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力度推进四川油气化工产业发展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加大力度推进四川油气化工
产业发展的研究
223
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编
二○○八年十二月
加大力度推进四川油气化工产业发展的研究
《专题研究报告》223期
反馈意见:
回函请寄: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七楼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
邮政编码:610041
E-mail: scskjgwt@
课题组成员名单
顾问:
辛文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副主任教授
组长:
刘资甫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顾问
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教授级高工
成员:
俞长昌成达工程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周正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芶莹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工业经济组兼职秘书
中石化西南石油局副总经济师
郝莉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办公室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周明芝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办公室研究员
主执笔:芶莹
加大力度推进四川油气化工产业发展的研究
受省经委的委托,省科技顾问团组织专家,对四川发展油气化工产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研究报告。
一、四川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四川化工产业包括国家在四川建设的重大石油化工项目和天然气、硫、磷、钛、盐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专业基本配套的格局,是国家重要的化工生产和科研开发基地。
2007年四川化工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14家,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达758.43亿元、346.4亿元、82.6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7.23 %、9.67 %、7.14 %,其中利润56亿元,占全省工业利润的8.66%。
以石油为原料的炼制、裂解、催化工艺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企业四川目前仅有两家,即原油加工能力为150万吨/年的中石油南充炼油化工总厂和原油加工能力为140万吨/年的大英县盛马公司。
国家在四川建设的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尚未正式开工。
(一)天然气化工历史长、基础好、潜力大
一是天然气资源、管网对全省天然气化工产业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天然气及其相关产业与全省经济关联度大(60%的工业产值与天然气的直接使用密切相关),是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产业。
全省大中型企业天然气用户达600余家,涉及用气行业72个。
二是四川天然气化工产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研发、设计、施工、管理经验丰富,在国内天然气化工领域已形成了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及氨和尿素衍生物的川化、泸天化、美丰、川天华、金象化工、大竹玖源、自贡鸿化、乐山和邦,生产甲醇及其衍生物的泸天化、川天华、中昊晨光,生产氢氰酸及延伸精细化学品、特种专用炭黑及延伸的子午线轮胎的四川天然气化工研究院、中橡炭研院、川橡等知名企事业单位。
(二)硫、磷、钛化工在国内占有独特地位
2007年,全省产硫铁矿36.8万吨、硫酸360万吨;产磷矿石511万吨,占全国的11.3%,生产磷肥70.2万吨(折纯);钛白粉年产能42万吨,2007年生产18.6万吨。
四川宏达集团、四川龙蟒集团、什邡蓥峰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及其产品在业内享有盛名。
(三)盐化工产业历史久、基础强、发展势头好
盐化工在生产化工原料氯气和烧碱的基础上,扩大和发展附加值高的耗氯下游产品,形成了甲烷氯化物、有机硅、氯乙酸、氯化聚合物、聚氯乙烯、三氯氢硅等市场前景良好的系列产品。
同时盐化工、天然气化工耦合发展,生产原料乙炔、甲醇等,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综合成本。
迅速发展的电
石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技术、大型电石炉生产技术、电石渣制水泥技术、甲烷氯化物技术等在世界原油价格大幅攀升的情况下,均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宜宾天原化工、乐山巨星化工、德阳金路股份公司、自贡鸿化等优势企业已成为电石—烧碱—聚氯乙烯产业链和烧碱—氯甲烷-氟硅新材料产业链扩大和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
盐化工的另一重要分支是纯碱,代表性的企业有乐山和邦、深兰电盐、自贡鸿化等。
二、四川发展油气化工产业的资源
四川化工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少煤无油富气”,硫、磷、钛、岩盐、水能蕴藏量大且配套,为资源就地转化,发展优势化工奠定了基础。
四川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约71851亿立方米,是我国天然气资源富集区之一。
截止2007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6106亿立方米,生产天然气171.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全省天然气消费量为100.2亿立方米,其中化工用气39.15亿立方米,占39.1%。
四川天然气产地划分为川西气区(德阳、成都、绵阳)、川中气区(遂宁、南充、广安)、川东北气区(达州、巴中),目前川北的广元正加快新气区建设的勘探开发力度。
经过多年建设,四川省已形成以南北输气干线为主体,以各气源开发区为依托,高压输送、低压配送的完整环型输气管网体系,13000多公里管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随着川东北(川北)
天然气开发进程提速,预计全盆地天然气年产量2010年将达到398亿立方米、2011年达到514亿立方米、2012年达到588亿立方米、2015年达到732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四川全省用气将达到215亿立方米,其中每年可以提供相当增量的化工用气,到2010年达到110.8亿立方米,可以为四川天然气化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四川硫铁矿资源总量46.5亿吨,探明保有储量9.2亿吨,占全国的18.2%,折纯硫1.5亿吨;钛矿(TiO2)3.3亿吨,储量占全国的75%,钒矿(V2O5)1250万吨,占全国的61%;芒硝(Na2SO4)46亿吨,占全国的45.66%,这些化工矿产资源位居全国第一。
四川东北部发现特大天然气田的同时,也发现了伴生的特大硫资源——达州普光气田天然气含硫化氢9.5~17%,相当于每立方天然气含硫化氢138~240克,其中宣汉—开江区块平均含硫化氢150克/立方米,开县—梁平区块平均含硫化氢126克/立方米。
当达州天然气脱硫达到日处理6600万立方米,年产200亿立方米时,副产硫磺将达到275万吨~450万吨,可维持稳产40年以上。
磷矿资源总量106亿吨(其中富矿P2O5>30%的达2.5亿吨),是国内第四大磷矿石产区,分布在川西什邡市和绵竹市附近的金河、清平两大磷矿山,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95%以上,还配套建成了磷矿运输63公里的广(汉)木(瓜坪)铁路专线;川西南的马边至雷波矿区磷资源总量约46.8亿
吨,探明储量为9.18亿吨,未来五年采选能力将达到300万吨/年,可以接替已开采近40年的金河磷矿。
四川岩盐矿蕴藏量202亿吨,水能蕴藏量1.43亿千瓦,电力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均居全国前列,为发展氯碱化工、新材料化工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三、四川油气化工产业发展的思路
四川油气化工产业具有规模化发展的资源基础,优势化工矿产资源的丰富储量和数十年积累的产业物质技术基础,确定了全省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经研究认为,四川未来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特色优势化工矿产资源为基础,以合理利用、高效开发化工矿产资源产业链为纽带,以培育发展优势化工集团为龙头,以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带动效应为目标,建设西部油气化工产业高地。
一是发展石油化工。
油气化工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确定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
国家填补西南地区布点空白的四川石化产业集群是四川未来化工产业实现大发展的重大项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四川石化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大型炼油化工、烯烃加工,总投资约664亿元,年销售收入约900亿元。
二是发展天然气化工。
四川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发展,以建设全国天然气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最高、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为目标,近中期按1000亿元规模的产出目标,
进行综合规划和合理布局,集中建设新基地,改造扩大老基地,重点放在三个链条、两个结合、一个关注上。
三个链条:天然气→合成氨→高效复合肥产业链,调整单一的氮肥产品结构;天然气→乙炔和天然气→氢氰酸产业链,发展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天然气制烯烃和合成油-化工产业链,实现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互补发展。
两个结合:气盐结合,发展化工新材料;气煤结合,调整产品原料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
一个关注:特别关注天然气制合成油(GTL)的发展。
三是发展新型硫磷钛化工。
四川硫、磷、钛化工要在科学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推进技术进步和节能环保,推进矿、电、硫、磷化工、钛化工一体化,延伸硫、磷、钛化工产业链,推进硫、磷化工、钛化工大型化、精细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川硫、磷、钛化工的发展规模,近期目标为实现年销售收入250~300亿元。
四是发展盐化工。
按照国家规定的电石准入条件,尽快将传统电石生产装置改造升级为大型内燃式或密闭式电石炉,调整和发展电石生产,配套发展氯碱相应能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减少三废排放,鼓励热电联产,提高电石渣和煤渣的综合利用率。
四川盐化工近中期规划纯碱、烧碱、聚氯乙烯、氯甲烷、有机硅、氟树脂等14个项目,2012年前
形成产能855万吨/年(其中烧碱290万吨/年、聚氯乙烯290万吨/年、纯碱250万吨/年),需原盐750万吨/年。
据初步估算总投资235亿元,年销售收入300亿元。
四、四川油气化工产业发展的布局
由于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矿产资源赋存差异较大,要加大力度推进四川化工产业发展,应立足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资源就地转化为主,允许资源储量已经落实并进入开发的地区,以先进技术、清洁流程和安全环保的基本要求为起点,发展油气优势化工产业。
我们研究认为,从产业链、精细化、高附加值等方面考虑,四川化工产业发展的布局可按照基地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进行适当调整。
(一)四川石化产业集群项目
石化产业集群落实在成都市,由四川石化基地彭州园区(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芳烃和80万吨乙烯为龙头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石化基地),四川石化基地新津园区(苯-对二甲苯产业链,以PTA项目为龙头,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精细化工产品为主体的专、新、特、精和高附加产值的特色石化产业群体),川化天然气化工园区(天然气化工、氨加工、三酸为主体,与石油化工相衔接丙烯下游丙烯酸及酯产业链,发展高吸水性树脂、涂料、粘结剂和皮革化学品及苯-环己烷下游尼龙-6、尼龙-66等工程塑料产品)等三部分组
成,目标是建设国家西部一流的现代化、一体化、规模化发展,产业链延伸配套完善的大型石化工业园区。
同时要注意下游产品与周边市已布局的聚酯、聚氯乙烯、橡胶等加工业相联接,以促进全省经济共同发展。
(二)天然气化工产业三个重点片区
四川天然气勘探开发在川东北、川中、川北取得了重大突破,要坚持调整、改造、新建的科学发展思路,在资源有保障、环境容量允许、土地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建设条件落实的情况下,处理好新、老基地之间的关系,推动天然气化工取得更快、更新、更大的发展。
考虑多方面因素,拟划分川南、川西、川东北(川北)三个片区,各按250亿元、250亿元、500亿元产出为目标,适当调整四川天然气化工的合理优化布局。
川南片区:泸州西部化工城。
重点发展气煤结合产业群,以煤化工作为新的增长点,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支持建设1.4—丁二醇的新建和改造项目,开发甲醇、醋酸和1.4—丁二醇下游产品,建设聚四氢呋喃、PBT、γ-丁内酯等项目。
自贡气盐氟结合,建设硅氟新材料产业群,提高天然气化工新材料行业的竞争力。
川西片区:成都、德阳、眉山等地现有天然气化工产业,当前要以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单一化肥产品产量)、避免趋同发展、节能减排、延伸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提高效益
为目标。
川化和眉山金象集团要注重现有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加工的附加值;眉山要依托芒硝资源,加快世界级聚苯硫醚基地的建设;德阳在汶川“5.12”地震灾后重建中,要科学有效地规划和利用好区内的硫、磷资源,抓紧恢复硫、磷、钛产业的生产基础建设,推进天然气化工、硫磷化工和钛白粉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促进硫、磷化工产业和国家级钒、钛特色化工产业集群早日形成。
要依托现有基地和重点企业,充分考虑天然气化工与石化大项目的衔接,积极发展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产业。
川东北(川北)片区:根据《天然气利用政策》和《我国“十一五”化学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按照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为主的思路,分两个层次规划建设川东北天然气能源化工新基地。
以达州、巴中为重点,规划布局建设高效氮磷钾复合肥、硫磷化工和天然气制烯烃基地;以广安、遂宁为重点,布局建设天然气制乙炔、氢氰酸产业链;以南充、广元为重点,发展天然气合成油和油化一体化产业链。
第一层次为广安、南充、达州三市,具备建设大型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集中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按国家级天然气化工基地进行规划发展。
广安能源化工集中区,重点发展碳一化工、天然气乙炔及后加工、天然气氢氰酸及后加工产业:
①天然气制乙炔→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PTMEG)、
γ-丁内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乙炔尾气+天然
气→甲醇→二甲醚、醋酸/醋酐、甲醛、聚甲醛;
②天然气制氢氰酸→甘氨酸、亚氨基二乙腈、草甘膦、
蛋氨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
南充天然气化工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
制合成油(GTL)并配套发展盐、硫化工等项目。
①天然气制乙炔→醋酸乙烯→聚乙烯醇、EVA→乙炔尾气
+天然气→甲醇→甲醇蛋白、醋酸/醋酐、醋酸纤维;
②利用龙岗大气田的天然气、南充炼油厂技术力量,
建设合成油(GTL)项目,一期规模为年产柴油150万吨、
石脑油75万吨、LPG3.375万吨。
(见附件1)
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重点发展高效复合肥、天
然气转化烯烃(MTO)、并配套发展盐化工和硫磷化工。
①天然气→合成氨→尿素→三胺、包硫尿素
硝酸/硝铵→高效复合肥
磷酸/磷铵→S-NPK
乙烯→氯乙烯(VCM)→聚氯乙烯(PVC)
丙烯→丙烯酸及酯或其他丙烯系列产品
碳四→甲乙酮、顺酐
碳五→石油树脂、溶剂油
第二层次为遂宁、广元、巴中,目前建设大型天然气化
工产业发展集中区的条件相对较差,需要创造条件,择优选
项,适时适度发展天然气化工。
(三)硫、磷、钛化工的重点区域
四川硫、磷、钛化工的重点区域主要在资源产地。
川南建设硫铁矿原矿500万吨和硫精矿210万吨采选大型项目;川南(宜宾、乐山)、川西(德阳)建设260万吨硫酸项目;川西(德阳)震后恢复磷矿山开采,川南(乐山)开发马边磷矿,发展磷酸、磷酸盐化工;川西(德阳)恢复扩建新型硫酸钛白、磷酸盐生产,川西南(龙蟒集团在攀枝花)建设钒钛钴产业群,年采选原矿500万吨,铁精矿140万吨,钛精矿60万吨,高钛渣30万吨,硫钴精矿6万吨的产能;川东北(达州)利用天然气净化后的硫资源,已同贵州瓮福实业开发公司达成紧密合作意向,双方通过钟摆交互运输120万吨硫磺、120万磷矿,投资24亿元在达州化工园区建设大型硫磷化工产业集群。
(见附件2)
(四)盐化工的重点区域
四川盐化工的主要产业基础在川南(宜宾、自贡、乐山)、川西(德阳、成都、绵阳),电石乙炔法聚氯乙烯和烧碱—氯甲烷产业链成熟,并已形成基地化的产业集群,近中期主要以扩能改造为主。
鉴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倍受关注,多晶硅在乐山、眉山、成都有了新的发展,要注意原料三氯氢硅的配套和大量废渣四氯化硅的处理。
五、发展油气化工产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四川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瞄准和发展油气等四川优势化工,大力发展高端化工产业,提高四川化工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资源转化水平。
为此,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加快四川石化项目实施进程,并由省上协调产业链延伸配套,实行统一、合理布局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石化基地彭州园区的实施滞延,主要项目投资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经对项目重新进行专业评估,目前项目在提高抗震级别条件下仍将继续。
由于该项目对四川化工及其它产业拉动巨大,因此要早建设才会早得益。
应举各方之力,加速推进实施。
同时,为充分利用川内资源,分散环保风险,建议在以成都为重点布局的同时,要综合考虑项目产业链的延伸配套,统一合理布局。
(二)着重解决天然气化工产业布局和产品设置不尽合理,天然气供应量不足以及缺乏大型深加工企业的问题一是四川盆地现有产量将近一半产自重庆境内,形成川内供求矛盾突出,天然气工业老基地用气缺口大,开工不足;二是产业布局因历史原因,主要工业用户集中在川西、川南,与当前世界天然气化工“资源优先就地转化”和集中发展相矛盾;三是产品雷同,以氮肥为主,附加值不高。
天然气精细化工发展不足,初级化、农用产品与天然气价格和供应量的矛盾突出。
四川天然气化工面临着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利用效率为前提,改造、新建为手段,通过建设高效用气大型项
目,争取更多的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促进节能减排,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价值,向经济优势转化,培育超千亿元产业的重要发展机遇。
为此,建议参考相邻的重庆市集中建设天然气化工园区引进重量级行业跨国巨头的思路和做法。
在灾后重建中,积极争取国家天然气产业政策对天然气产地的倾斜支持;着力于对天然气化工深加工发展,立好项、立大项,招大商、招强商,吸引天然气生产商中石油、中石化和全球顶级天然气化工投资商投资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共同发展,加快发展。
(三)重点扶持四川硫、磷、钛化工企业的灾后重建,协调解决产业内部存在的资源供应、企业联合等问题“5.12”汶川特大地震重创了分布在川西的100多家化工企业,造成四川化工行业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使川西金河、清平磷矿的开采基本瘫痪;主要的硫、磷、钛化工企业受损严重,仅龙蟒、宏达、蓥峰、汉龙等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50亿元,且厂房坍塌,生产装置报废,硫、磷、钛化工产业发展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四川是我国磷复肥和饲料氢钙企业的集中地,由于硫、磷化工的主体是为农业服务,此次受灾严重的磷矿山需尽快恢复开采和供应,磷复肥和饲料氢钙生产企业也需尽快恢复原有产能。
建议在灾后重建中,从资金和政策上积极鼓励和扶持龙蟒、宏达、蓥峰等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的自救重建,加强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
整和技术工艺升级、节能环保的引导;立足国家级特色钛化工基地建设目标,重视钛精矿的采选和供应,加强合理开发利用钛资源,以保障新兴的钛白粉工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和支持原料生产企业和钛白粉生产企业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做大规模,做强产业。
(四)加强对盐化工产业内部和规模的引导,着力产品市场的开拓、培育问题
盐化工是四川化工“十一五”规划中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之外的主要支撑点。
四川盐化工要从电石乙炔法聚氯乙烯和氯碱—氯甲烷产业链的实际出发,按照国家规定的电石准入条件和节能环保的要求,在矿产、水电配套的地区(广元、阿坝、雅安、攀枝花等)调整发展电石规模化生产。
解决四川盐化工氯产品旺销而烧碱产品市场容量有限和工艺技术装备亟待改进升级的问题。
一要解决市场问题。
新上烧碱装置必须是离子膜烧碱,通过工艺技术装备改进升级扩大烧碱销售半径。
二要积极开拓深加工产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尤其要重视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对多晶硅主要原料三氯氢硅的旺盛需求。
后者是四川盐化工产业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新经济增长点,需要加强对产业规模发展和集中度的引导,在省际区域经济协调中予以关注,积极扩大四川盐化工产品的市场。
附件:1. 利用天然气制合成油(GTL)项目
2. 抓好项目促进四川硫磷钛化工产业规模化发展
附件1
利用天然气制合成油(GTL)项目
近年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推动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醇醚燃料(甲醇、乙醇、二甲醚)、生物柴油、天然气制合成油(GTL)等各种替代能源也随着技术的突破逐步量产并进入消费市场。
天然气制合成油(GTL)是偏远地区天然气就地转化高效利用前景最好的途径。
天然气合成油的65~85%为柴油燃料,无硫,无芳烃,符合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十六烷值大于74,热效率比汽油高15~20%,是清洁高效的燃油。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GTL的投资与常规炼油厂相当,生产成本可与18~20美元/桶的原油相竞争,相对在120—140美元/桶高位徘徊的原油,GTL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和远景。
2005年全球已有7套GTL装置投产,预计未来15年,GTL产能将增加4500~6700万吨/年,2030年GTL全球产能可达1.15亿吨/年。
目前,GTL技术由合成气生产、费-托合成和产品精制三部分组成。
GTL的工艺方案有埃克森公司AGC-21工艺、壳牌公司SMDS工艺、萨索尔公司Synthol工艺、合成油公司工艺等。
我国中石化在镇海炼化日产10吨的GTL中试装
置从2006年6月15日运行至今已经两年,状况良好,现在正由宁波工程公司牵头编制100万吨GTL工艺包。
按天然气制合成油的经济规模(年产柴油150万吨、石脑油75万吨、LPG3.375万吨)、首期规划(详见物料平衡图),年需天然气45亿立方米。
根据2008年5月日本石脑油CFR价和新加坡柴油的均价及相应的汇率进行估算,规划项目的销售收入为223亿元,不计石化下游系列产品收益,每立方米天然气的产出约4.9元。
中国燃油以柴油为主,2007年耗汽油5555万吨,柴油12466万吨,LPG 2288万吨。
2010年后,国内天然气的产能将明显增长,为解决柴油短缺,GTL技术的产业化对中国有着极大的可能性,且国内天然气主要生产商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希望有负荷稳定的大型天然气工业用户,使GTL的发展更具现实性和迫切性。
中石油在南充勘探开发的龙岗气田探明储量近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净化厂年处理能力一期即为40亿立方米,最终将达到200亿立方米。
四川跟踪GTL技术发展,适时布局建设南充GTL项目,既可就近利用该气田天然气,又可充分利用现有南充炼厂的技术力量和15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加工能力和公用工程。
同时,一旦合成的H2+CO混合气能直接进入炼厂的加H2裂化装置,就可进一步减少投资,提高装置效能,达到通过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增加用气量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