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9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9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案(学
生版)
【解读考纲】
考点解读考纲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
分布 2.人类活动对自然
灾害的影响 3.我国主要
自然灾害的分布 4.防灾
与减灾
1.举例说明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影响及特点
2.掌握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
危害及防御措施
3.掌握并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
及防御措施
4.掌握并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
及防御措施
5.了解我国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
【把脉高考】
【真题剖析定位】
(2012重庆卷)4.图2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咱沿线四处道路地质部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2浙江卷)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

完成5-6题.
5、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的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A.软件产业发达
B.国内市场广阔
C.运输条件优越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012全国新课标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分)
(2012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3.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2012江苏卷)图3 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
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图3
5.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6.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012广东卷)5.图1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2012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沙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图16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6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9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
(2012北京卷)图4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8~9题。

图4
8.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9.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012四川卷)表1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回答6-7题
表1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2012山东卷)3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9
(1)指出A 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4分) (2)指出A 、B 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6分)
(2012上海卷)(十八)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1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
对我国人民的生
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30o N
1100
E
图例
等高线 河流 湖泊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 219
松辽平原169 357
环渤海平原415 799
黄淮平原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 2151
45.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46.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2011年高考北京卷)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图3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2011年高考上海卷)(四)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9.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10.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11.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
A.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
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
(2011年高考山东卷)31.【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12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2011年高考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图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6分)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归纳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1)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2)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主要气象灾害
类型成因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气旋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低气压涡旋
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印度洋
北部和西南部
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洪水是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
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涝渍是洼
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
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
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候区
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多见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至初春季节,如美国,我国东北、华北
类型成因基本知识基本特点主要分布地区
地震内力作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的
地面震动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
小。

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
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
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
地质构造等相关
分布广泛、危
害大、伤亡大、
突发性强
主要集中于环
太平洋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滑坡
外力作
用(斜
坡重力
作用) 斜坡上的岩体或
土体沿一定的滑
动面整体下滑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
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
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分布广泛,危
害大,伤亡大,
突发性强
主要集中在地
形崎岖的山地,
如欧洲南部的
阿尔卑斯山区、
中国的横断山
区、南美安第斯
山区
泥石流山区暴发的饱含
泥沙石块的特殊
洪流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
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
表和沟谷坡度
类型成因主要分布地区
海啸是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
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
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
风暴潮
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
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
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1.台风:①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②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③维持
着地球的热量平衡;④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

2.沙尘暴:①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②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③形成黄土高原;④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寒潮:冻死越冬害虫,净化空气。

4.雪灾:①冻死越冬害虫;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春旱;③增加土壤墒情(土壤湿度)。

5.火山喷发:①火山灰是天然肥料;②提供热能(如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利用10座间歇性的火山热能建造发电站);③带来金刚石、硫磺等大量矿藏;④形成独特火山地貌,以及喷发不很剧烈的火山,均是优质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夏威夷群岛上的熔岩瀑布)。

【典题探究】
【例1】(2012·海南地理)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

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变式精练】
1.阅读资料与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初亚洲与欧洲出现极端天气,遭受严重的低温和雪灾(指降雪过多、积雪过厚或雪层持续时间过久引起的灾害)。

我国气象专家认为:欧洲强寒潮、日本暴雪和中国低温是相同的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极端气候事件。

1月20日开始,西伯利亚高压不断加强;同时入冬以来,拉尼娜事件持续发展,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等,是造成我国东部及日韩一带低温雪灾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下图为亚洲东部部分区域。

(1)分析图中重雪灾区雾灾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

(2)说明低温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

【核心考点归纳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
灾害种类区域分布原因
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
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

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环境
对工农业
生产的影响
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
和南部海域
以台风、风暴潮、暴
雨、赤潮等为主
受海洋环境
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海洋
钻井平台、船舶、
港口造成危害
东南沿海
灾害带
主要指连云
港以南的东
南沿海地区
以台风、风暴潮、暴
雨、洪涝、海水入侵
等为主
受海洋与陆
地双重环境
影响
对城市、港口、海
水养殖等造成危害
东部灾害

主要指第三
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
等为主,此外东北的
霜冻、华北的地震也
很显著
是许多大江
大河的下游
地区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
严重
中部灾害

主要指第二
阶梯
以暴雨、洪涝、交通
雪灾、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为主
是自然环境
复杂、地表物
质不稳定的
地带
对农业、工业及交
通与建筑物造成严
重灾害
西北灾害

主要指西北
内陆的新、
甘、宁、内蒙
古西部地区
以地震、沙尘暴、霜
冻、干旱、病虫害等
为主
是中国的干
旱区
对绿洲农业、城市
建筑和畜牧业造成
灾害
青藏高原
灾害带
主要指藏、青
和川西北部
以暴风雪、地震、山
崩等为主
是中国的高
寒区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
危害
(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突破归纳】灾害链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例如,太阳活动高峰年,因磁暴或其他因素,心脏病人死亡数量多、地震次数也相对多、气候有时也有重大波动;台风的二次冲击、大地震后的强余震等。

灾害链可从自然地理要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气包括气候(气温、降水、风等)、地形(岩石圈,如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生物(虫灾、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等)、水文(洪涝、干旱等)、土壤(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要素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火灾、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等。

【典题探究】
【例2】(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变式精练】
2.下图示意我国沿海省级行政区风暴潮灾害系数,系数越大表示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归纳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2)阐述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性措施。

【核心考点归纳3】自然灾害与环境
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

相反,在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程度也较低。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

2.我国灾害多发的原因归纳
【突破归纳】自然灾害成因的答题角度
一般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质、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及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滑坡、泥石流多考查小区域,需在解读试题情境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生物灾害多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方面回答。

【典题探究】
【例3】(2012·滨州市4月质检)央视《新闻1+1》2012年2月27日播出《干旱:为什么总在云南?》专题报道。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却连续三年遭遇大旱。

2012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已是三年旱情叠加……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该地区近几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

(2)简述该地旱灾带来的危害。

【变式精练】
3.受强冷空气影响,自2011年1月12日开始,我国某地区出现了低温雨雪冰冻(简称凝冻)天气过程,全区绝大部分县(市、区)均受灾。

下图示意全区逐日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本次凝冻天气过程的特点。

(2)简述本次凝冻天气可能造成的危害。

【核心考点归纳4】防灾与减灾
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要有三种方式:
方式实例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的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改变地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1)洪水应急方法:
①尽量逃向高处,爬上坚固建筑的顶部、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电线的电击。

(2)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3)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4)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

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3、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成因及防御
(1)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降水多,干湿季分明,多暴雨
地质条件: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地貌条件: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开垦、开矿导致植物破坏
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威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
防御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植树造林,建设护坡工程,大型工程建设注意保护植被;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形成原因灾害特点时空分布对人类的影响主要防御措施
台风热带、副热带海
区强烈发展起来
的热带气旋
强风、特大暴
雨、风暴潮,易
产生洪涝灾害
夏秋季节,主要影
响我国沿海地区,
特别是东南沿海
破坏农业、交
通、通信、公
共设施
加强预报,及
早防护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
侵造成大范围的
剧烈降温
降温幅度大、风
力强,影响范围
冬半年,影响范围
大,除滇南、青藏
高原、台湾、海南
外其余地区均受
影响
强烈降温造成
冻害
预报及时,及
早防护
大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
降水异常偏少造
成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
大气缺少水汽,
地表少水,土地
干燥,严重缺水
春夏季节,分布普
遍,以我国的北方
和西部最为严重
粮食减产,人
畜缺水
保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加
强防护林建
设、加强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
洪涝
暴雨、大暴雨造
成的地表水泛滥
水位急涨,大面
积、大量积水
夏秋季节,主要影
响我国沿海地区,
特别是东南沿海
洪水冲毁、淹
没农田和公共
设施等
加强防洪工程
建设,加强绿

1.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虽有共性,但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强调其减灾
重点。

2.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其减灾措施除了平时的防御
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遭灾时的抗灾。

3.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其减灾措施除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灾后的救援。

4.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小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其减灾措施重点是工程、生物措施的实施。

【典题探究】
【例4】(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变式精练】
4.读“我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指出我国小麦、柑橘冻害程度分布的共同特点,并简述防治小麦冻害可采取的措施。

【热点原创预测】
经历了连续的雨雪天气,2013年1月11日早上8时许,给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带来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截至1月12日,灾害共造成46人遇难,据此回答1-2题。

1.诱发这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A.黄土质地疏松
B.山体因修筑公路被劈,基部失去支撑
C.连续的雨雪天气
D.之江路交通繁忙,车流量大引发震动
2.下列地区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012年11月2日至4日,新疆东部、甘肃、宁夏、青海北部、陕西、山西、河北西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将先后出现6~10℃降温,
其中,内蒙古西部、陕西东北部、山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4℃;上述大部地区并将先后出现5~7级偏北风,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4.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
A.甲型HINI流感会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B.交通事故减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2012年2月20日央视《新闻1+1》播出《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地面沉降的区域主要有三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个是华北地区,另外就是陕西和山西的汾渭地区。

根据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1921年到1965年上海市区总共沉降了1.69米,有专家称,如果当时没有开始治理沉降问题,那么上海可能早就在2000年前就下海了。

(1)简述造成三大片区出现地面沉降的原因。

(4分)
(2)针对上海市的地面沉降,上海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6.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图中阴影部分为陕西省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等地区的部分县区,由于某灾害的影响,土地贫瘠,林草覆盖稀少,生态十分脆弱(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