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北京师大附中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大附中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模拟
试卷
命题人:黄青审题人:邓兰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月系的是:()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2. 在色球层中,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 耀斑
B. 黑子
C. 太阳风
D. 日珥
3. 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D.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4. 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时,下列现象中可能发生的是:()
A.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北移动
B. 北半球昼长夜短
C. 北太平洋上为高压中心
D. 南亚地区正盛行东北季风
5. 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1)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2)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最大
(3)极光、流星多出现在这一层
(4)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5)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旺盛
A. (1)(2)(3)
B. (2)(4)(5)
C. (1)(4)
D. (1)(4)(5)
6.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A. 地球表面的昼夜现象
B. 某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地球表面的昼夜更替现象
D.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7.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箭头代表风向,风向正确的是:()
990
D B
1000
A C
1010
8. 地球上一年中正午人影总朝南的地方是:()
A. 南北回归线之间
B. 南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C.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D.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9. 我国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容易发生的现象是:()
A. 北岸遭受流水侵蚀强烈
B. 南岸遭受流水侵蚀强烈
C. 南北两岸都遭受同等强度的流水侵蚀
D. 南岸有三角洲出现
10. 在下列节日当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 国际劳动节
B. 儿童节
C. 国庆节
D. 元旦
11. 北半球昼长夜短,但白天一天天缩短的日期是:()
A. 冬至日到春分日
B. 夏至日到秋分日
C. 秋分日到冬至日
D. 春分日到夏至日
12. 下列哪些现象可能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无关:()
A. 气候反常
B. 指北针剧烈抖动
C. 地球的潮汐现象
D. 无线电通讯中断
13. 读图选择正确的是:()
A. a处比b处时间早
B. b处的太阳高度高于d处
C. a与d的时刻相同
D. 四点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a处
14.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地球上:()
A. 没有昼夜
B. 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 没有昼夜更替
D. 树木仍然会有年轮
15. 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A. 始终在对流层
B. 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 始终在平流层
D. 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16. 下列地理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 多云的夜间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 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D. 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
17. 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状况(如图),下列地区气温排
列正确的是()
A. a>b>c>d
B. a>b>d>c
C. b>a>c>d
D. b>a>d>c
18. 在大气成分中,既有保温作用,又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原料的是:()
A. 臭氧
B. 二氧化碳
C. 氮
D. 氧
19. 利用人造烟幕可以防御霜冻,这是因为人造烟幕能使大气的:()
A. 逆辐射作用增强
B. 逆辐射作用减弱
C. 反射作用增强
D. 散射作用增强
20. 关于冷锋叙述正确的是:()
A. 暖气团位于锋下
B.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
C. 过境后气温和气压都下降
D.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二. 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
21. 对下边示意图所表示内容的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A. 地球正处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
B. 北半球各地白昼长于黑夜
C. A点的地方时是傍晚18点
D. 赤道上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为90
22. 大气的保温作用是通过以下哪些过程实现的:()
A. 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B. 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 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D.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23. 下列天气系统中,产生阴雨天气的是:()
A D
24. 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B.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 黑子、耀斑、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日冕、色球、光球三层
25. 当北京时间为14点时,下列城市时间正确的是:()
A. 东京(东9区)为13点
B. 纽约(西五区)1点
C. 莫斯科(东2区)为8点
D. 伦敦(0时区)5点
26. 下列位于同一等级的天体系统是:()
A. 太阳系
B. 地月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7. 在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3,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冷热冷冷热冷热冷热热冷热
28. 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A.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
B. 早春和晚秋阴云的晚上不会有霜冻——大气的反射作用。
C.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D.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尘埃较多
29.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的规律,正确的是:()
A. 夏季北移,东季南移
B.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
C. 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向北移
D. 3月21日到次年9月23日向北移
30.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B. 信风的风向为东南风
C. 低气压控制地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D. 中纬西风控制地区多晴朗干燥天气
三. 综合题
31.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根据下列地理现象发生的时间,按照表中所示例子填写下列表格:
图1
(2)图2中的曲线为地球公转至A或C时华北某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在图中分别绘出地球公转至D和B时该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示意图。
90
80
70
60
50
40 A、C
3 6 9 12 15 18 21 时刻
图2
32. 图3是在两极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及经纬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在其中的一幅图中用斜线表示出北半球夏至日夜半球的分布。
(2)图中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地方时相同的两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时。
(3)当夏至日时,A、B、C、D四点的昼长由长到短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E地此时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度。
图3
33. 读下面图4,填注并回答(8分)。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在图的侧面用箭头表示出A、C两带内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
(2)用实线箭头画出北半球各个风带中的风向。
图4
34. 读图5,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月季风图,D处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_,E处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
(2)A与C两地,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当图中所示季风盛行时,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E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图5
【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D
5. C
6. C
7.
D 8. D 9. B 10. D
11. B 12. C 13. C 14. B 15. B 16. A 17. C 18. B 19. A
20. D
二. 双项选择题
21. BC 22. BD 23. BD 24. BD 25. BC 26. CD 27. AC
28. AD 29. BC 30. AC
三.综合题
31. (1)DB AC B
(2)
90
80
70 不高于不到90°
60 夏至
50 D
40 A、C
冬至
3 6 9 12 15 18 21 时刻
32. (1)
word资料可编辑
(2)C D A B A B 21
(3)A B C D
(4)0
33. (1)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高
(2)
34. (1)7 东南西南
(2)A
(3)高温多雨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热力性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
试题试卷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