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的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十四中学高三年级月考历史试卷2018.03.08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13.“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闾里儿童,连宵嬉戏。

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材料描绘的是A.汉代长安B.隋代洛阳C.唐都长安D.北宋东京
14.如果说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那么,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政治方面的关键性用语当属
A.主权在民B.社会契约C.三权分立D.开明专制
15.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

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
16.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

以下对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
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7.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

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8.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

这里的“松绑”是指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9.图5是永生老牌收音机的广告。

它最早可能出现在
A .19世纪60、70年代
B .19世纪末20世纪初
C .20世纪20、30年代
D .20世纪50、60年代
20.观察图6,根据图中的内容,它的主题应当是
A .施里芬计划
B .慕尼黑阴谋
C .诺曼底登陆
D .杜鲁门主义
21.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
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

该文针对的是
A .中体西用思潮
B .维新思潮
C .新文化运动
D .马克思主义 22.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他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 .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下列文学作品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①《离骚》②《人间喜剧》③《巴黎圣母院》④《老人与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共6小题,第36题30分、第37题26分、第38题28分、第39题24分、第40题18分、第41题34分,共160分。

38.(26分)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

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

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图6
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8分)
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

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3)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2分)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指出三方面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

(6分)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材料二“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英语 ,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

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斯坦纳材料三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

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 人。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材料四 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社会原因。

(6分)(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8分)
(3)根据材料三、四,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10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及你的回答,谈谈你对我国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的启示。

(2分)
月考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38.(26分)
(1)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

(4分)
(2)变化:由排斥到接受(2分)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

(6分)
(3)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6分)
(4)发展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

(2分)
关系: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国民”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

(6分)
39.(26分)
(1)①政治上,英国率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开展殖民扩张,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2分)。

②经济上,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抢占世界市场,英语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媒介(2分)。

③文化上,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大量的科技著作用英语发表。

(2分)
(2)实质问题: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2分)
原因:①二战后,英国衰落,美国实力膨胀,成为全球性超级大国(2分)。

②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身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分);③美国科技领先,文化繁荣(2分)。

(3)50年代:片面强调学习俄语,忽视其他语种(2分)。

原因:①“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②“一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

③中苏蜜月期,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3分)。

80年代:以英语为主,兼顾多个主要语种(2分)。

原因:①对外开放;②实行多边外交政策。

③因应全球化的发展形势.(3分)(考生如答具体知识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启示:汉语推广须建立在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基础之上;(1分)汉语推广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