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杰:五季饮食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红杰:五季饮食养生
内容提要
都市人最大的忌讳是什么?就是没按照时令吃东西。
这样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和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四时的阴阳之气,是万物的根本,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则是顺应了四时阴阳的变化。
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养生之道的关键所在。
这种四季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养生之道。
应该说我们没有珍惜,此道失传已久了。
春天属木,夏天属火,长夏属土,秋天属金,冬天属水,你把图记住了以后,相邻的关系就是相生的关系,相间隔的关系就是相克的关系。
每天一杯凉白开,长此以往,这杯凉白开会把你的阳气给浇灭了,从而导致心脏病!
养生最重要做到心平气和,其实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知足常乐。
饮食有节,均衡营养,再加上运动,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开场白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市民文化大讲堂,我是文峰。
首先欢迎所有的朋友能够光临,也感谢电视机前各位观众您的关注!今天咱们聊一个字:吃。
吃很重要,吃能吃出快乐,吃能吃出健康。
而且吃的心境很重要,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跟你从事职业也许有关系。
对我来说,吃就是一个字:快。
而且,吃往往就是一件事当中一个简单的过渡,可能吃完了马上去做事,所以对我来说是非常不健康的!
生活中还有一种吃也是不健康的,就是边吃边聊工作,甚至以吃作为应酬,肯定不健康,我们今天怎么吃得快乐,怎么吃得健康,怎么吃得享受?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特别的来宾,好好地来聊一聊。
今天我们这位来宾叫做沈红杰,是深圳市养生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深圳迎宾馆总经理。
他擅长什么?
擅长《黄帝内经》与饮食养生的相关研究。
哎,我说到这,相信朋友有很多疑问,跟我们一样,咱们抓紧时间请沈老师一起来聊一聊。
下面以热情的掌声请沈红杰老师!有请!
沈老师给我第一感觉就是,气色真好,这应该是吃出来的吧?
沈红杰:有多种因素。
最近还比较疲劳,比原来的状态要差。
主持人:今天的主题叫做:五季饮食养生。
一年四季,这是我知道的,五季从何说起呢?
沈红杰:五季实际上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观点,要跟阴阳五行学说相对应。
我们有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中华民族的祖先总结出了跟金木水火土对应的春夏秋冬,中间还有一个过渡的季节,这个季节实际上相当重要!
主持人:OK!咱们先卖一个关子。
其实,包括现场各位亲爱的朋友,包括电视机前有很多朋友,都听听在想找吃,自己翻书,看电视上各种养生节目,但是靠不靠谱呢?您告诉大家,都是人,在吃东西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的忌讳,第一忌是什么?在您心目中的排序,第一忌讳是什么?
沈红杰:按照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特别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道理,都市人最大的忌讳是什么?没按照时令去吃东西。
这个季节该吃什么东西,他们经常反季节来吃,尽管科学越来越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疾病比原来增加了,而且不知名的疾病也增加了!防止病从口入,与吃出健康有很大的区别。
主持人:第一忌讳就是:乱!吃得乱!您刚才一直在提《黄帝内经》,着本书对于饮食有没有很明确的指导作用呢?
沈红杰:有一些指导意义。
我从事酒店行业,吃排第一。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我们吃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反季节,不按时令来吃东西,导致一些疾病和一些不健康的因素,这个时候我开始从老祖宗那个地方去寻找答案,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发现,中华民族祖先实际上早就已经总结出来了,具有很高妙的智慧,让我有机会把我学习和研究饮食养生的一些心得来分享。
主持人:接下来掌声送给沈红杰老师。
有请!
沈红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如何吃出健康,防止病从口入,东方西方各有不同的答案!各方人士都提出很多解决方法和解决方案。
其实中医文化最伟大最早的经典《黄帝内经》已经探讨了这个问题,下面我就开始我的分享。
四季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养生之道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我讲五季养生之前,我们需要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知识背景作铺垫。
道是什么?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观点,道就是万物之源,就是宇宙起源。
道生一,一是什么?一就是太极,是阴和阳的有机统一体。
道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
什么是二呢?《黄帝内经》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就是说阳气上升形成了天,阴气下降形成了地。
二就是天地。
什么是三?天和地形成了以后,地气上升成云,阴气下降致雨。
那么,这个地气不断上升,阴气不断下降的这么一个运动的过程,构成了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的特殊地球环境。
这种运动着的气,就构成了三。
人和万物都是在天地之间诞生的。
这种运动中的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春夏秋冬不同的表现特征形成了四季变化。
而《黄帝内经》认为,这种四季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养生之道。
应该说我们没有珍惜,此道失传已久了。
《黄帝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个气的变化,是万物的根本,“所以圣人春秋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就是说,如果人类真正能够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些方法,就是得道了。
也就是说,四时的阴阳之气,是万物的根本,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则是顺应了四时阴阳的变化。
因此被人们认
为是养生之道的关键所在。
自然界任何事物,天道自然的顺序,万事万物发展都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都在遵循生长、生发、收敛、收藏,按这个顺序来进行。
人作为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也应该按照这个规律。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夏天是生长的季节,长夏是运化的季节,秋天是收敛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
金木水火土及其对应关系
这里有一张图,这张图有金木水火土,因为我们关注饮食养生,这里讲一下相关的对应。
木对应肝,那么肝对应的颜色是青色,青色相当于现在的绿色,酸味入肝,肝喜欢的味道是酸味。
火对应的是心,对应的是夏天;火的颜色是红色,火对应味道,它喜欢的味道是苦味,心喜欢的味道是苦的味道。
土对应长夏,长夏在《黄帝内经》的古代典籍,可能是农历六月,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广东的长夏,我们把它定位是从立秋到秋分的这四五十天。
今年特别巧合,从中秋到秋分刚好45天。
长夏因为是土,土对应着脾胃,土对应的颜色是什么?黄色。
脾叫做甘入脾,就是甘甜的东西脾脏比较喜欢,比较适应。
土完了以后就是秋天,秋天对应的是金。
金跟人的对应是肺,金的颜色是白色,所以肺也喜欢白色食品。
入肺的味道是什么?五味里面是辛入肺,所谓辛,第一叫辛味,第二就是辣,就是辣椒是入肺的。
金完了以后就是水。
水对应的是冬天,跟人的对应是人的肾。
水对应的颜色是黑色,肾喜欢的味道是咸味。
可能大家会产生一个想法,就这么简单?它喜欢什么味道我就给它吃什么味道,比如在春天我们多吃酸的东西就完了?不是那么简单!它是由五行当中相生相克的关系来决定的。
中华民族祖先早就具有很高的辩证思维、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
首先是阴阳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我告诉大家一个简单方法可以把它记住。
春天属木,夏天属火,长夏属土,秋天属金,冬天属水,相邻的关系你把图记住了以后,相邻的
关系就是相生的关系,相间隔的关系就是相克的关系。
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但是,相隔中间隔了一个火,那就是木克土,(火应该是长夏)火就克金,土隔了一个金以后,土就克水。
有一个成语叫水来土掩,就是这个道理。
金隔了一个水以后,金克什么?金克木,水生木,相连是相生的,木生火,木隔了一个火,木克土。
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在我们养生的过程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木生火,说的是肝木济心火。
肝藏血,而它藏好的血,由谁来统一和支配呢?肝心。
所以肝藏血,心是主血脉,全身的分配靠心来分配。
所以肝的藏血如果正常,有助于心功能的正常发挥。
火生土,说的是心功能正常,脾才能发挥它的正常功能。
金生水,说的是肺金养肾水。
冬天把肾调养好了,到了春天,肾精才能气化你的肝血,让肝顺着春天的气息开始生发。
阴阳相克,我们刚刚讲了,相隔就是相克的。
木克土,说的是肝木制约脾土,肝气调达,可以疏泄脾气之拥滞,火克金说的是心火制约肺金,心火的阳热可以抑制肺气倾诉之太过;土克水,脾土制约肾水,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水克木,肺金制约肝木,肺气的倾诉可以抑制肝阳盛亢。
水克火,说的是肾水制约心火,肾水上治于心,可以防止心火太过。
阴阳相乘,就是在相克关系的基础上,克制太过。
结合到饮食养生,如果酸味太过,酸涩甘咸,那它就会在春季造成你的肝气太旺,反过来克制木克土,这就是木乘土。
如果夏天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甜味太过可能造成盛气过剩而克制心气,这叫水乘火。
举一个例子。
很多人可能有个习惯,每天早上醒来以后喝一杯凉白开,大家都认为这是非常健康、非常好的一个生活习惯。
特别是西方的营养学认为,早上一杯水,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补充水分;第二,帮助排便;第三,冲洗肠道;第四,吸收血液;第五,美容养颜。
每天早晨一杯凉白开,错!
按照中医文化的观点,我要告诉大家,每天一杯凉白开,长此以往,这杯凉白开就把你的阳气给浇灭了,从而导致心脏病!
为什么?因为人体都是阴阳交替不断地在转化。
每天晚上的子时,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萌生,这个时候通过晚上的睡眠,到了早上的时候阳气刚刚开始勃发,阳火刚开始初萌的时候,你的阳火刚开始点着,早上一杯凉白开,首先水是性寒的,凉水的性更寒,这样会导致什么?按照水乘火、水克火的道理,一杯凉白开会把你好不容易通过一晚上睡眠培养出来的阳火给浇灭了。
火对应着心脏,对应着血管,对应着小肠。
所以,你的阳火,你的心脏,长期被一杯凉白开冲洗,日积月累,最终就可能得心脏病。
可能大家要问,早上到底要不要喝水?按照中医观点,早上一定要喝热水,至少要喝温水,温度必须达到四五十度。
对于体寒的人,每天早上喝水的时候,可以放几片生姜片在里面,再加点枸杞,这样正好阳气开始生发,你喝水的时候,如果加几片生姜片进去,它可以帮助你阳气生发。
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是如果水太少了,或者火过旺,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这就是火补水。
水太少了,我火力旺,我反过来欺负你。
什么是五季养生
介绍完这个背景知识,下面才能够谈到五季养生。
《黄帝内经》分为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叫《素问》,一共有八十一篇,主要讲养生、摄生这些理论;下半部分《灵柩》八十一篇,专门讲各种诊法,就是你的病理形成了以后该怎么治疗。
《黄帝内经》其中有一篇叫《素问·脏器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
从字面上,翻译白话就是,用五谷来充养你的脏,用五果(五种水果)来帮助前面的五谷来营养人体,用五畜(五种肉食)来补益人的脏腑,用五菜来充养人的五脏六腑,它说这样气味合而服食,可以达到补精益气的效果。
几千年前,《黄帝内经》的五谷说的是哪五种主食?
五谷为养,即粳米、麻、大豆、麦、黄黍,粳米是属于甘味的;麻属于酸味的;大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黑豆,属于咸味。
麦属于苦
味;黄黍是什么?我的研究它就是现代的小米。
五谷有五味,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补养作用。
它们又分别有不同的味,可以养不同的脏腑。
五果为助,果就是果品类。
可以帮助恢复正气。
可以帮助治疗疾病。
五果者,古时指桃、李、杏、梨、枣;实际上是水果的总称。
枣属于甘甜类,李子属于酸类,板栗属偏咸,杏仁属于苦,桃子属于辛。
助什么?助药物,助食物,因为主要的食物毕竟是五谷,助药物治疗,助五谷补养,酸苦甘辛咸,分别如肝心脾肺肾。
五畜是什么呢?《黄帝内经》认为,五畜是指牛、犬、猪、羊、鸡。
五畜为益,五畜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五种肉类。
牛,牛肉是甘味,补土,补脾;犬是酸味,而入肝;牛肉是甘平或者甘温,犬肉是比较温热,是酸热、酸温;猪肉属于水之味,属于咸,而入肾,其性偏寒,羊肉是火之味,其性偏热,鸡肉是辛,其味辛,这是五畜。
五畜为益,五畜也是补益的作用,来助长人体的正气。
五菜为充,古代的五菜是指葵、韭、藿、薤、葱。
分别有五种味道,而有不同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调和这五味。
春天养生
春季,万象更新之始。
《黄帝内经》说,甘主春,这个季节就是养肝的好时节。
按照天人合一的观点,就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开始生长这样的特点,注意保养人体的阳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在内经的《素问·脏器法时论》当中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翻译就是这样的,什么叫肝苦急?这个地方的“苦”字是动词,肝以急为苦,肝最怕急、怕发怒。
怎么办呢?它提出的对策就是,你在春天的时候,以急躁以发怒为苦,那你“急食甘以缓之”,需要吃一些甘淡、滋润、甘甜的东西来缓和肝的急躁和怒气。
而且它都说“肝色青,宜食甘”,还专门点了,主食里面要吃粳米、牛肉、枣(大枣、红枣)、葵,皆甘。
肝对应的是怒,这个人一发脾气,很容易伤肝,愤怒、急躁都是容易伤肝的。
而甘味的东西能补。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总结养生的原则是,春天肝气旺盛,肝气旺
就会影响到木克土,酸入肝,如果多吃酸味食物,就容易使肝气过于旺盛而损坏脾胃。
所以在春天,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那么春天的饮食调养,就可以进食大枣、山药等这些甘温之品,忌酸涩,同时还要保障充足的优质蛋白的摄入。
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慎酸,增甘。
从立春到惊蛰期间,尽管是春天,由于还没有初九,气候还是比较寒冷,这个时候阴寒消退、阳气上升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补充热量,暖中散寒,以满足人体机能日趋活跃的需要,所以早春的饮食结构应该以高热量、高蛋白为主,除了谷类的制品以外,还应该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
在早春的时候,还要补充优质的高蛋白制品,比如说,鸡肉、鸡蛋、鱼(鱼类)、虾、牛肉、羊肉、兔肉、牛奶,豆制品等等。
因为在这一类食物当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
而蛋氨酸可以增加人体的耐寒能力。
此外,早春天气乍冷还寒,怎么办?可以适当吃一些葱蒜、生姜、韭菜、芥菜,它不仅能够驱散人的体寒,还能够助春阳的生发。
而且其中所含碱的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记住,葱姜蒜包括韭菜,一年当中只有特定的时间能够吃。
春天时要吃!
到了仲春时节,相当于惊蛰到清明这个时间,主要防风湿,理气助阳,因为到了惊蛰期间,雨水开始增多,湿气开始上升,这个时候适于平补,可以选择一些麦类,麦类大部分都是平补的,小麦、荞麦、薏米,去湿。
到了晚春,就是清明到立夏。
4月5号清明节,立夏5月5号,这个时候气温回暖迅速,特别是广东地区,饮食开始要甘平清淡,力求综合平淡,特别忌大热大寒!可以选择粳米、小米、玉米,豆类,春笋、芝麻、花生、莴笋、山药、赤小豆,菌类食物,苹果、橘子、樱桃等等。
同时,还要适当进行一些瘦肉、鱼类,补充蛋白质,因为温度上升高了,就出汗了,人体的消耗比较大。
饮用一些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和绿茶,这个季节要少吃油炸、煎烤、腌制的食物,尤其不宜进食羊肉、狗肉、辣椒、花椒、胡椒以及麻辣、火锅等大清大
热之品,以防止邪热在里面淤积,邪热生火。
夏天养生
夏天的气候特点是:阳气亢盛,气候炎热,万物生长,草木茂盛,由生发的季节开始进入生长季节,万物都特别茂盛,这个时候《内经》讲,心主夏,夏天对应了心,所以夏天是养心的好季节!夏天为心火当令,苦是入心的,苦味的食物比较合心的胃口。
夏季酷暑炎热、高温湿重,而苦味的食物既可以清泻暑热,又能够健脾,增添食欲。
所以夏天首先要经常食用苦味食物,整个我们研究完了以后就发现,只有夏天喜欢苦味,其它几个季节,它喜欢什么不能给它吃什么,尤其不能给它吃多,但夏天是意外。
除了苦味的东西以外,在《素问·脏器法时论》说,《内经》说,“心主夏,心苦缓,即食酸以收之”、“心色赤,宜食酸。
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按字面上翻译过去是什么意思呢?心苦缓,这个“苦”字就是动词,就是以缓为苦。
夏天人的心最忌心气漂浮在外,涣散不收。
《内经》告诉我们,夏天要干什么呢?要“急食酸以收之”,把心肌收回来。
在饮食过程当中要多吃酸味食物,比如桃子、李子、西红柿、柠檬、葡萄等,这些酸味果蔬、水果能够起到收敛的作用,敛汗、止泻、去湿。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现在大家比较关注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我这里提到的是酸味食物,可不是我们在微信朋友圈里面说的那种什么碱性食物、酸性食物,跟那个没关系。
反过来,我这里提到的很多酸味食物,比如柠檬、葡萄是最典型的碱性食物,所以要吃酸物。
这个时候还要在菜肴里加点醋,因为醋酸可以杀菌消毒,防止胃肠疾病的发生。
夏天出汗最多,应该多吃一些咸味,补充出汗丢失的盐分,汗出多了会损伤你的心气。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总结夏季的饮食调养原则是什么?首先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适量补充蛋白质和水分,同时要遵循增苦增酸,适度增咸的原则。
通俗地讲,我总结了四句话:天热解暑,益气生精,补充水分、高钾低纳。
丢失的盐
分不要以为轻易就能把它补回来,要通过食物补回来,才是最科学最好的方法。
夏天的主食有燕麦、高粱。
注意多吃苦类蔬菜,除了我们熟知的苦瓜以外,很多家常菜比如芹菜、莴笋、生菜、芦笋都属于苦类。
要多吃红色食品,红色食品有我们熟知的红豆、红枣、胡萝卜、西红柿、红辣椒等等。
多吃豆芽。
比如长豆芽、黄豆芽、绿豆芽。
因为正在发芽的种子最能补益人的心脏,对人的心脏最有好处。
同时,还有一类蔬菜是绿豆、白扁豆等豆类,以及西瓜、黄瓜、木瓜、香瓜、苦瓜等等瓜果类。
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夏天要多吃一些富水的蔬菜。
这里也介绍两款汤:第一款叫绿豆陈皮老鸭汤。
它的滋养的效果是切暑热,利阴气;
我推荐的这些菜肴大家在百度里面一搜,直接把文字输进去,就可以找到这个菜怎么做。
要吃酸味的水果。
夏天当季的是西瓜,然后吃些酸味的,桃、李、西红柿、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木瓜、香蕉、芒果、荔枝、猕猴桃。
除了西瓜和猕猴桃,猕猴桃也是酸味的。
它的最大特点是维生素C非常丰富。
长夏养生
经过春天生发,夏天生长,我们进入到长夏。
长夏是盛夏初秋,中华民族经过不断实践,长夏现在划分定义为是:立秋到秋分四五十天的时间。
长夏对应什么?脾主长夏,那么长夏属于健脾养胃好季节。
《内经》是怎么教我们的?它说,“脾苦湿,急食苦燥之,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这个里面脾苦湿,这个“苦”是动词,脾是以湿为苦。
脾的特点是喜欢干燥,而不喜欢太湿,湿盛则伤脾。
而苦味的东西,能泄能燥能坚,它有清泄止热、泻降戾气、燥湿坚阴的作用。
这就是“苦坚”。
《黄帝内经》最后总结两个字,“苦坚”,它有三个功能:第一,苦类的东西可以清泻暑热;第二,可以泻降戾气,湿气太重可以让你干燥,叫燥湿。
在这个季节,“宜食苦以燥之”。
苦的东西居然能够
五季里面延续四个季节。
根据《黄帝内经》的指导,我们总结出一个养生原则,就是在长夏要健脾养胃、清暑利湿,同时,因为脾对应的是土,土对应黄色食品,所以这个季节要多吃黄色食品,要增苦增咸。
因为土克水,这时候要吃稍咸的东西,“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猪肉)、栗(板栗)、藿(豆苗),这都属于咸的,所以长夏的时候除了吃苦以外还要吃咸的,所以我们叫增苦增咸。
我们可以数一下,我们生活当中黄色的东西有哪些?黄豆、南瓜、土豆、玉米、红薯、小米、党参、橙子、苹果、木瓜等等,这都是黄色食品。
那么养胃的主食有哪些?首选小米、黄色食品。
小米具有防衰老、治失眠的效果。
同时,黄色食品里面玉米,黄色食品里面又是咸的,又是《内经》主张吃的板栗。
这里也推荐三款汤:小米海参鸡汤。
我们是做酒店的,在酒店里面这款汤被誉为长夏里面是比较高档的、最好的汤类;还有花胶鸡汤;还有我们平常经常吃,在深圳曾经有一度很火的猪肚鸡。
在这个季节吃猪肚鸡健脾养胃的效果事半功倍。
在这个季节要多吃一些稀粥,也是补充丢失体液的一个重要方法。
秋天养生
我们经历了春天生发,夏天增长,经过长夏四五十天的运化就进入了春华秋实的秋天。
肺主秋。
秋天是养肺润燥最好的季节。
秋天属金,而秋季主肃杀,我们有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感觉是一片肃杀这种景象,人也要天人合一,顺应秋天气候的特点,秋天的饮食也要顺应肺气、清肃下降的特点,多吃苦味、酸味食品。
在《素问·脏器法时论》里面说,肺主秋,肺苦气上逆。
这个“苦”又是动词。
肺最怕什么呢?它最怕力上逆,而什么食物可以降逆?我们刚才提到的苦味可以降逆,“急食苦以泄之”,这个时候要多吃苦味东西,把上逆的病气清泻出来。
秋天进入到收敛的季节,多吃酸味的东西有利于肺气之收。
这个季节肺最喜欢什么?辛温、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