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中风(十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参附汤合三生饮治疗中风脱证
病案:谈某,女,50岁。
初诊:1955年3月25日。
主诉及病史:白天赴田间途中,猝然昏仆于地,当即被村人发现抬回家中,并急邀余往诊。
诊查:视之患者呈昏迷状态,不省人事,大汗淋滴,口微张,唇白舌淡而胖,体型肥胖;闻之喉中痰声辘辘,呼吸微弱;触其肌肤稍凉,切其脉细滑。
家属告知患者有高血压病,常感头昏头痛。
辨证:此属中风脱证,夹有痰浊闭阻,症情危笃。
治法:急宜回阳固脱,稍佐化痰,取参附汤合三生饮之方义。
处方:人参15g 黄芪24g 制附子15g 生南星9g 生姜5片
嘱家属浓煎徐徐喂服。
服药1剂,喉中痰声辘辘与出汗明显减轻,肌肤渐温。
上方药服3剂后,患者逐渐苏醒,但不能言语,右侧肢体偏瘫,盖肥人多痰,故仍从痰论治,以十味温胆汤加减主之,服药20余剂,虽然右侧肢体活动仍感不甚灵便,但已能扶杖独立行走,亦能料理自己日常生活,历18年之中风未复,后因他病亡故。
1
按语此例中风,盖未至医院检查,但据其平素患有高血压病,结合症情,当属脑出血。
发病即为脱证,病极危笃,故首先急投大剂参、附,倍加黄芪以益气脱,救本为先;又闻痰声辘辘,且患者形体肥胖,虑及肥人多痰,故稍佐生南星、生姜以化痰,而力挽垂危。
苏醒之后,更以十味温胆汤,用意亦重在祛痰,并佐以扶正。
此案自始至终治不离痰,说明治疗中风不可执着,必须随证变化,方能获取显效。
(虞胜清整理)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410,刘志明医案。
刘志明,1924年生,湖南省湘潭市人。
主任中医师。
出身于岐黄世家,自幼承名师亲授,刻苦攻读,发奋学医,精研医经,博览群书,学识丰富。
年方弱冠,即屡起沉疴大疾,于湘潭医界颇有影响。
1954年卫生部组建中医研究院,应召来京,在该院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至今。
从医40余,兢兢业业于临床实践,从不间歇;孜孜于理论探究,少有懈息。
以理论为临床之先导,以临床为理论之基础,自成体系,造诣较高。
擅长内科,崇尚伸景,用经方,且能博采众长,熔古今名方于一炉,灵活变通,师古而不泥古。
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症及老年痰病之疑难大症,必穷源究委,敢于创新,另辟蹊径,每每出奇制胜,疗效卓著。
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中医内科学简编》、《刘志明医案》,并在《中医杂志》、《新中医》等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多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