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一」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
(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
植:
(5)宜乎众矣宜: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
【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答案
【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
【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解析【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解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通、直、蔓、枝、爱、鲜、闻”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

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

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

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解析: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做这类题型,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

从《爱莲说》的第二段可以得出陶渊明“爱菊”的原因是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是花之富贵者也。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做这类题型的方法是:考生可以从内容、思想感情、句子的句式、手法等方面着手。

本题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理解,从内容和思想感情方面: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从句式方面: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二」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
③而名之不可_____________
④莫能肖也_______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___________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 。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参考答案:
1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B
3.A
4.(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5.B
6.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7.洁身自好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三」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15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苔痕上阶绿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4分)
(1)谈笑有鸿儒(2)无案犊之劳形
(3)香远益清(4)陶后鲜有闻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4:《陋室铭》的主旨句是,作者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了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作者借莲花赞美君子的高尚品质。

(3分)
小题5: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前贤古人,但写法不同。

请结合两篇短文的相关内容,简析写法特点及表达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苔痕/上阶绿(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每题1分,共2分)小题1:(1)大(2)使劳累(3)更,更加(4)少(每题1分,共4分)小题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像我一样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共2分)
小题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安贫乐道(甘于淡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每空1分,共3分。

言之有理均可)
小题1:《陋室铭》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或:引用孔子说的话)(写法占1分),强调“陋室不陋”(作用占1分)。

《爱莲说》以陶渊明爱菊来衬托(烘托)(写法占1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品格(作用占1分)。

(言之有理均可)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也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

小题1:了解类比与对比衬托手法的不同,学会分析两种手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四」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
(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1.(4分)
(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
2.(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3.(4分)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
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