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试卷及答案9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设计》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城市道路是指在范围内,供通行的,具
备一定技术条件和的道路。

2.城市道路就其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及对
的不同,分为、、和
四类。

3.各类道路由于位置、交通性质及均不相同,在设计时其依据、
及也不相同,要特别注意。

4.设计速度是指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员能够保
持而的速度。

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红线间的宽度为道路
的,也称道路的总宽度、规划路幅。

6.道路通行能力又称交通容量,是指车辆在可以接受的运行速度,在保证行车、车辆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
的车辆数,以辆/小时或辆/天计。

7.道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能综合满足行车安全、舒适和
的要求。

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空0.5分,共15分)
1.非直线系数是衡量路线便捷与否的一个指标;()方格网式道路网不如放射式道路网方便。

()
2.在城市平面、纵断面设计时均要考虑停车视距,()停车视距共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司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车身长度。

()
3.对路段上通行能力大小不产生影响的是:高峰小时交通量(),车道宽度(),车道条数(),交叉口()。

4.设计速度是确定道路几何设计的基本车速,()它对弯道半径、超高、视距等线形要素起决定作用。

()
5.分隔带宽度由分车带宽度和两侧路缘带宽度组成,()而侧向净宽则有单侧的路缘带宽度和安全带宽度组成。

()
6.道路设计中,可以取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而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指全年中最大的小时交通量。

()
7.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是:道路类别与等级,()交通组织方式,()规划红线宽度。

()
8.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产生冲突点的关键是左转车流,()而直行车流和右转车流则不起影响。

()
9.中小城市道路上立体交叉很少,其主要原因是:设计能力弱(),经济不足(),交通量较小()。

10.改造畸形路口和复合路口时,常用措施有:封闭次要道路或支路,()交通信号管制,()设置环形交叉口。

()
11.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具有的特点是:功能多样,()行人交通量大,()道路交叉点多。

()
三、选择题(每题1份,共10分)
1. 国外一般认为采用第()小时交通量作为小时设计交通量较为合理。

A. 30
B. 40
C. 50
D. 60
2.已知双向交通的不均匀系数,其中来的方向为0.65,去的方向为0.35,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为1000辆,则修正后的交通量为()辆/小时(双向)。

A. 350
B. 650
C. 700
D. 1300
3. 在一条车道上连续行驶的车流中,跟随运行前后相邻两车的间隔距离称为()。

A. 车头间距
B. 安全间距
C. 行驶距离
D. 停车距离
4. 设计的车道数,其通行能力必须与设计小时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相适应,即要求车行道的通行能力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小时交通量。

A. 日平均
B. 月平均
C. 年平均
D. 高峰
5. 单一的一条自行车车道的宽度为()米。

A. 0.8
B. 1.0
C. 1.5
D. 2.0
6. 无信号控制T字形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个数为()。

A. 3
B. 4
C. 5
D. 6
7. 当交叉口采用自动信号灯管理交通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决定于()灯信号的周期以及每一个周期内开放绿灯时所能通过的车辆数。

A. 红灯和绿灯
B. 红灯
C. 绿灯
D. 黄灯
8. 一般市区路灯的间距为()米。

A. 20~30
B. 30~40
C. 40~50
D. 50~60
9.方格式道路网的主要缺点是( )
A.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
B.市中心区交通集中
C.道路间距较小
D.改建难度大
10.城市道路中心线的设计标高应( )
A.低于两侧建筑物地坪标高0.3-0.5m
B.高于两侧建筑物地坪标高0.3-
0.5m
C.与两侧建筑物地坪等高
D.根据路面和管道排水要求决定其标高
四、名词解释(每题2份,共10分)
1. 设计速度
2. 设计小时交通量
3. 横向力系数
4. 交通量
5. 通行能力
五、简答题(每题5份,共25分)
1.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2.简述城市道路确定机动车道宽度的步骤。

3.设计交通量的确定有哪几种方法?
4.如何理解通行能力的概念?影响路段通行能力的因素有那些?
5.路拱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使用条件如何?
六、计算题(共15分)
1.某中等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40Km/h,该路线跨越河流,要求桥头至少有40m的直线段,由桥头至转折点的距离为150m,转折角为42°,道路横坡按2%,横向力系数μ=0.067。

试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大半径?(8分)
2.已知两相邻纵坡为-2%,+4%,转坡点桩号K2+500,标高10.00m,现拟定竖曲线半径R=10000m,试设计竖曲线(计算起终点及转坡点与K2+520点的设计标高)。

(7分)
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平面线型三要素是指、、。

2.横向力系数μ是指汽车单位重量的值,他的大小受汽车
行驶的稳定性、和等因素的影响。

3.缓和曲线是指在与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
相同之间设置的一种的曲线。

4.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

5.缓和曲线必须有足够的,才不致于使增长过快和司机
转动方向盘过急,从而保证行车、舒适,使线型。

6.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
置的高于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7.无中间分隔带的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和
三种。

8.城市道路超高过度一般单幅路及三幅路宜绕;双幅路
及四幅路宜绕旋转。

9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的需要,在平曲线相应增加的路基路面宽度称为加宽。

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空0.5分,共15分)
1.设置路缘石的目的主要是:保证交通安全()、利于排水()、美观()。

2.道路的服务水平越高,车速越快,()与之相对应的道路通行能力越小。

()
3.方格网道路系统的特点是:交通组织方便,()非直线系数较小,()利于安排建筑物和识别方向。

()
4道路线型设计中,直线因测设简单、行车安全迅速,所以越长越好;()曲线因转弯困难,交通不便,所以越短越好。

()
5.根据城市规模大小和交通量多少,城市道路可分为四类,()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地位和交通功能等有可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

()
6.道路面积密度是反应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发达程度的主要指标,()其值越
大,城市道路交通也就越不拥挤。

()
7.交通量是反映道路通车能力的主要指标,()其值越大,车速越快,道路越不拥挤。

()
8.道路通行能力的大小主要与行车速度有关,()另外也与上下坡度有关,()车速越快通行能力越大。

()
9.与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大小有关的是:服务水平()交叉口间距(),车道条数()。

10.在计算道路设计通行能力时,若其它条件不变:道路等级越高,则通行能力越大;()交叉口间距越小,则通行能力越小。

()
11.平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各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等于该停车线断面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

()
12.在进行道路上不同车型的换算时,路段和交叉口所用换算系数是不同的;()但环形交叉口和信号灯管制交叉口的换算系数则是一致的。

()
13.机动车车行道由数条车道组成,()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与两侧路缘带宽度。

()
三、选择题(每题1份,共10分)
1.确定道路宽度时,应坚持()的原则。

A.全面规划,统一安排
B.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市
C.远近结合,以近为主
D.充分利用,逐步改造
2.确定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时,可以选取第()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

A.10-30
B.30-50
C.50-60
D.60-70
3.交叉口设计车速( )
A.与路段设计车速一致
B.大于路段设计车速
C.是路段设计车速的0.5-0.7倍
D.按交叉口通行能力确定
4.平面交叉口设计时一般要求相交道路的纵坡度相差不大于( )
A.0.3%
B.0.4%
C.0.5%
D.0.6%
5.喇叭型立交主要适用于()道路相交的立交设计方法。

A.三条
B.四条
C.多条
D.各种交叉口
6.一个城市对道路交通的重视程度和该城市交通设施的发达程度可由()
来反映。

A.道路等级
B.道路面积密度
C.道路宽度
D.道路长度
7.停车视距与()有关。

A.司机反应时间
B.摩擦系数
C.道路纵坡
D.以上均包括
8.考虑自行车车道两侧留0.25m安全距离后,设计三条自行车道路宽度为( )
A.2.0m
B.3.0m
C.3.5m
D.4.5m
9.竖曲线按其性质可分圆曲线、二次抛物线和三次抛物线。

目前,我国常用( )
A.圆曲线
B.二次抛物线
C.三次抛物线
D.圆曲线和二次抛物线
10.当设计纵坡小于0.3%时,道路两侧街沟应作()街沟设计,以满足排水要求。

A.长方形
B.梯形
C.盆形
D.锯齿形
四、名词解释(每题2份,共10分)
1.缓和曲线
2.超高缓和段
3.停车视距
4.路拱
5.竖曲线
五、简答题(每题5份,共25分)
1.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缓和曲线?其设置目的是什么?其长度计算应考虑哪几方面?
3.在弯道设计时为什么要设超高及超高缓和段?超高横坡的过渡方式有哪些?
4.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何谓视距三角形?其作用是什么?其绘制步骤有哪些?
六、计算题(共15分)
1.某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设计纵坡分别为i1=+2%,i2=-1%,变坡点桩号k2+575,设计标高10.0m,试确定该处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各要素及竖曲线上各点标高?
2.某城市T形交叉口,红线宽度40m,其中机动车车行道宽15m,设计车速
为50Km/h,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4m,车行道宽16m,设计车速为35Km/h,主、
次道路纵坡均指向交叉口,坡度1%,摩擦系数Ψ=0.5。

试验算交叉口视距,并
绘制视距三角形?
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当平曲线半径时,一般在弯道设置全加宽。

2.停车视距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3.会车视距的规定值不应停车视距的。

4.平面组合线型中简单型曲线是指按--的顺序组合。

5.平面组合线型中基本型曲线是指按---回旋线
-的顺序组合。

6.交织角越行车越安全,一般交织角以为宜。

7.环道上一般条车道即可。

靠近中心岛的一条车道作
之用,靠最外面一条车道供之用,当中一条车道作
之用。

8.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有、、三种。

32.坡长是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坡长限制包括陡坡的
限制和限制两个方面
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空0.5分,共15分)
1.直线形路拱一般适用于路面宽度比较大的道路;()尤其适用于刚性路面。

()
2.同确定路拱设计坡度有关的因素是:路面宽度()、面层类型()、行车速度()、纵坡度大小()。

3.设置路缘石的目的主要是:保证交通安全()、利于排水()、美观()。

4.道路的走向与宽度应考虑建筑物的日照与通风();对防震有要求的城市,
应使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之比为1:2左右。

()
5.在弯道上设圆曲线是为了克服离心力,确保行车安全安全();横向力系数越大,圆曲线半径越大,则行车越安全。

()
6.按照道路设计理论,设缓和曲线的路段应设超高;()并且缓和曲线的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一致。

()
7.与道路照明质量有关的设计指标有:平均亮度()、亮度均匀性()、眩光限制()。

8.与道路照明器的布置间距有关的因素是:路面宽度()、安装高度()、截光类型()。

9.为使路线平顺和确保行车视距畅通,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形式有圆曲线和抛物线;()两个竖曲线之间,必须确保有一段直坡段。

()
10.确定道路中心线设计标高时,必须考虑沿线两侧街坊的地坪标高;()一般应使路中心线设计标高高出两侧街坊地坪标高0.3~0.5m。

()
11.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中,渠化交通的措施有:设环岛组织交通,()利用分隔带方分隔快慢车,()在路上划线分隔机动车。

()
12.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形状应是圆形。

()
三、选择题(每题1份,共10分)
1.把直行及左转车辆运动线所产生的所有冲突点,通过立体交叉处理全部消除,称为( )
A.不完全立体交叉
B.完全立体交叉
C.交织式
D.下穿式
2.城市道路远期设计年限为()年。

A.5
B.10
C.5~10
D.15~20
3.用右转代替左转,车流没有任何冲突点,可安全行驶的立体交叉称为( )
A.苜蓿式
B.环型式
C.菱形式
D.其它
4.城市道路的设计最小纵坡为()。

A、0.3%
B、0.6%
C、0.8%
D、1.0%
5.所谓的“平包竖”是指平曲线应( )竖曲线。

A、稍长于
B、稍短于
C、等于
D、不等于
6.环形交叉口交织角越( )行车越安全。

A、大
B、小
C、等于
D、不等于
7.当平曲线半径()时,一般在弯道内侧设置全加宽。

A、≥250
B、≤250
C、<250
D、>250
8.平面组合线型中基本型曲线是指按()的顺序组合。

A、直线-圆曲线-回旋线-圆曲线-直线
B、直线-回旋线-圆曲线-直线-回旋线
C、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
D、回旋线-直线-回旋线-圆曲线-直线
9.城市道路的设计最大纵坡值不得超过规定值,考虑到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最大纵坡应取()。

A、0.3%~0.5%
B、0.5%~1.0%
C、1.0%~2.0%
D、2.0%~
3.0%
10.环形交叉口,环道上一般()条车道即可。

A、一
B、二
C、三
D、四
四、名词解释(每题2份,共10分)
1.城市道路
2.道路红线
3.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4.视距三角形
5.交织长度
五、简答题(每题5份,共25分)
1.简述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步骤?
2.简答汽车行驶的两个必要条件。

3.简述用图解法确定视距切除范围的步骤。

4.举例说明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情况。

5.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六、计算题(共15分)
1..某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上有一变坡点,桩号为K10+200,切线标高为120.28 m ,两相邻路段的纵坡为i1=+5%,和i2=-3%,R=5000 m。

试设计该变坡处的竖曲线。

计算起终点及转坡点与K10+300点的设计标高)
2.道路中线一转折处A,转折角α=60°,其旁有一重要建筑物,基础尺寸5m×8m,外边缘距A点最短跨度有25m,欲保留该建筑如下图,试问该弯道可能最小的半径值?
已知该路设计车速为40km/h,道路宽度24m,路拱横坡2%,μ=0.1。

试卷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立面设计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2.立体交叉的类型,按其跨越方式可划分为和两种;按其交通功能又可划分为和两种。

3.根据交通流线的交叉情况和道路互通的完善程度,互通式立体交叉可分为、、几种类型。

4.由于地形的变化和填挖高度不同,典型路基横断面形式有、、三种类型。

5.交通岛的主要类型由以下四种:、、、。

6.路侧带的设计可分为三部分进行,即、、。

7.分车带由和两侧组成,其宽度为宽度和两侧侧向净宽之和,而两侧侧向净宽包括和两部分宽度。

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空0.5分,共15分)
1.直线形路拱一般适用于路面宽度比较大的道路;()尤其适用于刚性路面。

()
2.设置路缘石的目的主要是:保证交通安全()、利于排水()、美观()。

3.道路的走向与宽度应考虑建筑物的日照与通风();对防震有要求的城市,应使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之比为1:2左右。

()
3.在弯道上设圆曲线是为了克服离心力,确保行车安全安全();横向力系数越大,圆曲线半径越大,则行车越安全。

()
4.按照道路设计理论,设缓和曲线的路段应设超高;()并且缓和曲线的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一致。

()
5.与道路照明质量有关的设计指标有:平均亮度()、亮度均匀性()。

6.与道路照明器的布置间距有关的因素是:路面宽度()、安装高度()、截光类型()。

7.为使路线平顺和确保行车视距畅通,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形式有圆曲线和抛物线;()两个竖曲线之间,必须确保有一段直坡段。

()
8.确定道路中心线设计标高时,必须考虑沿线两侧街坊的地坪标高;()一般应使路中心线设计标高高出两侧街坊地坪标高0.3~0.5m。

()
9.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中,渠化交通的措施有:设环岛组织交通,()利用分隔带方分隔快慢车,()在路上划线分隔机动车。

()
10.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形状应是圆形,()其中心岛半径越大越好。

()
11.交叉口立面设计时,若主次道路相交,则它们的纵坡度一般均保持不变;()而它们的横坡度可适当改变。

()
12.立体交叉选型时,下穿式适用于分离式立交;()上跨式适用于互通式立交。

()
三、选择题(每题1份,共10分)
1.高速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3.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中侧
4.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5.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6.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A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
7.一定等级的公路Rmin 决定于()。

.
A.μmin 和V;
B.ihmax 和V;
C.μmax 和ihmax
8.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则曲线半径应根据()来确定。

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
9.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
C.行程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
10.城市道路的设计最大纵坡值不得超过规定值,考虑到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最大纵坡应取()。

A、0.3%~0.5%
B、0.5%~1.0%
C、1.0%~2.0%
D、2.0%~
3.0%
四、名词解释(每题2份,共10分)
1.交织角
2.横净距
3.缓和曲线
4.锯齿形街沟
5.一般最小半径
五、简答题(每题5份,共25分)
1.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有几种?其规划指标有哪几个方面?
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有几种?试绘制一个三幅式的城市道路横断面?
3.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什么是缓和曲线?其设置目的是什么?其长度计算应考虑哪几方面?
5.在弯道设计时为什么要设超高及超高缓和段?超高横坡的过渡方式有哪些?
六、计算题(共16分)
1.设在桩号4K+800处为一纵坡转折点,其设计标高H=100m,在桩号前的纵坡为3%的升坡,在转折点以后为2%的降坡;现欲插入一个半径为4000m的竖曲线,试求竖曲线的各要素及竖曲线起终点、转坡点、桩号4K+740处的标高。

2.某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0m,设计车速为60km/h,路线必须在一山麓与河滨中间转折,转折角为16°,山麓与河滨的间距只有46m,转折点IP离A 点为26m,离B点为20m。

试求该路中线最大可能的平曲线半径。

测试(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基横断面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坡面防护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构成路基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有________。

6、路堑的质量主要取决于_______和_______,并集中表现在_____________。

7、常见路基病害有:翻浆、、、和高填路堤下沉。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路基挡土墙的作用是()
A. 减少占
地 B.保护边坡稳定
C.路基防
护D.防止滑坡2、下列哪些是粒料类材料()
A.水泥

B.二灰碎石
C.级配碎
石 D.石灰土碎石
3、以下属于路基地面排水设施的有()
A.排水沟 B.渗沟C.盲沟 D. 渗井4、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土基模量是指下列哪个模量()
A.切线模量 B.割线模量 C.回弹模量 D.弯拉模量
5、加筋土挡土墙内部稳定性验算包括()
A.抗滑B.抗倾覆C.抗拔D.拉筋强度
6、下列结合料稳定类适合作高速公路基层的有()
A.二灰砂砾 B.水泥土C.水泥砂砾 D.二灰土
7、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以重100KN的单轴荷载作为标准轴载,将其它轴重换算成标准轴载时是按()进行的。

A.弯沉等效原则B.疲劳断裂等效原则 C.剪应力等效原
则 D.抗拉等效原则
8、表证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指标有()
A.摆值Fb B.横向力系数SFC C.构造深度
TC D.制动距离S
9、以下属于路基边坡矿料防护设施的有()
A.种草B.护面墙C.护坡D.铺草皮
10、沥青路面施工方法有()
A.层铺法 B.厂拌法 C. 滑模摊铺法 D.轨道摊铺法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重力式挡土墙通常可能出现哪些破坏?稳定性验算主要有哪些项目?
2、浸水路基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何谓轴载换算?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轴载换算各遵循什么原则?
4、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工序及施工要点?
5、简述沥青路面的损坏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已知:测得某路段日行驶车辆状况如下:解放CA10-B ?1500辆黄河JN150? 120辆 CZ-160 150辆 SH-161 200辆试换算计算出该路段每日标准轴载作用次数(采用BZZ-100为标准轴载)。

2、某新建一级公路,已知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为
3200000次/车道,公路等级系数A
2=1.0,面层类型系数A
S
=1.0,基层类型系
数A
b =1.6,试计算路面的设计弯沉值L
d
=?(0.01mm)
测试(二)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采用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工中控制______________是首要关键。

3、路面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4、沥青混合料按照强度构成原理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5、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接缝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路堑边坡坡率的确定方法主要是()
A.工程地质法(经验法)B.力学法 C.直线
法D.Bishop法
2、双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和单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的关系,D/d=
()
A.1 B.0.5 C.20.5
D. 2
3、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的排水设备称为()A.排水沟B.截水沟C.边沟D.渗沟
4、下列哪些是半刚性材料()
A.级配碎石 B.级配砾石 C.二灰土D.水泥碎石E.泥结碎石
5、影响沥青路面压实的主要因素有()
A.压实温度B.沥青用量 C.碾压速
度D.碾压遍数
6、下面哪种类型的土为最优的路基建筑材料()
A.粉性土B.粘性土 C.砂性
土 D.蒙脱土(重粘土)
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有()
A.强度高B.稳定性好 C.开放交通
早 D.耐久性好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路面结构的验算指标为()
A.设计弯沉
值 B.容许弯沉值
C.弯拉应
力D.剪应力
9、水泥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参数有()
A.水灰比B.稳定度 C.砂
率 D.单位用水量
10、碎石路面的强度形成主要依靠石料的()
A.粘结作用B.嵌挤作用C.密实作
用D.摩阻力作用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如何?
2、简述边坡防护与加固的区别,并说明边坡防护有哪些类型及适应条件?
3、试列出工业废渣的基本特性,通常使用的石灰稳定工业废渣材料有哪些?
4、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减小车辙?
5、试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指标。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已知:路基高度15m,顶宽10m,路基边坡为1:1.5,路基中心高度与边坡高度大致相同。

路基填土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土的粘聚力c=9.0kpa,内摩擦角25°,容重γ=17kN/m3,荷载为挂车-80(一辆车重力800KN)。

试分析其边坡稳定性。

=700次/日,交通量年2、巳知某公路使用初期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作用次数N
S
增长率r=5%,该水泥路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轮迹横向分布系数为0.2,试计算该路设计使用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

测试(三)
一、选择题(单选与多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按《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全国范围共分为()个一级区。

① 6② 7③
8 ④ 52
2.沥青路面施工方法有()
①层铺法②厂拌法③滑模摊铺法④轨道摊铺法3.路基施工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压实顺序是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边后中间
②对于砂性土压实机具以碾压式为最好
③路基上层土的压实标准低于下层土的压实标准
④在施工过程中,将所有工序完成之后,再统一进行质量检查
4.沥青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除与面层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①地下水位的高低②材料的水稳性
③土基和基层的性能④荷载作用的性质
5.对路堤填筑压实效果影响的最关键因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