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一 化学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包括19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已知金属钠投入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并有氢气生成。

运输金属钠的包装箱应贴有的图标( )
A .易燃液体
B .遇湿易燃物品
C .氧化物
D .腐蚀品 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②盐的组成中不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
③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一种
④Na 2O 2固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1 ⑤化学变化能实现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⑥将氯气通入热的稀氢氧化钙溶液中可以制得以次氯酸钙为有效成
分的漂白粉
⑦KNO 3溶液、Cu 、熔融的NaCl 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属于电解质 A .①③⑥ B .①②⑥⑦ C .④⑤⑥
D .①③
3.(3分)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
B .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C .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4.(3分)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SO 4═H 2++SO 42﹣
B .K 2CO 3═2K ++CO 32﹣
C .Ca (OH )2═Ca 2++OH 2﹣
D .Mg (NO 3)2═Mg 2++(NO 3﹣
)2
5.(3分)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FeCl 3与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数为N A
B .1mol/L 的NaCl 溶液中的Cl ﹣
数目为N A C .常温常压下,11.2L CO 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1.5N A
D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 A
6.(3分)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内
………………○………………装………………○………………订………………○………………线………………○…此






封……○………………外………………○………………装………………○………………订………………○……………

线………………○…
A.0.01mol•L﹣1的蔗糖溶液
B.0.01mol•L﹣1的CaCl2溶液
C.0.02mol•L﹣1的NaCl溶液
D.0.02mol•L﹣1的NaHSO4溶液
7.(3分)有关焰色试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或铁丝)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8.(3分)下列无色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a+、OH﹣、Cl﹣、HCO3﹣B.NH4+、Fe3+、Cl﹣、NO3﹣
C.Zn2+、Mg2+、SO42﹣、NO3﹣D.K+、Al3+、H+、ClO﹣
9.(3分)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的是()A.两者分别加入石灰水
B .两者分别滴加少量水
C.分别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
D.分别加热后,比较固体质量变化
10.(3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B.实验室制备氯气:MnO2+4HCl Mn2++Cl2+2Cl﹣+2H2O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2OH﹣═Cu(OH)2↓D.足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O2+OH﹣═HCO3﹣
11.(3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
溶液,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①SO2+2Fe3++2H2O=SO42﹣+2Fe2++4H+;
②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Cr2O72﹣>Fe3+>SO2
B.标准状况下,若有6.72 L SO2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0.2 mol K2Cr2O7
C.反应②中,每有1 mol 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 A
D.由上述反应原理推断:K2Cr2O7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12.(3分)下列两种气体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温、等体积的O2和Cl2
C.等体积、等密度的C2H4和C3H6
D.等压、等体积的NH3和CO2
13.(3分)如图是一种检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若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褪色,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硫酸B.饱和食盐水
C.浓NaOH溶液D.浓Na2CO3溶液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分)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
②实验室制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氯气用石灰乳吸收 ③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④检验Cl 2气体中是否混有HCl 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Cl 2中的HCl ,可使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A .①
B .③④⑥
C .②⑤
D .①⑤
15.(3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pH 试纸检测饱和氯水的pH
B .用pH 试纸检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有碱性物质生成
C .向包裹在棉花中的过氧化钠粉末滴水,证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
D .用如图装置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稳定性
16.(3分)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 浓度为0.5mol/L 的HCl 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 A .Na 2O B .Na 2O 2 C .Na 2O 和Na 2O 2
D .Na 2O 2和NaO 2
17.(3分)下列有关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a 2O 2是碱性氧化物
B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 .酸性氧化物都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 .碱性氧化物都可以和水生成相应的碱
18.(3分)某温度下,将Cl 2通入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含NaClO ,NaClO 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 ﹣
与ClO 3﹣
的浓度之比为1:1,则Cl 2与NaOH 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1:5
B .11:3
C .3:1
D .4:1
19.(3分)常温下,一瓶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0倍,该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 A .11:4
B .4:11
C .2:3
D .3:2
二、填空题(共43分)
20.(8分)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NO 3、K 2SO 4、NaCl 、CuCl 2和Na 2CO 3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①混合物加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加入过量稀HNO 3,发现沉淀可完全溶解;
③向②的滤液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
稀HNO 3。

(1)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出混合物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肯定不含有 。

(2)写出步骤②中涉及的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内
………………○………………装………………○………………订………………○………………线………………○…此






封……○………………外………………○………………装………………○………………订………………○……………

线………………○…
21.(9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B、C、D中依次盛放、、。

a.Na2O2固体
b.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用检验F中收集到的气体,现象是。

22.(8分)自来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为了降低自来水中NO3﹣的浓度,某研究人员提出两种方案。

(1)方案a:微碱性条件下用Fe(OH)2与NO3﹣反应,生成氨气和Fe(OH)3,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反应中生成3.4g NH3同时会生成mol Fe(OH)3。

(2)方案b:碱性条件下用Al粉还原NO3﹣,产物是N2。

发生的反应可表示如下,完成方程式配平。

Al+NO3﹣+OH﹣﹣﹣AlO2﹣+ N2↑+H2O
(3)方案a和方案b除去相同质量的NO3﹣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23.(8分)某小组同学需要85mL 0.1mol•L﹣1Na2CO3溶液。

如图是一些配制过程关键步骤和操作。

A B C D E F (1)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为(用字母填写)。

(2)容量瓶上需标有。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积
④压强
⑤刻度线
⑥酸式或碱式
(3)若用Na2CO3•10H2O晶体来配制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克。

(4)下列操作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Na2CO3•10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②用“左码右物”的称量方法称量晶体
③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
④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
⑤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就使用
⑥转移过程中没有洗涤烧杯
⑦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24.(10分)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在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测得Al3+的浓度为0.2mol •L﹣1,加入等体积0.6mol•L﹣1的BaCl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K+的浓度为。

(2)某固态化合物X受热分解的反应为:X═A↑+B↑+C↑,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测得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X的摩尔质量是。

(3)标准状况下,将VL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1)溶于0.1L 水(密度1g/cm3)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HCHO、H2、O2共16.5g,用电火花引燃烧,使其完全燃烧,再将燃烧后的气体用Na2O2充分吸收,Na2O2增重8.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是mol
(5)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克。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包括19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解答】解: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H2O=H2↑+2NaOH,生成物中含有氢气,氢气易燃烧,所以应贴遇湿易燃品,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试剂的分类,难度不大,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

2.【解答】解:①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正确;
②盐的组成中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如硝酸铵,故错误;
③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有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和臭氧形成的混合物是氧元素组成,故正确;
④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2:1,故错误;
⑤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不能生成新的原子,故错误;
⑥氯气通入热的稀氢氧化钙溶液生成氯化钙和氯酸钙和水,故错误;
⑦硝酸钾溶液是混合物,铜是单质,都不是电解质,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明确不同分散系分类依据,熟悉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解答】解:A.胶体(直径1~100nm)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溶液(小于1nm)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故A正确;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正确;
……○………………内
………………○………………装………………○………………订………………○………………线………………○…此






封……○………………外………………○………………装………………○………………订………………○……………

线………………○…
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FeCl3+3NaOH=Fe (OH)3↓+3NaCl,产生红褐色沉淀,不能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C 错误;
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熟悉胶体的本质特征和特有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解答】解:A.硫酸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A错误;
B.碳酸钾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K2CO3═2K++CO32﹣,故B 正确;
C.氢氧化钙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故C错误;
D.硝酸镁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Mg(NO3)2═Mg2++2NO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高考频考点,熟悉电解质的强弱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解答】解:A.一个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mol氯化铁所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N A个,故A错误;
B.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离子数目,必须知道溶液的体积,否则无法计算,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原子数小于N A个,故C错误;
D.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反应后钠元素变为+1价,故1mol钠失去1mol电子即N 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解答】解:A.1L 0.01mol•L﹣1的蔗糖溶液中蔗糖的物质的量为:1L×0.01mol/L=0.01mol;
B.1L 0.01mol•L﹣1的CaCl2溶液中溶质含有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L×0.01mol/L×3=0.03mol;
C.1L 0.02mol•L﹣1的NaCl溶液中溶质含有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L×0.02mol/L×2=0.04mol;
D.1L 0.02mol•L﹣1的NaHSO4溶液中溶质含有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L×0.02mol/L×3=0.06mol;
显然D中含0.06mol离子,离子数最多,溶液沸点最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角度新颖,利用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来判断溶液的沸点高低,学生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是解答的关键,并会判断挥发性物质来解答即可。

7.【解答】解:A.焰色反应是一种元素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故B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
C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隔着钴玻璃观察,避免钠元素的干扰,其他元素的焰色反应不需要,故C 错误;
D .NaCl 与Na 2CO 3固体含钠元素,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所以焰色反应不能区分NaCl 与Na 2CO 3固体,故D 错误; 故选:B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焰色反应,掌握焰色反应的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注意焰色反应为元素的物理性质。

8.【解答】解:A .OH ﹣
、HCO 3﹣
之间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 错误;
B .Fe 3+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B 错误;
C .Zn 2+、Mg 2+、SO 42﹣
、NO 3﹣
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能够大量共存,故C 正确;
D .Al 3+、H +
都与ClO ﹣
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 错误;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 2+、Fe 2+、Fe 3+、MnO 4﹣
等有色离子的存在,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解答】解:A .分别加入石灰水均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无法鉴别,故A 错误;
B .碳酸钠溶于水放热,碳酸氢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两者分别滴加少量水温度升高的是碳酸钠,可以鉴别,故B 正确;
C .分别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溶解性差的是碳酸氢钠,可以鉴别,故C 正确;
D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所以分别加热后,比较固体质量变化,质量变小的是碳酸氢钠,不变的是碳酸钠,可以鉴别,故D 正确;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检验鉴别、实验操作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0.【解答】解:A .氯气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Cl 2+H 2O ═H ++Cl

+HClO ,故A 错误;
B .实验室制备氯气,离子方程式:MnO 2+4H ++2Cl ﹣
Mn 2++Cl 2
↑+2Cl ﹣
+2H 2O ,故B 错误;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Ba 2++SO 42﹣
+Cu 2++2OH ﹣
═Cu (OH )2↓+BaSO 4↓,故C 错误;
D .足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离子方程式:CO 2+OH ﹣
═HCO 3

,故D 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
……○………………内
………………○………………装………………○………………订………………○………………线………………○…此






封……○………………外………………○………………装………………○………………订………………○……………

线………………○…
方法。

11.【解答】解:A.由①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化性为Fe3+>SO2,由②可知,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化性为Cr2O72﹣>Fe3+,则氧化性:Cr2O72﹣>Fe3+>SO2,故A正确;
B.6.72 L SO2(标准状况)参加反应,n(SO2)==0.3mol,由上述两个反应可知,存在3SO2~Cr2O72﹣,则最终消耗0.1molK2Cr2O7,故B错误;
C.每有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1mol×2×(6﹣3)=6mol,即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 A,故C正确;
D.因氧化性为Cr2O72﹣>SO2,则K2Cr2O7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涉及氧化性比较、转移电子及关系式的计算,侧重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12.【解答】解: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原子个数比为:×2:×6=1:3,故A错误;
B.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如果压强不等,分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数也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等体积、等密度的CO2和N2,由m=ρV可知,质量相等,原子个数比为:×6:×9=1:1,故C正确;
D.等压、等体积的NH3和CO2,由于温度不知道,无法计算二者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计算原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3.【解答】解:由上述分析可知,D中试剂不能干燥氯气或吸收氯气,且为水溶液,
A.浓硫酸干燥氯气,故A不选;
B.饱和食盐水可抑制氯气的溶解,且氯气与水生成HClO,可使C处红色布条褪色,故B选;
C.氯气与浓NaOH溶液反应,故C不选;
D.氯气与浓Na2CO3溶液,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作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褪色的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4.【解答】解:①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故选;
②石灰乳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较小,吸收氯气不充分,实验室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故不选;
③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只变红不褪色,故不选;
④氯气、HCl都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硝酸
银溶液检验,故不选;
⑤氯气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所以除去Cl2中的HCl,不能使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应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故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氯水的性质,知道氯水中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氯气的收集方法、次氯酸的漂白性,注意氯气没有漂白性,为易错点。

15.【解答】解:A.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检测饱和氯水的pH,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呈碱性,可pH试纸检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有碱性物质生成,故B正确;
C.向包裹在棉花中的过氧化钠粉末滴水,棉花燃烧,证明了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故C正确;
D.碳酸钠稳定性较强,放在大试管中,碳酸氢钠稳定性较弱,放在小试管中,可用如图装置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稳定性,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6.【解答】解:n(HCl)=0.08L×0.50mol/L=0.04mol,
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
则Na2O X ~2NaOH~2HCl
0.02mol 0.04mol
则Na2O X平均摩尔质量M=1.5g/0.02mol=75g/mol,
介于Na2O(62g/mol)和Na2O2(78g/mOl)之间,
因此,一定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Na2O 和Na2O2,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钠与氧气反应产物的判断,若用极限法计算,计算比较繁琐,而用平均摩尔质量来求,则比较简单.17.【解答】解:A.过氧化钠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和NO等,故B错误;C.依据酸性氧化物定义可知:酸性氧化物都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碱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氧化铁,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把握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概念及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的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而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碱性氧化物也不一定能和水生成对应的碱,题目难度不大。

18.【解答】解: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
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内
………………○………………装………………○………………订………………○………………线………………○…此






封……○………………外………………○………………装………………○………………订………………○……………

线………………○…
则可设ClO﹣为1mol,ClO3﹣为1mol,被氧化的Cl共为2mol,
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1﹣0)+1mol×(5﹣0)=6mol,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Cl2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
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6mol,
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6mol,
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mol:2mol=3: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的角度计算,注意守恒法的利用.
19.【解答】解:一瓶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0倍,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设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氢气各为xmol、ymol,则==20g/mol,解得:x:y=3:2,由于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比,则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3: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即可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化学计算能力。

二、填空题(43分)
20.【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混合物肯定含有Na2CO3,一
定不含CuCl2、K2SO4,故答案为:Na2CO3;CuCl2、K2SO4;(2)步骤②中滴加BaCl2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继续滴加硝酸溶液,沉淀溶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故答案为:Ba2++CO32﹣=BaCO3↓、2H++BaCO3=Ba2++H2O+CO2↑。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把握白色沉淀的成分及确定一定含碳酸钠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现象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21.【解答】解:(1)A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制备CO2,可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2)B装置中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CO2气体中混入的HCl,C 装置由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制取氧气,D装置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用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c;a;b;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4)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即可证明为氧气,
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点评】本题考查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涉及气体制备的实验装置,把握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化学试题 第21页(共24页) 化学试题 第22页(共24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2.【解答】解:(1)反应中NO 3﹣
被还原生成NH 3,则还原产物为NH 3;3.4gNH 3的物质的量为
=0.2mol ,反应中Fe (OH )2
→Fe (OH )3,NO 3﹣
→NH 3,根据电子转移可知,生成Fe (OH )3的物质的量为=1.6mol ,
故答案为:NH 3;1.6;
(2)反应中Al →AlO 2﹣
,Al 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3价,共升高3价,NO 3﹣
→N 2↑,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共降低10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30,故Al 的系数为10,N 2系数为3,由氮元素守恒可知系数为6,由Al 元素守恒可知系数为10,由电荷守恒可知系数为,由H 元素守恒可知系数为,故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为:10Al+6NO 3﹣
+4OH ﹣
=10AlO 2﹣
+3N 2↑+2H 2O , 故答案为:10;6;4;10;3;2;
(3)方案a 中消耗1mol 转移电子为1mol ×[5﹣(﹣3)]=8mol ,方案b 中消耗1molNO 3﹣
转移电子为1mol ×(5﹣0)=5mol ,则方案a 和方案b 除去相同质量的NO 3﹣
转移电子数之比为8:5, 故答案为:8:5。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把握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方程式的配平、电子转移的有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3.【解答】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顺序
为:DBCAFE , 故答案为:DBCAFE ;
(2)容量瓶为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专用仪器,上面标有温度、刻度线、容积, 故答案为:①③⑤;
(3)实验室需要0.1mol/L 的Na 2CO 3溶液85mL ,由于容量瓶的规格没有85mL ,只能用100mL 容量瓶,则100mLNa 2CO 3溶液需要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0.1L ×0.1mol/L =0.01mol ,Na 2CO 3•10H 2O 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Na 2CO 3•10H 2O 的质量为:0.01mol ×286g/mol =2.86g ,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g ,故应该称2.9g 固体, 故答案为:2.9g ;
(4)①Na 2CO 3•10H 2O 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导致称取固体中含有溶质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不选;
②用“左码右物”的称量方法称量晶体,导致称取固体质量偏小,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小低,故选;
③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导致称取固体含有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选;
④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溶质的质量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则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不选;
⑤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就使用,对溶质物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不选;
⑥转移过程中没有洗涤烧杯,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物质的量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