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材料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材料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材料健全监管网络创新工作方式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局要求,结合县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食品质量源头监管工作。
特别是市局执法打假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局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落实。
在网络建设工作中,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围绕网络建设的各项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止目前,我局已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并在完善各项监管措施的基础上,狠抓了工作落实,使我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主动汇报工作,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让地方政府了解和支持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工作市局执法打假工作会议结束以后,我局立即将会议精神向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
在汇报中,我们还向县政府分析了汝南县食品企业的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近两年在监管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并提出了我局贯彻落实市局执法打假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突出服务,以帮助企业整改为主,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通过积极汇报和正确发挥职能,引起了政府领导对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
比如今年下半年对面粉企业的监督抽查中,有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其中部分企业主动接受我局帮助他们进行整改,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对质量管理工作不重视,整改不到位,还存在一些问题。
县政府县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作出指示,由县中小企业服务局配合我局对有关企业进行整改,并要求我局对整改不到位企业每家罚款元,以引起他们对质量工作的重视。
为帮助我局加快食品质量安全网络建设,县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主管工业的副职和工业办主任参加的协调会,要求各乡镇督促企业配合我局开展工作。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保证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局已完成了对食品企业的普查建档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食品企
业实行了分类监管,明确了监管责任。
我局还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位置,绘制了食品质量安全网络图。
图上都标明了企业的名称、位置、生产产品、法人代表、联系方式、监管级别等内容。
我局共印制了份网络图,发放到各个乡镇、相关单位和企业。
使他们了解每个食品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监管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确保对于质量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联系,早处理。
二、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我局以建立“监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企业自身”四位一体的长效监管模式为目标,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负、群众参与、责任共担”的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
一是企业自身层面。
按照市局要求,我局对监管类企业都指定了质量信息员,建立了企业质量信息员定期汇报工作制,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培训,明确了企业负责人作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了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乡镇(街道)及村(居)委会层面。
根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县政府在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工作中,负责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并在乡村、街道办事处设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
目前我局正积极争取县政府着手开展此项工作。
如果在各乡镇、村委中聘请村干部作为质量安全监督员,将有效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不全面的问题,因为村干部对本村情况“知根知底”,与企业负责人较为熟悉,让他们参与企业的监管和服务,一方面工作更全面,另一方面提供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同时,切实解决了“管得着、看不见”和“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质监部门由于受到监管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盯着企业,而村干部在经常的走动中,对企业及小作坊的生产情况了如指掌,一旦掌握企业有假冒伪劣行为就能及时向我们举报,企业的整顿整改情况以及新增或关停并转情况也能及时反馈给我们,使食品生产企业信息库能及时得到动态维护,并能够实现“乡
乡有人管、村村有重点、厂厂有人查”。
三是行业协会层面。
在我局的积极协调下,县工商联牵头,成立了面粉行业协会。
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在统一管理、统一检测方面发挥作用。
同行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在引导企业守法经营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集思广益,创造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我们从实际出发,探索了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规范对企业档案的管理。
在企业档案管理方面,我局编制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手册》。
手册中除收编了一些食品安全网络建设的工作材料和制度以外,还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制了监管类食品企业目录。
通过目录,可以在手册中找到企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址、法人代表、监管责任人、企业信息员、联系方式等。
另外,在企业基本情况里还显示了企业的归档号。
通过归档号,可以直接找到每个企业的信息档案,使工作档案材料的管理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
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网络建设的各项配套措施。
经过多次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讨论研究,征求意见,我们制定了局长岗位职责和责任区领导、责任人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规则,在工作规则中明确了责任人和各股室、二级机构的工作关系,对于如何开展工作,发现问题怎么处理等环节都作了明确规定。
我局依据有关监管要求,结合在普查登记中掌握的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向县政府汇报以后,得到了政府领导的肯定,并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相关单位和企业。
《管理办法》包括总则、企业义务、企业分类、监督管理、责任、附则六个部分,为我局突破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各项保护政策,顺利开展日常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