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思维导图让学生“动”起来——以三下“连续动作描写”学习活动设计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学计·语文2021/07
认知心理学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

中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最深刻的体验来自于自己在活动中参与、实践过的东西。

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让学生在“做”的实践活动中,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运用的过程。

三年级一直都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面对习作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尤其是在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时,学生写出来的过程十分笼统。

针对三年级的动作描写教学,笔者试图在习作活动设计中融入“思维导图”元素,让学生写好人物的连续性动作,把动作写细、写连贯,并能够做到用词准确,帮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建立习作自信心。

现以笔者执教的三年级微习
作“让文字具有画面感——
—连续
动作描写”活动设计为例,与大家
一一探讨。

学习活动一:激趣导入,游戏
“玩一玩”
师:今天,老师带了几个小游
戏想和大家分享。

先来个热身游
戏吧。

全体起立!我来说你来做。

听清老师的口令:请你摇摇头,请
你弯弯腰,举起你的左手,抬高你
的右腿……
师:加大点难度,再来个小游
戏——
—看图片猜动作。

面对枯燥的习作教学,游戏
化的导入让学生全身心动起来,
带着兴趣加入课堂学习中,且两
个与动作有关的小游戏顺理成章
引出习作的主题,一举两得。

学习活动二:串联动词,导图
“学一学”
1.回忆大比拼。

师:老师最近学会了煎荷包
蛋,拍了一段自己做荷包蛋的小
视频,想请大家来帮我看看用了
多少动作。

(播放视频)
师:根据视频,我们可要举行
一场回忆比拼大赛了。

谁能用看
到的动作来说一说老师是怎么煎
荷包蛋的?过程越详细越好。

预设:老师在煎荷包蛋,在锅
里放了点油,把鸡蛋打开放在锅
里,一下子鸡蛋就熟了,老师就用
铲子铲起来,盛在盘子里。

很香很
香,真想吃。

师:根据刚才视频中看到的,
鸡蛋用“打开”这个词,大家觉得
合适吗?
生:应该用“敲开”。

生:轻轻地磕开。

师: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能够真
——
—以三下“连续动作描写”学习活动设计为例文|高佳丽
50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法例谈
正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我们在选取煎蛋活动中的动词时就要力求准确。

2.争当“动作放大镜”。

师:同学们,想把老师煎蛋的过程说清楚、说完整,我们都要成为“动作放大镜”才可以。

你们瞧,老师把做蛋过程中的每一处动作放大了(出示视频动作截图),“动作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关注事件过程中的小动作。

我们一起来猜猜看,这些都是什么动作?(将学生说到的动词贴在黑板上)
3.动作排一排。

师:这样的动词摆放有些杂乱,谁能帮帮忙,把这些动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让煎蛋的过程一目了然呢?(学生上台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动词,教师引导形成糖葫芦思维导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把动词排列成串状,老师再画上小棒,像什么?(糖葫芦)我们就叫它“糖葫芦图”。

生活中,我们每次做事情,每一个大动作都可以分解成一些连贯的细小动作。

我们可以把一件事的各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像糖葫芦一样串联起来,形成连贯性的动作进行欣赏。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形式上,时刻考虑学生爱玩的天性,利用生活化的理念设计出活动项目,力求让学生关注活动场景中的连续动作。

鼓励人人开展回忆大比拼,争当“动作放大镜”,关注煎荷包蛋视频中一系列的小动作,并能够根据回忆猜一猜、动作排一排。

动作巧妙融入糖葫芦思维导图,将找出
的精准动词串联起来,形象又直
观,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

学习活动三:合作探究,葫芦
串一串
师:串糖葫芦还挺有意思的,
大家想不想自己来串一串糖葫
芦?(生:想!)那么生活中有哪些
活动或者场景会用到一系列的小
动作呢?
预设:剪纸、捏泥人、叠花篮、
吹泡泡、投篮……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
种活动,合作想出表示连续动作
的精准动词。

派小组代表将连续动词记录
在每个黄色的大糖葫芦珠上。

1.小组讨论并串联动词。

2.“小组大展堂”:挑选不同类
别的小组上黑板贴糖葫芦图。

(大
圈贴图)
3.“集思广益”:其余小组人员
可以补充黑板上小组的动作词
贴。

(小圈贴图)
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参
与率,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
人人参与,在组里和组间互动中
做学习的小主人,激发探究兴趣
和欲望。

“小组大展堂”的活动形
式存在组间竞争,能有效激发小
组学习动力。

“集思广益”的活动
又让全班学生团结在一起,共同
进步。

学习活动四:串“珠”成文,动
词玩一玩
1.串珠成文。

师:你们瞧,这是老师利用串
好的糖葫芦写的一段话,可是老
师不知道怎么把这些动词用进
去,大家一起帮帮我吧。

(师生一
起把黑板上思维导图中的动词送
入大屏幕的空格中,形成一段完
整的话。

学生轻声读。


出示:
我开始煎荷包蛋了。

先(点
火),(放)锅,一会儿,锅热了,
(倒)上少量的油。

我(拿)起一个
鸡蛋,赶紧把鸡蛋(磕)开一个口,
轻轻一(掰),蛋皮分成两半儿,蛋
清、蛋黄一同流入了锅里。

顿时,
锅里像开了一大朵花,散发着诱
人的香味。

接着,我(撒)了点盐,
用铲子把蛋(翻)了个面儿,那炸
得焦黄的蛋饼像圆圆的月亮。


后,我用铲子把蛋(按压)了几下,
让蛋受热均匀。

最后用铲子将蛋
(控)油,(盛放)在盘中。

看着自己
做的荷包蛋,我的心里像吃了蜜
一样甜。

师:在使用动词的过程中,也
可以运用恰当的衔接词让句子连贯
起来。

这里用到了哪些衔接词呢?
预设:先……接着……然后
……最后……(教师板书)
师:利用这样的衔接词可以
帮助我们将过程描述清楚,大家
写的时候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2.细节要描绘。

师:其实,在串珠成文时,不
仅要把糖葫芦中的动词用进去,
还可以用一个小窍门把煎蛋的过
程写具体。

你们看看下面两个句
子写的是什么。

(出示)
顿时,锅里像开了一大朵花,
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51 .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教学计·语文2021/07
那炸得焦黄的蛋饼像圆圆的月亮。

学生观看和表达。

(预设:荷包蛋变化时的样子,比喻的写法)师: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方法——
—巧用修辞绘细节。

3.心情写真实。

师:再看下面这句话。

这里写的是什么?(出示)
看着自己做的荷包蛋,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生:自己的心情。

师:是的,在活动过程中加一些自己的心情,会让语段真实完美。

第三个法宝也送给大家——
—心情写真实。

4.歌谣来助阵。

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玩这个串珠成文的游戏。

送给大家一首玩法的歌谣,我们一起拍手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
连续动作要抓准,
突出细节要描绘,
各自心情写真实,
糖葫芦写作真有趣!
师:欣赏完歌谣,快快去完成“学习单”,根据歌谣提示的方法写一写吧。

糖葫芦思维导图的创造让学生激情未减,紧接着借助导图玩串珠成文游戏,又让学生觉得新鲜。

在活动中趁机渗透语段构段的要素,如连续动作词可以用关联词串接,突出的细节可以采用修辞方式精彩地描绘,真实的心情必不可少。

将这些小窍门变成儿歌口诀,习作教学便不再是
枯燥灌输的传递知识点,而是在
学生脑中进行趣味性的自然建
构,教学目的水到渠成。

学习活动五:展示作品,语段
品一品
师:我们学会了串糖葫芦、串
珠成文,现在再来品一品在糖葫
芦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我们写出
来的语段到底怎么样。

出示品尝法:
抓住连续动作来描写★★
利用一种修辞方式描绘突出
细节★
写出真实的心情★
用上衔接词并通顺连贯★
1.师生共评:师选择一生作品
依照标准评一评。

2.组间互评:组员相互交换评
一评。

如何让学生达到课标提出的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等要求,习作评价
至关重要。

而品糖葫芦的生活化场
景设计正与习作评价不谋而合,利
用条目式的评价标准也是鼓励孩
子们掌握评价方式,举一反三,进
而开展组员间的自评、互评。

学习活动六:课外拓展,包装
绘一绘
师:糖葫芦确实是生活中常
见的小吃,很多小朋友都很喜
欢。

现代人讲究卫生,还给糖葫
芦设计了包装纸。

(出示包装纸
图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喜欢手
绘的同学们也可以设计一份独
特、新奇的包装纸了。

瞧,像以下
两位同学的设计就很好。

(出示学
生作品)让你的糖葫芦玩出新花
样吧。

美化思维导图环节不仅仅让
学生回顾习作导图的做法,还是
对学生的一种美育,最重要的是
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运用,是最
好的老师。

在今后的动作描写中,
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连续性动作描
写,让连续动作描写的片段去成
就一篇好文章。

笔者借助思维导图,开展串
糖葫芦、串珠成文、品糖葫芦、画
糖葫芦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化
的活动情境中主动学习、乐于探
索,巧妙引导学生善于去观察生
活、体验生活,及时地记录生活,
逐步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从
而打好基础,为今后的习作做好
铺垫。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长
乐镇锦水小学)
责任编辑
杨文婷
52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