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
俗话说: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中国的传统音乐,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结,是华夏子孙深刻在心中无法抹去的文化记忆。

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需要我们去研究、发掘、弘扬。

从哲学角度思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有可能会出现全球文化单一化的危险。

在西方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有可能如潮水般涌进的情况下,加强对中国自身传统的研究,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就成为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

而中国传统音乐又是传统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新的世纪,我们要采取更积极、更开放的姿态,大力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我们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介绍给国际社会。

中国传统音乐就主要方面看,应属于汉藏文化圈范围,但也受周边国家音乐的影响。

如我国西北少数民族音乐中,即有受伊斯兰文化,甚至欧洲文化影响者(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其音乐也与波斯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俄罗斯族等,其音乐也与欧洲音乐有更多的共同之处)。

我国的传统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或文人音乐等不同社会层面。

譬如说宫廷音乐,由于它属于统治阶级的礼仪、制度的一部分,随着朝代的变迁,新立制者往往废除前朝的礼仪、乐制等,所以许多宫廷音乐,今天已不复存在,但其中的某些乐曲,已随着沦落的宫廷乐师流向民间。

所以尽管人们不一定直接接触到宫廷音乐,但仍然可以在其他音乐层面间接感受到音乐历史的进程。

又如寺庙音乐,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道教音乐,还是从外域传来的佛教音乐等,出于向民众布教的需要,其音乐必定要尽量接近民众,因而就大量运用了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的题材大体可以分为:
民歌、曲艺、歌舞、戏曲和器乐曲等五种大的主要类型。

其中由于器乐曲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最为普及。

器乐曲主要是指中国民间器乐的合奏音乐,如:
吹打乐,锣鼓乐,弦索乐,丝竹乐等。

像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等,都属于丝竹乐类的再划分,此外还有大量民族器乐独奏曲。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其不同音乐体裁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又各自不同。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往往以政治为标准。

在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主导下,古代宫廷音乐被作为"封建"音乐文化的象征而受到贬低,在否定其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否定了它的音乐艺术价值。

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说的包括民间音乐在内的所有中国传统音乐,都是古代封建社会音乐文化的遗存。

假如我们拋却政治偏见,就音乐的艺术标准而言,应该说,古代宫廷音乐曾经作为官方扶植的国家正统和主流音乐文化,它在艺术方面必定是代表着一个国家音乐艺术成就的最高水平的。

曾侯乙墓编钟向世人所展现的先秦音乐文化的辉煌、"二十四史"中乐律志所记载的历代宫廷音乐的繁荣等,不正是当今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封建音乐文化的最高典范吗?因此可以说,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高艺术成就的传统音乐的消亡,事实上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萎缩的标志。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萎缩的另一表现,就是存活至今的另一部分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文化中处于边缘地位。

由于古代宫廷音乐的消亡,存活至今的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是汉族的民间音乐和各少数民族的土著音乐或原生音乐。

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是古代农民、市民的民众文化。

对人民大众来说,他们的音乐是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的重要的精神文化。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那些本来就以自发状态存在的、散见于城乡基层民众生活中的民间音乐,从来就是不受重视的非主流文化。

在当今社会,尽管政府和音乐学家们一再强调民间音乐的价值和地位,但是,与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专业艺术音乐和普及面广泛的流行音乐相比,民间音乐依然没有能够在中国社会总体音乐文化格局中占据主流地位。

民间音乐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它在国家总体文化格局中永远是一种非主流文化、一种边缘文化,尤其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国家,这种来源于农业文明时代的音乐传统,更是一种存在于这个时代但在本质上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古董。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尽管工业文明的覆盖面只限于城市和部分乡村),社会音乐生活中,西方音乐(包括西方古典、现代、流行等风格的音乐)以及民族新音乐,在大众传媒、音乐舞台等现代社会主要的音乐传播方式中明显占据"主导"地位,无论从覆盖面的广度,影响力的深度,均体现出"主流"文化特点。

民间传统音乐作为曾在古代城市和乡村民众社会中普遍流传的唯一的音乐形式,已在当代文化中心地带(都市、城镇)退居次要地位,而且主要是保留在远离文化中心的乡村或边疆地区。

它们成了中国工业文明时代残留下来的、属于农业文明的残留物。

以宫廷音乐为代表的原有"主流"音乐文化的消亡和以汉族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音乐为代表的"非主流"音乐文化的"边缘"性遗存,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文化处境。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复杂现实处境的音乐文化,面对这样一种音乐文化,其中有一系列值得思考的理论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在这一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更具有一种紧迫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需要先进的精神文明”。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乃至全民的文化素质教育,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中国传统艺术向来都讲究体现艺术家的人格追求,并十分重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经过新的阐释,它们可以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文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00文编1号耿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