,干的活儿太~。

起③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有点儿漏气,不~了。

吓使害怕:~了一跳│干吗这么凶?别~着孩子。

贴金在神佛塑像上贴上金箔,比喻夸耀、美化:是大家的功劳,别往自己脸上~!
牧畜畜牧:当地居民大都逐水草而居,以~为生。

说不过去指不合情理;无法交代:你这样对慢待人家,太~了。

(刪除内容画删除线表示,下同)
以上各条增加或修改的内容在逻辑上交代了被释词语义发生的原因,其中“说不过去”条只改动了一个字。

(二)交代必要语境,烘托语义
语义分析离不开语境。

由于语义具有多重性,语境可以使多种意义单一化或者具体化。

如果没有语境则会显得突兀,没头没脑。

这种情况下,交代语境是很必要的。

如:
旧日过去的日子:故地重游,想起~的情景。

关系⑤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转学时随身带上团的~。

会3付账:~账│饭钱我~过了。

周身浑身;全身:没带伞,~都淋湿了。

次日第二天:当天集合完毕,~启程。

寄居住在他乡或别人家里:家在厦门,~青岛│她从小就~在外祖父家里。

老家②指原籍:我生在广东,~是湖南。

南下我国古代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后来把去本地以南的某地叫南下(跟“北上”相对):近日将从北京~广州。

“旧日、关系、会、周身”配例增加内容交代了语义发生的相关语境;“次日、寄居、老家、南下”增加内容交代了与被释词的语义相对照的时间或地点。

(三)增补相近内容,印证语义
有些例句过于简短,仅仅提供了一个搭配框架,没有交代必要的语义信息。

在这个框架下,这个例句同样适用于其他的被释词,成了“万能例句”,不能与被释词的语义互为补充,互相印证。

对这样语义不自足的配例,我们增补了与被释词语义相近的内容,用来印证语义。

如:
傲①骄傲:~慢│倨~│这人自视清高,有点儿~。

暴1③暴烈急躁:~脾气│他的火气大,脾气很~。

才1①才能:德~兼备│多~多艺│这人水平高,很有~。

禁①禁受;耐:弱不~风│这双鞋结实,~穿。

破⑧受过损伤的;破烂的:~衣烂衫│房子很~,四处漏风。

⑨讥讽事物或人不好(含厌恶意):演的什么呀,谁看那~戏!
可爱令人喜爱:这孩子一逗就笑,真~。

邋遢〈口〉不整洁;不利落:~鬼│办事磨磨叽叽的,真~。

险峻②危险严峻:大军压境,形势十分~。

虚伪不真实;不实在;作假:这个人说一套,做一套,太~│他的~面目终于被揭穿了。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老王这话有根有据,说得~。

高头大马②形容人身材高大:老李长得肩宽体阔,~的。

苦头(~儿)苦痛;磨难;不幸:吃尽~│蹉跎半生,什么~我都尝过了。

气哼哼(~的)形容生气发怒的样子:他一摔门,~地走了。

有意识主观上意识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他这样做完全是~的,不是一时疏忽。

上述词语多形容性状,原例提供的是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表现了被释词语法上的某些特点,而在阐明用法上显得不够。

拿“虚伪”的配例“这个人太~”来说,“虚伪”也可代之以“可爱”或“鲁莽”,配例无法给予印证和补充。

如果能够适当地增补一些与被释词语义相近的内容,如“高头大马”配例补充“肩宽体阔”,“气哼哼”配例补充连带的动作“一摔门”,“有意识”配例从反面的意义补充了“不是一时疏忽”,语义就完整了。

(四)指明具体对象,显化语义
在语义交代明确的前提下,为避免直接指称具体的人或事物,辞书在配例时常改换为代词。

这类用代词指称的配例,有时候语义交代不明确,失于笼统。

除了用增补相近内容的办法来印证语义外,也可以将这些指称代词具体化,使语义得以显化。

如:
味④(~儿)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气~│香~儿│这种花茶~儿很好闻。

挺⑥〈口〉很:这茉莉花儿~香│他学习~努力│心里~不痛快的。

技术性①指技术含量或技术水准:钳工是~很强的工种│这种制图工作,~要求较高。

油性物质因含油而产生的性质:这种果仁核桃仁~大。

对味儿①合口味:这道家乡菜很~。

厌恶(对人或事物)产生很大的反感:大家都~他懒汉│这种无聊的生活令人~。

“花茶、茉莉花”有浓郁香气,“制图工作”有高技术性,“核桃仁”的油性大,“家乡菜”口味长存在人的味觉中,“懒汉”让人厌恶,配例中增加了这些词语,便于人们通过身边的事物,以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去体会释文,就显化了语义。

有些例句,如果不交代时间、地点、行为主体等,会让读者误认为是全称判断,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种情况需要仔细推敲,加以必要的限定,或者把句子减缩为词语配例。

如:
除外不计算在内:图书馆这个展览馆天天开放,星期一~。

冷食温度低的食品,大多是甜的,如冰棍儿、冰淇淋等:肠胃病人忌~。

圭表②借指准则:奉儒家经典为~。

触控通过触摸屏幕等来控制:~屏│戴着专用手套也可以~手机。

上头②指喝酒后引起头晕、头疼:绍兴酒这酒不错,味儿正,喝了不~。

虽然有不少图书馆在星期一闭馆,但并非一律如此;忌冷食一般限于消化道疾病患者,骨折病人不在其列;奉儒家经典为圭表限于我国封建时代;戴手套通常是触控不了手机的,只有戴专用手套才可以。

“上头”配例的情况不太一样,绍兴酒具体到某个商品名称,应避免在辞书中做品牌宣传,而且喝了是否上头因人而异,因此改为“这”。

(五)增换整句配例,改进语义
为了更加确切地反映释义,义例更好地配合,倒序本更换或增补了个别例句。

如:
救命稻草快要淹死的人为求生而抓住的稻草,比喻摆脱困境的一线希望(多含贬义):在一片罢免声中,他只得把后台搬出来当~球队面临降级,把新请来的主教练当成了~。

逆袭在逆境中成功反击,也泛指扭转不利的局面:球队多年苦练,终于在大赛中实现~没人看好的这支球队在大赛中实现~。

出轨②比喻言语行动超出常规:这话说得~了│她因丈夫多次~而离婚。

驳面子不给情面:不是我驳你面子,這事儿真不能答应你。

蒙事〈方〉作假骗人:别拿假文凭~。

火龙①指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大堤上的灯笼火把像成了一条~。

“救命稻草”原例中的“后台”是幕后操纵、支持的人,本来就是自己的支持者,不算是救命稻草,另外从释义来看,“救命稻草”源于英语,意思是危急时所做的徒劳努力,含贬义,引入汉语后语义有了变化,成为中性词语,括注“多含贬义”可删去;“逆袭”原例未交代身处逆境这一语义,配例不典型;“出轨”补充了“行为超出常规”的配例;“驳面子、蒙事”增加了配例;“火龙”配例中的“大堤上的灯笼火把”就是实义的“火龙”,并非比喻,因此把“像”改为“成了”。

(六)配例应注意简明性
章宜华、雍和明(2007)指出:“在充分体现例证功能的情况下,例证越短越好。

”上面说的主要是整句配例的完整性,但简明性也同样重要。

《现汉》有些配例历次修订屡有改动,我们通过这些修订内容讨论配例简短与有效之间的关系。

如:
才气才华:李白是唐代的一位~横溢的诗人。

以上是《现汉》第1、2版“才华”条的内容。

“才气”用“才华”以词做注,副条可不配例,第3版因此去掉配例,并把“~横溢”作为词语配例移到“才华”下。

第5版保留“才华”配例,另给“才气”加上“他是一位很有~的诗人”配例,延续到第7版。

原例“李白是唐代的一位~横溢的诗人”叙述李白的身份,交代了客观事实,新例为避免跟“才华”下的配例“~横溢”重复,把“~横溢”换成了“很有~”,但如果把“李白”表述为“一位很有~的诗人”,显然不能匹配李白诗仙的身份,于是把“李白”换成了“他”,同时去掉了“唐代的”时间限定。

其实,出于配例有效并尽量简短的考虑,此配例仅截取“一位很有~的诗人”这一短语就够了。

又如:
骂名挨骂的名声:蒙受~│卖国贼必将留下千古~。

第1、2版配例为“汉奸秦桧留下了千古~”,第3版省略了“秦桧”,缩减为“留下千古~”。

与“才气”情况类似,此配例可仅截取“千古~”这一直接成分,“留下”可删去。

如果维持“留下千古~”,前面需要加上主语,倒序本做了增补。

二、词语配例注意词义系联
《现汉》作为一部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语文辞书,需要在有限篇幅内尽可能全面地呈现现代汉语词汇面貌,比起整句配例来,更多地采取了词语配例的方式。

词语配例丰富多样,便于从不同的角度阐明词的意义,说明词的语法特点、搭配范围、修辞色彩等。

有意识主观上意识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他这样做完全是~的,不是一时疏忽。

上述词语多形容性状,原例提供的是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表现了被释词语法上的某些特点,而在阐明用法上显得不够。

拿“虚伪”的配例“这个人太~”来说,“虚伪”也可代之以“可爱”或“鲁莽”,配例无法给予印证和补充。

如果能够适当地增补一些与被释词语义相近的内容,如“高头大马”配例补充“肩宽体阔”,“气哼哼”配例补充连带的动作“一摔门”,“有意识”配例从反面的意义补充了“不是一时疏忽”,语义就完整了。

(四)指明具体对象,显化语义
在语义交代明确的前提下,为避免直接指称具体的人或事物,辞书在配例时常改换为代词。

这类用代词指称的配例,有时候语义交代不明确,失于笼统。

除了用增补相近内容的办法来印证语义外,也可以将这些指称代词具体化,使语义得以显化。

如:
味④(~儿)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气~│香~儿│这种花茶~儿很好闻。

挺⑥〈口〉很:这茉莉花儿~香│他学习~努力│心里~不痛快的。

技术性①指技术含量或技术水准:钳工是~很强的工种│这种制图工作,~要求较高。

油性物质因含油而产生的性质:这种果仁核桃仁~大。

对味儿①合口味:这道家乡菜很~。

厌恶(对人或事物)产生很大的反感:大家都~他懒汉│这种无聊的生活令人~。

“花茶、茉莉花”有浓郁香气,“制图工作”有高技术性,“核桃仁”的油性大,“家乡菜”口味长存在人的味觉中,“懒汉”让人厌恶,配例中增加了这些词语,便于人们通过身边的事物,以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去体会释文,就显化了语义。

有些例句,如果不交代时间、地点、行为主体等,会让读者误认为是全称判断,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种情况需要仔细推敲,加以必要的限定,或者把句子减缩为词语配例。

如:
除外不计算在内:图书馆这个展览馆天天开放,星期一~。

冷食温度低的食品,大多是甜的,如冰棍儿、冰淇淋等:肠胃病人忌~。

圭表②借指准则:奉儒家经典为~。

触控通过触摸屏幕等来控制:~屏│戴着专用手套也可以~手机。

上头②指喝酒后引起头晕、头疼:绍兴酒这酒不错,味儿正,喝了不~。

虽然有不少图书馆在星期一闭馆,但并非一律如此;忌冷食一般限于消化道疾病患者,骨折病人不在其列;奉儒家经典为圭表限于我国封建时代;戴手套通常是触控不了手机的,只有戴专用手套才可以。

“上头”配例的情况不太一样,绍兴酒具体到某个商品名称,应避免在辞书中做品牌宣传,而且喝了是否上头因人而异,因此改为“这”。

(五)增換整句配例,改进语义
为了更加确切地反映释义,义例更好地配合,倒序本更换或增补了个别例句。

如:
救命稻草快要淹死的人为求生而抓住的稻草,比喻摆脱困境的一线希望(多含贬义):在一片罢免声中,他只得把后台搬出来当~球队面临降级,把新请来的主教练当成了~。

逆袭在逆境中成功反击,也泛指扭转不利的局面:球队多年苦练,终于在大赛中实现~没人看好的这支球队在大赛中实现~。

出轨②比喻言语行动超出常规:这话说得~了│她因丈夫多次~而离婚。

驳面子不给情面:不是我驳你面子,这事儿真不能答应你。

蒙事〈方〉作假骗人:别拿假文凭~。

火龙①指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大堤上的灯笼火把像成了一条~。

“救命稻草”原例中的“后台”是幕后操纵、支持的人,本来就是自己的支持者,不算是救命稻草,另外从释义来看,“救命稻草”源于英语,意思是危急时所做的徒劳努力,含贬义,引入汉语后语义有了变化,成为中性词语,括注“多含贬义”可删去;“逆袭”原例未交代身处逆境这一语义,配例不典型;“出轨”补充了“行为超出常规”的配例;“驳面子、蒙事”增加了配例;“火龙”配例中的“大堤上的灯笼火把”就是实义的“火龙”,并非比喻,因此把“像”改为“成了”。

(六)配例应注意简明性
章宜华、雍和明(2007)指出:“在充分体现例证功能的情况下,例证越短越好。

”上面说的主要是整句配例的完整性,但简明性也同样重要。

《现汉》有些配例历次修订屡有改动,我们通过这些修订内容讨论配例简短与有效之间的关系。

如:
才气才华:李白是唐代的一位~横溢的诗人。

以上是《现汉》第1、2版“才华”条的内容。

“才气”用“才华”以词做注,副条可不配例,第3版因此去掉配例,并把“~横溢”作为词语配例移到“才华”下。

第5版保留“才华”配例,另给“才气”加上“他是一位很有~的诗人”配例,延续到第7版。

原例“李白是唐代的一位~横溢的诗人”叙述李白的身份,交代了客观事实,新例为避免跟“才华”下的配例“~横溢”重复,把“~横溢”换成了“很有~”,但如果把“李白”表述为“一位很有~的诗人”,显然不能匹配李白诗仙的身份,于是把“李白”换成了“他”,同时去掉了“唐代的”时间限定。

其实,出于配例有效并尽量简短的考虑,此配例仅截取“一位很有~的诗人”这一短语就够了。

又如:
骂名挨骂的名声:蒙受~│卖国贼必将留下千古~。

第1、2版配例为“汉奸秦桧留下了千古~”,第3版省略了“秦桧”,缩减为“留下千古~”。

与“才气”情况类似,此配例可仅截取“千古~”这一直接成分,“留下”可删去。

如果维持“留下千古~”,前面需要加上主语,倒序本做了增补。

二、词语配例注意词义系联
《现汉》作为一部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语文辞书,需要在有限篇幅内尽可能全面地呈现现代汉语词汇面貌,比起整句配例来,更多地采取了词语配例的方式。

词语配例丰富多样,便于从不同的角度阐明词的意义,说明词的语法特点、搭配范围、修辞色彩等。

有意识主观上意识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他这样做完全是~的,不是一时疏忽。

上述词语多形容性状,原例提供的是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表现了被释词语法上的某些特点,而在阐明用法上显得不够。

拿“虚伪”的配例“这个人太~”来说,“虚伪”也可代之以“可爱”或“鲁莽”,配例无法给予印证和补充。

如果能够适当地增补一些与被释词语义相近的内容,如“高头大马”配例补充“肩宽体阔”,“气哼哼”配例补充连带的动作“一摔门”,“有意识”配例从反面的意义补充了“不是一时疏忽”,语义就完整了。

(四)指明具体对象,显化语义
在语义交代明确的前提下,为避免直接指称具体的人或事物,辞书在配例时常改换为代词。

这类用代词指称的配例,有时候语义交代不明确,失于笼统。

除了用增补相近内容的办法来印证语义外,也可以将这些指称代词具体化,使语义得以显化。

如:
味④(~儿)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气~│香~儿│这种花茶~儿很好闻。

挺⑥〈口〉很:这茉莉花儿~香│他学习~努力│心里~不痛快的。

技术性①指技术含量或技术水准:钳工是~很强的工种│这种制图工作,~要求较高。

油性物质因含油而产生的性质:这种果仁核桃仁~大。

对味儿①合口味:这道家乡菜很~。

厌恶(对人或事物)产生很大的反感:大家都~他懒汉│这种无聊的生活令人~。

“花茶、茉莉花”有浓郁香气,“制图工作”有高技术性,“核桃仁”的油性大,“家乡菜”口味长存在人的味觉中,“懒汉”让人厌恶,配例中增加了这些词语,便于人们通过身边的事物,以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去体会释文,就显化了语义。

有些例句,如果不交代时间、地点、行为主体等,会让读者误认为是全称判断,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种情况需要仔细推敲,加以必要的限定,或者把句子减缩为词语配例。

如:
除外不计算在内:图书馆这个展览馆天天开放,星期一~。

冷食温度低的食品,大多是甜的,如冰棍儿、冰淇淋等:肠胃病人忌~。

圭表②借指准则:奉儒家经典为~。

触控通过触摸屏幕等来控制:~屏│戴着专用手套也可以~手机。

上头②指喝酒后引起头晕、头疼:绍兴酒这酒不错,味儿正,喝了不~。

虽然有不少图书馆在星期一闭馆,但并非一律如此;忌冷食一般限于消化道疾病患者,骨折病人不在其列;奉儒家经典为圭表限于我国封建时代;戴手套通常是触控不了手机的,只有戴专用手套才可以。

“上头”配例的情况不太一样,绍兴酒具体到某个商品名称,应避免在辞书中做品牌宣传,而且喝了是否上头因人而异,因此改为“这”。

(五)增换整句配例,改进语义
为了更加确切地反映释义,义例更好地配合,倒序本更换或增补了个别例句。

如:
救命稻草快要淹死的人为求生而抓住的稻草,比喻摆脱困境的一线希望(多含贬义):在一片罢免声中,他只得把后台搬出来当~球队面临降级,把新请来的主教练当成了~。

逆袭在逆境中成功反击,也泛指扭转不利的局面:球队多年苦练,终于在大赛中实现~没人看好的这支球队在大赛中实现~。

出轨②比喻言语行动超出常规:这话说得~了│她因丈夫多次~而离婚。

驳面子不给情面:不是我驳你面子,这事儿真不能答应你。

蒙事〈方〉作假骗人:别拿假文凭~。

火龙①指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大堤上的灯笼火把像成了一条~。

“救命稻草”原例中的“后台”是幕后操纵、支持的人,本来就是自己的支持者,不算是救命稻草,另外从释义来看,“救命稻草”源于英语,意思是危急时所做的徒劳努力,含贬义,引入汉语后语义有了变化,成为中性词语,括注“多含贬义”可删去;“逆袭”原例未交代身处逆境这一语义,配例不典型;“出轨”补充了“行为超出常规”的配例;“驳面子、蒙事”增加了配例;“火龙”配例中的“大堤上的灯笼火把”就是实义的“火龙”,并非比喻,因此把“像”改为“成了”。

(六)配例应注意简明性
章宜华、雍和明(2007)指出:“在充分体现例证功能的情况下,例證越短越好。

”上面说的主要是整句配例的完整性,但简明性也同样重要。

《现汉》有些配例历次修订屡有改动,我们通过这些修订内容讨论配例简短与有效之间的关系。

如:
才气才华:李白是唐代的一位~横溢的诗人。

以上是《现汉》第1、2版“才华”条的内容。

“才气”用“才华”以词做注,副条可不配例,第3版因此去掉配例,并把“~横溢”作为词语配例移到“才华”下。

第5版保留“才华”配例,另给“才气”加上“他是一位很有~的诗人”配例,延续到第7版。

原例“李白是唐代的一位~横溢的诗人”叙述李白的身份,交代了客观事实,新例为避免跟“才华”下的配例“~横溢”重复,把“~横溢”换成了“很有~”,但如果把“李白”表述为“一位很有~的诗人”,显然不能匹配李白诗仙的身份,于是把“李白”换成了“他”,同时去掉了“唐代的”时间限定。

其实,出于配例有效并尽量简短的考虑,此配例仅截取“一位很有~的诗人”这一短语就够了。

又如:
骂名挨骂的名声:蒙受~│卖国贼必将留下千古~。

第1、2版配例为“汉奸秦桧留下了千古~”,第3版省略了“秦桧”,缩减为“留下千古~”。

与“才气”情况类似,此配例可仅截取“千古~”这一直接成分,“留下”可删去。

如果维持“留下千古~”,前面需要加上主语,倒序本做了增补。

二、词语配例注意词义系联
《现汉》作为一部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语文辞书,需要在有限篇幅内尽可能全面地呈现现代汉语词汇面貌,比起整句配例来,更多地采取了词语配例的方式。

词语配例丰富多样,便于从不同的角度阐明词的意义,说明词的语法特点、搭配范围、修辞色彩等。

有意识主观上意识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他这样做完全是~的,不是一时疏忽。

上述词语多形容性状,原例提供的是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表现了被释词语法上的某些特点,而在阐明用法上显得不够。

拿“虚伪”的配例“这个人太~”来说,“虚伪”也可代之以“可爱”或“鲁莽”,配例无法给予印证和补充。

如果能够适当地增补一些与被释词语义相近的内容,如“高头大马”配例补充“肩宽体阔”,“气哼哼”配例补充连带的动作“一摔门”,“有意识”配例从反面的意义补充了“不是一时疏忽”,语义就完整了。

(四)指明具体对象,显化语义
在语义交代明确的前提下,为避免直接指称具体的人或事物,辞书在配例时常改换为代词。

这类用代词指称的配例,有时候语义交代不明确,失于笼统。

除了用增补相近内容的办法来印证语义外,也可以将这些指称代词具体化,使语义得以显化。

如:
味④(~儿)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气~│香~儿│这种花茶~儿很好闻。

挺⑥〈口〉很:这茉莉花儿~香│他学习~努力│心里~不痛快的。

技术性①指技术含量或技术水准:钳工是~很强的工种│这种制图工作,~要求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