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江苏镇江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江苏镇江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
1.填空题
第1题.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zhù________ 蓄dǎo________告粗犷________
【答案】'贮', '祷', 'guǎng'
【解答】
贮;祷;guǎng。

2.默写题
第2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5)诗歌言志。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豪迈。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
______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答案】'明月来相照此夜曲中闻折柳惟解漫天作雪飞士别三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答】略略略略略
3.综合读写
第3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他感到一阵又一阵
(xuàn)晕。

电车甩着长辫子,在夜空中碰击出蔚蓝色的火花。

透过雨帘,街道两旁五光十色的大橱窗看起来像德加的印象画。

________!他在这世界上惟一要寻找的,要看见的,是那张甜蜜的笑脸。

难道她真的不存在了吗?她仍然还活着吗?对他来说,答案还都不是最后的!他同时又
(甲)地相信,过一会儿,他就能看见她——活着的她!
大街上灯火辉煌,人头在伞下攒动;车辆
(乙)着水花急驰而过。

然而,他面对的却是一片沙漠——人生的沙漠啊……孙少平强忍着悲痛来到田福军的住处。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桌上那个带黑边的像框。

晓霞头稍稍歪着,
(丙)的笑容像春天的鲜花和夏日里明
(mèi)的太阳。

那双美丽的眼睛欣喜地直望着他,似乎说:你终于来了……
——选自《平凡的世界》
(1)下列根据文中的拼音所写的汉字和给画线汉字拼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攒动
(zhǎn)像框
(kuāng)炫晕明湄
B: 攒动
(zǎn)像框
(kuàng)泫晕明楣
C: 攒动
(cuán)像框
(kuàng)眩晕明媚
D: 攒动
(chuán)像框
(kuāng)眩晕明睸
(2)选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充正确的词语是()
A: 固执飞起浪漫
B: 执拗飞溅烂漫
C: 执拗飘飞灿烂
D: 固执卷起烂漫
(3)下列四个句子填在文中横线上,能使前后衔接连贯的一句是()
A: 这世界现在的一切都让他毫不关心
B: 他毫无兴致欣赏这世界现在的一切
C: 他毫不在乎这世界现在的一切
D: 这世界现在的一切都和他毫不相干
【答案】CBD
【解答】
(1)A项,攒应为cuán,框应为kuàng,炫应为眩,湄应为媚。

B项,攒应为cuán,泫应为眩,楣应为媚。

D项,攒应为cuán,框应为kuàng,睸应为媚。

故选C。

(2)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意见。

执着: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

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

根据过一会,他就能看见她——或者的她这句话可知,
(甲)处应填写执拗,故排除A、D项。

飞溅:向四周溅出,向四处迸射。

飘飞:在风的作用下飘扬、飞动。

根据水花疾驰而过可知,
(乙)处应填写飞溅,排除C项。

故选B。

(3)根据后文中他在这世界上唯一寻找的,要看见的,是那张甜蜜的笑脸可知,前句主语应与后句主语不同,可排除B、C项;毫不相干指跟某个事物没有丝毫联系,毫不关心则指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根据语境及后句中惟一可知,此处应用毫不相干更恰当。

故选D。

第4题.
《人民日报》新媒体与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众多网友积极参与,晒照片,吐真情,说出对妈妈的心里话。

请你参考下面几则材料,谈谈你对这项活动的看法。

要求:(1)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2)150字左右。

【材料一】2018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新媒体与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呼吁春节回家的广大网友,牵起妈妈的手,与父母合张影,说说心里话。

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热情参与。

【材料二】这次网络互动社会反响强烈,无数网友把自己和妈妈牵手的照片、视频以及表达感恩的文字,发布在微信朋友圈,让浓浓的过年氛围中充满了亲情的味道、感恩的味道,当然也可以称得上是另外一种年味。

【材料三】为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展示家庭生活中的温馨和谐,先锋街道建新村妇联在春节期间围绕你有多久没有牵妈妈的手开展主题活动,积极发动村民牵起妈妈的手,表达感恩之心。

村民们更是利用假期陪妈妈聊天、散步、做家务,为妈妈修剪指甲.....使得今年的春节过得更有幸福感。

【答案】示例:春节期间,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的牵妈妈的手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热情参与,让浓浓的过年氛围中充满了亲情的味道、感恩的味道。

比如:帮助网友重拾了与母亲之间的亲情与感动。

该活动还被先锋街道建新村妇联等单位引到线下,让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春节过得更具幸福感。

家和万事兴,这样暖心的活动引导人们感恩家庭,关爱父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解答】解答本题,应先对每则材料进行归纳,材料一主要叙述了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热情参与;材料二主要叙述该活动使得浓浓的过年氛围中充满了亲情的味道、感恩的味道;材料三主要叙述了该活动走向线下,让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春节过得更具幸福感。

然后用一句话作总结,阐释这个活动的意义。

4.古诗词鉴赏
第5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_______________,其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2)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
(1)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用典'
(2)看到了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解答】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边,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2)这首诗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诗人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以及由此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因此,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形象。

5.文言文阅读
第6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对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马也
(这)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吃)
C: 执策而临之
(马鞭)
D: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2)下列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B: 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C: 骈死于槽枥之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穿井得一人》)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B: 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C: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 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答案】BBA
【解答】
(1)B项,句意为: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食:通饲,喂养。

(2)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它。

B项,都是副词,表示疑问,怎么。

C项,介词,在/介词,对、向。

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故选B。

(3)A项,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错误,应是突出伯乐的重要作用。

6.现代文阅读
第7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

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里。

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很好的昆虫家庭。

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

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

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

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

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

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

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我曾见过三个蚋依次待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

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

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

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

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

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

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

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

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

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

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

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

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

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

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

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

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

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说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2)本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3)说说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的意思。

(4)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简要说明这种特征。

【答案】
(1)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

(或: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2)结构上,这句话结束了从卵到幼虫的说明,收束全文。

内容上,这句话在既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漫长而苦难的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3)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黏土、天冷藏身和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与困难。

(4)诗意:巧用比喻,将蝉的穴说成是它的储藏室,饱蘸情感,渗透了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具有文学性。

科学性:常常是经常,但不是一直或全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具有科学性。

所以说它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解答】
(1)刹那欢愉指的是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故禅在出土前的生活都是其来之不易的理由,通读全文,从产卵、蜕皮、落地、藏身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2)解答本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结构上,这就是蝉的生活一句收束全文对禅的一生的追踪;内容上,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概括禅的一生,同时表现出作者对禅的怜爱与感叹。

(3)根据文中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

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几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4)解答本题,需要读透文章,从文中找出诗意的一面和科学的一面,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如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

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一句将蝉的穴说成是它的储藏室,体现出作者的人文关怀,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一句中常常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8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品位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3)选文第⑨段以诗句结尾有何作用?
【答案】
(1)我们遇到梨花妹妹,她讲述了小茅屋的来历。

(2)闪出写出了哈尼小姑娘动作的轻快、活泼,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符。

(3)①结构上,与题目相呼应。

②内容上,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盛开的梨花的美丽。

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

【解答】
(1)选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写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她讲述了小茅屋的来历。

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闪是动词,本义是突然显现。

闪在这里指这一群哈尼小姑娘出现得突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的动作之快,表现了小姑娘动作敏捷轻盈、活泼可爱的特点。

此处闪出一词准确、生动、传神,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符。

(3)本题要结合文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结尾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的,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完整有重大的作用。

从结构上说,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从内容上说,诗句既承接和总结上文多处描绘梨花树林的美好景色,又以花喻人、寓人于花,比喻雷锋
精神就如洁白的梨花一样美好。

整句话就是赞美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世代相传,升华了文章主题。

7.名著阅读
第9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留着棕黄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打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

刺刀刮着石头哧哧地响着。

彼得留拉匪兵没有防备这个突然的攻击,马上吓呆了,可是立刻就拼命往回夺枪。

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

枪啪的一声响了。

子弹打中石头,跳到沟里去了。

A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夺回自己的枪。

他扳着枪转了个半圈,扭绞着那少年的双手。

但是保尔还是紧握住不放。

这时候,那个彼得留拉匪兵气昏了,猛一推,把保尔摔在地上。

可是他还是不能够把枪夺回来。

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块儿倒下去。

这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保尔放开手里的枪。

A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挥起他那只铁拳朝押送兵的脸上打下去。

一秒钟后,脸上挨了两下铅块一般沉重的拳击的押送兵,已经放开了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条笨重的袋子似的,滚到壕沟里去了。

也就是这双强有力的手臂把保尔从地上扶起来。

(1)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国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选文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保尔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出其不意在选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情节。

【答案】'
(1)苏联', '朱赫来'
(2)谨慎、机智、勇敢。

'
(3)保尔在押送兵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击了他'
(4)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解答】
(1)从文中人物保尔可知,选文出自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选文选自第一部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后,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救出朱赫来并与之一起逃走的情节。

据此可知,A是朱赫来。

(2)解答此题,要根据人物的行为动作及事件概括人物形象。

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体现了保尔的勇敢;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打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体现了保尔的机智、谨慎。

(3)出其不意:原指在别人的意想不到的时候行动,后泛指出乎对方的意料之外。

用在此处是指保尔在押送兵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击了他。

(4)解答本题,可以从识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取有关保尔的情节或是事例,发表看法。

如评价他对于生命意义的经典阐述,体现他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

他还是一个与资本主义的陋习彻底决裂的人,从他和初恋冬妮娅的决裂可以明确这一点。

还可以从对革命的坚决性方面阐述,他参加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把自己奉献给革命事业,坚强不屈。

8.写作
第10题.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无限美好,有追求、有梦想,但也有叛逆、迷茫、冲动、鲁莽……回首往事,你是否为曾经的不谙世事感到后悔、自责、愧疚……
请以我不该这样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写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4)字数不少于600;(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解答】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