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一、选择题
1.复合判断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根据断定的情况不同,复合判断可分为()
①联言判断②选言判断③假言判断④关系判断⑤性质判断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②③④D.①②③
2.“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

”下列对该联言判断的逻辑判断正确的是()
A.该联言判断是真的
B.该联言判断是假的
C.该联言判断只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
D.无法判断
3.“道德标准和艺术标准都不是超历史、超现实、超人类的东西。

”这一语句属于()
A.性质判断B.关系判断
C.联言判断D.简单判断
4.下列判断是选言判断的是()
A.事物矛盾表现的形态不外乎两类,要么是对抗性的,要么是非对抗性的
B.雨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C.他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
D.如果脱离实际,就会犯错误
5.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
B.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
C.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体育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D.没有太阳,就没有鲜花
6.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若某数能被4除尽,则它就能被2除尽
B.如果不认真,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C.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
D.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①前件真,后件就真②前件假,后件就假
③后件真,前件真④后件假,前件假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8.依据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不同,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下列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A.如果骄傲自满,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B.全国人民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共克难关
C.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D.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9.下列判断是联言判断的是()
A.小丽要么病了,要么家里有事,所以今天没来上课
B.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C.人民大会堂既雄伟又壮丽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或者你做对了,或者我做对了。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联言判断
B.这是相容选言判断
C.这是不相容选言判断
D.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
11.下列语句表达复合判断的有()
①这个概念不是单独概念,就是普遍概念
②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④自私不是美德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相传,清朝曾国藩带兵镇压太平军时,曾一度连吃败仗,弄得他茶饭无心,一筹莫展。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从实呈报,向皇上请罪,他在奏本里写道:“臣屡战屡败。

”他的一个幕僚看到这句话连连摇头,说:“不妥”,建议曾国藩换个说法。

曾国藩问他,怎么说好?这个幕僚提起笔来,一字不增,一字未减,把它改成“臣屡败屡战”。

曾国藩看了连声叫好。

报告递上去以后,果然化凶为吉,而且受到奖励。

为什么这位幕僚把词序调个位置就能化凶为吉而且受到奖励呢?从思维方法角度加以解释。

13.下列语句表达的是哪一种复合判断?指出它们的联结项和支判断。

(1)国家无论大小,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4.杜敏读了某篇散文,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汪平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

”杜敏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1)杜敏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2)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
15.有个憨汉拿着一根细而长的竹竿要进城去。

他来到城门口,立起竹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着竹竿,城门太窄,还是进不去。

没有办法,他只好放下竹竿抽烟。

城里的县官
听说了这事,感到十分惊诧,他卖弄地说:“真是笨蛋!把竹竿截成几段不就可以拿进城来了吗。


(1)憨汉的做法,涉及什么判断?
(2)上述材料中的憨汉和县官在思维上犯了什么错误?
(3)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错误?
16.甲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聚会,对乙说:“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

”对丙说:“只有我请你,你才来。

”对丁说:“如果我请你,你就来;而且只有我请你,你才来。

”事后,甲邀请了丙,而乙和丙都来了。

(1)复合判断有哪些类型?
(2)假言判断的前、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哪几种条件关系?
(3)说一说,来的是否该来,没有来的是否不该来?为什么?
1.D
2.A
3.C
4.A
5.B
6.D
7.D
8.B
9.C
10.C
11.B
12.“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都是省略了联结项的转折关系的联言判断。

“屡战屡败”,重在“屡败”,反映了“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的狼狈相。

“屡败屡战”,重在“屡战”,
反映了“忠心耿耿,顽强作战”的场景。

用“屡战屡败”来表述将招致处罚,而用“屡败屡战”来表达将荣获嘉奖。

13.(1)联言判断。

它的联结项是“并且”,支判断为“大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小国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它的逻辑联结项是“如果……那么……”。

支判断为“皮不存在了”“毛将无处依附”。

14.(1)杜敏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

(2)提示:杜敏的话不合逻辑。

联言判断所断定的几种事物情况可以同时存在,这篇散文可能文笔生动,但缺乏哲理。

15.(1)断定对象几种可能情况的判断属于选言判断,憨汉的做法,涉及了选言判断。

(2)憨汉和县官犯了选言支不穷尽的错误。

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三个选言支之外,还有一个选言支,就是把竹竿一端指向城门,竹竿呈水平状态,顺着竹竿进城,而这个被遗漏掉的选言支恰恰是唯一正确的选言支。

(3)要避免这种错误应该: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使用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不能误用;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16.(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2)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3)甲对乙讲的是充分条件。

如果乙受到邀请就应该来。

现在乙没有受到邀请,他可以来也可以不来。

甲对丙讲的是必要条件。

如果丙没有受到邀请就不该来。

现在丙受到邀请,他可以来也可以不来。

甲对丁讲的是充分必要条件。

如果丁受到邀请就应该来,如果丁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

现在丁没有受到邀请,所以不应该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