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审美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审美解读
作者:武玉楠江婷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5期
【摘要】苗族银饰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装饰纹样受宗教、审美、图腾等影响,既是本土文化的缩影,更蕴含着浓郁的民俗观念和民族信仰,反映着苗族人特有的审美情调。
本文对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造型和审美内涵展开分析和研究,对推动重庆苗族银饰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造型特征、构成法则、表现形式、形式规律、表现手法的角度归纳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艺术特征。
通过解读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美学意蕴,提出苗族银饰文化的美学价值及开发意义,促进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对其他民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重庆;苗族;银饰;纹样
【中图分类号】J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15-059-03
【本文著录格式】武玉楠,江婷.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审美解读[J].中国民族博览,2022,08(15):59-61.
基金项目:1.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苗族银饰本土纹样的整理与文化解读研究”(课题编号:2019PY60);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重庆苗族银饰技艺数字化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SKGH047)。
纹样是一种传统艺术语言,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高超技艺,融入大众的情感与思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志向与意志,其所折射出的历史背景、社会心理、民俗心态与审美趣味,都大大超越了纹样本身的价值与含义,并使人从中感悟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苗族银饰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装饰纹样种类繁多且构图精巧,造型复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形式美感。
重庆苗族银饰的装饰纹样受宗教、审美、图腾等影响,既是本土文化的缩影,更蕴含着浓郁的民俗观念和信仰观念,反映着苗族人特有的审美情调,是重庆苗族的特色。
[1]
由于重庆苗族因战乱迁徙,且定居后长期与当地的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导致重庆苗族银饰的风格与黔东南,湘西苗族银饰略有不同,文化特征更为多元,采借更为突出,具有更为特殊的审美意蕴。
但是关于重庆苗族银饰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对其保护与传承力度不足,因此,对重庆苗族银饰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对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造型、材质、内涵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对推动重庆苗族银饰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形象源起
(一)自然物象的模拟
自然物象的模拟形象在苗族纹样中占的比重最大,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形象。
它们是苗族人民在日常劳动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再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表现在银饰上,企图通过对自然物的模仿去获取自然生命所蕴含的力量和其他生命象征,以此来提高人征服自然、对抗外物侵扰的能力。
苗族先民的这种思维方式促使在古老的装饰艺术中去还原自然界存在的各种事物,[2]像牛角纹,枫树纹和蝴蝶纹(如图1、图2)等都是对自然物象的模拟,这类纹样既反映了苗族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等观念,[2]又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历史形象的臆造
因为苗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也没有历史文献记载,[2]因此苗族的历史都是通过古歌和神话故事等方式代代相传,神话传说就成为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性和象征性的表达。
[2]
对历史形象臆造的重要形式就是神话传说在苗族银饰上的装饰使用。
在重庆苗族和黔东南苗族都广为流传的“蝴蝶妈妈”的传说,是关于苗族起源的,相传蝴蝶孕育了苗族先民,[2]从此蝴蝶象征着对生命的崇拜。
在银饰中有很多蝴蝶主题的纹样造型,有蝴蝶造型的單独纹样,也
有花和蝴蝶、鸟和蝴蝶组成的适合纹样等各种形态(如图3)。
[3]这些都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历史和民族的崇拜。
三、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造型种类
(一)外在形态特征划分
按苗族银饰装饰纹样的外在形态特征可分为:植物、动物、人物、几何和器物五种类型(见表1)。
(二)从文化内涵划分
重庆地区苗族银饰纹样的内涵深远且广泛,按照纹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图腾崇拜类、生殖崇拜类、历史记载类、宗教信仰类、受外来文化影响(表2)。
四、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构成法则
重庆苗族银饰纹样从构成形式类别上可以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和综合纹样。
[4]就是通过这四种组织形式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银饰装饰纹样。
(一)单独纹样
重庆苗族银饰装饰纹样中的单独纹样多是独立的个体图形构成,具有整体性,有对称式和均衡式。
由于大自然中的物体往往都是以对称的形式构成,而且在中国的传统设计观念中,也多采用对称的表现手法来传达一种庄严的形式美感,同样苗银单独纹样也以对称式居多。
像银胸牌的主吊饰,中间一般装饰以大多花卉为主的单独对称纹样。
(二)适合纹样
重庆苗族银饰装饰纹样中的适合纹样,多受银饰外形框架的限制,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图像构成,以达到内部结构的完整性,这些图形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组合存在。
而外在限制的“框架”既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图形外框,也可以是一些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例如,银耳坠的纹样就是以适合纹样为主(如图4、5)。
(三)连续纹样
重庆苗族银饰装饰纹样中的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两种形式。
[4]例如,银镯中的“竹节纹”和“藤纹”就常采用二方连续中的带状连续纹样的装饰手法。
而具有较大装饰面积的饰品,如银发冠上常装饰有花卉类的四方连续纹样。
(四)综合纹样
重庆苗族银饰装饰纹样中的综合纹样,多是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综合纹样,通常采用三角形、菱形、圆形、对角线的构图方式。
在一件作品中用到了两种及以上纹样形式就构成了综合纹样,这通常需要独具匠心的构思。
苗族银饰中银角的装饰纹样可以被看作综合纹样的典型代表。
五、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表现形式
重庆地区苗族银饰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平面纹样、立体雕塑纹样和色彩镶嵌纹样。
(一)平面性
在苗族银饰纹样中,平面纹样是最常用的装饰形式。
它采用阳线和阴线的表现手法来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
动物纹的雕刻多采用浮雕的方法,并配以其他一些几何纹样等来达到丰富的装饰效果。
苗族银饰采用镶嵌与浮雕相结合的技艺,既能展现简洁明晰的纹样,又能展示繁复细致的纹样。
(二)立体空间性
在苗族银饰中立体雕塑的方式以头饰最为突出,立体雕塑的表现方式分为:透雕、圆雕、浮雕。
在苗族银饰装饰艺术中对不同的雕塑方式的采用程度均有不同,通过多种雕刻手段加以镶嵌等艺术手法,在装饰效果上达到层次丰富、琳琅满目的效果。
(三)色彩性镶嵌
苗族银饰主要以银的金属本色白色为主,素雅清秀,但偶尔也会通过镶嵌宝石起到色彩的点缀装饰效果,生动活泼。
六、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形式规律
苗族银饰纹样题材广泛,设计别致,形式美感别具一格。
(一)多样统一美
多样统一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在苗族银饰的表现形式上以“S”形和涡形纹为主来进行统一。
苗族银饰中的大到“龙凤呈祥”“百蝶穿花”主体图案,小到“卷草”“缠枝花卉”等纹样的构成都是“S”形构图的体现。
而“水纹”“云纹”“如意纹”等几何化的纹样则是借鉴涡形纹的形式。
(二)对称均衡美
苗族人民热衷对称的表现手法,不仅具有成双成对的美好寓意,还有一种平稳的视觉美感。
像“双龙戏珠”“吉祥牡丹”等银饰纹样均属于对称形式。
均衡则是视觉上不对称,但在图形分布量感上有一种不完全的平衡感,“喜上眉梢”就属于均衡美制式。
(三)节奏韵律美
重庆地区苗族银饰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纹样,都具有节奏的韵律感。
通过线条、纹样产生不同的节奏感。
苗族女子银饰的银项圈就是由装饰有枫叶纹的三角形银片组成的,层层堆疊,由小至大,排列紧凑,产生很强的节奏韵律美。
(四)繁复秾丽美
苗族银饰以多为美,烦琐但并不繁杂。
“百蝶穿花”繁复秾丽却也虚实夹杂,华丽却不冗沉。
苗族银饰不单是装饰品,同时也是具有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品。
七、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省略添加
省略是对物象进行提炼,保留物象的主要特征,去掉繁余部分,使纹样更加简洁经典。
例如,苗族银饰纹样中牡丹纹和菊花纹,因花朵本身花瓣较多而无法全部如实地描绘出来,就采用省略的手法来艺术化的处理。
添加是在省略和夸张的基础上先减后加的手法。
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上更为丰富的装饰纹样,使之饱满。
如苗族纹样中的蝴蝶纹样,夸大了蝴蝶翅膀的结构,在翅膀上填满了装饰花纹,这就是采用添加法处理的。
(二)夸张变形
夸张是通过突出物象的主要特征,使其更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趣味性。
在苗族银饰纹样中,很多动物纹样都运用了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蝴蝶纹样,夸大了其翅膀的纹样装饰,弱化了其他部位,凤凰纹样夸大了尾部的造型;再如,龙形手镯,突出了龙头的造型特点进行夸张变形,龙身简化成镯形。
(三)嫁接
嫁接是夸张和添加的结合,是运用想象的理想设计,把不同空间或时间的事物整合为一个完美的图案。
比如,在苗族银饰纹样中的荷花纹样,就把莲花,莲蓬,藕节三个不同时期荷花的特征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理想的图案。
八、结语
重庆苗族银饰是非常具有区域特色的民族艺术,其纹样种类繁多且蕴含着民族宗教崇拜和图腾崇拜等浓厚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意蕴,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重庆苗族银饰本土纹样的整理,解析其纹样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期望借此促进重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对其他民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这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自信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彬.传统苗族银饰纹样在现代银饰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20(11):55-56.
[2]陈志锋.浅谈传统苗族织绣纹样[J].山东纺织经济,2014(01):43-45.
[3]邵嘉琦. 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纹样的形象朔源及美学赏析[J].金田,2015(009):43-45.
[4]徐宾. 图案纹样基础[M].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武玉楠(1985—),女,汉族,山东滨州人,重庆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品珠宝设计;江婷(1998—),女,汉族,四川巴中人,研究生在读(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