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两种比较重要的文字,其中甲骨文用途主要是祭祀记录和占卜,而金文则主要用于铭文、记事和铸币。

两种文字书写技巧较为不同,下面将就其特点
及书写技巧作一比较。

甲骨文是指商代末期和西周初期,先人在龟骨、兽骨、象牙等上所刻的文字。

主要是
用依据事物形象进行象形,或用象声形义加以构成符号,来记载各种祭祀活动、个人名字、日期、卜辞等。

(一)甲骨文的特点
1.象形性强:甲骨文表现了象形文字的特点,它的文字结构特别简单,他们依据人、兽、鸟、虫、鱼、蛇、蟹、贝、食品、工具、山水、日月星辰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
种事物,以及各种象声形义等,来构成形象的符号。

2.阴刻体为主:甲骨文主要是靠烙刻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兽骨和龟甲上刻写的甲骨文
字为阴刻体,因为雕刻技术的限制,字形较为狭窄且笔画的宽窄、深浅因肋骨或龟背的凹
凸而不同。

3.语法局限:甲骨文在语法和句式上的局限比较严重,基本上只是组合和连接一些简
单的词汇而已。

4.尚未形成规范:由于甲骨文运用范围较为狭窄,使用者众多,文字风格杂乱,甲骨
文字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体系。

(二)甲骨文的书写技巧
1.寓意要准确:各种符号之所以有它的含义,是因为与出现在甲骨或龟壳上的形象或
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书写者在表达的时候必须抓住原先的意义,不能随意发挥。

2.笔画要划分清楚:甲骨文对于笔画的粗细、宽窄等都要求较为细腻,必须保证每一
笔的力度和顺序要明确,不可模糊。

3.排版要合理:由于甲骨文的版面比较狭窄,而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又比较复杂,因此,书写者需要细心地进行排版,除了要注意字之间的间距之外,还要注意版面的整洁。

金文是指出现在商朝晚期和西周时期所流通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主要用于铭文和记事,又用于铸造文字铜器。

金文的特点主要是字形和铸造工艺的精湛。

1.字形刚健:金文的字形比甲骨文要刚健,线条明快,因此,金文在演化过程中,写
法也与甲骨文相比更加简化。

2.铸模取字:在金文的书写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法是采用铸模法,先将一个完整字体
的模型在泥土中制成,然后用铜水倾注入土内,铜水冷却凝固后,泥土中所留下的空穴即
是铜字。

3.技巧复杂: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有云:“铁器焚烧取火,陶器盛水常佳,金
银两刻确犹苦,杏李笔投轻易。

”尤其是金文的书写技巧,需要极为高超的铸造技艺,非
常考验铸造工匠的经验和技术。

1.字形要清晰:金文的字形清晰,线条简洁,字的形态由于模具泥土结构的限制,它
是可以理解的,不会使读者模棱两可。

2.字句并存:在金文铭文中,常常出现前后文不连贯、断句不清、写法不规范的情况。

金文铭文采用平行排列,通常为列出一系列字符,并不分行写,读者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
含义。

3.铸造技艺要纯熟:金文需要采用铸模法制造,铸造技艺需要非常纯熟。

模具制作和
字体转移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书写者必须要掌握良好的铸造技艺。

总之,从甲骨文与金文的书写技巧及特点可以看出,两种文字符号的发展密不可分,
也涉及到了人类认知和技术知识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都是中国文明古
迹和人类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