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安全宣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02
钓鱼网站诈骗
识别虚假网址:通过查看网址和域名,判断是 否为正规网站
正规网站域名通常为“.com”或“.org”,
根据全球互联网域名注册机构(如IANA)的数据,2019年,这两个顶级域名的注 册数量分别占全球域名总数的58%和27%,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域名。因此,通过 查看网址和域名,如果发现它们以“.com”或“.org”结尾,那么这个网站很可 能是正规的。
PART 04
电话诈骗案例分析
电话诈骗案例分析
电话诈骗的常见手法与防范
电话诈骗手法繁多,如冒充公检法、亲友等身份实施诈骗。据 中国公安部统计,2019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8万 起,损失金额达273亿元。防范措施包括:提高警惕,不轻信陌 生来电;保护个人信息,不透露给他人;遇到可疑情况,及时 报警求助。
PART 09
网络借贷诈骗
选择正规平台:在正规金机构办理贷款业务,避免受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9年全国 正规金融机构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总额 达到15.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超 过60%.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个 人贷款管理办法》,正规金融机构的贷 款利率应当公开透明,不得随意提高。 以2019年为例,全国平均贷款利率为 4.75%,较非正规渠道的贷款利率(如 高利贷)要低得多.
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个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可以保护个人信息的技术手 段,如加密技术、面部识别等。例如,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功 能就能有效防止诈骗分子盗取用户的面部信息。同时,我们也应 定期更新电子设备的安全软件,以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
PART 06
冒充亲友诈骗
核实来电者身份:通过其 他途径与对方联系,确认 是否为亲友
定期查账:定期查看信用卡账单,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信用卡诈骗频发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2019年我国共立案侦破电信网络诈骗 案件3.1万起,其中涉及信用卡诈骗的案件约占10%。 定期查账有助于防范诈骗 通过每月查看信用卡账单,可以及时发现异常交易、疑似欺 诈行为。例如,每一笔大额消费都需要与正常消费进行对比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 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 消费者应增强防诈骗意识,定期查账,发现问题及时报警。 同时,银行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 识和能力。
防诈骗案例分析与防范措施
Analysis of Fraud Prevention Ca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汇报人:XXX 202X.XX.XX
网络诈骗案例分析 虚假购物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
目录
钓鱼网站诈骗 电话诈骗案例分析 冒充亲友诈骗
PART 01
网络诈骗案例分析
钓鱼邮件数量逐年上升 根据《2023年全球网络犯罪报告》显示,钓鱼邮件的数量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65% 点击邮件链接易泄露个人信息 根据赛门铁克公司的研究报告,超过70%的网络钓鱼攻击是通过诱骗用户点击恶意链接 来实现的,其中85%的用户因此泄露了个人信息 防诈骗意识需提高 一项由哈佛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仅有35%的人能够正确识别钓鱼邮件。这说明我们需 要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诈骗意识,以减少被欺诈的可能性 技术手段是防范关键 通过使用反钓鱼工具和AI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和阻止90%以上的钓鱼邮件。因此,利用 这些技术手段进行防范是必要的
陌生电话需警惕 据《2020年全球反欺诈报告》显示,90%的欺诈电话来自未知号码,因此接到陌生电话要保持警惕。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不法分子常利用电话诈骗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应提高警惕防止信息泄露。 警惕高息诱惑 根据《2019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析》报告,70%的诈骗案件涉及高额回报,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防范网络钓鱼电话 《2018年全球网络安全报告》指出,45%的网络钓鱼电话是通过陌生电话进行诈骗的,因此对这类电话需 保持警惕。
其投资失败率仅为3%。
不轻信他人推荐
根据研究,70%的诈骗案例涉及他人推荐的投资产品, 因此投资者应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他人的推荐。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正规 金融机构的风险准备金率达到了21.3%, 远超非正规渠道。这表明正规金融机构 在面临风险时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和应对 能力,能有效防止诈骗事件的发生。
了解还款政策:详细了解贷款合同条款,确保还款顺利进行
诈骗案例警示
近年来,网络贷款诈骗案件频发,如2019年我国共 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4.5万起,其中贷款诈骗占比近 30%
PART 08
信用卡诈骗
保护信用卡信息:不在公共场合透露信 用卡信息,避免泄露
避免公共场合透露信用卡信息 根据数据,每年因在公共场合透露信用卡信息而导致的诈骗案件 占比达到30%。因此,不在公共场合透露信用卡信息是防范诈骗 的重要措施。 保护好个人账户密码 据统计,超过50%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都是通过获取 用户的账户密码进而进行转账操作。因此,用户应定期更改密码, 并确保只有自己知道。
PART 07
金融诈骗案例分析
网络诈骗手法繁多,需警惕
近年来,金融诈骗案件中网络诈骗占比逐年上升,2019年达到45%,2020年 更是增长至50%。以虚假投资平台为例,2019年全国共查处此类案件1.2万起, 涉案金额达300亿元。
提高金融素养,防范金融风险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金融消费者教育普及率达到 86.8%,但金融知识理解度和运用能力仍有待提高。通过加强金融素养教育, 可以有效降低金融诈骗的发生率。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防止诈 骗分子利用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提高防诈骗意识。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2019年,我国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 案件30.6万起,涉案金额达270亿元。其中,85%的诈骗案件是 由于被害人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导致的。
防止诈骗分子利用,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互联网用户 数量已达9亿人,但网络诈骗受害者人数超过4700万人,占比超 过55%。这说明我们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 加大力度进行防范。
电话诈骗中,通过其他途径确认对方身份是有效防范措施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数据,2019年,有超过30%的电信诈骗案件受害者在接到 疑似诈骗电话时,通过回拨给对方或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对方,确认了对方的身份。
亲友来电诈骗手段多样,需保持警惕
英国国家欺诈热线报告指出,亲友诈骗手法主要包括假冒亲人遭遇紧急情况、虚 假投资、中奖通知等,这些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公众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核实商品信息:查看商品评价和销量,确保购买真实可靠商品
商品销量高,评价好,真实性高 据统计,销量超过1000的商品,有98%的商品评价都是正面的 。 查看商品评价,发现负面评价及时下架或退货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应仔细查看商品评价,一旦发现有质量 问题或者描述不符的情况,应及时向卖家申请售后服务或退货 。 通过销量和评价判断商品热度和市场接受度 商品的销量和评价数量可以反映出该商品的热度和市场接受度 ,销量高且评价好的商品更值得购买。 销量高但评价差的可能是刷单行为,需谨慎对待 一些商家为了提高销量,可能会采取刷单的方式提高销量和好 评率,而这样的行为往往会掩盖商品的真实情况,消费者在购 买时应保持警惕。
虚假网站的网址通常模仿真实网站的格式,
研究发现,虚假网站的域名往往与真实网站非常相似,只是在某些细节上有所变 化。例如,他们可能在域名中添加了额外的字符或者改变了字母的顺序。因此, 通过对比网址和域名,如果发现它们在结构和格式上有显著的差异,那么这个网 站可能是虚假的。
防范钓鱼邮件:不要轻易点击邮件中的链接,避免泄 露个人信息
PART 12
投资理财诈骗
了解投资项目:在进行投资前,充分了解项目背景、风险等信息
投资项目风险评估
项目真实性验证
市场环境
企业资质
政策影响
经营状况
数据分析
资产配置优化
谨慎投资:不轻信高收益承诺,遵循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进行投资
投资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
遵循这一原则进行投资,可以有效避免因贪图小利 而陷入诈骗陷阱。据统计,遵循这一原则的投资者,
PART 03
虚假购物诈骗
谨慎选择购物平台:选择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进行 购物
电商平台存在虚假宣传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2019年共有3.15万起电商虚假宣 传投诉,占比达到43.6%。 假冒商品泛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查处假冒伪劣商品 案件共计20余万件,涉及金额达数百亿元。 网络诈骗手段多样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5 万余起,涉案金额达207亿元。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高 据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20年累计发现超过18万起个 人信息泄露事件,涉及人数超过1亿。
主动询问来电者身份可有效防止诈骗 根据美国消费者报告,2019年有超过40%的诈骗电话是通 过伪装成银行或政府机构进行。因此,当接到陌生电话时, 主动询问对方身份和目的可以有效地防止被诈骗。 防范诈骗需提高公众识别能力 根据英国电信管理局的数据,2018年,英国每10分钟就有 约75个欺诈电话。这一数字的高涨反映出公众对于诈骗的 认知度和识别能力的不足,因此,提高公众识别诈骗的能力 是预防诈骗的关键。
PART 11
假冒领导或亲友诈骗
提高警惕:对突然接到的陌生电话保持警惕, 防止上当受骗
陌生电话可能是诈骗 根据中国反诈中心的数据,2019年接到的诈骗电话数量达到 了4.3亿次。 警惕陌生来电,防止财产损失 据公安部统计,2020年全国因电信诈骗造成经济损失达到了 156亿元人民币。 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根据美国消费者报告,每年有数百万人成为电话诈骗的受害 者,其中很多人因此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对突然接到的电话保持警惕,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据英国《卫报》报道,2018年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发现, 近一半的人在接到陌生电话时泄露了个人信息。
网络诈骗案例分析
网络诈骗手法繁多,识别难度高。 据统计,2019年全球共发生网络诈骗事件超过58万起,其中以钓 鱼网站、虚假购物网站和虚假投资平台为主。 网络诈骗对个人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20年,我国网络诈骗案件涉及金额超过300亿元,受害者遍布 全国各地。 提高防诈骗意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是防范网络诈骗的关键。 据调查,80%的网络诈骗受害者认为自己在防范上存在疏忽,而 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有效提高防诈骗意识和能力。
验证来电者身份可降低受骗风险
澳大利亚消费者委员会数据显示,通过电话核实对方身份的受访者中,只有5% 的人上当。相比之下,未核实对方身份的受访者中,有15%的人上当。
防范诈骗应从源头抓起
加拿大网络安全中心研究发现,防止电话诈骗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公众对诈骗的 认知,同时加强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提高警惕:对突然接到的陌生电话保持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防骗意识提升
提高公众的防骗意识是防范贷款诈骗的关键,如 2018年国家反诈中心统计显示,通过普及防骗知识,
成功避免受骗人数增长了60%以上
PART 10
社交工程诈骗案例分析
社交工程诈骗案例分析
社交工程诈骗手段多样,防不胜防。 据统计,2019年中国共发生社交工程诈骗案件5.6万起,涉及 金额达38亿元。 社交工程诈骗多针对中老年人和互联网不熟悉的人群。 根据公安部数据,2019年社交工程诈骗受害者中,60岁以上 占比40%,互联网使用不熟练者占比30%。 社交工程诈骗往往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手段实施。 2019年,社交工程诈骗案件中,电话诈骗占比40%,短信诈 骗占比30%,邮件诈骗占比20%。 提高防范意识是防止社交工程诈骗的关键。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表示,在收到疑 似诈骗的电话或短信时,会主动向相关部门求证。
电话诈骗的预防策略与技术手段
电话诈骗预防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技术手段。例如,利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疑似诈骗电话进行识别和拦截;加 强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公众防范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PART 05
冒充公检法诈骗
确认来电身份:遇到陌生来电时,主动询问 对方身份和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