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口径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证 券公司保证金帐户存款+其它存款 M3=M2+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 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 M2-M1为准货币 (三)划分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 流动性大小 2、意义 、 ①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 ②货币当局对不同口径货币的监测与控制,促使各类金 融机构相应做出反应。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二)企业 1、经营的扩大或收缩 、 经营扩大→增加贷款→MS↑ 2、经营效益高低 、 企业资金周转率降低→在相同产出水平下对贷款需求增加 →MS↑ 经营效益低→压缩经营→勾销贷款→MS↓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三)商业银行 1、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 、 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率↑→货币乘数↓→MS↓ ◆影响商业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的因素 a、成本和收益动机 b、风险规避动机 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 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准备金存款↑→基础货币↑→MS↑ 决定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动机是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 本和收益的变量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 率。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2. 就逻辑的推理,发债的确可以既弥补赤字又有可能 就逻辑的推理, 不使货币供给增加。 不使货币供给增加。 这一论断, 世纪90年代中期 这一论断,在20世纪 年代中期,在世界似乎找到了 世纪 年代中期, 既有赤字又不加重通货膨胀压力的途径;1998年以后 年以后, 既有赤字又不加重通货膨胀压力的途径;1998年以后,中 国的实践也可作为分析的依据。 国的实践也可作为分析的依据。 但决不可以认为,这样的要求能够轻而易实现。 但决不可以认为,这样的要求能够轻而易实现。
第十二章
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口径
一、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Ms)是经济中所拥有的货币存量。 1、货币供给(Ms)是经济中所拥有的货币存量。 2、现金发行不等于货币供给。 、现金发行不等于货币供给。 3、在我国,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甚至包括经济理论界, 、在我国,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甚至包括经济理论界, 许多人一直将现金发行视同货币供给。 许多人一直将现金发行视同货币供给。 1994年,官方才使用 年 货币供给概念。 货币供给概念。 4、不准确的货币供给观念与经济形势判断中货币定义不 、 准确,会直接影响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准确,会直接影响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从而导致不恰当 的货币政策选择。 的货币政策选择。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口径
(四)西方国家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1.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M3和Debt。 1.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M3和Debt。 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 2. 日 本 现 行 货 币 供 给 的 各 层 次 : M1 、 M2 + CD 、 M3+CD和“广义流动性”。 和 广义流动性” 3.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 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91货币供给口径 : M0、 货币供给口径: 、 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 货币供给口径 M2、M4、M4c和M5,没有M1。 、 、 和 ,没有 。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三、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现代经济生活中, (一)现代经济生活中,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是发 行国债 1、国债发行虽然并不全部直接卖给中央银行(或通过 、国债发行虽然并不全部直接卖给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间接转到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间接转到中央银行 ) , 但却是现代社会财政收支 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二级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二级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 通 过买卖国债吞吐货币, 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过买卖国债吞吐货币 , 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 如果国 债的一部分直接由中央银行承购, 这立即使基础货币增加, 债的一部分直接由中央银行承购 , 这立即使基础货币增加 , 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口径
三、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 金融创新加强了许多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金融创新加强了许多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 突破 了原有货币层次的界限。 了原有货币层次的界限 。 加大了区分货币与非货币 的困难。 的困难。 随着金融事业的发展, 随着金融事业的发展 , 我国也逐渐面临着这样 的问题。 的问题。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二、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发达的市场经济,钞票不是货币供给的全部。 发达的市场经济,钞票不是货币供给的全部。财政赤字与 货币供给的增长是否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货币供给的增长是否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1、财政赤字完全靠民间借债等方式加以解决,不会直接 、财政赤字完全靠民间借债等方式加以解决, 影响货币供给。 影响货币供给。 2、信贷的扩张与收缩直接左右着货币供给的数量。只有 、信贷的扩张与收缩直接左右着货币供给的数量。 当左右信贷的扩张与收缩只是财政收支状况这一因素, 当左右信贷的扩张与收缩只是财政收支状况这一因素,没有其 他因素时,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增长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他因素时,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增长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3、如果其他条件使得货币供给增加了,那么财政赤字所 、如果其他条件使得货币供给增加了, 增加的货币供给只不过是货币供给所增加的总量中的一部分。 增加的货币供给只不过是货币供给所增加的总量中的一部分。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增长几乎不可能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增长几乎不可能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三、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一)居民 现金↑→C/D↑→m↓→MS↓ 影响居民持币行为的因素: ◆影响居民持币行为的因素: 1、财富效应 、 财富增加→C/D↓→m↑→MS↑ 财富增加 2、预期报酬变动率效应 、 预期报酬率↑ 现金 现金↓ 预期报酬率 →现金 → C/D ↓ →m ↑ →MS ↑ 其他资产收益率↑ 不变的情况下, 其他资产收益率 →C不变的情况下,D ↓ → C/D↑→m↓→MS↓ 不变的情况下 3、金融危机 、 存款↓ 存款 →C/D↑→m↓→MS↓ 4、非法经济活动 、 现金↑ 现金 →C/D↑→m↓—MS↓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具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1994、1995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并无内在的约束机制使 其行为能对货币供给给予积极影响。 倒逼机制 ◆从199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 款限额的控制。 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采用新的 管理体制,即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基础货币) 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基础货币) 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买卖短期国库券→基础货币→货 币供给 1、中央银行购买债券 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 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 、中央银行购买债券→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 →MS↑ 2、中央银行出售债券 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 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 、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 基础货币↓→MS↓ 基础货币 贴现政策(影响基础货币) (二)贴现政策(影响基础货币) 通过变动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 通过变动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 行为,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 行为,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 法定准备率(影响乘数) (三)法定准备率(影响乘数) rd↑→商业银行放款能力 →货币乘数 ↓ →MS ↓ 商业银行放款能力↓ 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m 商业银行放款能力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 在典型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1. 在典型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 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 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 和对乘数的调控。 和对乘数的调控。 2. 如果说货币当局对于基础货币还有一定的直接调控 可能,至于对乘数的调控则毫无可能直接操纵。 可能,至于对乘数的调控则毫无可能直接操纵。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一、我国传统计划体制下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直接调控 特点:以年度综合信贷计划制约货币供给规模。 1、特点:以年度综合信贷计划制约货币供给规模。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统存统贷。 2、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统存统贷。 控制方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配的信贷指标。 3、控制方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配的信贷指标。 货币供给过程:由银行贷款给企业, 4、货币供给过程:由银行贷款给企业,发放给企业的贷款 转化为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 转化为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 5、货币供给控制机制:由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决 货币供给控制机制: 定。 贷款≡ 存款+ 贷款≡ 存款+现金发行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四、或有债务 1.或有债务是一个边界相当模糊的概念,属于隐性的财政 或有债务是一个边界相当模糊的概念, 或有债务是一个边界相当模糊的概念 债务。 债务。 国内外对中国或有债务的估算值,差异极大。 国内外对中国或有债务的估算值,差异极大。 2.作为转轨经济,我国财政或有债务较大难以避免:如应 作为转轨经济,我国财政或有债务较大难以避免: 作为转轨经济 由财政弥补未补的国有经济的亏损累积, 由财政弥补未补的国有经济的亏损累积,未列入财政收支的公 共部门的债务,社会保障基金的欠帐等。 共部门的债务,社会保障基金的欠帐等。 3. 具体的剖析对于论证或有债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非常 必要。 必要。 如有的或有债务是必须要求财政资金予以补偿的, 如有的或有债务是必须要求财政资金予以补偿的,有的会 以不同比例要求财政资金予以补偿, 以不同比例要求财政资金予以补偿,有的则有可能自行化 解……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2、对于公众不同购买情况的分析 、 ◆用现钞和活期存款(M1)购买:Ms规模不变 ◆用储蓄存款或定期存款(准货币)购买 M2减少,Ms减少→财政支出→M1增加,M2不变,Ms规 模不变,货币层次结构变化 (三)增加基础货币 1、发行现钞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MS↑ 、发行现钞→基础货币 2、财政部发债,中央银行直接收购,财政收入增加 支 、财政部发债,中央银行直接收购,财政收入增加→支 出财政→公司 个人货币收入增加,存入银行→银行准备 公司、 出财政 公司、个人货币收入增加,存入银行 银行准备 基础货币↑→MS↑ 金↑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理论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理论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口径
二、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 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即现金 通货 货币( 货币(M1):通货+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 准货币 M2=货币+准货币 (二)我国现阶段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M0=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 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一、市场经济下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关系 当财政出现赤字时,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三:增加 税收、增发政府债券、变动基础货币。 (一)增税 1、财政赤字 增税 财政收入 ,公司、个人货币 →支 增税→财政收入 、财政赤字→增税 财政收入↑,公司、个人货币↓ 支 出财政→公司 个人货币↑→ MS不变 公司、 出财政 公司、个人货币 2、 财 政 赤 字 → 增 税 → 投 资 积 极 性 降 低 → 对 贷 款 需 求 、 ↓→MS↓(间接影响 S) (间接影响M (二)发行债券 1、 财政赤字 政府发债 流通中货币 政府发债→流通中货币 、 财政赤字→政府发债 流通中货币↓→政府出售债券 政府出售债券 获的货币用于购买支出,流通中货币↑→MS总量不变 获的货币用于购买支出,流通中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