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季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015年秋季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15年10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古诗词名句填空。

(6分,每空1分。


①,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②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山光悦鸟性,。

(王维《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母爱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请你写出两句连贯的描写母爱的古诗词:,
2.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6分)
半夜里听见_____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辨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挭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hàn( )dàn( )的,今晨却开满了,_______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选自冰心的《荷叶母亲》)
⑴请在上文的横线上依照课文原文填上相应的词语。

(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
⑵上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更正。

(2分)
“_______”改作“_____”“________”改作“_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hàn( )dàn( )
3.仿写下边句子:(3分)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她会使你眼前飘荡一片青翠;
母亲是,当你,她会。

4. 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

(2分)
脚下倘佯的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悬的头顶,身旁流淌的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以下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5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尊君在不.()
C.太丘舍去.()
D.下车引.之()
6.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
7.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5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分)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分)
8.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4分)
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以下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8分)
什么是孝顺
我们经常说,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实,这话应该修正一下,因为孝顺父
母并非是中华民族的专利。

每个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孝顺父母应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不过什么是孝顺,怎样才算是孝顺,却有很大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让父母衣食无忧,就是孝顺。

这种观点和“养儿防老”的观念相辅相成,其核心是满足了父母的物质需求,就是孝顺了。

当然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老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

孔老夫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说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老人的精神需求。

因为养条狗养个小宠物也是要满足其物质需求的。

不过,有的人连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都做不到,那就不仅仅是不孝,而是大大的不孝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保护好自己,就是孝顺。

其实这种观点不是从为人子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的角度出发,才能成立。

古人很重视保护自己的身体,《孝经·开宗明义》篇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身体是父母给的,要好好爱护,不让其受伤,这是孝的开始,也是孝的根本。

其实从根本上说,保护好自己受益最大的也是自己,为什么还说是孝顺呢,这对父母有什么好处呢?民间有句俗语,对这个事儿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儿行千里母担忧。

父母对于不在自己身边的孩子,总是担心的。

担心什么呢?恐怕最大的担心就是害怕孩子受伤、生病。

这是一种天性。

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对“孝”还有这样一种论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字面意思是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

也就是说,孩子只有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忧,平时对孩子十分放心。

这样的解释很多人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心就是孝顺呢?
其实稍加思索就明白,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让人不省心:有的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到处闯祸;有的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总出危险;有的离了父母师长的管教,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没有任何约束,不好好学习,还交一些狐朋狗友……那么,让我们想一下,如果有这么一个孩子——聪明智慧,有很好的生存技能,既能好好保护自己,又能好好约束自己,其父母对孩子可以无比信任,不用担心孩子闯祸,也不用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更不用担心孩子误入歧途。

总而言之,这样不用父母操心就能健康成长的孩子,怎么能不算是孝顺呢?
但是无论多么懂事的孩子,都有可能生病。

所以,作为父母,如果只需要为孩子的疾病担心,那孩子当然就是孝顺了。

忽然又想起一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与“好男儿志在四方”似乎相悖。

不过这话还是有道理的。

我们当代社会很多人考了名牌大学,分配在大城市,与父母相隔千里万里。

即便是按时给父母寄发生活费,却无法对父母进行实时的照顾。

父母得了疾病也不能床前尽孝。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尽管可能为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而自豪,从根本上说,他的孩子却已经实际上只是具有象征意义——因为,离他(父母)很远。

综上所述,什么是孝顺,最基本的有三条:一是
二是;三
是。

10.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什么是孝顺,把它填在文章的结末处。

(6分)
11.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孝顺的故事,请你写出两个(只写故事标题就行)。

(2分)
示例:仲由百里负米(人物+事件)
(三)阅读以下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22分)
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

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

父亲也是母亲。

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

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摩到我脚趾。

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

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

”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地和父亲没话说了。

父亲把①给了他的孙子孙女。

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就一天。

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时间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

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

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

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

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

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假,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

行前我去看望父亲。

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

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

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

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

②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

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

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
①②
A.慈祥B.慈善C.慈爱D.慈悲
E.朦胧F.矇眬G.依稀H.模糊
13.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繁星》、《春水》,回答问题。

(6+4分)
18.《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的影响下写成的。

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与
的歌颂;二是对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_________的思考和感悟。

19.根据诗集内容填空。

(4分)
①墙角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地便小了!
②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你那细小的身躯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星星
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8分)
20.七年级(2)班开展“关注母亲”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你了解母亲吗】请根据你母亲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

(3分)
①妈妈的生日是:
②妈妈喜欢吃的水果是:
③妈妈常常用来教育你的口头禅是:
【活动二:你关注母亲吗】请根据你了解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2分)
①母亲节是什么时侯?
②(花名)被选为献给母亲的花。

【活动三:评选最佳母亲】假如要评选出一位中国最佳母亲,你会投票给谁?说明理由。

(3分)
最佳母亲备选人:冰心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
人选:____________
理由:
四、作文(70分)
21.请以“这就是爱”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一文章。

写作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

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内容丰富,有真情实感。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2015年10月
1.略
2.(1)繁杂亭亭(2)“辨”改为“瓣”“挭”改为“梗”(3)菡萏
3.略
4.头顶高悬的是蔚蓝的天空
5.约定、通“否”、离开、拉
6.C
7.(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8.(1)并不失礼。

“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失礼。

客人已经认错了,就该原谅他。

9.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10.一是供给父母衣食住行,满足其物质需求;二是保护好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三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经常陪陪父母,满足其精神需求。

11.老莱子戏彩娱亲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扇枕温衾
12.C F
备选答案是两组近义词。

解答这个题首先要分析词义。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喜爱;“慈悲”,慈善和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

“朦胧”,月色不明,不清楚,模糊;“矇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依稀”,模模糊糊;“模糊”,不分明,不清楚,混淆。

第二步是分析前后语句。

根据语境选择答案。

第2段主要写了父亲对“我”的“爱抚”,“爱抚”一词要特别注意,和答案相呼应,有联系。

第4段主要写父亲对孙子孙女的关爱。

父亲把什么给了“他的孙子孙女”呢?“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慈善”是对别
人而言的;“慈悲”有怜悯的意思,爷爷对孙子孙女只能说爱,绝不能说怜悯。

显然,第一组的答案应是C。

第二组答案中“朦胧”、“矇眬”、“依稀”都有“模糊”的意思,但只有“矇眬”形容“快要睡着”的样子。

第11段第1句尾写到“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这不正是快要睡着的时候吗?分析到这儿,答案就很清楚了,应该是F。

13.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着我入睡要注意“是母亲”三个字,这三个字是关键的短浯。

这三个字提示我们,题目要求我们找的是父亲做的事情、并且本来是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14.“我”没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我们怎么知道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呢?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以原文中的语句回答,就要考虑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当然,出题者明确指出这一点,考生就好答一点了。

答案应该从第9段中找,但又不能概括第9段的全部内容。

为什么呢?要考虑到作者写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虽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作者内疚、遗憾的思想感情。

所以,答案不能把天热、行前去看望父亲、绐父亲喂水等内容概括进去。

15.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心理”可理解为思想感情;词典里有这样的解释:“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16.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举出两例即可)
题目中“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是要点。

17.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种内疚、遗憾的感情。

这道题有两个问题,应分别作答。

第一个答案要概括作答,不必举出具体事例。

抓住第13段中的关键语句,问题不难解决。

第二个问题,要求你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做这个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要根据全文的中心来分析这句话的思想感情。

下一道题目中提示了本文的中心:“父恩难忘”。

父亲对“我”和“我”的孩子是那样的关爱,而“我”觉得自己“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再看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不难得出答案。

18.泰戈尔《飞鸟集》母爱童真大自然人生
19.①你孤芳自赏时②含着伟大的灵魂
③卧在宇宙的摇篮里④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20.【活动一】略
【活动二】①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天②康乃馨
【活动三】自己母亲(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爱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子女),或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岳飞的母亲(岳母刺字)等。

马明风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