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土地上的艳丽花朵——论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难土地上的艳丽花朵———论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车绮珩
(广州市花都区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800)
[摘 要] 莫言的很多小说都围绕着女性形象展开,透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传达出他对女性的崇拜、对母亲的依恋及对男权制度的否定。
本文主要对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为读者全面深入理解他的作品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 莫言; 小说; 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6-0046-02
莫言三十多年笔耕不辍,创造了大批风格多样、语言独特、寓意深远的作品,2012年,他更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总的来说,莫言的小说创作都围绕着女性人物形象展开,因此,莫言小说的成功与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密切联系,他为自己笔下的女性人物们构造了一个独特的王国,描绘了她们各种的生存状态。
法国的文学批评家丹纳曾说:“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作品都是亲属,好像一个父亲生的几个儿女,彼此有着显著的相同之处。
”这些集“美与丑、善与恶、鲜艳与颓废、悲剧与喜剧”于一身的女性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她们把自己的一生凝结成一段不朽的传奇,其光芒无疑远远盖过了莫言作品中的那些平庸懦弱的男性形象。
一、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源探究
1.作者本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
在莫言的创作初期,寻根文学正从文坛崛起,因此,他也把创作的笔触伸向了自己的故乡。
莫言是山东高密人,自幼家境贫寒,他家里有十三口人,时常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状态,由于他家是上中农成分,所以他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得诺贝尔奖后,莫言向蜂拥而至的媒体回忆起自己曾在某一年的除夕到别人家讨饺子吃的事情。
政治上的歧视和家庭的贫困给莫言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因为苦难已经成为他对人生的最基本情感体验。
而且,莫言的故乡山东还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礼教规范的束缚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2.作者对女性的崇拜心理。
莫言坦言自己是女性崇拜者,他小时候见过很多美丽的女人都坚持按自己的性情活着。
因此,莫言笔下的女性也敢爱敢恨、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具有在苦难中生存的耐力和坚强的品质,努力支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3.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莫言曾多次在访谈中说起自己对母亲的深深的依恋,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却是最不得长辈欢心的,他认为只有母亲真正关爱他、保护他。
尽管母亲非常瘦弱,承担着非常沉重的家庭重担,但在莫言的眼中,她的形象却是高大而坚强的。
因此,母亲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其多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出现了母亲的影子。
二、具有传统精神的顽强母亲形象
在莫言笔下塑造了一批顽强的母亲形象,面对苦难,母亲们要么勇敢地反抗,要么坚强地忍耐,要么智慧地应对……她们无一例外地表现出顽强、坚韧、无私与包容,以及一种对人生、对生活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超越了女性人物的本身内涵,在更高的层面上表现为中国母亲所独具的宽广胸怀与大爱。
例如在《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上官鲁氏,莫言就把她塑造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
莫言在该小说中明确地指出:“在母亲们的时代,女人既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又是物质生产的劳力,也是公婆的仆役,更是丈夫的附庸。
”———“丰乳肥臀”的母亲上官鲁氏嫁给了没有生育能力的铁匠上官寿喜后,受尽丈夫的折磨和婆婆的脸色,为了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她只好采取借种生子的办法,努力为上官家延续香火;借种生子之后,她却因为生了七个女儿、一直没有生出儿子遭受了婆家的百般凌辱;当丈夫一家人全死了后,上官鲁氏靠“如何让她的孩子活下来”这一信念坚持着,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始终如一地养育着她的孩子们,不离不弃。
她深信:“有生就有死。
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
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着活。
”在莫言笔下,在纷乱的年代,母亲上官鲁氏那里既是避难营,也是收容所,她一生为儿女操劳,没有任何力
语文学刊 2013年第6期.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简介]车绮珩,女,广州市花都区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
量能摧毁她的母爱。
为了儿女的幸福与安全,她忍痛把女儿许配给哑巴、为了保护女儿不受伤害而失手打死婆婆……她急人所难、乐善好施、爱惜生命,以坚忍的生命韧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养育了上官家一群儿孙。
她对所有的儿孙一视同仁,不论是共产党的、土匪的,还是国民党的后代,只要是生命,她都想方设法去抚养、去呵护……上官鲁氏这一形象体现了中国母亲的柔韧与深厚,显示了她们坚韧、平实、善良与深沉的性格。
莫言在书中写道:“写一个母亲并希望她能代表天下的母亲,是歌颂一个母亲并企望能借此歌颂天下的母亲。
”“我真诚地想在这部书里歌颂母亲,歌颂人民,歌颂大地。
”
如果说《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为了子女所表现出的是中国母亲的忍辱负重,忍辱偷生,那么,《四十一炮》中的母亲杨玉珍所表现的就是中国母亲奋发图强的精神,她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影子———在丈夫和情人私奔后,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有多少次,我把绳子都搭到梁头上了,不是有个小通牵挂着,有十个杨玉珍也死光了……”。
为了儿子,她不顾村民的白眼,以捡破烂为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就是盖上大瓦房。
为了这个目标,她开始像男人一样拼命干活……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后,她终于建成了全村最高大最壮观的五间大瓦房。
在莫言的作品里面,等待与容忍几乎贯穿了所有母亲的人生。
因为母亲们的等待与包容,因为母亲不论何时都心系家庭,因为母亲总是为了儿女奋不顾身,让家庭无论在和平盛世还是动荡乱世,都能得以维系,这便是莫言所书写的母爱的力量。
通过对笔下母亲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女性的热情、坚毅、无私、朴素等精神特征的深入挖掘,莫言歌颂的是所有中国母亲的伟大与坚韧。
三、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在我国历史中,女性的命运一直是被支配、被奴役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随子”,她们无力争取生命甚至人身的自由,一直从属于男性,女性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色彩可言。
在莫言的笔下,大多数女性形象原来都有着温顺的性格,但在男性强权的强大压迫下,因为不堪重负和对爱情无所畏惧的追求,她们会奋起反抗,在追寻自我欲求的满足的同时,彰显出了一种五彩斑斓的生命力。
《红高粱家族》中的“我奶奶”戴凤莲,年仅十六岁就被利欲熏心的父母许给了大财主单家有麻风病的儿子单扁郎。
这不仅仅与她内心的愿望———“嫁给一个强壮的男人”恰恰相反,而且对她来说更是一种摧残。
但在男性话语占主导的社会,一个柔弱的少女的心声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她没有根本自主选择的权利,只能顺从父命,委屈地嫁给了单扁郎。
莫言所设计的男权社会这种压抑人性的不合理做法,已经严重危害了女性生存的诉求,因此,笔者看来,这是莫言为戴凤莲此后所有的叛逆、反抗与对传统伦理的挑战给出的充分理由———在迎亲的队伍中,戴凤莲与救她的轿夫余占鳌暗生情愫;仅仅在三天后,在回门的路上,她被余占鳌劫进高粱地,大胆地与余占鳌野合;回门归来,单家父子被余占鳌杀掉,她则公然与余占鳌结合;县长把单家的财产判了给她,她则马上认县长为干爹,并在这把保护伞的荫庇下,磨炼成了精明强干的女掌柜;因为憎恨父母将自己嫁给麻风病人而将其父拒之门外;为支持抗日,她让唯一的儿子去战场,自己最后也死在了抗日的战场上。
由此可见,戴凤莲在此已不再是传统文化所规引的“贤妻”与“淑女”,而是一个勇敢地主宰自己的命运、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敢爱敢恨的奇女子。
虽然她扭转不了那个社会对自己命运的不公平的安排,但她却能把握住命运转折的关头,抓住一切机遇,尽力为自己争取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这对于我们现代的女性来说,也是有着现实指导意义的。
《白棉花》中的方碧玉也是个奇女子,她爱慕多才多艺的李志高,不甘心自己被许给大队支部书记的疤眼儿子。
与李志高在棉花垛中幽会被抓后,她毫不羞愧地“渐渐昂起了头”。
公公国支书来挑衅,一棍打到方碧玉的腰上,她摇摇晃晃地跌倒了但却一声没吭……后来,对于她的死,村里人更多的是同情,还有人甚至认为她没有死,可见方碧玉的敢爱敢恨已经给愚昧麻木的人们带来太多太大的震撼。
《食草家族》中的四老爷喜新厌旧,勾搭上了年轻的小媳妇,嫌弃四老妈。
为了报复丈夫,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四老妈便与锔锅匠通奸。
通奸被发现后,四老爷要休妻,四老妈直斥四老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四老妈被休回家时,作者形容道:“如菩萨端坐莲花宝座那般的雍容大度端庄富丽馨香扑鼻”,显示了莫言对于敢爱敢恨、无所畏惧地追求自我欲求的女性的高度赞赏。
从莫言塑造的这些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对自由、对新生、对人性的追求与渴望,闪烁着女性自我解放的光辉,软弱、胆小、受欺凌、卑下、依附于男性已经不再是女性的代名词。
四、不屈服于命运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白狗秋千架》中,莫言塑造了“暖”这个不屈服命运的农村妇女形象。
在小说中,年轻的大学教师———“我”回到了贫瘠依旧的故乡,在高粱地边巧遇儿时的玩伴“暖”,勾起“我”对过往的美好回忆。
现实是残酷的,当年漂亮的少女“暖”自从在秋千架跌落、被槐针扎瞎了一只眼睛后,已经被生活腐蚀得面目全非,她委屈地嫁了个哑丈夫,生了三个不会说话的小男孩。
在小说的结束部分,“暖”让小白狗把我带到了她的面前,直率地对“我”说:“想来想去还是怨自己……后来就在秋千架上出了事。
你上学后给我写信,我故意不回信。
我想,我已经破了相,配不上你了,只叫一人寒,不叫二人单,想想我真傻。
你说实话,要是我当时提出要嫁给你,你会要我吗?”最后,她对“我”只有一个请求,就是帮她生一个能说话的孩子:“你答应我就是救了我,你不答应我就是害死了我了。
有一千条理由,有一万个借口,你都不要对我说。
”
莫言笔下塑造的这些不向命运屈服、敢于挑战世俗权威和男权制度的女性形象,以她们大胆的行为颠覆了男权传统,所以,莫言的小说是在平等的“人”的意义上尊重了女性,也在平等的“人”的意义上表达了男性世界对女性觉醒的赞许,体现了他对男权制度的否定及人道主义情怀。
(下转第113页)
现代文萃 车绮珩/苦难土地上的艳丽花朵———论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All Rights Reserved.
2.“学工结合”模式,先由校方和相关企业讨论制定培养
方案和实训计划,学生在完成一个模块的理论学习之后,随即安排到企业进行与其理论相关的工作实践,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
例如,学习CIS 模块后,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到广告公司CIS 部门参与实际案例的设计制作,使学生充分了解CIS 的整体制作流程;学习广告文案的理论之后,合理安排学生时间,组织学企业生参与广告公司实际案例的广告文案创作,大家集思广益,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丰富企业的创意库;在学习广告策划模块后,安排学生到公司参与策划实战,由广告公司的专业策划人员做指导老师,引领学生参与整个广告策划流程,帮助他们把已学的广告学、市场调查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策划案例中去。
“学工结合”的模式学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并参与专业广告活动实践,学以致用。
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尽早地树立职业广告人意识,增强学生对广告行业的认知和参与广告实践的积极性。
3.“转系为企”模式,学校自建实训基地,模仿专业广告
设计制作公司的运作模式,把院系实训基地建成专业实体,使之成为一个同时具备教研功能和生产服务功能的模拟的广告制作公司,把理论教学与生产服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学院昂贵的技术设备养活,一举两得。
三、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量身订制适合高校的培养方案和实训计划。
学校和
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商业项目制作计划,具体的包括理论教学、商业项目实训等各个环节的安排。
在艺术与设计学院与内蒙古包头日报社合作共建广告设计专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报社的需求,要重点培养一部分应用型人才,具体包括像排版印刷、市场策划、广告媒体等方向的专业
人才。
双方制定了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广告设计与制作以及广告策划等方面,将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依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开展。
2.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
建立“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一同进行人才培养,共享人才资源。
校方利用企业实践平台提高教研能力,与此同时广告公司也能分享学校的优秀人才资源,从而加强自身人才储备,为将来的企业发展不断提供新鲜的血液。
建立合作保障机制,双方共同组建专门负责机构,沟通协调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约束制度,对双方的合作加以规范。
3.建立一套严格完整的考核体系。
没有一套科学完整
的考核评价制度,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
校企双方要以教学计划中设定的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为依据,制定出相配套的教学质量及实训成绩的评定标准。
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来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广告设计制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小峰.对校企合作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
[2]黄伟,黄大明,文冰,覃频频.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一体化实
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9).
[3]赵静.广告设计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郁秋亚,吴倩.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上接第47页)
五、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创作意义莫言曾在访谈中说道:“最初是打开对母亲、故乡记忆的闸门,然后才获得灵感。
母亲、童年、故乡,我想这三者是成就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源泉,对我来说,尤为重要。
这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研究一下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作品,就会发现恐怕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有的可能有所侧重,写某一方面多一些。
有的可能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这也并不是说就不能写母亲。
”“为母亲歌唱必须为大地歌唱,因此歌唱母亲也就是歌唱大地。
”正因如此,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大地的品格,流露出强烈的抗争性与包容性。
他对女性进行了一番热情的歌颂,把敢于与苦难作斗争、敢于挑战男权制度的女性送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莫言以一个男性作家的角度审视女性的生存境遇,寄托了他对女性命
运及社会地位的关注,也显示了他对男性中心、夫权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否定。
通过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生存的韧性,以及她们在苦难的反抗中闪烁着生命的火花。
这对现代女性张扬主体意识,肯定自我价值无疑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莫言.红高粱家族[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2]莫言.四十一炮[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3]莫言.丰乳肥臀[M].作家出版社,1996.[4]莫言.白狗秋千架[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5]罗慧林.当代小说的细节肥大症反思———以莫言的小说
创作为例[J].文艺争鸣,2009(4).
[6]丹纳.艺术哲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
教学经纬 苏楷晨/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