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第3课《星星变奏曲》精品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2、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难点】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与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提高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相关知识。
2、读懂本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朦胧诗知识点滴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二、预习反馈
1、选出词语运用正确的一组()
⑴谁还会/在夜里。
⑵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
⑶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
⑷谁不喜欢的旗子,喜欢火A、凝望颤动游动飘扬B、眺望颤动游动飘动
C、凝望颤抖游动飘扬D、凝望颤动游动飘动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B、游动:到处游着泳移动。
C、朦朦胧胧:文中指模模糊糊,不清楚。
D、疲倦:疲乏,困倦。
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4、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下列句子寓意:如:“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
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展示、评议
四、课后读文,自设问题,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学习效果与提高训练检测。
一、基础题
1、下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苦难(kǔ) 憧憬(chónɡ) 凝望(nínɡ)
B.安慰(wèn) 朦胧(ménɡ) 疲倦(juàn)
C.静谧(mì) 僵硬(jiānɡ) 闪烁(shuò)
D.覆盖(fù) 颤动(zhàn) 寂莫(mò)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C.涌出/金黄的/星星
D.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3、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写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 _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诗段“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在没有光明的大地上,星星能给诗人带来什么?
2、“柔软得像一片湖”的夜晚,“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说说你的体会。
3、诗人由春天“鸟落满枝头”联想到夜晚“星星落满天空”,为读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闪闪烁烁”一般用来形容光亮的动态,这里用来修饰声音,起到怎样的表
5、你认为应用哪种语气朗读这部分内容?
三、轻松驿站,说说下面朦胧诗的作者分别是谁?
1、“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3、“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灵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深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4、“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三、展示、评议
第3课星星变奏曲参考答案
二、预习反馈1、D2、B(点拨:游动的正确解释为悠闲从容地到处移动。
)
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3、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4、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5、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6、“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7、“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
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
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8、“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
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第二课时
一、基础题
1、C。
A项中“憧”应读chōnɡ;B项中“慰”应读wèi;D项中“颤”应读chàn,“寂莫”应为“寂寞”。
2、B。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柔软得/像一片湖”。
3、(示例):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二、阅读与鉴赏
1、星星能给诗人带来心灵的安慰,带来春天般蓬勃、夏天般柔美的希望和美丽。
2、诗人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心灵的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了,给人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3、春天,在繁密的树林间落满鸟儿,说明环境宁静,不受搅扰,夜晚繁星满天,说明天空晴朗,反衬出作者心情的宁静、闲适与自在。
4、用“闪闪烁烁”形容声音,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
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突出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很真切。
5、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意象。
也展示了一些令我们伤心的现实。
这让人感觉到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渴望之情。
故应用舒缓又饱含渴盼的语气去读。
三、轻松驿站1和2顾城3、舒婷4、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