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一次函数图象性质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的加以应用。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探索活动过程,熟练驾驭数形结合的方法和待定系数法,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重点:一次函数图象性质的相关知识,应用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理解与掌握一次函数图象性质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的加以应用。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过(-2,12)和(3,7)两点。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画出函数图象;(3)求此函数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总结:待定系数法和数形结合法)
二、合作探究
(一)典例讲解
已知A (8,0)及第一象限的动点P (x ,y ),且x + y = 10。
设△OPA 的面积为S 。
(教材138页第10题)
(1)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求x 的取值范围;
(3)当S =12时P 点的坐标;
(4)画出函数S 的图象;
分析 读题审题、理解题意中的每句话、每一个词语的含义,画个草图(示意图),并把题中一些点、量标示在草图中;列写已知事项(用①②③等表示)和待求事项,由此展开联想与沟通;对比较隐含的已知事项(如“第一象限的动点P (x ,y )”)进一步显化出⎩⎨⎧>>,
0,0y x 结合x + y = 10,有0<x <10;连接点、线得△OPA ,其面积等于21底×高.结合已知OA = 8是定值,故需过点P 作出OA 边上的高,其值就是点P 的纵坐标y ,所以S =2
1×10×y ,而题目是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所以消去y 得S = 5(10-x ),即S =-5x + 50,0<x <10.剩下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学生独立解答、注意指导书写格式;教师巡视、点拨、指导、答疑.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成果(正反两方面).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规范、简洁的解答过程,让学生看、记并精要点拨.
教师小结、反思解题思路,特别强调数形结合、深挖已知.
(二)例题演变 深化问题、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已知A (8,0)及第一象限的动点P (x ,y ),且x + y = 10.
变式1 “第一象限的动点P (x ,y ),且x + y = 10”有怎样的几何意义?
变式2 过点P 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为B 、C ,则四边形PBOC 的周长怎样变化?若有变化,怎么变?若不变,是多
少?
变式3 若点P(4,6),点Q在x轴上.试问:存在多少个这样的点Q,使△AQP为等腰三角形?(请画图说明);
变式4 若“已知A(8,0)及动点P(x,y)”,点P在直线y =-x上运动,当PA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变式5 若“已知A(8,0)及点B(2,2)”,点P在直线y=-x上运动,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使PA+PB的值最小。
变式6 若“已知A(8,0)及点B(2,2)”,点P在直线y=-x上运动,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使PA-PB的值最大。
变式7 若“动点P(x,y),且x + y =10”点P(x,y)关于直线y =-x的对称点(x0,y0)所满足的关系式.变式8 已知A(8,0)及第一象限的动点P(x,y),且x + y = 10.设△OPA的周长为l(O是坐标原点),求l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点P运动到何处,l最小?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进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变式7、8供思考。
三、总结升华
1.一次函数y = kx + b(k≠0),决定函数图象的走向(函数的增减性):决定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故与y轴交点坐标为:共同决定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故与x轴交点坐标为。
2.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主要思想方法:、、等等。
四、巩固练习
如图,直线y = kx + 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点E的坐标为(-8,0),点A的坐标为(-6,0).
(1)求k的值;
(2)若点P(x,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
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探究: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27
8
,并说明理由.
F
E
A x
O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