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测试题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古史( xx 南北朝)试卷
一 .选择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期间。

据此回答:
1.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政治上分裂场面的社会本源是:
()
A.北方各族人民被迫大量xx
B.汉族统治者偏安xx 一隅
C.xxxx问题从未从根本上解决
D.东汉豪强地主权利恶性膨胀
2.4 世纪下半期,前秦苻坚励精图治,以前一度一致了黄河流域,可是淝水之战此后,前秦快速败亡,北方再度堕入分裂混战场面。

出现这一结果的最重要原由是:
()
A.东晋力量强盛, xx 坚军队主力所有被歼
B.各民族间的隔膜依旧存在
C.封建经济的分别性
D.xx 发展快速,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南朝政权更替屡次主要反应了:
()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利
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强烈
C.盘据权利之间抢夺强烈
D.藩镇盘据的连续和扩大
4.xx 朝期间的 xx 对峙的本质是:
()
A.两种经济制度的对峙
B.两种文化形态的对峙
C.两个阶级的对峙
D.两种民族政权的对峙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我国封建国家分裂,但一致及民族交融还是发展的趋势。

据此回答:
5.三国期间,各国统治者都力争打破当时的均衡场面,这表示:
()
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出北方
B.各国内部杂乱,没法达成一致
C.一致还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统治者全力保护盘据场面
6.西晋期间,可以形成一致场面的主要原由是:
()
A.各民族的迁移和沟通
B.南方地域的初步开发
C.特权地主权利的衰败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孝文帝的改革举措中,最能表现民族交融趋势增强的是:()
A.整改吏治
B、公布均田令
C、迁都 xx
D、学习汉族文化
8.南北朝后期,中国出现一致趋势的原由是:
()
①、xx 经济趋于均衡②、北方民族大交融
③ 、南北方经济文化的沟通④ 、士族权利的衰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一致黄河流域的少量民族政权包含:()
① xx ②北魏③北周④前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以下政权,被少量民族消亡的是:
()
A.xx
B.西晋
C.东晋
D.南朝
△ .魏晋南北朝期间的艺术大放光彩。

据此回答:11.我国佛像画应始于以下哪一期间:
()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南北朝
12.以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艺术遇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是:()
①.绘画②.书法③.雕琢④.建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南北朝期间,民歌大为流行。

南方民歌缠绵委婉,北方民歌大方激动。

此中,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
()
A.《采桑度》
B.《敕勒歌》
C.《木兰辞》
D.《蒿里行》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经济连续发展。

据此回答:
14.三国期间魏蜀吴统治者都踊跃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
()
A.改变东汉后期经济的状况
B.连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增强同少量民族的联系
D.军事斗争的需要
15.南北朝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色是:
()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势均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当先地位
D.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宽泛栽种
16.以下哪些统治者曾对江南开发生出过突出贡献:
①.秦始皇②.汉武帝③.孙权④.刘禅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南北朝期间的民族交融过程中,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本质上是少量民族: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 .依据北魏孝文帝改革回答:
18.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实现了北方的一致
B.北方民族交融
C.达成了封建化
D.阶级矛盾激化
19.以下议论不合适北魏均田制的是:
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遇到触动
B.均田制促使了荒地的开垦
C.土地据有不均的状况仍旧存在
D.农民未从中获取本质的利处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的封建统治政策
C.增强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D.稳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2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取成功的主要原由是:
()
A.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切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D.获取最广大统治者的支持
△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和杂乱碰撞期间。

回答:22.三国期间,造成鼎峙场面连续的决定性要素是:
()
A.吴蜀结合抗衡曹魏
B.封建经济的分别性
C.司马氏夺权影响魏国一致
D.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
23.北魏一致黄河流域之时,统治南方的是南朝的:
()
A.宋
B.齐
C.梁
D.陈
24.曹魏与北魏同样点有:
()
①.曾以洛阳为国都②.都是少量民族政权③.一致过黄河流域
④.采纳重农举措⑤.因政权分裂而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25.南朝与北朝的显然不一样点是:
()
A.南朝农业发达,北朝农业落伍
B.南朝是汉族政权,北朝是少量民族政权
C.南朝以农业为主,北朝以畜牧业为主
D.南朝流行道教,北朝流行佛教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是我公民族交融的热潮之一。

回答:
26.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量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类现象的根来源因是:
A.民族交融的增强
B.北方政权利量微小,不可以抵挡)(
C.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D.西晋短期一致的作用
27.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特色是:
()
①.北方黄河流域大量农民南迁②.西部和北部少量民族内迁
③.南部沿海居民迁往南洋各地
④.北方黄河流域人民迁往契丹境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十六国期间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观踊跃作用是:
()
A.有益于国家一致
B.加快各族封建化进度
C.有益于经济恢复
D.加快民族间的交融
29.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最基来源因是:
()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C.各族人民的长久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文化获取新的发展。

回答:
30.魏晋南北朝期间与前代对比,自然科学方面最大的进步表此刻:()
A.天文、数学
B.天文、农学
C.农学、机械
D.农学、数学
31.以下作品属于同一朝代的有:
()
①.《兰亭序》②.《洛神赋图》③.《神灭论》④.《女史箴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32.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社会本源在于:
()
A.沉迷大自然的风光
B.热爱劳感人民
C.对城市污染的憎恶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3.以下各项不切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特色的是:
()
A.北方少量民族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B.佛教对思想文化和艺术拥有重要影响
C.北方少量民族的生产经验获取了系统的总结
D.北方少量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34.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中国的科技文化依旧在好多领域获得当先于世界的成就。

其原由有:
()
①.各族人民的大交融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
③.以秦汉文化为基础④.外来宗教文化的流传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中古史(魏晋南北朝)试卷
一.选择题:
( 1×
1.5` ×=3451`)
二 .非选择题:
35.阅读以下资料:
资料一:
(485 年孝文帝下诏)兴盛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决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

而欲天下升平,百姓
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存亡为断。

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资料二:
(490)主畿(京师平城)以内,很是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

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资料三:
正光( 521 年)从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资料四:
(正光此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有不足,预折(早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北魏分裂于 534 年)。

--以上摘自《魏书》
请回答:
有的史学家北魏的衰败本源于孝文帝“深慕,意模拟改革⋯⋯崇尚文治之,消雄武之。

” 依据以上资料归纳北魏孝文帝施均田制的原
因、果,以及北魏后期的状况,明上述点能否正确。

36.因为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别,在我国古代形成了三大主要区:
耕区、畜牧区、区。

合史背景概括公元 4~ 6 世三大文化形交融、消的基本状况及其中国史展程的影响。

37.要指出曹操、苻、和一南方的不一样果,并合当南北、政治的史
条件剖析其原由。

中古史(魏晋南北朝)卷答案
一.:( 1×
1.5` ×=3451`)1D
13A25
B2B14D26
C3A15B27
A4D16B28
D5C17C29
C6D18B30
D7D19D31
B8D20D32
D9C21A33
D10B22D34
B11A23
A12
B24
C二.非选择题:
35.【答】⑴.原由:
为解决豪强吞并土地和百姓贫饥逃亡问题,稳固北魏统治,孝文帝命令均田,以农为本;
⑵.结果:
农业发展,编户增添;
⑶ .后期:
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预征六年租调,加重对农民的盘剥,使阶级矛盾尖利;⑷ .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促使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衰败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崇尚文治,消灭雄武之风所致。

36.【答】
北魏一致黄河流域后,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北方各族人民渐渐改变本来的游牧生活,学会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业居民;农耕经济形态向畜牧经济区拓展,汉族人民也学会少量民族畜牧业经验;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布均田令,接受汉族先进农耕文化。

因为北方战乱,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农耕经济形态向江淮渔猎区拓展,江南经济获取发展;
中原农耕经济文化向北方畜牧区和江淮渔猎区的拓展及交融,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促使了民族交融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结束分裂场面一致全国创建了条件。

37.【答】
⑴.曹操 208 年率军南下,大败于赤壁,后形成三国鼎峙场面。

原由:
东汉末年军阀盘据混战,社会生产遭损坏,虽经曹操采纳举措恢复经济,但实力有限;孙权兄弟在江东成立统治,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孙刘联军,成为曹操强敌;⑵.苻坚 383 年率军南征,大败于淝水,前秦崩溃,北方再度堕入分裂混战。

原由:
十六国期间北方战乱,生产损坏,苻坚一致北方后,北方经济还没有恢复;前秦民族压迫政策,矛盾重重;东晋奋力抵挡;
⑶.杨坚 589 年灭陈,达成一致。

原由:
北方民族交融,经济恢复发展;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减小;陈是南朝最微小的朝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