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课件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 (2)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比系统
内力
.
• (3)系统小所很受多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在
某一方向上

则系统在该方不向受上外的力动或量受守到恒的. 合外力为零
3
很短 近似守恒
很大
大于
4
• 2.碰撞分为三种类型
• 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 守.恒
• 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 有损.失
• 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

损失最,大碰后两物

体 黏合在一起.
5
• 三、反冲现象
• 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相,反系统内一部分物体 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
分物体向
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
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
的实例.
6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图14-2-1
11
A.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 有重力对它做功
B.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 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C.小球自半圆槽的最低点B向C点运动的 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小球离开C点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 动
12
解析:小球在半圆槽内自B→C运动过 程中,虽然开始时半圆槽与其左侧物块接 触,但已不挤压,且水平面光滑,因而系 统在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故在此 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 正确答案应选C.
19

解决碰撞问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
进行分析.
• (1)从动量守恒的角度看,选项A、B、 D均符合;
• (2)从能量的角度看,根据动能与动量
大小关系得Ep2k= .因此由碰后动能不可

能增
2m pA2
加,即只能有2m 可
A

pB2 2mB
pA2 pB2 2mA 2mB

• 排除选项D.
动量p和动能Ek三者之间的相互表达,也是 求解本题的一个关键.
21
变式训练3: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 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 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M/m可能为( A )
A.3
B.4
C.5
D.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量守恒.设碰撞后两
者的动量都为p,则总动量为2p,根据p2=2mEk, 以及能量的关系得 4p2 p2 p2 ,M 3,所以A正
1
15
16
17
18

碰撞问题
• 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
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的动量为
5kg·m/s,B的动量为7kg·m/s.当A追上
B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物体的
动量的可能值是(
)
• A.pA′=6kg·m/spB′=6kg·m/s • B.pA′=3kg·m/spB′=9kg·m/s • C.pA′=2kg·m/spB′=14kg·m/s • D.pA′=-5kg·m/spB′=17kg·m/s
2M 2m 2M m
确.
22
• 一支枪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
地面上,当枪沿水平方向向前发射一颗子弹时,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 B.枪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 C.枪、子弹和小车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 D.枪发射子弹后,枪和小车一起保持静止
7
8
9
10
变式训练1:如图14-2-1所示将一光滑的半 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在水 平面上的物块.今让一小球自左侧槽口A的正上 方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 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第十四章
动 量(选考)

动量守恒定律 1.定律的内容:一个系统 不受外力
•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这个系统的总动量 保持不变.
• 2.数学表达式: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
物体组成的系统,其表达式可写
为 或
m1v1+m2v2.=m1v1′+m2v2′
.
Δp1=-Δp2
2
• 3.动量守恒的条件:
20
• (3)从运动速度的角度看,碰撞前A球速度
应该大于B球速度才能赶上,发生碰撞.因
此 v答A′根案≤v据为B′,碰B.即前:vmpA>AAvB,mpBB即;mpA可A 得mp选BB 项B;正碰确后.故:

本题要充分运用碰撞模型遵守的三
个原则来分析判断,即动量守恒,动能不
增和情境合理(“不得超越”).另外,速度v,
13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需注意的基
本事项
• 如图14-2-1所示,质量为m2=1kg的滑块静 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小球m1=50g以 1000m/s的速率碰到滑块后又以800m/s的 速率被弹回,滑块获得的速率为多大?
图14-2-1
14
m1v1 m1v1 m2
5 102 1000 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