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分析与数据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与数据处理》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及一般规律。
4.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合成氨生产情景,表格、图表分析、典型例题及问题情境,方法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阅读表格数据、图表,对化学平衡的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交流、讲解、归纳
(g)
(g)
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C 降低温度
D 增加NH3物质的量
,平衡常数K1 = (带
[训练1] 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
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
该反应
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
度约为0.0125mol/L)。
右图中的曲
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秒
内的反应进程。
(1)请计算前20秒内氧气的平
均生成速度:
(2)若反应延续至70秒,请在图
中用实线画出25秒至70秒的反应
进程曲线。
(3)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
(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催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
[训练2] 某化学反应3A(g)2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_mol/(L·min),达到平衡的时刻为。
(2)实验2与实验1相比,实验设计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 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v1(填>、=、<),且C3_________mol/L
(4)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
附录二强化训练
1.“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
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
c(I-)/mol·L-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82-)/mol·L-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2=。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
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2.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
CO(g)+2H 2(g)CH3OH(g)ΔH < 0。
Ⅰ.在一定条件下,上述反应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1)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的是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通入CO D.通入H2(2)在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不移动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原料气的加工过程中常常混有一定量CO2,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CO2对该反应的影响,以CO2、CO和H2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气各组分含量不同时,反应生成甲醇和副产物甲烷的碳转化率是不相同的。
实验数据见下表:
(3)由上表数据可得出多个结论。
结论一: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温度越高,碳转化率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结论二,有科学家又用以下五组不同组成的原料气再次进行实验。
进行该验证实验时,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主题一(1)K = C 2(NH 3)
C(N 2)×C 3(H 2) (2)增大 (3)减小 (4)增大 主题二(1)v = 0.005 mol/Lmin
(2)NH 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 、B (3)第1次平衡的时间为20~25 min
第2次平衡的时间为40 min K 1 =3
2
025.0125.015.0
NH 3的体积分数= 42.8 %
(4)2 5 min 时,移走0.1 mol NH 3 K 2等于K 1 (5)N 2(g)+3H 2(g)2NH 3(g); △H = -92.4 kJ/mol 2 mol —92.4 kJ/mol 0.05 mol Q Q = —2.31kJ
[训练1](1)0.0006mol/(L ·s ) (2)(3)
(4)K=c 2(NO )·c(O 2)/c 2(NO 2)
[训练2](1)0.03 30~40分钟之间的某时刻
(2)温度、A 的起始浓度(或压强) 实验2还加入了催化剂 (3)> 2.5
(4)放热 温度升高后,A 的平衡浓度增大,即升温平衡左移,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5)降低
强化1(1)研究反应物I -
与S 2O 82-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9.3s (3)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强化2(1)BD (2分)(选对1个给1分,选错1个倒扣1分,但不出现负分。
)
(2)C (1分)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 =
)
()()(223H c CO c OH CH c ,增大容器
体积时,c (CH 3OH )和c (CO )等比例减小,由于H 2浓度不变,此时
)
()()
(223H c CO c OH CH c 的值仍然等于K ,所以平衡不移动。
(2分) (3)越高(1分)
原料气含少量CO 2有利于提高生成甲醇的碳转化率,CO 2含量过高碳转化率又降低且有甲烷生成。
(2分)
(4)温度 压强 CO 和H 2的体积分数之比 (每空1分)
板书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与数据处理
一、数据处理
1.转化为图象
2.分析变化规律
二、图像分析
1.采集数据计算
2.推理判断
主题1
(2)画坐标标数值定原点确定点连曲线
(3)增大压强,NH3 %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NH3 %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小结:
固定温度,看压强对NH3 %的影响
固定压强,看温度对NH3 %的影响
引自/Soft/HTML/2008111123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