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时期,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获得了较好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城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41元,比2000年的562831元增长255%,年平均增长51%。

从收入构成来看,2000年到2019年,工薪收入由473270元上升到505595元;经营性收入由15160元上升到83582元;转移性收入由44937元上升到123382元,转移性收入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由21035元上升到86116元;财产性收入从19237元下降到16605元。

借贷收入从230165元下降到165070元,借贷收入中,提取储蓄存款额从144110元下降到115328元;人均借入款34187元与2000年基本持平;住户贷款从45111元下降到9497元。

(二)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增,收入结构变化较大。

“十五”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20元增加到1643元,增长81%。

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从32531元上升到51539元,其中,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3619元,减少395%,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27301元,外出从业得到收入20619元,分别增长100%、596%。

家庭经营收入从179650元上升到188407元。

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172157元,增长104%,第二产业收入4831元、第三产业收入11419元,分别下降493%、247%。

财产性收入2716元,是2000年的39倍。

转移性收入18412元,下降61%。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也随之不断改善,逐步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

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民生活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一)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餐桌上的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主食减少、副食增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由吃饱转向吃好,已成为全面反映城乡居民的饮食消费观。

2019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支出从173944元上升到193496元。

从食品消费构成来看,人均消费粮食25157元,增长12倍;肉禽及制品40191元,增长641%;油脂类9015元,增长878%;蛋及蛋制品5208元、水产品类3997元、鲜菜16212元、干鲜瓜果类13659元、奶及奶制品4106元,分别增长183%、549%、65%、459%、208%。

农村居民2019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9092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39%。

从主要食品消费量来看,主食消费支出减少,副食消费支出增加,粗粮减少,精粮增加。

2019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消费粮食17819公斤,减少375%;薯类7公斤,减少87%;玉米39公斤,减少339%;豆类及制品64公斤、蔬菜瓜果类16283公斤,分别增长345%、51%;奶及奶制品消费量比2000年增长5倍。

恩格尔系数51%,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二)衣着向中高档方向发展从衣着消费的档次看,城市居民的衣着从低中档提升到中高档次。

衣着观念从穿暖穿好逐步向追求品牌化、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衣着观念发展。

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也有了很大改观,已由过去缺衣置衣的被动消费过渡到注重服装面料、款式、品牌及整体搭配的主动消费。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7056元,比2000年增长148%。

其中,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48662元,增长243%;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9198元,增长635%。

20(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05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8952元,比2000年增长341%。

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3645元,增长241%。

(三)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更加注重住房条件的改善。

城市居民的住房朝着宽敞明亮、装修高档、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有相当多的家庭,在拥有旧房的基础上,再买高档新房,旧房用来出租,增加收入。

少数人家还住进了建有车库的别墅式住宅。

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消茅”工程,财政投资2620万元,建房面积435187平方米,解决了5593户农村特困户的住房问题。

让全市所有农村特困户告别了茅棚、岩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再加上农村“五改三建两提高”的文明新村、生态家园建设,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农家房舍,建致富园;让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卫生、燃料使用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2019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9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628%。

城市居民的住宅中,264%属单栋住宅。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846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77%。

平均每个农村居民拥有钢筋混泥土结构面积的房屋73平方米,增长597%。

186%的城市居民用上了方便、卫生的天然气,部分农村居民用上了液化气,使用柴草作燃料的农户由2000年的50%,减少到15%;农村居民用水也得到改善,使用自来水的农户占36%,增长19%。

(四)医疗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健康长寿成了每个人的追求目标。

城乡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大幅增长,支出比重明显上升。

2019年,城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9098元,比2000年增长80%,占消费支出的75%,上升34个百分点,其中人均购买滋补保健品1523元,增长2倍。

农村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大大增加,2019年为8159元,比2000年增长539%。

(五)交通通讯成为消费亮点“十五”时期,我市的道路、通讯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城乡居民提高交通通讯消费水平创造了条件。

城市居民已经不满足于将摩托车作为家庭交通工具,纷纷将目光瞄准家用小轿车,部分收入较高的家庭购买了私家小轿车。

通信业发展迅速,手机普及到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

2019年,城市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信支出55612元,比2000年增长612%,其中,交通支出18463元,增长15%。

“十五”时期,购买家用汽车的户数明显增多,2019年每百户城市居民购买家用汽车达211辆。

通讯消费水平飞速发展。

2019年城市居民通信支出37149元,比2000年增长905%,其中,购买手机、座机等通讯工具人均支出9038元,增长43倍。

每百户城市住户拥有移动电话128部,增长173倍;人均通信费用支出也由2000年的17314元上升到2019年的28112元,增长624%。

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条件也有很大改善,表现在支出增加,比重上升。

2019年,人均用于交通通讯支出为16769元,比2000年增长24倍;交通通讯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6%,上升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每百户购买摩托车1585辆,上升43倍。

2000年农村居民每百户只有038部手机,2019年每百户拥有手机数达到了555部。

(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加,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十五”期间,城乡居民不仅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而且精神生活全方位得到提高。

城市居民教育费用由人均4569元,下降到32575元。

人均用于参加健身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支出费用2383元,增长11倍。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1629元,比2000年增长281%,其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支出394元,增长29%。

文化教育娱乐服务费支出1235元,增长279%。

用于休闲、旅游的支出费用比2000年增长2倍。

(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家庭耐用消费品增加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
储蓄存款余额237655元,比2000年增长17倍。

五年中,城乡居民在解决吃好穿好的同时,还购买了科技含量高的大件耐用消费品,积累了家庭财富,提高了生活质量。

除交通通讯工具成为消费热点外,其他高档家庭耐用品的拥有量也显著增加。

2019年末,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2106台,微波炉1385台,彩色电视机11634台,空调2546台,分别比2000年增长2倍、36倍、163%和75倍。

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话277部,比2000年增长86倍,移动电话由2000年每百户038部增加到555部;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634台、电冰箱4台、洗衣机436台、电风扇515台,分别比2000年增长32倍、15倍、16倍和815%。

一些农村居民还用上了微波炉、淋浴热水器等高档耐用品。

三、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回顾过去的五年,××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全市人民带来了巨大实惠。

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缓慢,大大低于城镇。

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收入增长不协调。

201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251%,但消费支出仍停留在2000年的水平,还有一部分家庭只满足于吃、穿、住等基本消费。

2019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比2000年增大25个百分点。

农民的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质量不高。

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是基础,因此,“十一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一)努力增加城市居民收入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

进一步完善失业、医疗、养老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与管理,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费和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按时足额发放,把定期救助与一次性救助、大病救助、意外伤害救助结合起来。

从法律上规范城镇的社会救济标准、救济对象、政府责任等,使城镇社会救济各项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