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①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②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③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④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⑤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
①风物向秋潇洒:景物到秋变得萧疏明丽,爽朗脱俗。
杜甫《玉华宫》诗有“秋色正潇洒。
”
②“水浸”两句:霁色,指雨后新晴的天色。
冷光,指江波潋滟闪现的寒光。
这两句意为江天浸连,水光天色交相辉映。
③蓼屿:长满蓼花的水中小岛。
蓼,为生长水边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④酒旗低亚:卖酒的旗幌低低地飘荡。
低亚,即低压。
⑤六朝:指先后在金陵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渔樵闲话:渔翁樵夫劳作之余的闲谈。
【译文】
金陵一带,江山虎踞龙盘,是那样壮丽如画;入秋以后,风光清爽秀逸,竟如此绝尘潇洒。
秋江浸碧天,不知何处是分界?天光映水色,波光明灭寒色无涯。
江中小岛水蓼茂密,荻花迎风飒飒;几段竹篱、三两茅舍掩映在绿树荫下。
天际商旅客船云帆高挂,江边烟笼寒水酒旗低压。
想当年,金粉六朝,见到过多少生死兴亡兵戈杀伐;到如今悲欢离合都成为渔父樵夫饭后闲话。
惆怅盈怀,斜倚高楼,放眼天涯,夕阳凄冷,默默无言地向西沉下。
【集评】
清·许昂霄:“画字、挂字、话字、诗韵收入卦部,词家往往叶入马、祃韵中。
”(《词综偶评》)
清·况周颐:“张康节《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秦少游《满庭芳》云:‘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
”(《历代词人考略》卷八)
【赏析】
此词据范公偁《过庭录》为张昪退居江南后作。
这首对金陵秋景感叹兴亡沧桑的怀古之作,意境阔大、严肃沉郁,体现了一种词风转变的先兆。
后人往往赞誉王安石的金陵怀古词《桂枝香》,也充分注意东坡先生开创豪放词派之功,但《离亭燕》无论题材、意境、构思都直接为《桂枝香》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此词点题在下片“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上片写景在于表达江山依旧而人事沧桑之情,为主旨渲染情调,故尔写秋景不依常例去写秋之萧瑟,而是突出秋之“潇洒”,由此引发“江山如画”,“多少兴废事尽入闲话”之叹,但“水波”而云“冷光”,烟旗而曰“低亚”,隐隐又透露出一点凄凉抑郁,为结尾深沉的喟叹作好了铺垫。
六朝兴废尽成闲话的感慨是自唐以来诗人金陵怀古常抒之情,并无新奇。
问题在于结处词人抒怀而未明言,借景述情,辟出“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一意境,“极苍凉萧远之致”,表达一种忧郁深沉的情怀,却极耐人寻味。
江山历尽磨难依然秀朗明丽,大宋立国至词人登览时已有百年无事,词人为何怅惘至此?读者心中无不存此深深一问。
抑或这正是一位退职宰辅透过大宋太平盛世的繁华,预见到积贫积弱的形成并且必将迎来多事之秋的睿智与识见?是词人对国事深沉的关切?深挚的忧虑、含蓄的表达使得此词更加余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