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礼仪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开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礼仪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开展
西充县仙林小学张秋霞
礼仪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学校或者说一个班级对礼仪教育不够重视,那么素质教育也就是一句空谈,特别又是在乡村小学,学生孩子受大人和社会上的恶习的影响,常常不知不觉就口吐粗话,在这里我决不是哗宠悦众,也不是无的放矢,我是一个乡村教师,对这方面的感触是很深的。

竟其原因,说起来还是要拜文化大革命所赐,在那“批林批孔”横扫一切的年代里,连礼仪的鼻祖孔子都给打倒了批臭了,更不用说礼仪本身,这是对时代或者说一代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乡下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没有教养的悍夫泼妇,常常为了一点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恶言相向,破口大骂,让好好的一个文明礼仪之帮,变得乌烟瘴气,成了污秽之地。

这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好转,社会的文明程度加深,很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对礼仪文化的需要,也就显得日趋突出。

当然,改变这一现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这必须要全民参与,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一宏伟工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理所当然是首当其冲,无可厚非之事,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也!”
礼仪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尊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具体来说,它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礼节、仪表,或是某个仪式的程序、场面等。

礼仪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礼仪道德规范。

讲究礼仪不仅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礼记》这本礼仪经典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毋不敬”点出了礼仪的核心。

孟子也曾说:“恭敬之心,礼也。

”如果能做到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失敬于他人,不伤害他人的尊严,就掌握了礼仪的实质和灵魂。

在现代社会里,礼仪的实质,除了“敬”以外,还应该的平等待人,言行文雅,表里一致等内容,以体现人们之间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

下面我就以一个教者的身份,来具体谈谈礼仪文化在中小学的应用,我认为礼仪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的榜样作用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其大意是说只重品质朴实,而不重仪表礼节文雅,则显得粗野;只重仪表礼节文雅,而缺乏质
朴的品格,则显得虚浮。

只有两者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同等重要,又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是相当强的,有时教师的角色更大过于家长,可以这么说,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吊儿郎当,穿着暴露的老师,会给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印象,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来,这一点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教师来说,不光是在教室里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仍然如此。

我国古代礼仪教育特别强调从小抓起,养成习惯,做到体貌兼习,行为美与心灵美相统一。

孔子非常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培养教育,他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姿、站有站相、坐有坐像。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加强对中学生的礼仪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通过礼仪课或者利用班会课来进行礼仪教育。

一方面,在礼仪课或者班会课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古今中外礼仪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师生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礼仪实践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来让学生学习礼仪。

(3)通过学校的日常生活来进行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可以通过学校日常生活进行渗透。

应该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建设学校的礼仪环境。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日常交往,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娱乐以及整个校园生活都是礼仪教育的课堂。

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是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礼仪互动来实现的。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日日浸染于礼仪的实践熏陶之中,必能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与道德人格的养成。

学校应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礼仪规范和实施方案,以便师生们在其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进行礼仪实践。

(4)通过学校的重大典礼仪式来进行礼仪教育
在学校的重大典礼仪式中,蕴涵着丰富的可以进行礼仪教育的资源。

学校应该注意利用这些场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例如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庆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文明礼仪教育。

(5)学校与家庭、村社、社区的互动
学校开展礼仪教育,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落实到社会生
活中。

因此,学校应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平时的言谈举止,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因此,学校应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争取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

其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也应该争取村社对学生在社区中的礼仪实践予以支持,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礼仪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