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基本端口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键盘鼠标PS/2接口 (2)
二、并行接口 (2)
三、串行端口 (3)
四、IEEE1394接口 (4)
五、E-SATA接口 (5)
六、集成声卡接口 (6)
七、光纤音频接口 (7)
八、同轴音频接口 (7)
九、VGA接口 (8)
十、DVI接口 (9)
十一、HDMI (10)
十二、网络接口 (10)
十三、USB接口 (11)
十四、显卡接口 (12)
十五、硬盘接口 (13)
十六、内存插槽 (14)
十七、CPU接口 (15)
一、键盘鼠标PS/2接口
PS/2接口是目前
最常见的鼠标接
口,最初是IBM公
司的专利,俗称
“小口”。

这是一种
鼠标和键盘的专
用接口,是一种6
针的圆型接口。


鼠标只使用其中
的4针传输数据
和供电,其余2个为空脚。

PS/2接口的传输速率比COM接口稍快一些,而且是ATX主板的标准接口,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鼠标接口之一,但仍然不能使高档鼠标完全发挥其性能,而且不支持热插拔。

在BTX主板规范中,这也是即将被淘汰掉的接口。

需要注意的是,在连接PS/2接口鼠标时不能错误地插入键盘PS/2接口(当然,也不能把PS/2键盘插入鼠标PS/2接口)。

一般情况下,符合PC99规范的主板,其鼠标的接口为绿色、键盘的接口为紫色,另外也可以从PS/2接口的相对位置来判断:靠近主板PCB的是键盘接口,其上方的是鼠标接口。

但根据Intel下一代的ICH10的南桥规格中,将会取消PS/2键盘鼠标接口,全面采用USB接口代替。

二、并行接口
并行接口,指采用并行传输
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接口标准。


最简单的一个并行数据寄存器或
专用接口集成电路芯片如8255、
6820等,一直至较复杂的SCSI
或IDE并行接口,种类有数十种。

一个并行接口的接口特性可以从
两个方面加以描述:1. 以并行方
式传输的数据通道的宽度,也称
接口传输的位数;2. 用于协调并行数据传输的额外接口控制线或称交互信号的特性。

数据的宽度可以从1~128位或者更宽,最常用的是8位,可通过接口一次传送8个数据位。

在计算机领域最常用的并行接口是通常所说的LPT接口。

并行接口是指数据的各位同时进行传送,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但当传输距离较远、位数又多时,就导致通信线路复杂且成本提高。

通常所说的并行接口一般称为Centronics接口,也称IEEE1284,最早由Centronics Data Computer Corporation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制定。

Centronics
公司当初是为点阵行式打印机设计的并行接口,1981年被IBM公司采用,后来成为IBM PC计算机的标准配置。

它采用了当时已成为主流的TTL电平,每次单向并行传输1字节(8-bit)数据,速度高于当时的串行接口(每次只能传输1bit),获得广泛应用,成为打印机的接口标准。

1991年,Lexmark、IBM、Texas instruments 等公司为扩大其应用范围而与其他接口竞争,改进了Centronics接口,使它实现更高速的双向通信,以便能连接磁盘机、磁带机、光盘机、网络设备等计算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最终形成了IEEE1284-1994标准,全称为"Standard Signaling Method for a Bi-directional Parallel Peripheral Interface for Personal Computers",数据率从10KB/s提高到可达2MB/s(16Mbit/s)。

但事实上这种双向并行通信并没有获得广泛使用,并行接口仍主要用于打印机和绘图仪,其他方面只有的少量设备应用,这种接口一般被称为打印接口或LPT接口。

三、串行端口
串行接口,简称串口,也就是COM
接口,一直被视作计算机最基础的外部
连接设备之一,是采用串行通信协议扩
展接口。

通常用于连接鼠标和外置
Modem以及老式摄像头和写字板等设
备等。

串口的出现是在1980年前后,数
据传输率是115kbps~230kbps,目前部
分新主板已开始取消该接口。

但大多数
调制解调器都仍然在使用,一些打印机、
掌上型电脑和数码相机也是如此。

不过,
计算机所带的串行端口一般都不会超过两个。

常见的为一般电脑应用的RS-232(使用25 针或9 针连接器),工业电脑应用的半双工RS-485与全双工RS-422。

RS-232-C: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

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

电脑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你到计算机后面能看到9针D形接口就是了。

有很多手机数据线或者物流接收器都采用COM口与计算机相连。

RS-422: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速率低于100kb/s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

RS- 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TIA/EIA-422-A标准。

RS-485: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又于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 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

串行端口。

RJ-45:接口是以太网最为常用的接口,RJ45是一个常用名称,指的是由IEC (60)603-7标准化,使用由国际性的接外挂程式标准定义的8个位置(8针)的模块化插孔或者插头。

四、IEEE1394接口
IEEE 1394,简称为1394。

最早是由Apple
公司开发的,最初称之为FireWire(火线),
是一种与平台无关的串行通信协议。

IEEE于
1995年正式制定该总线标准,由于IEEE 1394
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当快,因此有时又叫它为
“高速串行总线” 。

[1]IEEE1394分为两种传输
方式: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

Backplane
模式最小的速率也比USB1.1最高速率高,分别为12.5 Mbps 、25 Mbps、50 Mbps,可以用于多数的高带宽应用。

Cable模式是速度非常快的模式,分为100 Mbps、200 Mbps和400 Mbps几种,在200Mbps下可以传输不经压缩的高质量数据电影。

1394b 是1394技术的升级版本,是仅有的专门针对多媒体--视频、音频、控制及计算机而设计的家庭网络标准。

它通过低成本、安全的CAT5 (五类)实现了高性能家庭网络。

1394a自1995年就开始提供产品,1394b 是1394a 技术的向下兼容性扩展。

1394b能提供800 Mbps或更高的传输速度,虽然市面上还没有1394b接口的光储产品出现,但相信在不久之后也必然会出现在用户眼前。

IEEE1394连接线
相比于USB接口,早期在USB1.1时代,1394a接口
在速度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在USB2.0推出后,1394a
接口在速度上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同时绝对多数主流的
计算机并没有配置1394接口,要使用必须要购买相关的
接口卡,增加额外的开支。

单纯1394接口的外置式光储
基本很少,大多都是同时带有1394和USB接口的多接口
产品,使用更为灵活方便。

IEEE 1394的原来设计,系以其高速转输率,容许用户在电脑上直接透过IEEE 1394 介面来编辑电子影像档案,以节省硬碟空间。

在未有IEEE 1394 以前,编辑电子影像必须利用特殊硬件,把影片下载到硬碟上进行编辑。

但随着硬碟空间愈来愈便宜,高速的IEEE 1394 反而取代了USB 2.0 成为了外接电脑硬碟的最佳接口。

1394A所能支持理论上最长的线长度为 4.5米,标准正常传输速率为100Mbps,并且支持多达63个设备。

通信协议
它具有三层协议层,分别为:事务层、物理层、链路数据层。

其中,事务层只支持异步传输,同步传输是由链路层提供。

特征
IEEE 1394 继承了成熟的SCSI指令体系,因此传输的稳定度和效率都相当地
高。

和USB2.0相比,对于cpu的负担也较低;虽然IEEE 1394A的帐面上的最高值低于USB2.0,但是实际上的传输速度胜过USB2.0。

因此被使用在各种需要高速稳定传输数据的接口上。

因为商目标关系同时有着FireWire、i.Link、DV端子等多种名字。

FireWire原本是苹果公司开发时的代称,在2002年5月29日,当时的苹果电脑正式于IEEE 1394的推广团体“1394 Trade Association”发表,将属于苹果的商标“FireWire”作为IEEE 1394的统一品牌;另外sony则是在苹果将FireWire作为统一的品牌之前,就在自己公司的数字影音、相机产品上搭载了IEEE 1394接口,并且命名为“i.Link”,并且注册为其商标。

相对优点
IEEE-1394 的优点是支持点对点的通信、广播通信,也支持热插拔,以及设备可以使用更大的总功率(30V电压的情况下电流高达1.5A)。

相对缺点
与USB的功能相比(主机计算机管理接口),IEEE-1294的设备有更多需要实现的功能,因此实现起来更加复杂而且昂贵。

超高速USB已经超越了IEEE-1394b 的3.2Gbit/s总线速度。

与所有计算机都有USB端口不同,IEEE-1394端口不是那么普遍,可能需要在扩展卡上添加端口。

对于某些设备(如驱动器),两种接口都工作的不错,而且有些设备科同时支持两种接口。

五、E-SATA接口
eSATA的全称是External Serial ATA(外
部串行ATA),它是SATA接口的外部扩展
规范。

换言之,eSATA就是“外置”版的S
ATA,它是用来连接外部而非内部SATA设
备。

例如拥有eSATA接口,你可以轻松地
将SATA硬盘与主板的eSATA接口连接,而
不用打开机箱更换SATA硬盘。

相对于SA
TA接口来说,eSATA在硬件规格上有些变
化,数据线接口连接处加装了金属弹片来
保证物理连接的牢固性。

SATA硬盘取代PATA硬盘成为台式硬盘的主流,而光驱e-sata接口也正朝SATA靠拢。

不过,外置存储设备(如移动硬盘)接口仍普遍采用USB2.0或IEEE1394,尽管这两种接口的数据传速率达到了480Mpbs/400Mbps,但它们并不能发挥硬盘等设备的最大潜力。

这是因为USB2.0或IEEE1394移动硬盘均必须使用桥接芯片,才能实现接口的转换,这种连接方式无疑会大大影响设备的性能。

eSATA接口首先需要提供的特性就是热插拔。

当前除老旧的串口、并口等P
C外部接口外,其他包括USB、IEEE1394在内的许多接口都支持热插拔技术,而eSATA这种专门为存储设备服务的接口支持热插拔的意义更加重要。

你也许会问,
SATA 规范不是已经包含了热插拔技术了吗?为什么eSATA 还需要增加同样的东西?事实上,现有许多主板上的SATA 1.0标准控制器并不支持热插拔功能,当用户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将SATA 设备拔下时很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ATA 2.5规范对热插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做了进一步的强化。

优势
和常见的USB2.0和IEEE1394两种常见外置接口相比,eSATA 最大的优势就是数据传输能力。

eSATA 的理论传输速度可达到1.5Gbps 或3Gbps ,远远高于US B2.0的480Mbps 和IEEE 1394的400Mbps 。

在实际测试中,从电脑中复制一个1.36GB 大小的文件到采用不同接口的外置存储设备中,eSATA 接口的设备所耗费的时间远低于USB2.0或IEEE 1394设备,速度快了近一倍。

随着eSATA 的出现,外置接口的传输率也首次远远大于了硬盘等设备的内部传输率。

六、集成声卡接口
随着主板整合程度的提高以及CPU 性能的日益强大,同时主板厂商降低用户采购成本的考虑,板载声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板中,目前板载声卡几乎成为主板的标准配置了,没有板载声卡的主板反而比较少了。

而目前主板中常见的接口分为两种,有如左图的8声道(6个3.5mm 插孔)或如右图6声道(3个3.5mm 插孔)。

七、光纤音频接口
光纤音频接口TosLink,全名Toshiba Link,这
是日本东芝(TOSHIBA)公司较早开发并设定
的技术标准,在大多数视听器材的背板上有
Optical作标识。

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字影音设
备都具备这种格式的接头。

TosLink光纤曾大
量应用在普通的中低档CD、LD、MD、DVD
机及组合音响上。

光纤连接可以实现电气隔
离,阻止数字噪音通过地线传输,有利于提
高DAC的信噪比。

光纤连接的信号要经过发
射器和接收器的两次转换,会产生严重影响音质的时基抖动误差(Jitter)。

制造光纤常用的材料有塑料、石英、玻璃等,玻璃光纤(ST)是最昂贵的一种。

目前不仅在音响上,在某些型号主板也会配备这种光纤音频接口,为热爱音乐的电脑使用者提供方便。

八、同轴音频接口
同轴音频接口(Coaxial),标准为SPDIF(Sony / 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是由索尼公司与飞利浦公司联合制定的,在视听器材的背板上有Coaxial作标识,主要是提供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

它的接头分为RCA和BNC两种。

数字同轴接口采用阻抗为75Ω的同轴电缆为传输媒介,其优点是阻抗恒定,传输频带较宽,优质的同轴电缆频宽可达几百兆赫。

同轴数字传输线标准接头采用BNC头,其阻抗是75Ω,与75Ω的同轴电缆配合,可保证阻抗恒定,确保信号传输正确。

也就是说在传输的线材搭配上,应该是以适用于传输高频率数字讯号的75欧姆同轴线材作为搭配标准。

目前不仅在音响上,在某些型号主板也会配备这种同轴音频接口,而且某些主板提供完整的输入输出接口(如左图)。

同样地,也有某些主板仅是提供单个输出的接口(如右图)。

VGA接口就是显卡上输出模拟信号的接口,
VGA(Video Graphics Array)接口,也叫D-Sub
接口。

是电脑显示器上最主要的接口,从块头
巨大的CRT显示器时代开始,VGA接口就被使
用,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通过VGA的连接同样
可以显示1080P的图像,甚至分辨率可以达到
更高,所以用它连接显示设备观看高清视频是
没有问题的,而且虽然它是种模拟接口,但是
由于VGA将视频信号分解为R、G、B三原色和
HV行场信号进行传输,所以在传输中的损耗还
是相当小的。

VGA接口产生原因:显卡所处理的信息
最终都要输出到显示器上,显卡的输出接口就
是电脑与显示器之间的桥梁,它负责向显示器
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

CRT显示器因为设计制
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这就需
要显卡能输出模拟信号。

虽然液晶显示器可以
直接接收数字信号,但很多低端产品为了与VGA接口显卡相匹配,因而采用VGA 接口。

VGA接口是一种D型接口,上面共有15针孔,分成三排,每排五个。

其中,除了2根NC(Not Connect)信15针VGA接口引脚号、3根显示数据总线和5个GND信号,比较重要的是3根RGB彩色分量信号和2根扫描同步信号HSYNC和VSYNC针。

VGA接口中彩色分量采用RS343电平标准。

RS343电平标准的峰值电压为1V。

VGA接口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多数的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

有些不带VGA接口而带有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接口的显卡,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转接头将DVI接口转成VGA接口,通常没有VGA接口的显卡会附赠这样的转接头。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与外部显示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模拟VGA接口连接,计算机内部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显示图像信息,被显卡中的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设备中。

对于模拟显示设备,如模拟CRT显示器,信号被直接送到相应的处理电路,驱动控制显像管生成图像。

而对于LCD、DLP等数字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中需配置相应的A/D (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在经过D/A和A/D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图像细节的损失。

VGA接口应用于CRT显示器无可厚非,但用于连接液晶之类的显示设备,则转换过程的图像损失会使显示效果略微下降。

而且可以从接口处来判断显卡是独显还是集成显卡,VGA接口竖置的说明是集成显卡,VGA接口横置说明是独立显卡(一般的台式主机都可以用此方法来查看)
十一、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英文: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是
一种数字化视频/音频接口技术,是适合影
像传输的专用型数字化接口,其可同时传
送音频和影音信号,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
5Gbps。

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
或者模/数转换。

HDMI可搭配宽带数字内
容保护(HDCP),以防止具有著作权的影音
内容遭到未经授权的复制。

HDMI所具备的
额外空间可应用在日后升级的音视频格式
中。

而因为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
道的音频信号需求少于4Gbps,因此HDMI还有很大余量。

这允许它可以用一个电缆分别连接DVD播放器,接收器和PRR。

技术优势
HDMI不仅可以满足1080P的分辨率,还能支持DVD Audio等数字音频格式,支持八声道96kHz或立体声192kHz数码音频传送,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视频信号。

HDMI可用于机顶盒、DVD播放机、个人电脑、电视游乐器、综合扩大机、数字音响与电视机。

HDMI可以同时传送音频和影音信号。

[1] HDMI支持EDID、DDC2B,因此具有HDMI的设备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信号源和显示设备之间会自动进行“协商”,自动选择最合适的视频/音频格式。

与DVI相比HDMI接口的体积更小,HDMI/DVI的线缆长度最佳距离均不超过8米。

只要一条HDMI缆线,就可以取代最多13条模拟传输线,能有效解决家庭娱乐系统背后连线杂乱纠结的问题。

十二、网络接口
目前常见的接口主要有以太网的RJ-45接口、细同
轴电缆的BNC接口和粗同轴电AUI接口、FDDI接口、
ATM接、SC光纤接、BNC接、Console接口等。

但应用
在主板上的板载网络接口,则以RJ-45接口最为常见,
该接口一般位于音频接口或USB接口附近。

RJ-45接口多应用于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
当中,RJ-45接口类似于电话的RJ-11接口,但RJ-45是
8芯线,而电话线接口是4芯的,通常只接2芯线(ISDN
的电话线接4芯线)。

在网卡上还自带两个状态指示灯,
通过这两个指示灯颜色可初步判断网卡的工作状态。


种接口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网络设备接口,俗称“水晶头”,专业术语为RJ-45连接器,属于双绞线以太网接口类型。

RJ-45插头只能沿固定方向插入,设有一
个塑料弹片与RJ-45插槽卡住以防止脱落。

这种接口在10Base-T以太网、100Base-TX以太网、1000Base-TX以太网中都可以使用,传输介质都是双绞线,不过根据带宽的不同对介质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1000Base-TX千兆以太网连接时,至少要使用超五类线,要保证稳定高速的话还要使用6类线。

十三、USB接口
通用串行总线(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
USB)是连接外部装置的一个串口汇流排标准,在计
算机上使用广泛,但也可以用在机顶盒和游戏机上,
补充标准On-The-Go(OTG)使其能够用于在便携
装置之间直接交换资料。

发展历程
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的,速度只有1.5Mb/s(位每秒);1998年升级为USB 1.1,速度也大大提升到12Mb/s,在部分旧设备上还能看到这种标准的接口。

USB1.1是较为普遍的USB规范,其高速方式的传输速率为12Mbps,低速方式的传输速率为1.5Mbps。

USB2.0规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

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480Mbps,折算为MB为60MB/s。

USB 2.0中的“增强主机控制器接口”(EHCI)定义了一个与USB 1.1相兼容的架构。

它可以用USB 2.0的驱动程序驱动USB 1.1设备。

也就是说,所有支持USB 1.1的设备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接口上使用而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而且像USB 线、插头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USB 3.0由Intel、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ST-NXP等业界巨头组成的USB 3.0Promoter Group宣布,该组织负责制定的新一代USB 3.0标准已经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

USB 3.0的理论速度为5.0Gb/s,其实只能达到理论值的5成。

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

USB 3.0在实际设备应用中将被称为“USB SuperSpeed”,顺应此前的USB 1.1 FullSpeed和USB 2.0 HighSpeed。

主要优点
1、可以热插拔。

就是用户在使用外接设备时,不需要关机再开机等动作,而是在电脑工作时,直接将USB插上使用。

2、携带方便。

USB设备大多以“小、轻、薄”见长,对用户来说,随身携带大量数据时,很方便。

当然USB硬盘是首要之选了。

3、标准统一。

大家常见的是IDE接口的硬盘,串口的鼠标键盘,并口的打印机扫描仪,可是有了USB之后,这些应用外设统统可以用同样的标准与个人电脑连接,这时就有了USB硬盘、USB鼠标、USB打印机等等。

4、可以连接多个设备。

USB在个人电脑上往往具有多个接口,可以同时连接几个设备,如果接上一个有四个端口的USB HUB时,就可以再连上;四个USB设备,以此类推,尽可以连下去,将你家的设备都同时连在一台个人电脑上而不会有任何问题(注:最高可连接至127个设备)。

十四、显卡接口
显卡的接口决定着显卡与系统之
间数据传输的最大带宽,也就是瞬间所
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不同的接口决定
着主板是否能够使用此显卡,只有在主
板上有相应接口的情况下,显卡才能使
用,并且不同的接口能为显卡带来不同
的性能。

显卡发展至今主要出现过ISA、
PCI、AGP、PCI Express等几种接口,所
能提供的数据带宽依次增加。

其中2004
年推出的PCI Express接口已经成为主流,
以解决显卡与系统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而ISA、PCI接口的显卡已经基本被淘汰。

目前市场上显卡一般是AGP和PCI-E这两种显卡接口。

AGP接口AGP是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端口)的缩写,是显示卡的专用扩展插槽,它是在PCI图形接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AGP规范是英特尔公司解决电脑处理(主要是显示)3D图形能力差的问题而出台的。

AGP并不是一种总线,而是一种接口方式。

随着3D游戏做得越来越复杂,使用了大量的3D特效和纹理,使原来传输速率为133MB/sec的PCI总线越来越不堪重负,籍此原因Intel才推出了拥有高带宽的AGP接口。

这是一种与PCI总线迥然不同的图形接口,它完全独立于PCI总线之外,直接把显卡与主板控制芯片联在一起,使得3D 图形数据省略了越过PCI总线的过程,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低带宽PCI接口造成的系统瓶颈问题。

可以说,AGP代替PCI成为新的图形端口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PCI-EPCI Express(以下简称PCI-E)采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

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E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

PCI-E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而X2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模式。

PCI-E规格从1条通道连接到32条通道连接,有非常强的伸缩性,以满足不同系统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不同的需求。

此外,较短的PCI-E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E插槽中使用,PCI-E接口还能够支持热拔插。

PCI-E X1的250MB/秒传输速度已经可以满足主流声效芯片、网卡芯片和存储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但是远远无法满足图形芯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

因此,用于取代AGP接口的PCI-E接口位宽为X16,能够提供5GB/s的带宽,即便有编码上的损耗但仍能够提供约为4GB/s左右的实际带宽,远远超过AGP 8X的2.1GB/s的带宽。

除去提供极高数据传输带宽之外,PCI-E因为采用串行数据包方式传递数据,所以PCI-E接口每个针脚可以获得比传统I/O标准更多的带宽,这样就可以降低PCI-E设备生产成本和体积。

另外,PCI-E也支持高阶电源管理,支持热插拔,支持数据同步传输,为优先传输数据进行带宽优化。

在兼容性方面,PCI-E在软件层面上兼容目前的PCI技术和设备,支持PCI
设备和内存模组的初始化,也就是说过去的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无需推倒重来,就可以支持PCI-E设备。

目前PCI-E已经成为显卡的接口的主流,不过早期有些芯片组虽然提供了PCI-E作为显卡接口,但是其速度是4X的,而不是16X的,例如VIA PT880 Pro和VIA PT880 Ultra,当然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十五、硬盘接口
分类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用于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

SATA主要应用于家用市场,有SATA、SATAΙΙ、SATAΙΙΙ,是现在的主流。

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接口分类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常见的
2.5英寸IDE硬盘接口。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
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
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
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
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
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接口是同IDE
(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
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
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SCSI接口具有应
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
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
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

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

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TA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