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对88例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对88例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2~2014年间收治的88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單纯的西医治疗有效率约为54%,痊愈率约为14%,无效率约为2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约为68%,痊愈率约为27%,无效率约为4%,后者得治疗效果较前者更好。

结论:单一治疗方法在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中效果甚微,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更佳,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和发掘彻底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更好的方法。

标签:中西医结合;结石性胆囊炎;西医;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结石性胆囊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女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大约在25~50岁之间,对人类的健康生活造成了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医疗领域一直致力于寻求更好的诊治结石性胆囊炎疾病的医疗手段[1]。

本文就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该病的致病机理以及诊治方法,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2014年间收治的88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女性患者66例,男性患者22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为2~5周。

88例患者入院前均经过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治疗,且一个月到一年前没有检查出有胆囊结石。

所有患者的胆囊超声诊断的临床症状符合以下某一种:①胆囊内出现絮状或点状高回声,后方没有声影或者声影较淡,会随着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②胆囊内出现团状高回声,具有密度小、结构松散等特点,而且会随着体位的改变而发生变形;③胆汁的超声透声情况不良,胆囊内出现点状高回声。

1.2方法
将88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

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对患者采取禁饮食的措施,用相关类型的抗生素制剂以防止出现感染,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水电平衡,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予以所需营养物质,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进行镇痛治疗,利用间苯三酚来缓解并解除胆道痉挛,使结石顺利排出或自发溶解[2]。

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辅以相应的中药制剂,如可采用经院方协定处方的溶石排石汤,其中药成分及剂量为金钱草15g,威灵仙10g,茵陈l0g,栀子6g,香附l g,郁金l0g,陈皮10 g,半夏6 g,焦三仙l0 g,川厚朴l0 g,白芍l0 g,柴胡9 g,此外还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增加某些药材,如遇患者
发热需加板蓝根、石膏,如遇患者腹胀则加枳实、大黄。

将这些药材用水煎煮后滤出400ml药汁,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200ml。

1.3治疗标准
若患者的症状消失,并且经B超检查没有发现结石,则为痊愈;若患者的症状减轻或者消失,而且经B超检查发现结石变小或变少,则为好转;若患者的症状没有任何变化,且经B超检查发现结石的大小和数量均没有明显变化,则为无效。

2结果
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有效率约为54%,痊愈率约为15%,无效率约为2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约为68%,痊愈率约为27%,无效率约为4%。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西医疗法[3]。

3讨论
分析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病机理,中医学将结石性胆囊炎归于“胁痛”、“黄疸”的范畴,如若肝胆湿热、心情不畅以及饮食不卫生等都会导致结石性胆囊炎,气血不畅引起肝的疏泄功能障碍,致使胆汁不能正常分泌而淤积,最终形成结石,故而,中医诊治结石性胆囊炎以疏利肝胆、顺气排石为原则。

西医则认为导致结石性胆囊炎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由于类脂质代谢障碍,胆固醇的溶解状态与胆汁酸、磷脂、胆固醇的含量比例密切相关,磷脂减少、胆固醇增加、胆汁酸减少都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而形成结石;其二是由于胆囊中的胆汁的排出受到多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而在胆囊中不均匀分布,最终也会形成结石。

除此之外,饮食不洁、身体肥胖、感染等也会导致结石性胆囊炎。

中医与西医对解释性胆囊炎致病机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彻底而全面的了解该病的形成原因,从而将中西医疗法合理的结合应用[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经过诊治后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有效率约为54%,痊愈率约为14%,无效率约为28%;治疗组44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约为68%,痊愈率约为27%,无效率约为4%。

说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更佳。

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结石性胆囊炎既可以通过西医治疗来缓解患者疼痛,防止感染,又可以通过中医中药制剂对症下药,有效的促进患者胆结石的排出,达到疏利肝胆、顺气排石的目的,从而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药理学表明,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溶石排石汤其中药成分,如柴胡、栀子、金钱草等均具有利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的药效,枳实等能够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规律性运动,从而有利于结石的排出,故而,溶石排石汤能够促进胆汁的流动,增强胆囊的收缩,使弹道平滑肌松弛,肠胃道平滑肌运动加快,使得结石更加顺利的排出。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患病人群的不断扩大,寻求一种高效、便捷的结石性胆囊炎诊治手段非常必要。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效果显著,将
西医缓解疼痛、预防感染的功效与中医促进结石溶解和排出的功效可以有效的提高结石性胆囊炎的治愈率以及临床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长补短,使得解释性胆囊炎的诊治效果达到最佳,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的防治结石的形成,促进已形成结石的溶解和排出,对于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红,陈海燕,陈红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观察.健康必读(下旬刊)[J].2012(8)
[2]刘海.中西医结合对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内蒙古中医药[J].2014(3)
[3]杨纪刚,陈清,王智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前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医学信息[J] .2012(7)
[4]刘鸿鸣.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性胆囊炎65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 .201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