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控制规定(经典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
一、不合格品控制规定
1.质检员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控制进行统一管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质检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负责制定和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库房负责对进货检验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和评审,并及时报告给公司管理部门。

公司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确定最佳处置方案。

3.质检员负责记录、评审和处置一般不合格品。

针对一般不合格品,质检员应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返工、修复或其他合理处理方式。

4.质检员和生产部门负责评审和处置成品检验中的严重不合格品。

对于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包括返工、报废、拒收等,并进行相关记录和报告。

二、不合格品的判定
1.单册书刊存在一项及以上严重质量缺陷,且这些缺陷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

2.单册书刊存在两项及以上严重质量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导致严重的视觉问题,但不会影响产品的阅读功能。

3.单册书刊存在一项不影响阅读的严重质量缺陷,同时存在两项及以上一般质量缺陷。

4.单册书刊存在四项及以上一般质量缺陷。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
1.返工或修复:适用于过程产品或成品,通过修复或返工使产品符合要求。

2.报废或拒收:适用于对外采购产品的拒收和本公司产品的报废。

3.让步接收:适用于经过修复后的过程产品或产成品,经过检验后基本符合要求。

4.对于进货不合格品:
a.仓库保管员在验证采购产品时,如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标识、隔离,并及时通知公司管理部门,同时记录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如不合格产品名称、数量、供方名称、采购员、不合格性质、时间等。

b.供应科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处理不合格品,并进行退货、换货、索赔等事宜。

如有需要,应通知总经理召集质检、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

c.生产车间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原辅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公司管理部门和质检员,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

质检员和供应部门应进行评审和处置,并进行记录。

5.对于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不合格品:
a.各车间操作者包括领机、组长和质检员应及时挑出不合格品并存放到指定地点,同时记录当日的不合格品数量、性质、处置方式和经办人员。

不合格品记录应在当天下班前交给生产主管。

b.质检员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标识和记录,并增加抽查频次或比例。

对于构成严重不合格品的情况,应由生产调度组织评审、处置并采取纠正措施。

c.公司在使用或修复不合格品时,应向顾客或其代表提出书面让步申请。

一旦得到同意,应记录不合格品的返修情况,并说明不合格品的实际状况。

d.经过返修或返工的产品应重新进行检验,包括按产品质量标准和验收规定进行检查。

只有合格后才能出厂。

e.顾客或读者在接收产品后如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向公司反馈。

接收到反馈信息的相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调度,生产调度应做好记录并通知质检员。

首先应尽快解决问题,如调换、修理、赔偿等。

然后,生产调度应组织相关责任部门进一步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不合格品的分析
1.质检员应每天注意收集不合格品信息,并在月底使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当月不合格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集中点和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包括预防措施。

质检员还应编制不合格品分析报告,并在质量会议上进行通报。

2.对于实施的改进措施,应跟踪其实施过程和效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五、记录
质检员应保存以下记录
1.不合格品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数量、性质、时间等。

2.重大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记录记录对严重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的过程和结果。

3.不合格品分析报告:记录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的结果,包括主要质量问题集中点和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

4.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跟踪记录记录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并验证是否再次发生同类质量问题。

5.检查记录及有效性验证记录记录对改进措施的检查过程和结果,并验证其有效性,即是否再次发生类似质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