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讲课稿
一、教材剖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地点、领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理所应当了。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术: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色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色,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限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观点,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地点。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经过学习,初步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实质问题,读图剖析、采集办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培育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议论地势特色对天气、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论地理事物的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
经过对本节的学习,指引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浸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信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要点、难点确实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色和我国的主要山脉,所以中国地形的特色和山脉散布是本课的要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色对天气、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年纪偏小,对一些平时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可以很好的与理论
知知趣连结,所以关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进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教法剖析(说教法)
教课不是向学生灌注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课过程中的帮助者、指引者和组织者,教课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课的主体,是教课的中心,是演员,坚持以“ 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叙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论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剪发展规律,联系实质安排教课内容。
在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一样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时机,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忱。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生发展实用的地理。
三、学情剖析(说学法)
1、学生特色剖析:
在教课中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色,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讲堂上;另一方面要创建条件和时机,
让学生发布看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察看法、议论法、综合剖析法
四、说教课过程
联合本节课的教课目的、教课要点、难点以及新课程的要求,教课思路整体设计以下:
【导人新课】经过前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人口散布东多西少,请同学们想想,为何会出现这类散布不均呢?(学生思虑后回答)
教师小结:造成这类散布情况是由多种要素影响而成的,此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是地形,今日我们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色是从地势的角度描绘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向,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读图】地图册 P11 中国地形图
【指图发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一样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请同学们看图中的陆高海深表。
问:棕黄色代表海拔多少米?(4000 米以上)浅黄色代表海拔多少米?(1000~ 2000 米)绿色代表海拔多少米?( 500 米以下)
问:那么同学们能告诉我中国哪边高,哪边低了吗?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色的第一部分。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色呢?下边我看
一副地势剖面图。
【解说】请大家看到地图册P11 的中国地形图,请大家在图上找到北纬30°纬线,再找到北纬40°纬线,预计一下北纬32°的大概地点,而后用笔在图上自西向东画出一根横贯中国的纬线。
问: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北纬32°纬线自西向东穿过了哪些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转折过渡】在这幅图上我们能够了如指掌的看出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色。
问:这幅图象什么?
学生议论、回答:象阶梯
【板书】阶梯表示图
问:一共有几级?(三级)
【教师总结】呈阶梯状散布就是我国地势特色的第二部分。
【板书】呈阶梯状散布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散布是对我国地势特色的一个完好的描叙。
我们把西边最高的称为第一阶梯,中间的称为第二阶梯,东边最低的称为
第三阶梯,我们能够看到第三阶梯向东向来延长到海底大陆架。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概呈三级阶梯,那这 3 个阶梯是如何散布的呢?阶梯的界限又在哪处呢?我们一同来看中国地形图吧。
【剖析解说】经过看图我们能够看到图上的颜色大概能够分为三个部分,
棕黄色一个部分,实质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海拔在 4000 米以上;绿色一个部分,实质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 500 米以下;中间的浅黄色部
分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海拔在 1000— 2000 米。
请大家在图上用笔沿着这 3 个阶梯的边沿把它们勾出来。
【板书】三阶梯分界限
【转折过渡】大家画的和屏幕上能否同样?大家看能不可以用一些山脉做
他们的分界限呢?
学生议论、回答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剖析一下阶梯内部的情况。
【读图发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
学生议论、回答
【转折过渡】方才我们认识三阶梯分界限的时候提到了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等山脉,能够看出我国是一个多
山的国家,这些山脉也就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而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则镶嵌此中。
下边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纵横交织的山脉。
【板书】二、山脉纵横交织中国主要山脉散布
【剖析解说】河流有流向,山脉有走向。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受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影响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那么,走向能否是也用
自哪里向哪里呢?山脉走向怎么表述?
学生议论后回答。
教师在黑板演出示,学生说出其走向。
教师鼠标指图按走向说出我国五组山脉,学生在教案上填图。
【转折过渡】除了这些高大的山脉外,在我国还有很多名山,(发问)请问同学们,你到过哪些名山?
请同学们先阅读 P22 中华五岳。
并在 P21“中国主要山脉散布”图上找出
它们的地点,位于哪一个省区把答案填到教案中。
【板书】中华五岳风光图片
学生回答其所在的省区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活动】以分组比赛的形式复习本节内容
教师评论在比赛中所出现的问题,夸奖获胜的小组以及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色: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散布
2、三级阶梯散布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天气、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织
1、主要山脉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