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全市)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合集下载

呼和浩特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概况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首府,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地理位置优越,早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是中原地区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枢纽。

明清时期,已是商贾云集之地。

目前,呼和浩特已同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关系,形成了外向带动发展,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呼和浩特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享有国家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呼和浩特已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科教发达、交通便利,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新型城市。

今年的8月呼和浩特被评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是祖国北疆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遗址,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等,都真实地记录了呼和浩特的悠久历史,显示了这座塞外名城的古老神韵。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简称“青城”。

因召庙众多,故又称之为“召城”。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其汉语意思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

因召庙云集,故又称之为“召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宗教特色的召、寺、塔、壁画等。

著名的有大黑河畔的汉代昭君墓,东郊的汉代白塔,明清时代的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清真大寺、将军府、玉泉井等。

其中罕见的五塔寺蒙文天文图,端庄的召庙佛像,高耸的望月楼,庄重的公主府,巍峨的白塔,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是我国北方的建筑艺术珍品。

还有土默特学校和尔齐召等早期革命纪念地。

乌素图召、青山公园、喇嘛洞、哈素海、以及旧石器时代文化象征大窑文化等。

从大窑文化算起呼和浩特至今已有50万年前历史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早在炎黄时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就已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直至战国时期蒙古高原的历史正式拉开了帷幕。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此演兵,并沿阴山修筑长城,并设云中郡。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千企连千兵”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千企连千兵”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千企连千兵”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09•【字号】呼政办字〔2020〕75号•【施行日期】2020.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兵役制度正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千企连千兵”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实施“千企连千兵”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2月9日实施“千企连千兵”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2部门《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退役军人部发〔2018〕26号)、《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转发〈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应对新冠疫情有效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内退役军人发〔2020〕16号)、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等12部门《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内退役军人厅发〔2018〕4号)文件要求,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园区作用,并调动全社会力量,更加有效做好全市退役军人、军属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市政府决定组织实施退役军人、军属就业创业“千企连千兵”三年行动,为确保工作成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多方联动,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保障退役军人在享受普惠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基础上再给予特殊优待。

二、工作措施(一)统一组织。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和总体部署下,把“千企连千兵”计划纳入到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整体规划中,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

呼和浩特现状分析报告

呼和浩特现状分析报告

呼和浩特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将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现状进行分析。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分析呼和浩特市的现状,可以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 经济现状分析2.1 GDP总量根据最新数据,呼和浩特市的GDP总量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

2019年,呼和浩特市的GDP总量达到了X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该数据显示了呼和浩特市经济的较好发展态势。

2.2 产业结构呼和浩特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主要种植小麦、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

工业方面,呼和浩特市的工业以煤炭、能源和化工为主导,同时也有金属、纺织和食品等行业的发展。

服务业是呼和浩特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包括金融、商贸、旅游和物流等领域的发展。

2.3 就业和收入水平呼和浩特市的就业水平较高,并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呼和浩特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同时,呼和浩特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3. 社会现状分析3.1 人口结构呼和浩特市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底,呼和浩特市的常住人口超过了XXX万人。

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前来工作和生活,使得人口结构多样化。

3.2 教育和医疗呼和浩特市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教育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并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医疗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一批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能够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

3.3 社会治安呼和浩特市的社会治安相对较好,公共安全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当地政府加强了治安力量的建设和配备,并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水平。

呼和浩特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呼和浩特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呼和浩特市统计局)2008年,全市各族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控通涨”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1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75.16亿元,同比增长7.8 %;第二产业501.89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739.32亿元,同比增长15.1%。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7:38.1:56.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606元,同比增长12.2%。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 %。

分项目看,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分别比上年上涨15.1%、2.6%、0.2%、1.8%和5.2%,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3.7%、4.3%和3.6%;农村生活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9.6%,分项目看,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类、文教娱乐用品、服务项目和住房分别比上年上涨14.6%、4.9%、10.4%、1.7%、0.3%、7.8%、2.9%和17.5%。

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上涨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5%。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 3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1万人。

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20.62万人,增加0.39万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02万人,减少0.1万人;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从业人员 8.60万人,增加0.02万人。

呼市居民现状调查报告

呼市居民现状调查报告

呼市居民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对呼和浩特市居民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以下是对呼市居民生活和社会状况的分析和总结:
1. 总体居民数量及人口构成: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根据最新调查数据,该市居民总人口约为340万。

居民主要由汉族和蒙古族组成,其中汉族居民占据大部分比例。

2. 居住条件和房屋状况:呼市的居民多居住在多层住宅楼或住宅小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大部分居民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和通讯设施。

3. 教育和就业情况:呼市拥有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包括高等学府和职业教育机构。

居民的教育水平逐步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得到重视。

同时,就业市场也较为活跃,居民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尤其在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4. 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呼市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福利。

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市内医疗机构数量增多、医疗设备水平不断提高,住院、门诊和急救服务得到改善。

5. 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呼和浩特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居民可以参观各类博物馆、公园和历史遗迹,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表演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

此外,购物中心、电影院、运动场所等也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以上是对呼和浩特市居民现状的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总结。

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呼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状况逐步提高,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和就业环境,也为他们的休闲娱乐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012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经济和社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农牧业获得丰收,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物价相对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988.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7.4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9032.4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5508.44亿元,增长9.4%。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7%。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4319元,增长11.3%,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0189美元。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1:56.5:3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

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3%,农村牧区上涨2.5%。

分类别看,食品和衣着类价格涨幅,超过了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8%,衣着类价格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1%,居住类价格上涨2.4%。

从生产者角度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2%和0.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7%。

2012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30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6万人,增长4.1%。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5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5万人,增长8%。

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28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1万人,增长13.4%。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0.2万人。

从“七普”数据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变化

从“七普”数据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变化

收稿日期:2022-07-11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基于 七普 数据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研究 (编号:2021N D B 105)㊂作者简介:陈虹(1973 ),女,内蒙古通辽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㊁思想政治教育㊂从 七普 数据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变化陈 虹(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数据为国家和地方制定人口发展政策提供了直接的依据㊂ 七普 数据反映出的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变化有喜有忧㊂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均有所下降;6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多,老龄化问题紧迫;城市人口相对集中,乡村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等㊂ 辨症 再施策,探索解决人口发展中面临的挑战㊂通过提质㊁增量应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重 双降 问题;协同推进,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共同富裕为目标,引导人口合理㊁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㊂关键词: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特点;老龄化;辩证分析;提质增量中图分类号:C 921.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08 0006 03 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国情的重要途径㊂2021年5月我国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 七普 )人口数据,为把脉人口发展形势㊁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依据㊂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 呼市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在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㊂把握人口发展中变化特点及趋势,才会未雨绸缪㊁变被动为主动㊂对 七普 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可以为呼市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㊁推动人口结构优化㊁促进人口素质提升提供决策依据㊂1 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形势辩证看待人口发展变化,做好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㊂当前呼市在人口质量㊁性别平衡㊁城镇化等方面已经取得积极成效㊂需要关注的人口发展问题集中在:人口总量增长放缓;15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㊁比重均有所下降;6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多,老龄化趋势加重;人口空间分布上城乡差距较大等㊂1.1 人口总量和速度 双升 ,但增幅不大十年间呼市人口总量仍在小幅增长,增速略高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㊂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3446100人㊂与 六普 相比,增长20.21%,年平均增长率为1.86%,较十年前的1.63%出现小幅上涨㊂全市人口增长速度高出全区平均增长率(-0.27%)2.13个百分点,也高出全国年平均增长率(0.53%)1.33个百分点㊂户别人口为2.30人,比十年前减少0.41人[1]㊂户别人口数量减少,家庭规模缩小,呈现少子化的趋势㊂不婚㊁丁克等婚姻生育观念的变化㊁事业与婚姻的冲突㊁单亲家庭增多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家庭规模㊂1.2 性别结构更趋合理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占比分别为50.50%和49.50%㊂常住人口性别比在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分别为108.51㊁104.13㊁102.00㊂二十年间下降了6.51㊂2020年呼市性别比也低于全区的104.2和全国的105.07㊂性别比进一步缩小,但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㊂从各旗县区常住人口看,市辖4个区的性别比普遍偏低,低于全市平均水平㊂其中,回民区为98.23,出现女多男少的现象㊂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㊁人口流动㊁生育观念等相关㊂5个旗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除了和林格尔县(为101.79),性别比均高于全市平均数[1]㊂1.3 年龄结构两升一降 ,且存在城乡差异呼市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 枣核型 ㊂居于两端的老年人口和0~14岁少儿人口的比重都有所上升㊂居于中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㊂呼市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与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挑战[1]㊂表1 2020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单位:%年龄比重呼和浩特市[1]内蒙古自治区[2]全国[3]0~14岁13.9114.0417.9515~59岁68.0666.1763.3560及以上18.0319.7818.70其中:65岁以上11.9613.0513.50㊃6㊃2023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pr i l 20238522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8T o t a l N o .522呼市0~14岁少儿人口总量和比重小幅上升㊂0~14岁少儿人口为479255人,十年间净增80539人㊂在总人口中占13.91%,较十年前上升0.02个百分点㊂但是增速低于全区0.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04个百分点㊂0~14岁少儿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呼市人口未来发展规模[1]㊂呼市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 双下降 ,但低于全区㊁全国降幅,且城乡差异显著㊂15岁~59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68.06%,十年下降了6.67个百分点㊂但高出全区1.9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4.71个百分点㊂在旗县区间存在差异:4个市辖区和经济开发区的比重均高于5个旗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比重最高[1]㊂呼市老龄人口数量㊁比重均有所上升,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且城乡差异显著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18.03%,较十年前上升6.65个百分点,低于全区1.45个百分点㊁低于全国0.67个百分点㊂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1.96%,上升了4.32个百分点,低于全区2.91个百分点㊁低于全国1.66个百分点㊂城乡比较,城镇老龄人口比重低于乡村的㊂各旗县区间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有4个市辖区和经济开发区均低于5个旗县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比重最低,为10.53%[1]㊂1.4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人口质量明显提升呼市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㊁受教育年限均显著提高㊂十年间,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33年提高至11.30年,高出全区1.12个百分点㊂文盲率下降了1.46个百分点㊂人口质量上升有利于消减因人口数量增长放缓带来的消极影响㊂城乡比较,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于旗县㊂各旗县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平均人数为30415人㊂其中,除了玉泉区外,各市辖区的比例均高于平均数,也高于旗县的比例㊂空间分布看,市辖区人口相对聚集,而且在人口数量㊁增长速度㊁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占有优势㊂乡村人口数量下降与老龄化程度加深并存[1]㊂1.5城镇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乡村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城镇化提速数据显示,呼市城镇人口占比79.15%,乡村人口占比20.85%,城镇人口高出全区11.6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15.26个百分点㊂十年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6.68个百分点㊂旗县区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呈现向市辖区聚集特点㊂在10个旗县区(4个辖区㊁5个旗县㊁1个开发区)中,市辖区常住人口总量和比重均大于旗县和开发区人口㊂按照由多到少降序排列,市辖区人口占比73.87%,提高了4.77个百分点;旗县人口占比22.18%,降低了8.72个百分点;开发区人口占比为3.95%㊂市辖区人口比重较大,除回民区外均呈现上升趋势㊂而旗县人口比重相对小,且呈现下降趋势[1]㊂1.6人口流动日趋活跃,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54.95%;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91.88%;流动人口增长46.30%[1]㊂人口流动主要方向包含由旗县流向市区,由区内非首府城市流向首府城市,由呼市流向区外较发达地区等㊂因升学㊁就业㊁经商㊁务工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外流㊂大量劳动人口外流,会引发流出地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增大㊁劳动力短缺等经济社会问题㊂必须科学引导人口有序流动㊂对于呼市人口发展的变化和趋势需要辩证分析㊂需要对出现的人口增速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㊂也无须过度紧张,出现恐慌㊂目前呼市人口总量仍在小幅增长,没必要谈 老 色变㊂应该看到,人口变化产生的影响也是一个渐进过程㊂需要做的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和预警,作人类自身生产的主人㊂2提质㊁增量应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重 双降 ㊁低生育率问题构建 婚-生-养-育 一体化政策支持体系,集中解决不敢生㊁不能生㊁不愿生的窘境㊂低生育率是当前人口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㊂从育龄女性及其家庭的需求出发,打通痛点,持续推进宽松㊁鼓励的人口生育政策㊂①完善相关生育配套政策㊂提高生育相关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增加医院㊁医生和床位数量,改善医疗基础设施㊂在尊重女性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㊂实际生育休假的时长应该征询生育女性的主观意愿,避免一个标准㊂坚持 减免+激励 的原则,加强税收㊁住房等支持政策,调动生育积极性,鼓励多生育㊁优生优育㊂②健全相关养育配套政策㊂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㊂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供给不足问题,增设托幼机构,完善国家㊁社会㊁家庭多元照护体系㊂探索对家庭内实施照护婴幼儿的家庭进行补贴等措施㊂③推进相关教育配套政策㊂坚持给予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更多支持和优惠的原则,降低义务教育成本㊂④加强青年婚恋观㊁生育观引导㊂发挥学校㊁社会舆论㊁媒体宣传在倡导健康婚恋观㊁生育观方面的引导作用㊂通过影视作品㊁运用媒体㊁平台传播我国关于生育的主流价值观㊂推动国家生育政策入心㊁入脑,转化为行动㊂提高受教育水平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㊂促进 人口红利 向 人才红利 的转变㊂人口刺激政策的延迟性特点决定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在短时间内是很难立竿见影的㊂通过教育和技能㊃7㊃陈虹㊃从 七普 数据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变化2023年第8期培训,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以消减人口数量下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以质换量㊂推进职业技术教育㊁高等教育改革㊂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㊂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包括师资㊁基础设施㊁配套措施㊂做好 三支一扶 ㊁选调生以及特岗教师㊁民办教师的支持与配套服务工作㊂在资金㊁税收㊁基础设施建设㊁人员配备等方面,对农村教育进行政策性倾斜㊂3协同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客观趋势㊂①是一个国家人民健康㊁医疗水平进步的反映㊂②可能带来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㊁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大㊁养老和健康服务供需矛盾加深等系列问题㊂面对老龄化问题要 辨症 寻源,对症下药,协同发力㊂3.1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区的养老制度体系完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㊂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4]㊂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行业规范与监督㊂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㊂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包括城乡统筹㊁地区统筹)㊂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对接工作㊂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㊂增加治疗老年疾病专科医生的数量㊁深化相关疾病研究㊁加大医疗资源投入㊂在社区配套适老消遣㊁娱乐设施㊂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补齐乡村老龄人口业余生活相对滞后的短板㊂营造尊老㊁敬老㊁养老㊁孝老的社会环境㊂3.2扶持养老服务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 银发经济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密切关注老年人对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需求㊂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㊂不断满足老龄人口多样化的需求㊂老年消费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不断攀升,市场潜力巨大㊂针对数字化发展对老年人的挑战,对银行等金融业㊁手机等电信业㊁商超等销售业进行 适老化 改造㊁升级㊂既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又拉动经济㊂3.3挖掘老年人口红利落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㊂根据不同行业差异㊁地区差异㊁性别差异制定差异化㊁灵活的渐进式退休年龄,避免 一刀切 式的激进改革㊂充分发挥60岁~69岁低龄老年人口在知识㊁经验㊁技能㊁时间的优势,为低龄老年人发挥 余热 提供工作机会和岗位㊂4共同富裕为目标,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㊂当前,我国已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针对目前 乡ң城 为主的人口流动,有效促进城ң乡和乡ң城人口双向流动㊂立足 三农 工作,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对接乡村振兴战略㊂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㊂推进医疗㊁就业㊁教育㊁养老等公共资源合理布局,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㊂拓宽渠道,为农村输送急缺人才㊂为高校毕业生㊁转业军人㊁农村急缺人才等到农村就业提供支持和保障㊂促进人口城乡有序流动㊂对返乡创业和务工人员给予政策性倾斜,在税收㊁贷款等方面予以减免或优惠㊂深化 人才兴市 战略,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并举㊂加大城市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打造宜居的首府城市㊂改善人才待遇㊁招商环境㊁创造就业机会,打造和谐人文氛围㊂改革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使用机制,引得来,留得住㊂控制人口外流㊁人才外流㊂引进人才要灵活施策, 柔性 引进与 刚性 引进并举,刚柔相济㊂提高本土人才待遇,留住现有人口,特别是区内毕业大学生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㊂发挥媒体优势,加大 热爱内蒙古,热爱呼和浩特 的宣传㊁教育力度㊂充分发挥首府对人才的吸引力㊂5结束语人口发展变化及趋势,是一个地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㊂人口发展具有全局性㊁长期性㊁渐进性等特点㊂要牢牢落实 坚持不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4]这一人口发展总目标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度关注人口数量变化㊁预见其发展走向,提前预警,才可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㊂[参考文献][1]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呼和浩特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呼和浩特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第二号)(第三号)(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N].呼和浩特日报(汉),2021-05-27(5). [2]潘志峰.内蒙古统计年鉴[J].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3]宁吉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J].中国统计,2021(5):4-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1).㊃8㊃总第522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

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

呼和浩特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1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2011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取得良好开局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首府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现价)。

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9亿元、790亿元和1278亿元,增长19.8%、16.4%和16.7%。

全市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增长18.3%。

固定资产投资1032亿元,增长1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0亿元,增长17.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8元,增长14.7%和14.8%。

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

在遭受较为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稳中有增,达到125.8万吨。

新建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58个,全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由50%提高到67%。

新建蔬菜保护地8642亩,当年投入生产3561亩。

马铃薯、肉羊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

土地流转试点积极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科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发展开始加速。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6%(现价)。

乳业、电力等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石化、冶金、电子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产业加快发展。

成功引进TCL300万台液晶电视、创维300万台液晶电视、赛维高纯硅及光伏应用、浩源碳纤维等一批大项目,迈出产业多元、产业升级的坚实步伐。

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均在我市落地。

如意总部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白塔空港物流园区、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加快推动网络货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加快推动网络货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加快推动网络货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18•【字号】呼政办发〔2020〕27号•【施行日期】2021.0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加快推动网络货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呼和浩特市加快推动网络货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2月18日呼和浩特市加快推动网络货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运规〔2019〕12号)《内蒙古自治区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实施细则》(内交发〔2020〕191号)文件精神,为加快我市货运产业,特别是推进中小微货运企业数字化发展,制定以下支持措施。

一、支持对象(一)在呼和浩特市注册落户、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并在当地依法纳税的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运营服务公司(以下简称“运营服务公司”)。

(二)在呼和浩特市注册落户、依法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许可,并签约入驻数字产业园平台的网络货运企业或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网络货运企业”)。

二、支持措施(一)经营贡献奖励。

对两个月纳税额(包含企业及为会员代征代缴代扣的各项税金及附加)超过20万元以上的网络货运企业给予经营贡献奖励,奖励金额对当地经济贡献市、县(旗区)两级留成增量部分的90%。

(二)整合运营奖励。

对入驻网络货运企业达30家以上的项目公司给予整合运营奖励,奖励金额为入驻企业对当地经济贡献(包含企业及为会员代征代缴代扣的各项税金及附加)市、县(旗区)两级留成增量部分的10%。

和林格尔县概况

和林格尔县概况

和林格尔县概况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距呼和浩特市最近的一个效县,南距呼和浩特35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6′~112°18′,北纬39°58′~40°41′。

南倚长城与清水河以及山西省朔州市的平鲁区接壤。

北亘阴山靠土默特左旗和赛汉区。

西望黄河与托克托县毗连。

东临岱海、蛮汉山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和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接壤。

县境东西宽85公里,南北长90公里。

总面积3401平方千米。

2005年总人口18.4万人。

其中,乡村人口15.76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011500。

代码:150123。

区号:0471。

拼音:Helinge'er Xian。

【行政区划】和林格尔县辖3个镇、4个乡:城关镇、盛乐镇、新店子镇、舍必崖乡、大红城乡、羊群沟乡、黑老窑乡。

145个行政村,791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清康熙年间置站,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即二十家子之意。

1912年设县。

和林格尔历史悠久,最为显赫时期当属北魏,以及隋唐时代。

战国时期,和林格尔属于云中郡的管辖之内。

汉代时,将此地设立为定襄郡。

公元258年,鲜卑始祖拓跋力微率20万部众从长川(经内蒙古兴和县)迁至和林格尔境内,建立早期国家,公元376年,被前秦符坚所灭。

公元386年,拓跋于牛川(今呼和浩特东南)复国,男当年回归盛乐,改称魏王,建立北魏。

隋开皇十九年,隋文帝杨坚在今盛乐镇南园子村筑大利城,唐开元二年,在此地置单于大都护府。

清康熙三十一年,将此地建立为一个军事要驿。

其后清廷移民实边,建立行省,1728年设置和林格尔理事通判,1741年改为协理痛叛厅,隶归绥道。

1912年,中华民国改为县属,2000年,和林格尔县辖1个镇、16个乡:城关镇、黑老窑乡、胜利营乡、董家营乡、樊家窑乡、新丰乡、羊群沟乡、三道营乡、新红乡、大红城乡、新店子乡、巧尔什营乡、舍必崖乡、西沟门乡、灯笼素乡、土城子乡、公喇嘛乡。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735.6 万公顷,增长 2%。 其中,粮 食作物播种面积 565.1 万公顷, 增长 0.6%。 粮食总产量达 2753 万吨,下降 0.7%;油料产量 170.3 万吨,增长 7.7%;甜菜 产量 160.2 万吨, 下降 11.7%; 蔬菜产量 1472.7 万吨, 增长 3.6%;水果(含果用瓜)产量 322.3 万吨,增长 9.4%。
表2
2014 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粮食(万吨) 小麦(万吨) 玉米(万吨) 稻谷(万吨) 大豆(万吨) 薯类(万吨)
油料(万吨) 甜菜(万吨) 水果(含果用瓜)(万吨) 蔬菜(万吨) 牛奶(万吨)
总量
2753 153.9 2186.1 52.4 81.9 161.4 170.3 160.2 322.3 1472.7 78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 年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总 额 12074.2 亿 元 , 增 长 15.6%。 其中, 500 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920.3 亿元,增长 15.7%。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 5184.6 亿元,增长 18%;集体单位投资 74.6 亿元,下降 14.2%;个体 投资 188 亿元,增长 3.8%;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 6627.1 亿 元,增长 14.9%。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 840.1 亿 元,增长 20%;第二产业投资 5657.8 亿元,增长 16.5%,其中, 工业投资 5546.9 亿元, 增长 16%; 第三产业投资 5576.4 亿 元, 增长 18.6%。 按项目隶属关系分, 地方项目完成投资 11319.8 亿元,增长 15.9%;中央项目完成投资 754.4 亿元,增 长 11.2%。

呼市市区的发展现状

呼市市区的发展现状

呼市市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呼市市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呼市市区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商业中心相继落户,为市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同时,呼市市区的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地铁网的建设不断完善,大大提升了市区的交通流畅度和出行便利性。

此外,呼市市区还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如公交车、出租车和共享单车等,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在城市规划方面,呼市市区注重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园林绿化、河道整治和环境保护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市区的街道干净整洁,城市公园和休闲广场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市民提供了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另外,呼市市区的教育、医疗和生活配套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为市区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医疗服务得到了全面提升,医院和诊所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增加,市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总体而言,呼市市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宜居环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品质。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相信呼市市区的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15年07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6)第三节城市规模 (7)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区域协调 (8)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9)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5)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24)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7)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30)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32)第八节市域产业布局引导 (35)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36)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8)第一节空间布局 (38)第二节居住用地 (39)I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0)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3)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4)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8)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63)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75)第十节环境保护 (80)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85)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90)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93)第五章规划实施 (95)第六章附则 (98)附表1 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目标体系一览表 (99)附表2 呼和浩特城镇化水平预测一览表 (100)附表3 呼和浩特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 附表4 呼和浩特城镇职能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附表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101)附表6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量汇总表 (102)附表7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可利用量汇总表 (103)附表8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平衡表(2009年) (103)II附表9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2020年) (104)附表10 中心城区居住区规划一览表 (105)附表11 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指标一览表 (107)附表12 中心城区规划干路一览表 (107)附表13 中心城区规划立交桥用地一览表 (114)附表14 中心城区规划广场一览表 (114)附表15 中心城区停车场配建标准一览表 (116)附表16 规划车辆基地一览表 (117)附表17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场站一览表 (117)附件18 中心城区规划公路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19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换乘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20 中心城区规划货物流通中心一览表 (119)附表21 中心城区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一览表 (119)附表22 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120)附表23 中心城区地下水厂规划一览表 (120)附表24 中心城区污水系统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5 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设施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6 中心城区220KV变电站容量一览表 (122)附表27 呼和浩特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22)III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科学指导城市建设,促进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在《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规上服务业标准及类别

规上服务业标准及类别

规上服务业标准及类别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2020年规上服务业标准及类别一、规上服务业标准:1.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大类53-6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大类63-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行业大类76-79),卫生(行业大类84)。

2.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行业大类7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行业大类71-7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大类73-75),教育(行业大类83)。

3.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行业大类80-8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大类86-90),社会工作(行业大类85)。

二、服务业类别1.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包括:(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行业大类64,标准2000万元)(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大类65,标准2000万元)(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行业大类80-82,标准500万元)(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大类86-90,标准500万元)(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行业大类71-72,标准1000万元)2.非营利性服务业包括:(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大类73-75,标准1000万元)(2)水利管理业(行业大类76,标准2000万元)(3)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行业大类77,标准2000万元)(4)公共设施管理业(行业大类78,标准2000万元)(5)教育(行业大类83,标准1000万元)(6)卫生(行业大类84,标准2000万元)(7)社会工作(行业大类85,标准500万元)3.其他服务业(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大类53-60,标准2000万元)(2)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行业大类63,标准2000万元)(3)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行业大类70,标准1000万)(4)土地管理业(行业大类79,标准2000万元)。

构建呼和浩特市特色老龄产业体系

构建呼和浩特市特色老龄产业体系

构建呼和浩特市特色老龄产业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领域,呼和浩特市也不例外。

老龄产业涉及到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健康等方面,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事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地探讨如何构建呼和浩特市特色老龄产业体系,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老龄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

一、呼和浩特市老龄人口当前的情况呼和浩特市位于中国内蒙古的中部偏南位置,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区域交通枢纽,辖区面积1.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为368万人,其中老年人口占比约为12.7%。

根据中国社会保险报发布的数据,呼和浩特市的老龄化情况较为突出,且还呈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

二、呼和浩特市老龄产业发展目标1.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住房和居住条件,同时也包括医疗、保健、饮食结构、休闲和社交活动等方面。

在呼和浩特市,我们需要创造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满足老年人的居住、生活、保健和社交需求。

2.提高老龄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老龄产业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树立老龄产业的观念、制定符合老龄产业的产品标准、提高服务品质、建立老龄产业标准体系等方面。

三、呼和浩特市老龄产业的发展战略1.构建老年人照护和服务体系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养老、护理等服务业的发展对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构建老年人照护和服务体系将成为呼和浩特市老龄产业发展的重点,这也是老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首要任务之一。

2.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模式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模式也是呼和浩特市老龄产业发展的重点。

养老模式的建立应基于地方文化、地方环境、地方生活方式等因素,旨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

3.推进老龄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老龄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老年人生活和养老需求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呼和浩特市老龄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呼和浩特市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市城市概况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有“中国乳都”的美誉。

全市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6万,其中市区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207万,是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

现辖4区、4县、1旗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留下了大窑文化遗址。

战国时期,赵国在土默川建云中郡,修筑赵长城。

西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出塞,在这里留下了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碑——昭君墓。

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兴起,定都于今呼市南40公里的和林格尔,取名“盛乐”,后迁都到平城(今大同)。

辽代契丹族在此设天德军,并建丰州城。

公元1572年,成吉思汗17世孙阿拉坦汗与其夫人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蒙古语称“库库和屯”,后译作“呼和浩特”。

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

清代乾隆年间扩城屯兵开市,建立新城绥远。

从此,呼和浩特逐渐成为南北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设绥远省,呼和浩特为绥远省省会,时称归绥。

1954年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恢复原蒙古名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呼和浩特北依大青山,南傍黄河水。

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和东南部是大青山和蛮汉山;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

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050米。

黄河过境106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四季变化明显,气候宜人。

市内有蒙古风情园、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大召、五塔寺等众多古迹和人文景观,周边还有茫茫的草原,群山环抱,风景独特,是自治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呼和浩特及周边资源丰富。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创新创业工作50强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创新创业工作50强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创新创业工作50强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质量报告内蒙古财经大学招生就业指导处二〇一九年一月第一部分生源与去向 (1)生源统计 (2)毕业去向 (5)第二部分就业单位分析 (9)就业单位分布 (10)就业发展趋势.......................16第三部分就业市场分析.. (21)第四部分就业工作情况 (29)第五部分就业问题的反馈 (34)第六部分附录 (38)引言内蒙古财经大学始建于1960年,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财经类高校。

学校秉承“崇德、尚学、明理、包容”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编制发布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全面系统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一部分生源与去向本章数据说明:√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日期:2018年8月31日;√指标内涵:“就业率”=(协议就业+国家/地方项目+国内升学+出国(境)留学+其他形式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总数;√国家/地方项目:选调生、三支一扶、社区民生、西部计划、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

生源统计一、生源情况2018年,我校共有毕业生5209人,其中研究生210人,占比4.06%;本科生4429人,占比85.03%;专科生570人10.94%(详见表1,图1)。

表1内蒙古财经大学2018届不同学历毕业生人数统计情况硕士210 4.06本科442984.93专科57011.01合计5209100图1不同学历毕业生人数统计图二、性别结构2018届毕业生中男生1485人,占比28.51%;女生3724人,占比71.49%。

其中硕士(含MBA)男生72人,女生138人,男女比例为34:66;本科男生1225人,女生3204人,男女比例为28:72;专科男生188人,女生382人,男女比例为33:67(详见表2,图2)。

呼和浩特市自然概况

呼和浩特市自然概况

呼和浩特市自然概况:呼和浩特市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

北依阴山山脉,南濒九曲黄河,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外名城。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经过全市各族人民50多年的艰苦奋斗,呼和浩特已建设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市荣整洁.社会安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呼和浩特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达2054平方公里,辖玉泉区.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和托克托县九个旗县区。

总人口2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6.7万人,市区人口109.6万人。

呼和浩特市区地处中温内陆地带,平均海拔1050米,属西北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8度左右。

经济状况:呼和浩特市——包头——东胜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富集区和重点开发建设地区。

呼和浩特利用和发挥中心地缘优势,坚持内涵与外延并举的发展方针,“九五”以来,实现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26.4%;第三产业增加值90.3亿元,增长19.8%。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902元,比上年增长18.8%;财政收入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82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2561元,比上年增长0.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村部分)95.3亿元,比上年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现在,各种潜在的资源优势正在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势头,呼和浩特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理想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

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已形成了以毛纺、服装、电子、机械、电力、食品、化工、建材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的轻型加工工业体系。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条措施的通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条措施的通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条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4•【字号】•【施行日期】2023.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市场正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条措施的通知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和林格尔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条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年8月24日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条措施为促进人口流入,提升人口能级,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到202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突破375万、城区常住人口突破300万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在落实“人才新政10条”的基础上,制定如下措施。

一、创造优质就业岗位(一)发展制造业扩岗。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年内吸引投资制造业项目200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户,培育形成50家龙头企业。

鼓励“六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提能扩岗,带动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市人社局)(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扩岗。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三年内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120家以上,带动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三)发展服务业和新业态扩岗。

每年建设服务业重大项目100个以上,支持发展平台经济,扩大网络直播、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约车、外卖配送等新业态就业空间。

三年内带动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清水河县概况

清水河县概况

清水河县概况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最南端。

地理坐标为北纬39°35’~40°35’,东经111°21’~112°07’。

东南以古长城为界,与山西省朔州市、偏关县接壤。

西与准格尔隔黄河相望,北面为我市的和林县、托克托县。

109、209两条国道从县城内穿越而过、准大电气化铁路横贯西北。

全县总面积2822平方公里, 2005,年总人口13.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95万人,居住着汉、蒙、回、满等12个民族。

【行政区划】辖2镇9乡,喇嘛湾镇、城关镇、小庙子乡、窑沟乡、王桂窑乡、北堡乡、暖泉乡、单台子乡、杨家窑乡、五良台乡、韭菜庄乡,下属102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民国元年(公园912年)正式建县,民国三年(公元1928年)属绥远政府,1937年10月清水河县划清平联合县,属晋绥边区,1938年沦陷属伪巴颜塔拉盟,1940年3月划又归清平联合县,属雁北地委,同年8月属绥南专署,1945年2月属塞北分区的绥南专署,当时县境除一部分为根据地外,其余在部分为游击区,敌占区,同年8月光复,1949年6月,清水河县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属绥远省萨拉齐县专署管辖。

1954年归乌兰察布盟管辖。

1995年底划归呼和浩特市。

【地貌】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属山西台背斜与内蒙古地轴相接之过渡带。

岩石平缓,黄土覆盖较厚,地势由东南向西渐次低下,平均海拔高度1373.6米;境内以山地最多,滩川地甚少,整个地形是山、川、沟相间,山峦起伏,大体分为低缓丘陵区、低山丘陵区、五陵沟壑区、土石山区和冲积平原五大类型。

主要山脉有盘山、玉屏山、金盖山、银矿山、火石山、青龙洞山、馒头山、芦草山、紫金山。

【气候】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由于地形复杂,境内地区气候变化差异明显。

主要特点为冬长夏短,寒冷干燥,风多雨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全市)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
读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对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做出全面梳理,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理解,洞悉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第二节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
分析 (4)
五、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
分析 (4)
六、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5
七、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5
八、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
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
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第四节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11)
一、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11
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11
三、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科学
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
四、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
(2016-2018)统计分析 (12)
五、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
(2017-2018)变动分析12五、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
六、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
七、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
八、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4
图表目录
表1: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
表2: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
表4: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3)
表5: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
表6: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2: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
表13: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呼和浩特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表18: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11 表20: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11)
表21: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2)
表22: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
表23: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3)
表24: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