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期中-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5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文科历史
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右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3、西汉时期灾害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6、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7.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以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认同,被世界所推崇。

这表明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B. 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
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会走向统一
D.优秀社会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8.“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

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文中省略处应为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9.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10.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

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

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

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11.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12.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
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C.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D.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13.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主权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14.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也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领先西方的时间最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
15.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7.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18.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现有如下名句,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
文学体裁盛行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⑤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A.④③①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④⑤①③② D.①②③④⑤
19.清朝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20.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21.“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

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材料说明( )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22.“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3.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扩张的黄金时期,有殖民者为其侵略行径辩称:“按照时间和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这一观点源自
A.中国的儒家思想 B.法国的启蒙思想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马克思主义学说
24.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迅速地变为工业人口。

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宗教并没有因为科学的探索而消失。

”他们一面从事着自然科学的研究,一面保持着对宗教的虔诚,……科学只能‘拯救’人的肉体,只有宗教才能拯救人的灵魂;科学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恶,只有宗教才能给人以善.”这段文字想说明
A.科学是在与宗教的斗争中发展的
B.科学和信仰是可以和谐相融的
C.宗教的作用大于科学
D.科学和宗教其实是水火不融的
二、材料题,三个大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6分)
材料二:某校学生在《中国古代纸的发明》的探究性学习中出现的一个情景:学生甲认为纸是东汉时期蔡伦最早发明的。

他提供了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学生乙则认为纸早在西汉就已经发明了。

他也提供了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东南放马滩5号西汉墓出土了西汉文景时期的纸质地图残片。

(2)你支持上述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你不支持另一位的理由是什么(8分)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3)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6分)
28.(20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
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请回答:
(l)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分)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分)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2分)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

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8)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分)
高二年级文科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材料题
26题(10分)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5分)
27题(20分)
(1)(6分)特点: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2分)。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4分)
(2)(8分)支持乙的观点。

支持理由:有考古材料证明西汉已经有了纸,西汉早于东汉。

学生乙的依据比学生甲的论据更可靠。

( 4分)
不支持理由:学生甲对史料的掌握不全面(或学生甲对材料的解读有误),因为材料一只能说明蔡伦制成了蔡伦纸,而并不能证明蔡伦是纸的最早发明者。

(4分)
(3)(6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8题(20分)
(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2分)背景: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和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2分)
(2)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2分)意义: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4分)
(3)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分)
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4分)
(4)认识:思想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答对1点即得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