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试卷四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试卷(四)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点。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货物①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马路运输
D.水路运输
答案 1.C 2.A
解析第1题,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一般为珍贵或急需且重量不大的货物,依据图示可知③适合航空运输。

第2题,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选择水运或铁路运输。

依据图示可知,①的运距和重量都小于②,可确定①适合铁路运输,②适合水运。

读“南非灯光强度指数(指数越高,灯光强度越强)等值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与灯光强度指数空间分布相像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 )
A.气温
B.降水
C.矿产资源
D.人口密度
4.南非西部地区( )
A.交通线路稀疏
B.人类活动较多
C.河流湖泊密布
D.城市密集
答案 3.D 4.A
解析第3题,灯光强度指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非的灯光强度指
数空间分布特点为东高西低,这与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密集、城镇化水平高有关,选D。

第4题,看图可知,南非西部地区灯光强度指数很低,这说明该地区人口稀有,经济发展水平低,运输需求量小,所以交通线路稀疏。

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读“中巴铁路途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5~6题。

5.修建中巴铁路难度比较大的缘由是沿线地区( )
A.地势低洼,沼泽众多
B.连接内陆与太平洋,工程量大
C.有印度河流经,洪涝灾难频发
D.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困难
6.我国着力推动中巴铁路建设的主要缘由是( )
A.开拓旅游热线
B.增加国防建设
C.增加我国能源进口通道,保障能源平安
D.带动巴基斯坦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答案 5.D 6.C
解析第5题,修建中巴铁路难度比较大的缘由是沿线地区穿过高原、高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困难,A错、D对;连接内陆与印度洋,B错;印度河流域降水少,且其流经沙漠地区,洪涝灾难发生少,D错。

第6题,中巴铁路可以使从中东到我国的石油运输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干脆从陆路到达我国,这为我国供应了一条平安的能源通道,C对。

(2024·江苏省震泽中学月考)过去,山区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马路。

而现在,兴建高速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据此完成7~8题。

7.现在山区兴建高速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缘由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加②科技水平的提高③汽车性能的改善④为节约投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山区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
①削减污染②少占土地③缩短里程④爱护环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现在山区马路不呈“之”字形的主要缘由是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加,科技水平的提高,①②正确;建桥隧会增加投资,与汽车性能改善无关。

第8题,山区马路建设“少走弯路”可少占土地,缩短里程,②③正确;不会削减污染,①错;逢山开道,遇沟建桥会对环境有肯定的影响,④错。

甘德国际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全部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须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9~10题。

9.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10.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缘由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削减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9.A 10.D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甘德国际机场是北大西洋航线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它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故A正确。

第10题,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进步,飞机载油量增加,且单位距离油耗削减,飞机携带的燃油足以满意横跨北大西洋的须要,而不再须要中途在甘德国际机场补给燃料,故该机场失去了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故D正确。

下图为“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车外时间=前往高铁站的时间+等待时间+离开高铁站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示意图”。

据此完成11~13题。

11.依据材料推断( )
A.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
B.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
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长
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
12.高铁站旁边,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 )
A.综合零售和文教类
B.日用品和家电家具
C.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
D.医药卫生用品和消遣产业
13.下图展示了高铁站的四种布局模式,其中最有利于快速形成新经济增长中心的是( )
A.孤岛型
B.机场飞地型
C.城市边缘型
D.城市中心型
答案11.B 12.C 13.C
解析第11题,图示乘车时间越短,车外时间占比越高,说明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故选B。

第12题,高铁主要是客运,多为商旅出行人士乘坐,则高铁站旁边商业最相宜发展小件商品、地方特产销售及餐饮等,不适合销售大件物品,故选C。

第13题,图示城市边缘型高铁站既有交通优势,又紧邻城市而有消费者优势,可以快速形成新经济增长中心。

2024年7月4日,习主席与普京总统联合发出推动“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俄共同打造的“冰上丝绸之路”属于北极航道中的东北航道。

“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利于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

读图,回答14~15题。

14.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其主要缘由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印度洋海盗猖獗
C.传统航道拥堵
D.北极沿岸多港口
15.“冰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价值是( )
A.促进国际合作
B.观赏沿途的绚丽极光
C.缓解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状况
D.完善沿途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14.A 15.C
解析第14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封冻期缩短,可以延长通航时间,其商业价值就可以发挥出来,所以说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

第15题,“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利于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缓解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状况,C对。

2024年12月6日,西成高铁(西安—成都)全线开通运营。

陕西段桥隧比例高达92.1%。

西成高铁的建设开拓了中国西部发展新格局。

读图,完成16~17题。

16.保障西成高铁平安运行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
B.市场
C.技术
D.资金
17.西成高铁沿途桥隧比例高是因为( )
①沿途地势起伏大②工程建设技术水平高③沿途聚落分布密集④沿途生态环境脆弱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16.C 17.D
解析第16题,高铁运行速度快,对技术要求高,而且西成高铁沿途地形困难,因此保障其平安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技术。

故C正确。

第17题,读图可知,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大巴山等,沿途地势起伏大,①对;工程建设技术水平高是桥梁、隧道建设的技术保障,不是桥隧比例高的缘由,②错;沿途多为山区,聚落稀疏,③错;沿线穿越生态敏感地带,特殊是秦岭山区集中连片分布且具有等级较高的自然爱护区、水源爱护区、风景名胜区等,④对。

下图中的铁路曾多次因大风导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

读图,回答18~20题。

18.受大风危害最严峻的路段是( )
A.十三间房旁边
B.三间房旁边
C.了墩旁边
D.哈密旁边
19.通过该铁路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的货物主要是( )
A.钢铁和机械
B.石油和自然气
C.小麦和甜菜
D.棉花和瓜果
20.该段铁路没有沿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 )
A.风灾危害大
B.修建成本高
C.洪涝灾难多
D.占用耕地多
答案18.B 19.D 20.B
解析第18题,依据风频图可推断,该地盛行西北风,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三间房位于山谷谷口处,峡谷地形加快了风速,所以受大风危害最严峻的路段为三间房旁边,B对。

第19题,我国西北地区工业相对落后,钢铁和机械不是主要外运货物,A错;石油和自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B错;该地区不是小麦主要产区,C错;该区域气候干旱,光照足够,为我国主要商品棉生产基地,昼夜温差大,有特色瓜果生产,D对。

第20题,山区修建铁路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读图,图中该段铁路若沿虚线走向修建,须要穿越多条等高线,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B对。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21~23题。

2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2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2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答案21.D 22.D 23.C
解析第21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有,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这里冰雪融水丰富,土壤疏松肥沃,相宜农业发展,对人口吸引力较大,D正确。

第22题,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交通线也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从整体看呈环状分布,D正确。

第23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有,山前冲积扇水源足够,是影响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C正确。

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快速。

贵广高铁是设计时速300km的高速铁路,自贵阳北站起,经黔南州、黔东南州、广西柳州等站到达广州南站。

据此完成24~25题。

24.建设贵广高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
A.地形平坦,要占用的耕地多
B.山区地形艰险,喀斯特地貌广布
C.沿途人口众多,拆迁补偿费用高
D.高铁速度太快,平安隐患较多
25.高铁有专用道路和站台,为保障平安,线路上非站台地区经常是封闭的。

受高铁的影响将来的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发展成( )
答案24.B 25.A
解析第24题,贵广高铁经过的地形区为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地形坎坷,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故B项正确;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我国高铁建设技术成熟,平安性能高。

第25题,高铁的发展,能够加强大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打破了原有单一中心发展模式,发展为多中心城市结构,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安排修建B村镇到A村镇马路的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____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建B村镇到D城市的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村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实行_______________措施,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

(4)在山区的E地发觉煤田,打算在F城镇建钢铁厂。

首先须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这须要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作保证。

答案(1)②受地形的影响,山区中修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地经过村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3)修建人工运输河标注略。

(在两河间最近距离处标出)
(4)修建铁路等基础设施先进的科学技术
解析(1)选择交通线路,要考虑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政治与国防因素、人口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区位因素。

B村镇到A村镇的马路途路要避开不利的地形条件;山区陡坡多,而山谷中地势较低,沿等高线修筑则比较有利,因此应选择线路②。

(2)从B到D的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C村镇,主要考虑经济因素,更大地发挥马路的经济效益。

(3)连接自然河流的人工运输河,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一般选择两河之间距离最短的地段修建。

(4)在山区E地的煤炭要运往建钢铁厂的F城镇,须要修建铁路等基础设施,在山区修铁路难度大,从区位因素考虑,须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作保证。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青岛港和烟台港港阔水深,浪小流缓,不淤不冻,是我国北方少有的自然良港。

日照港海岸线平直,浪大流急,但水域深,是我国其次大煤炭输出港。

济宁、枣庄等地区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向外输送。

材料二山东半岛局部区域图。

(1)日照港与青岛港、烟台港相比,不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日照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岛港的腹地比烟台港的腹地广,向西可达郑州、西安。

其缘由主要是__________。

(3)烟台港与大连港早已开通了汽车轮渡,现在又开通了火车轮渡。

汽车轮渡和火车轮渡与实行卸货中转的方式相比有什么好处?开通火车轮渡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有哪些主动意义?
答案(1)海岸线平直,缺乏船舶避风浪的港湾便利济宁、枣庄等地区煤炭的外运
(2)青岛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发达,服务功能强,地理位置优越
(3)好处:可削减货物装卸次数,降低费用,节约运输时间,加快货物的周转。

意义:①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速度;②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③降低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第(1)题,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有:避风的港湾,密集的等水位线,深水区。

第(2)题,腹地是港口发展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

第(3)题,火车轮渡或汽车轮渡与卸货中转的方式相比,连续性强,装卸次数少,节约运费和时间。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贵广高铁全长857千米,桥隧比高达83%,特殊在贵州境内更是高达91.3%,是世界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

下图示意贵广高铁线路。

(1)写出贵广高铁途经的主要地形区。

(2)简析贵广高铁建设难度大的缘由。

(3)分析贵广高铁建成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答案(1)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2)喀斯特地貌,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困难;桥梁、隧道比重大,技术要求高;沿线经济较为落后,物资保障困难。

(3)便利人们出行,变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贵州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贵州与沿海地区的沟通与联系。

解析第(1)题,从广东到贵州,沿线包含平原(三角洲)、丘陵、高原等地形,分别属于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和云贵高原三个地形区。

第(2)题,贵广高铁沿线多喀斯特地貌,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困难;桥梁、隧道比重大,技术要求高;沿线经济较为落后,物资保障困难。

第(3)题,可从便利出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区域间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通过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等互联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得到沿线各国主动响应。

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一带一路”为我国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供应了广袤的战略迂回空间。

(1)结合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产能过剩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从能源平安和资源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3)我国提倡“一带一路”给中亚地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答案(1)通过“一带一路”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有利于产能过剩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 “一带一路”将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得资源,保障能源平安;加强拓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在资源方面的合作渠道。

(3)①为中亚各国供应了资金、技术;②拓宽中亚向东、西两面发展的空间;③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合作沟通;④带动其相关产业(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农业、商业、旅游业等)的发展。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