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战争——秦赵之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时期的战争——秦赵之战
在秦国败韩、魏,破楚⼊郢以后,中原惟有北部的赵国保持着强⼤地位,成为秦东进中原的劲敌。

秦、赵之战也就很难避免了。

赵国的强⼤始于武灵王(公元前326年-公元前295年在位)时,赵武灵王在周慎靓王三年曾参加韩、魏、燕、楚五国伐秦联军,被秦军击败。

次年,赵、魏、韩三国攻秦,⼜被秦击败,赵损失⼋万⼈。

同时,赵的北部、东北与西北部还常常受东胡、林胡和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扰。

为对付三胡和强⼤的秦国,赵武灵王下决⼼学习秦国变法图强。

周赧王⼋年,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赵武灵王在⼤⾂肥义等的⽀持下,说服叔⽗公⼦成,在国内变法易服,"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后来,⼜破原阳改为"骑⾢"。

新法实⾏仅短短⼏年,赵国⼈民就练成个个矫捷善射的骑⼿。

于是,⾃周赧王九年起,赵武灵王即统率精兵⼤举进攻中⼭,经过五年苦战,终于灭掉中⼭。

接着,赵国向北击败林胡、楼烦,拓地北⾄燕、代,西⾄云中、九原,建⽴了云中郡、雁门郡,掩有今漠南之地。

⾃武灵王变服骑射以后,赵遂称强于北⽅,成为列国中的⼀⽀劲旅。

周赧王⼗六年,赵武灵王⾃号主⽗,传位于太⼦何,是为赵惠⽂王。

惠⽂王时,赵武灵王曾亲⾃伪装成使者,⼊秦探察虚实,准备拟定对付秦国的计划。

不幸的是,周赧王⼆⼗年,武灵王死于公⼦章之乱,使赵国抗秦的计划未能实施。

惠⽂王也是⼀位有为之君。

他重⽤名相蔺相如,名将廉颇、赵奢,国富民强,保持了赵的强国地位。

周赧王三⼗⼆年,廉颇率兵攻取齐的昔阳(今河北晋县西北)。

三年后,赵奢⼜攻取了齐的麦丘(今⼭东商河县西北)。

周赧王三⼗九年,廉颇攻占了魏国的⼏(今河北⼤名县东南),次年⼜攻克了魏的防陵、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

⼆年以后,赵将燕周攻占了齐的昌城(今⼭东淄博市东南)和⾼唐(今⼭东禹城县西南)。

《战国策·赵策三》说:"今赵万乘之国也,前漳、滏,右常⼭,左河间,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四⼗余年⽽秦不能得所欲。

由是观之,赵于天下不轻。

"《战国策》此⾔虽未免有些夸⼤,但在当时⼭东六国中,赵确实是秦东进所遇到的最强劲的对⼿。

周赧王四⼗五年,秦派重兵奇袭邯郸西⽅门户阏与。

赵惠⽂王派赵奢率兵前去援救。

⽼将赵奢采⽤欺敌之计,伪装畏惧秦军,出邯郸30⾥安营,但令⼠卒增筑营垒,准备固守,不准谈论进兵,⿇痹秦军。

当得知秦军果然中计,⿇痹轻敌时,赵奢命令全军以两天⼀夜的功夫急⾏军赶到阏与前线,筑成军垒。

秦军见赵军突⾄,仓猝出战。

赵奢命赵军厚结阵势,并派⼀万⼈抢先攻占北⼭,居⾼临下,⼤败秦军,解除了阏与之围。

次年,秦派中更胡伤再攻阏与,仍未攻克,⽆功⽽还。

阏与之败是秦东进以来⾸次遭到的⼤败,秦军锋芒受到挫折。

秦昭襄王见两次未能攻下阏与,就采纳范雎"远交近攻"的建议,改变了直攻赵国的战略,转⽽先略定韩、魏,做为攻赵的准备。

周赧王四⼗七年,秦派五⼤夫绾伐魏,夺取了魏的怀⾢(今河南武陵县),略定了南阳地区。

接着于周赧王五⼗年攻取韩的少曲、⾼平。

次年,秦将⽩起攻取了韩的陉城(今⼭西曲沃东北)。

⼜次年,攻取了韩的南阳(今太⾏⼭以南地区)。

到周赧王五⼗三年,⽩起再夺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县),把韩的上党与本⼟的联系切断了。

韩上党守冯亭率上党投降赵国。

赵派⼤将廉颇去防守。

廉颇未⾄,秦军已攻克上党。

廉颇便依据险阻扼守长平(今⼭西⾼平县西北),秦将王龁攻击长平。

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

廉颇是员⽼将,战⽃经验丰富,他率军扼守险要。

王龁军猛攻赵军前垒,赵军损失⼀裨将与四尉,但主⼒军仍坚壁固守。

尽管秦军⼀再挑战侵扰,并攻陷赵军⼏个前垒,杀了⼆尉,但赵军主⼒仍坚守不出,秦军⽆法进展。

两军对峙三年,不分胜败。

秦见廉颇坚守不出,苦⽆破赵之计,遂派⼈⾄赵⾏反间计。

扬⾔说:"秦独畏马服君赵奢之⼦赵括为将,廉颇易与,且将降秦矣。

"赵孝成王也认为廉颇坚壁不出是畏敌,⼜责备他损失了⼀些兵⼒,准备改⽤赵括取代廉颇。

蔺相如进谏说:"括徒能读其⽗书传,不知合变。

"不可⽤为将。

赵王不听。

赵括母亲见赵王欲⽤赵括,连忙上书反对,也说赵括不可⽤。

但赵王执意不从,把他派到了长平。

秦王听到赵任⽤赵括为将的消息,就暗地⾥委任⽩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尉裨将,传令军中有敢泄露⽩起为将的机密者,斩⾸。

周赧王五⼗五年七⽉,赵括来到长平前线。

他改变廉颇的部署,更换将吏,率兵出击秦军。

秦将⽩起采取诱敌之计,佯装败⾛,⽽组成⼆⽀奇兵从后劫击赵兵。

赵括见秦军退却以为败⾛,遂乘胜进击秦军壁垒,⽽秦垒坚固,赵军⽆法攻⼊。

秦国奇兵25000⼈趁势切断了赵军后路,⼜⼀⽀奇兵5000骑把赵军截为两部,阻绝了赵军粮道。

⽩起派轻兵袭击赵军,赵军接战不利,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只好筑垒坚守,等待救援。

秦昭襄王得到赵军被围的报告,亲⾃来到河内,下令赐民爵各⼀级,征发15岁以上的男⼦全部到长平,参加堵截赵救兵和粮⾷的战⽃。

到九⽉,赵军被围困已经46天,疲乏饥饿,甚⾄出现了内部互相杀⾷的惨剧,就分兵为四队,轮番向秦兵冲击,仍然⽆法突围。

赵括亲率锐卒搏击,被秦兵射杀。

赵军⼤败,40万⼠卒降秦。

⽩起仅释放了240名年幼战俘,把其余40余万赵国降卒全部⽤欺诈⼿段活埋。

长平⼀战,赵国前后损失兵⼒达45万余⼈,国⼒⼤⼤削弱。

从此在东⽅六国中再没有⼀个国家具有能够单独抗击秦兵的⼒量,这就为秦始皇统⼀中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起歼灭赵军后,⼗⽉,命司马梗北攻太原(今⼭西太原县),命王龁攻武安和⽪牢(今⼭西和顺县),亲率主⼒略定上党地区,准备乘胜攻击赵都邯郸。

赵国派⼈向秦相范雎游说,请求退兵。

范雎也忌妒⽩起的功劳,向秦王进⾔说:秦兵已经疲劳,请允许韩、赵割地求和,休息⼠兵吧。

秦王遂命秦兵从太原退守上党。

⽩起因此未能获得灭赵⼤功,所以怨恨范雎,两⼈产⽣了隔阂。

秦国没能乘长平之胜攻灭赵国,并造成将、相分裂,这是它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重⼤损失。

⽽赵国则得到喘息的机会,⼀⽅⾯整顿战备,⼀⽅⾯建⽴了合纵御秦的阵线。

周赧王五⼗六年九⽉,秦再派五⼤夫王陵率兵伐赵,由上党进攻邯郸。

因赵已有准备,所以王陵屡战失利,直⾄第⼆年正⽉,仍⽆进展。

秦派兵增援,⼜伤亡4000多⼈。

秦昭襄王想重新任⽤⽩起为将,⽩起托病坚辞不出。

昭襄王就命王龁代替王陵。

范雎⼜推荐知交郑平安为进攻邯郸主帅。

但在赵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秦军进展仍不顺利。

邯郸被围之后,赵曾派⼈向楚、魏求救。

公元前257年,楚、魏谋救赵国。

楚王派春申君救赵,魏安-王也派将军晋鄙率兵⼗万救赵。

但魏⼜害怕秦国势⼒,所以脚踩两只船,命晋鄙军驻扎在汤阴观望。

魏相信陵君公⼦⽆忌为救赵国,设法盗窃了魏王虎符,假传君命,令勇⼠椎杀晋鄙,夺取了魏军指挥权。

他挑选精兵⼋万,进击秦军。

同时楚春申君也命景阳率军赶到。

在赵、魏、楚三军的夹击下,秦军王龁部⼤败,引兵西退。

其后军郑安平部⼆万⼈被赵军围住,郑安平被迫率部降赵。

赵乘胜夺回太原及上党附近诸地。

这就是著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秦在邯郸之战中的失败,使其在中原的威望⼤为下降,赵、魏、楚诸国仰赖此役挽回了⼀些颓势。

中原诸侯合纵呼声再起,遂有后来信陵君率赵、魏、韩、楚、燕五国联军伐秦之举。

但因列国勾⼼⽃⾓,互不信任,⽽且秦统⼀天下的⼤势已经形成,所以诸国的合纵御秦战略终成泡影,惟有苟且偷⽣,⼀任秦国宰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